#好書推薦
#我們的女兒怎麼了
讀者大概覺得奇怪,男寶媽怎麼會推這本書,但這本書是一本可以給父母閱讀,也可以讓我們更了解 #壓力與焦慮 是怎麼一回事的書。
#為什麼每個人面對重大壓力的結果都不同?
心理學中將壓力事件可以分為『人生事件』『日常困擾』與『慢性壓力』。我們因應人生事件到底會有多少情緒困擾,和這件人生事件所引起的日常困擾數量有關。例如以結婚這件人生大事來說,如果它所牽扯的瑣事越多(不同親戚的意見,各地風俗禮數,夫妻倆對於婚禮想法差別很大),結婚對於每對新人的壓力就會有所不同。
因此,在討論 #抗壓性 這件事來說,除了每個人在大腦結構上的生理不同外,也會有很多細項可以去思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看待一個人面對壓力的時候,不會只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因為我們每個人面對壓力事件所帶來的漩渦真的很不一樣。
你的壓力事件可能不會困擾他,而他的壓力感受也可以和你不ㄧ樣。
#不要只說我們的孩子抗壓性差
在我高中的時候,完全沒有社群網絡這件事,人際關係就是上學時,與下課的電話。在講電話時,我們無從分心看手機上他人的限時動態,於是我們很專心地在人際關係上。
而現在的青少年,所面對的人際網絡是父母時代的幾倍或是幾十倍,想當年我們遇到和同學不合時就開始念不下書而寫信。我們是否也習得了陪伴孩子面對多元社交世界的方式?父母需要做的是與孩子共同認知到:孩子的困難,就是很真實的困難。然後一起去孩子的角度與脈落,去感受與看看問題可以怎麼被思考的方式。
#父母和孩子的距離
現代父母有很多管道可以去知道孩子的行蹤與生活,當孩子期待有秘密時,就會生出各種方式去避免父母知曉,因為有秘密,讓孩子有安全感,就如同小小孩的秘密基地一樣。當父母發現自己孩子開始有秘密時,可能會焦慮,也可能會展開行動去更想知道 #孩子的秘密會不會是負向的。我們需要有機制去了解孩子使用科技產品的方式--就是與至少一名成人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有了這樣的互動關係,我們可以在實際的相處中讓孩子願意表達困擾,會比嚴密監控孩子的數位活動更能夠保護孩子的安全。
#陪著孩子理解衝突
只有把一個以上的人放進同一個空間,就會有不合的情況。因此陪著我們的孩子理解衝突的必然是首要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陪著孩子探討處理衝突的模式,在本書中分成四項:#推土機模式,#地墊模式,或是 #長了尖刺的地墊,第四種則是健康地面對衝突的模式:像一根柱子替自己站立,而不將他人踩在腳底下。
#陪著孩子面對騷擾
這裏,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不論在性傾向的差別,我們都應該陪著孩子思考與處理有關性騷擾的問題。有兩個很大的重點:
🔑第一:讓孩子不會因為受騷擾後的各種不舒服或是羞愧感而讓自己無法開口求助。
🔑第二:要讓旁觀者願意為了受害者挺身而出。
這幾天,社會大眾紛紛關心起我們的年輕世代所承受的情緒困擾,從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讓個體的情緒可以在表達時不受阻礙,會比很多的的猜測和臆斷都重要。如何讓家庭發揮避風港的功能,是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
多ㄧ點關懷,少ㄧ點咎責。
高寶書版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