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系陳世銘教授榮獲日本農業食料工學會之國際貢獻獎】
生機系陳世銘教授於 2019年9月3日在日本札幌市北海道大學召開之日本農業食料工學會(Japa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Food Engineers, JSAM) 之會員大會上接受該學會頒發之國際貢獻獎(International Award),以表彰陳教授多年來在國際教育、學術研究與學會活動上之貢獻。
陳教授長期以來除了在台灣的農業機械工程領域投注心力之外,也積極推動與國際上許多大學及研究機構之研究合作,對於促進學術研究及教育上之國際合作有很大的貢獻。陳世銘教授的研究表現深受國際學術社群肯定,近十年來共有21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演講,包括3次主題演講(Keynote Speech)、2次特邀演講(Plenary Speech)及16次受邀演講(Invited Speech)。也獲得31項專利,6項技術移轉。目前陳教授擔任三種國際學術期刊之主編及副主編(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Foo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mart Sens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s),其中對於台灣、日本、韓國農機學會所共同發行之EAEF(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Food)學術期刊及Asian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 (AABEA)之創立,致力尤深。
陳教授對於臺灣、日本、韓國聯盟之ISMAB國際學術會議(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chinery and Mechatronics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之創設及常年持續支持,更是不遺餘力;自2002至今每兩年輪流在台灣、日本、韓國舉辦,第十屆ISMAB明年將在臺灣高雄舉辦。
至於國際教育合作方面,自2013 年起與日本京都大學合作開授同步授課的遠距教學課程,本課程全英文教學。因為教學效果良好,自2017 年起日本筑波大學亦加入本遠距教學課程的共同授課團隊。陳教授在擔任本院副院長期間,積極推動並促成台灣大學與日本京都大學及台灣大學與筑波大學之碩/博士DDP雙學位學程(Double Degree Program in MS and Ph.D.),以及臺灣大學、日本筑波大學與法國University of Bordeaux 共同合辦之GIP-TRIAD Program(Global Joint Degree Program in Agro-Biomedical Sciences on Food Security and Healthcare)之三學位學程。
#NTU #生機系 #陳世銘教授
陳世銘教授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顧九十年農業機械工程發展史 展望生物機電4.0教育新未來】
2018耶誕前一日午後的生機系新館,除了溫馨的系友師生重聚茶會以及生機館時光走廊照片展活動,還有三場精彩的系列講座: 分別由生機系盧福明名譽教授、陳世銘教授(兼生農學院副院長)與廖國基教授回顧臺大校園90年農業機械工程發展史與展望生物機電工程4.0教育新未來。尤其盧教授的「農機到生機之回顧」演講相當具有歷史縱深度,完整呈現生機系90年的學系發展軌跡與歷程,校史館吳鑫餘先生也特地協助紀錄、為臺大典藏珍貴口述歷史。
盧教授在演講中回顧自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農業工學教室」創設到光復後經歷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機械組時期(1945-1981)、農業機械工程學系時期(1981-2000)至今日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時期(2000-迄今)這90年中從農機組到生機系師生規模、課程教育、系館空間與學術研究等演進與發展過程。回首光復初期本校僅有1-2位農業機械專長教授、個位數主修農業機械的學生,之後在師生努力積極參與1953年政府推動農業機械化、1970年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方案、1979年農業機械化基金促進農業全面機械化與1991年農業自動化計畫等重要國家建設發展與人才培育,學系也逐漸演進成如今擁有23位不同工程領域專長教師、近200位大學部學生、100位碩士生與30位博士生的規模。在課程發展上,也從光復初期以農業工學為核心的教學設計、逐步經歷整合機械工程與農業生產應用的農業機械工程課程發展階段到現今以機電整合學為核心、工程科學為周邊知識、生物系統為應用的跨領域生物機電工程教育。在這漫漫學系發展歷程中,建於生機新館原址的農機舊館(二號館)自1960年代到2015年因鄭江樓興建工程拆除為止逾半世紀期間,見證了生機系蓬勃成長的階段,也同時見證與經歷臺灣農業機械與自動化發展、臺灣社會逐步豐衣足食的演進過程。
在盧教授系史回顧後,與會系友與師生接續聆聽陳世銘教授「生機4.0展望」與廖國基教授「生機系館空間再造」兩場展望演講。陳教授在向系友們介紹本系近年在精準農業、智慧機電與新興生物工程上的研發成果後,特別以最近本系結合AI與IoT技術進行的智慧農業(smart agriculture)研發計畫為例說明生機系將如何藉由學系長久以來access, creation和excellence的開拓精神推動以整合「智慧演算」、「電子控制」、「機械系統」與「生物程序」為元素之第四代生物機電工程教育(生機4.0)。廖教授的演講則進一步讓系友們瞭解生機系將如何藉由舊館舍空間再造與新館空間建設串聯,為推動生機4.0教育投入更多資源與新穎的教學、實習與技術研發場域建置。這三場系列演講讓系友與師生對於生機系在過去90年從農業工程化(1.0)、農業機械化(2.0)到生物產業自動化(3.0)一路走來的教研成果深具自豪感,同時也對2019年將迎來的新系名(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及當前生物機電系統智能化(4.0)教學和發展更加期待欣喜。新世代生機系師生亦將秉持90年來將新工程技術導入生物產業的跨域精神,持續為人類健康福祉與環境永續貢獻所學與所能。
陳世銘教授 在 陳世銘 的推薦與評價
陳世銘 已經註冊了Facebook。加入Facebook 來聯絡陳世銘及更多你可能認識的朋友。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 ... 兼任助理教授. 2015年8月1日~ 現在. ... <看更多>
陳世銘教授 在 臺北醫學大學陳世銘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陳世銘.教授,臨床藥學學科.https://orcid.org/0000-0002-0273-4847...2021-臺北醫學大學臨床藥學學科教授;2012-2021臺北醫學大學臨床藥學學科副教授 ...,師資陣容. ... <看更多>
陳世銘教授 在 [請益] 北醫藥碩班尋找指導老師-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代PO)
雖然才過第一階段,早了一點,但是想早點收集資料做好準備,看過老師們的介紹之後,
想請教板上前輩,關於以下的老師們,對於他們的實驗室風氣、老師的性格與相處方式。
或者是有前輩願意直接推薦老師,了解其風評。
如果方便,哪些老師有沒有在推甄時已經收滿學生,能告知一下,感激不盡。
○ 鄭慧文 教授
● 陳世銘 副教授
● 陳香吟 副教授
○ 鄭幼文 副教授
● 簡淑真 助理教授
● 王莉萱 助理教授
○ 吳宗軒 助理教授
爬文後,雖然知道直接拜訪實驗室是了解風氣比較實際的作法,但仍希望在拜訪前能有一
些認知及概念,也好與老師們交談。
即使只有一位老師也好,希望板上的善心前輩能指點迷津,感激不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3.92.8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