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味甜蜜蜜 / The Sweet Taste of Taiwan] 「成為別人眼中有趣的人也不錯」/ "It's not bad to be considered an interesting person!"
Season 洪守成師傅(Season 敦南旗鑑店、SEASON Cuisine Pâtissiartism)一直是台灣甜點界的一個異數,他不僅在甜點創作上總有源源不絕的新奇想法、還跨足餐飲。那些經典的法式料理在他手中,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另闢蹊徑,悄悄與甜點互通。
「#到現在我都會反思_我做的是不是太保守。我心裏會有一個年輕人出來質疑我」
從小就喜愛零食,別的小朋友放學回家前可能會繞去玩具店,他卻是去超級市場,在各種包裝精美的外國餅乾、糖果間流連。當兵時期被分配到伙房,從規劃菜單、採買到烹煮,開始對飲食產生興趣。後來一度被野上智寬師傅(野上麵包坊Nogami Boulangerie)的正宗法式麵包、認真的職人精神迷倒,想拜師卻被勸退,因為野上師傅認為他「太會享受了,還是去念書吧!」Season進了當時的高雄餐旅學院烘焙管理系,認識了一票特立獨行的學長與同學們,包括現在 RAW 的主廚黃以倫(Alain)、 貓下去敦北俱樂部&俱樂部男孩沙龍 的老闆陳陸寬、MiraWan 的主廚鄭裕錞(Josh)。不過,在他們眼中,Season 的特異之處也不遑多讓。學校授課內容對當時的 Season 來說過於保守、沉悶,不僅曾經直接在課堂上借著酒意狂妄地嗆講師「你怎麼做這麼無聊的東西?」,還總是翹課去台北、台南等地進行「foodie 行程」,舉凡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 The Landis Taipei Hotel、台北西華飯店 The Sherwood Taipei、遠東飯店、那個時代法式餐廳、法國鄉舍、朱里兒、元寶食品 Treasure Foods的沙瓦法式烘焙等皆一一插旗。在同學與學長眼中這位「到處吃很貴的餐廳的紈絝子弟」,為各種過去沒看過的進口食材著迷、也因見到過去在書中的甜點在眼前誕生而感動不已。
「#馬卡龍讓我半夜不睡覺去鑽研_想了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試」
對法式料理與甜點產生濃厚興趣的Season,雖然實習與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都在義大利餐廳(Forchetta餐廳、紅利餐廳),但始終沒有放棄對法國的熱愛。他將自己的休假慢慢攢起,將自己的 foodie 行程延伸至法國,在巴黎吃遍了如 Épicure***(Hotel Le Bristol Paris)、Pavillon Ledoyen***、 Lasserre*、 Le Meurice** 等星級餐廳,學到了世界級主廚的思維,觀察他們如何在盤中調配各種元素、揣摩他們的味覺:「Gilles MARCHAL(註 1)不是用糖片、巧克力片(去裝飾),而是在盤子上的比例,讓我見識到什麼是巴黎式的奢華。Le Bristol 有獨立一個甜點菜單,菜單裡有食材分類、還有主題式,例如柑橘類的各種變化,很有詩意。」巴黎之旅也讓他對馬卡龍(macaron)產生興趣,這個質地特殊、「不知道是蛋糕、麵包、餅乾,搞不懂是什麼東西」的甜點讓他廢寢忘食研究,更說服了紅利餐廳的老闆贊助,讓他再次前往巴黎參加 Pierre Hermé 大師於 FERRANDI Paris, l’école française de gastronomie & de management hôtelier 開設的馬卡龍大師課。台灣的氣候和巴黎完全不同,照著法國食譜操作根本無法順利做出外表光滑、有著細緻裙邊的杏仁蛋白小圓餅,他「半夜不睡覺去鑽研」,最後終於悟出讓麵糊表皮乾燥後再進烤箱是成功的關鍵,但到順利烤出一盤漂亮的馬卡龍前,他仍然「想了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試,如買加熱器、擠完後放在出餐的烘盤機、買大型發酵箱烘」 。在高餐時縱然不是好學生,但從曠達不羈的老師陳千浩(註 2)身上學到「熱愛一個東西變成到變成使命」的精神,仍然深深影響了 Season 的甜點師之路。由於技術終於獲得突破,紅利餐廳也看好這個「少女的酥胸」的潛力,順水推舟開了台灣第一家馬卡龍專門店,更掀起台灣的馬卡龍旋風。
「#那時候覺得法式料理就是無國界的_什麼人都可以做」
馬卡龍風潮過後,Season 從紅利獨立,先從獨立甜點工作室做起,後來與朋友合作開店。從大直的 Season Cuisine Pâtissiartism 到敦南的 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他「始終堅持要有鹹食」。他靈活運用過去在餐廳時幫忙製作前菜、輪流做員工餐的經歷,以及自己對法式料理始終未褪的熱情、長年身為 foodie 的資歷,推出各種「甜點師的料理」,讓自家甜點店也成為台北市一抹秀異的風景。
別人看法式料理,或許看到深厚的歷史、嚴明的規矩、精細講究的細節,但 Season 看到的,卻是法式料理在發展的歷程中大膽吸收別國的精華、消化後當成自身文化一部分的自信:「在紅利時做了很有趣、很曖昧的東西,如巧克力的 ravioli。」Ravioli 是義大利麵餃,但法國人也做,Season 舉例:「江振誠待過的雙子星餐廳(註 3)也做過鳳梨裡面放料對折,就叫做ravioli。我那時候覺得法式料理就是無國界的、什麼人都可以做。譬如 Pierre Gagnaire(註 4)做了很多東西讓人摸不著頭緒,他一定還是說自己的是法式料理。」
「#我從來不會去想這樣做會不會太大膽」
在紅利餐廳時總是用法式技法來做義大利甜點的 Season,在自己開店後也從來沒有限制過自己,他會將蜂蜜丁(蜂巢塊)放入麵團中,做出純粹麥香中有若有似無甜美香氣的蜂蜜拖鞋麵包(ciabatta)、也會用製作「terrine」(法式凍派)的方法製作水蜜桃凍,芹菜搭配小黃瓜與青蘋果,對他來說也是信手捻來。今年夏季將數道經典法式甜點改成更符合台灣市場的冰品,更是極為靈活之舉。開店至今已九年,和 Season 同期開幕的店家大部分早已從市場上消失,但 Season 卻始終是那位靈感迭出、始終能會為新品研發興奮不已的季節師傅。其實,謙稱自己「一直不敢講『創意』兩個字,只是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排列做出來」的 Season、那位「覺得自己成為別人認為的『有趣的人』也不錯」的主廚,或許一直都是那個在超市為琳瑯滿目的零食流連忘返的少年、也是那個會在課堂上公然質疑「甜點師傅應該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啊!」的年輕甜點師。
📌 註解:
1. Gilles Marchal:法國知名甜點師,過去曾歷任 Hôtel de Crillon, A Rosewood Hotel、Hotel Plaza Athenee、Le Bristol 等巴黎宮殿級酒店(palace)廚房的甜點副主廚、主廚,也曾掌管 La Maison du Chocolat 五年。目前於巴黎蒙馬特開設自己的同名甜點店。
2. 陳千浩:台灣首位取得法國葡萄酒釀造技師執照者,過去是法國勃根地大學(Université de Bourgogne)釀造系史上首位亞洲學生,曾在巴黎世界酒類競賽奪下台灣首面葡萄酒國際金牌,目前為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助理教授。
3. 指由 Jacques Pourcel 與 Laurent Pourcel 兩位雙胞胎主廚在南法開設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Le Jardin des Sens(感官花園)。
4. Pierre Gagnaire:世界重量級名廚,曾與 Alain Ducasse、Joël Robuchon
並稱法國三大名廚。旗下有 14 家星級餐廳分佈全球,法國巴黎同名餐廳目前為米其林三星。
🔖 延伸閱讀:
#Ying的台味甜蜜蜜 系列
初訪 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https://tinyurl.com/y2khhlrg
Season 主廚的端午節「呷肉粽」:https://tinyurl.com/yxep495v
👉🏻👉🏻 更多 #台北甜點店 影音,來 Instagram 找我玩:https://tinyurl.com/yb3a783m
#yingc #tasteoftaiwan #SeasonArtisanPâtissier #洪守成 #Season敦南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吳克群官方專屬頻道 Kenji Wu'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命》數位聆聽:https://orcd.co/godsplan 在與嘉賓對談之後,吳克群所創作的新歌《天命》有別於此前治癒系慢歌,這首歌裡融入了林書豪的人生經歷與感觸,吳克群坦言甚至想把林書豪受過多少次傷都寫進歌詞中,所以《天命》一定得是一首rap,在錄音的過程中自己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辦法ra...
「陳克舟經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吳克群官方專屬頻道 Kenji Wu'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中原大學體育室主任陳克舟(後排右一),擔任中華男子排球隊總 ... 的評價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余清芳兒子、陳克舟經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余清芳兒子、陳克舟經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陳克舟經歷 在 李興國的八卦,PTT和Yahoo名人娛樂都在討論 的評價
陳克舟經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死於安樂:八旗軍由盛轉衰的歷史教訓|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清代八旗軍早期戰鬥力甚強。從統一女真各部並征服蒙古、朝鮮,到推翻明王朝政權的歷次戰爭中,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然而入關後不久,八旗軍便開始出現戰鬥力衰退的跡象。隨著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日趨鞏固,戰事日漸稀少,這支軍隊也逐漸蛻變衰敗,及至晚清亟需用兵之際,它已完全變成一支不堪任戰的糜爛之師。本文將著重從軍事領域的各個不同側面,揭示其由盛轉衰的歷史教訓。
一、八旗軍由盛轉衰的歷史概況
八旗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的軍事組織。他起兵後不久,便對女真族氏族社會時期就存在的兼具生產和軍事職能的社會組織──牛錄進行改造,先後建立了黃、白、紅、藍、鑲黃、鑲藍、鑲白、鑲紅8旗。皇太極時,又按民族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軍八旗。各旗設立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等官職,逐級統轄。從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到1644年清軍攻佔北京這一階段,八旗實行兵民合一,兼具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的職能。兵丁平時狩獵務農,戰時自備武器糧秣,隨軍作戰,「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堪稱一支能征善戰的精兵勁旅,作戰時軍紀頗嚴,有進無退,甚至在死傷慘重、屍相枕籍的情況下仍很少有人退縮逃陣。它曾以精兵6萬,採取集中兵力、連續作戰、逐路擊破的戰法,擊敗明朝10餘萬大軍,取得了薩爾滸大捷;用兩年的時間攻克明軍防守關外的寧錦防線,殲滅明軍5.4萬人;後來又在山海關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擊敗李自成大順軍,逐一消滅各地的反清力量,在建立清王朝、統一全中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清軍入關並建立全國政權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度,將整個八旗組織原封不動地移入新的社會體系之中,成為完全由國家供養的職業軍隊和職業預備役軍人集團。八旗官兵攜家帶口,按建制集中居住在軍營之中,駐於京畿地區的部隊稱「京營八旗」,駐於全國各戰略要沖之地的部隊稱「駐防八旗」。軍營內生活設施齊備,旗兵及家屬不得私自外出。官兵嚴格從旗人內部選拔,「生則入檔,壯則當兵」。都統、參領、佐領等各級軍事長官同時又是行政長官,平時督促士兵從事生產、養活家口、操練武藝,戰時率部出征。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支柱,酬謝八旗軍功貴族,清廷開國之初即給予八旗將士相當優厚的待遇,期以免除官兵後顧之憂,專心練武,保持原有的軍事素質。同時也嚴格規定,八旗官兵不得做工經商或從事其它謀生之業。然而,事與願違。從順治、康熙年間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現追求享受、戰鬥意志衰退的傾向。在前線指揮戰鬥的親王、郡王和貝勒們「逗留觀望。不思振旅遄進,竟爾營私適己,希圖安便,或逶兵甲之不全,或托舟楫之不具,借端引日,坐失事機」。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中,八旗軍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綠營兵所取代。雍正、乾隆年間的一些重要戰爭,如柴達木之戰、平定大小和卓之戰、大小金川之戰中,儘管參戰的八旗官兵數量有限,其中一些號稱精銳的八旗部隊的表現卻不如綠營兵,昔日敢打敢沖的作風已不復存在。
嘉慶至清末,八旗軍逐漸演變成專靠國家供養的社會救濟組織,失去了起碼的戰鬥能力。1799年清軍在鎮壓白蓮教大起義時,曾一度把京營八旗中最精銳的健銳營和火器營派往前線,結果因軍紀敗壞,不聽約束,未及投入戰鬥就被迫撤軍回京。清朝末年,有人建議從八旗軍中挑選壯丁加以操練,使之恢復入關時驍勇善戰的面貌。而深知其弊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此時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回答說:選練八旗丁壯是多年前的老辦法了,你們卻不知今天的八旗兵早已無可練習。
八旗軍的衰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官兵素質低下。八旗軍入關以後,尚武精神迅速失落,好逸惡勞的現象到處蔓延,直接導致了八旗官兵體能和軍事素質的全面下降。人人耽於安逸,優遊渡日,很少把心思用在練功習武上,掌握良好的鞍馬騎射技藝的官兵越來越少。1815年,嘉慶帝閱看左右兩翼前鋒營官兵射靶,200人內竟無一人能5箭全部射中。八旗兵每逢上操、應差大都是僱人頂替。在皇帝和大臣都要出席的玉泉山閱兵大典上,也是由僕人攜帶著兵器,騎馬乘車趕赴演武場,儼然一副老爺兵的模樣。當時京城中盛傳的謠諺「糙米要掉,見賊要跑,雇替要早,營營要少」,說的便是這幫旗下大爺每次領歲米月糧時都要刁難發放者,臨陣交鋒時唯恐奔逃不及,操演檢閱時都要預僱替身,平日儘量少到營中當差巡城的情形。上述不正常現象的長期存在,必然使八旗軍中充斥人殘技疏、羸弱不堪任戰之人。清末甲午戰爭中,京營八旗中最精銳的部隊神機營赴山海關佈防。有人在蘆溝橋遇見他們,但見「前二名皆已留髯,第三名則一十一二齡童子也,余多衣不周體,蹲踞道旁,不願前進」。這樣的老弱殘兵當然不會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有什麼作為。
訓練形同虛設。清朝建立以後,逐漸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軍事訓練制度。但因承平日久,這些制度實際上並無人認真執行。平日規定的每月練習步射、騎射,每年合操、考試大都草草了事。有的將領還肆意篡改條例,減少訓練次數,減輕訓練強度。如乾隆年間廣州駐防八旗的火炮訓練時間就由每年4周減為2周,射擊訓練的次數由10次減為5次。有的駐防八旗部隊,甚至因操場被出租賺錢,乾脆取消了火槍和火炮的射擊練習。
軍隊風氣敗壞。清軍入關以後,軍紀鬆懈、風氣敗壞的現象開始出現。終年仰食於官府的八旗官兵拋棄了以往淳樸簡約的社會風尚,以遊手好閒、華衣美食相標榜,追求安逸舒適的生活。平日裡很少有人按時巡城出操,而是「三五成群,手提雀籠雀架,終日閒遊甚或相互賭搏」,「肆無顧忌窩竊、窩娼、窩賭」。將領整日「居家彈箏擊築,衣繡策肥,日從賓客子弟飲」;士兵穿衣爭用綢緞,飲食必求醉飽,甚至將剛發下來的餉銀拿出來揮霍一空,剛領到的糧米轉手賤賣給商舖,換取銀錢大吃大喝,鬥雞走狗、入班唱戲以及抽大煙之風到處蔓延。一些人倚仗著自己的旗人身份,以為反正在生活過不下去時,官府要予以接濟,所以「多有以口腹之故,而鬻房賣產者,即如每飯必欲食肉,將一月所得錢糧,不過多食肉數次,即罄盡矣。又將每季米石,不思存貯備用,違背禁令,以賤價盡行糶賣,沽酒市肉,恣用無餘,以致閤家匱乏,凍餒交迫,尚自誇張,謂我從前曾食美物、服鮮衣。」一月的餉銀不足數日之需,餉米領出以後便行糶賣。
清中、後期,統治階級政治上的腐敗也嚴重地影響了八旗內部。在生活方面,一些軍官為了私人目的指使手下旗兵去做各種小差使、跑腿,打仗時則在隊伍中挑選精兵專門保護自己。一些軍官藉口各種公務對兵丁錢糧私行科斂。如旗人辦事,需要佐領出具保結,佐領往往要收受銀錢才出具手續,使旗人本來就難以養家餬口的兵餉被層層剋扣。還有一些軍官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屬下兵丁放印子錢(高利貸)。有人甚至與商人勾結起來,讓兵丁先向米鋪借錢,到發放祿米的時候,則由軍官串通米鋪代領,剋扣折算欠款,等到兵丁缺糧少米時,只能向米鋪高價購買。軍官和米鋪商人靠這種卑劣手段獲取重利,不少普通兵丁卻因此家境日趨貧寒,負債纍纍。在用人方面,八旗將領往往以自己的隨營子弟立有戰功及鞍馬騎射技藝出眾為由,將他們提升為軍官。或不顧年齡的限制,挑選心腹及家屬中的孩子和老人當兵吃糧。像防禦和驍騎校這樣較低的軍官職務,簡直可以公開用錢來購買。太平天國戰爭期間,一位名叫陳升的廣州駐防八旗馬甲,就因為捐獻了2500箱火藥而被提升為防禦。八旗軍內部腐敗現象的盛行加速了官兵貧富分化的進程,使官兵關係趨於惡化,對軍隊戰鬥力的削弱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裝備殘缺廢損。按照制度規定,八旗官兵出征作戰時都應自備兵器糧草,清軍各級組織對官兵自備兵器的殘缺廢損情況平時要定期進行檢查。但從乾隆年間開始,相當一批八旗官兵的自備兵器已是徒存名目。有的八旗兵丁藉口經濟困難不按規定置辦軍器,還有人將已有軍器典當換錢,甚至偷偷地把軍中利器──火炮砸碎賣廢鐵。清廷三令五申,仍是屢禁不止,最後只好在軍器點驗時實行照顧政策,不再點驗旗員內護軍校、筆帖式以至六品武職的軍器。到了乾隆末年,那些沒有經過點驗的官員所擁有的軍器、盔甲大部分朽壞。皇宮各門所備兵器也都成了擺設,不具備起碼的殺傷功能。
當然,八旗兵衰敗的根本標誌還是其戰鬥力的喪失,是其作為一個武裝集團已失去執行自身職能的基本能力。而對此最嚴格、最全面的檢驗應當是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1659年鄭成功攻南京之役,鎮守南京的總管喀喀穆統八旗軍不敢迎戰,只好以綠營出擊,已初露衰弱之象。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駐兵荊州,勞師數載,不敢進兵。聽說吳三桂軍隊到來,匆匆將大炮埋在土中倉惶退去。貝勒尚善、察尼、鄂鼐等領兵進攻岳州,藉口舟楫未具、風濤不測,屯兵城下一年之久,不敢一戰,聽到退卻的命令,竟「三軍歡聲如雷」。清中後期,八旗軍將無敢戰之膽、兵無縛雞之能的實情已為舉國上下所熟知,連清廷也不敢輕易把他們派上戰場了。
二、八旗軍衰敗的原因:
八旗軍從興盛走向衰敗是一個複雜的歷史過程,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八旗軍的興衰與清王朝的興衰是一致的。作為與廣大人民利益根本對立的封建貴族政權,清王朝的統治最終走向腐朽是歷史的必然。作為這一政權的統治工具,八旗軍由盛而衰也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並且是清王朝走向沒落的一個縮影。早在「康、乾盛世」時代,清王朝就開始顯露出種種敗兆。最明顯的表現是封建貴族們出於其追逐財富、剝削壓榨廣大民眾的階級本性,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各級官吏、豪紳,皆一改清初較為簡樸的風氣,肆意侵吞和揮霍人民的勞動果實,追求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康熙6次南巡,費用浩大,銀子花得跟淌海水似的。乾隆的豪侈則遠遠超過他的祖父和父親。為遊山玩水、尋歡作樂,他倣傚康熙6次南巡,途中修建行宮30處,運河上的隨行船隻達上千艘。每到一處,地方官百般討好,搭綵棚、辦筵席、進貢山珍海錯和土產方物,酒無虛日,城開不夜。乾隆還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苑囿,如擴建康熙時修建的避暑山莊,建外八廟;擴建雍正時期建的圓明園,增建長春園、綺春園等,不知耗盡了多少民脂民膏。清朝的王公貴族、文武百官也上行下效,無不沾染上奢華沒落的風氣,貪污成風,賄賂公行。而歷朝皇帝大都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作深究。康熙朝掌握大權的索額圖、明珠、徐乾學和高士奇等人無不是聲名狼籍的貪贓枉法之徒。乾隆的內侄福康安也仗著自己的寵貴地位和特殊功勛,搜刮民財,生活異常奢汰,動輒拿出上萬金幣犒賞軍中將士,家中每日裡姬妾僅買花就花費數萬錢。最典型的是乾隆晚年執掌朝政的和坤。他任軍機大臣達24年之久,專權和貪婪之名,連外國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1799年,乾隆死後,嘉慶將他治罪抄家,僅其家產的一部分就值2.2億多兩,相當於當時國庫5年多的收入。和坤的兩個僕人被抄沒的家產也值700多萬兩白銀。可見他們貪贓枉法已達到何種嚴重的程度。
清朝封建政治的腐敗必然會深刻地影響到八旗軍官兵,這是導致八旗軍衰敗的最根本原因。但八旗軍本身在治軍指導思想以及相關制度、決策上的種種謬誤弊端,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直接加速了其衰敗過程。
其一,對變化中的國家安全環境缺乏清醒意識,缺乏整軍經武、進行改革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清軍入關以後,所面臨的社會歷史環境發生了四大變化:由以遊牧狩獵經濟為主的滿、蒙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進入到以農業經濟為主、漢族佔絕大多數的關內廣大地區;由部族軍隊變成國家軍隊;由戰爭時期進入到相對和平時期;由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進入到火器時代。與此同時,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開始和歐洲通往東方航線的「開闢」,西方殖民勢力加快了從海上東侵亞洲各國的步伐,佔領了爪哇、蘇門達臘、菲律賓、印度、緬甸等許多中國周邊國家,將其變為自己的殖民地,甚至入侵中國的澎湖、台灣,竊據澳門。原先地處歐洲的俄羅斯也在短短近百年間,越過烏拉爾山,迅速佔領東、西西伯利亞的廣闊疆土,成為中國的北方強鄰。這些「千古未遇」的強敵逼處四鄰,虎視眈眈,給中國的安全環境帶來極大威脅。
上述變化客觀上要求清朝統治者從實際出發,對確立於戰爭年代的八旗制度進行改革,特別是將原先「軍民合一」的八旗軍的軍事組織職能與社會組織職能剝離開來,建立適應當時世界局勢及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軍事體制,將八旗官兵家口的生計問題交由社會去解決;要求清朝統治者不能僅僅滿足於應付國內問題,而要學習近代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編制體制和軍事思想,盡快使自己的軍隊擺脫落後狀態。
但清朝統治者卻無視這些客觀需求。他們死抱住「祖宗成法」不放,片面強調「辦理一切事件,皆法祖宗」,把建立適應新的社會環境的軍事制度與優待八旗軍功貴族對立起來,把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與保持旗人的尚武精神對立起來,軍事改革嚴重滯後。一旦有人主張對八旗制度做這樣那樣的變革,都遭到嚴厲斥責。例如,清中後期,旗人貧富分化日益嚴重,貧窮者不得不將清朝廷分給他們的土地大量典賣他人,單靠朝廷發放的兵餉俸祿生活。而隨著旗人家庭人口迅速增加,往往一份兵丁糧餉要養活十幾口人,致使許多貧苦旗人家徒四壁,有的旗人因為貧窮一輩子不敢結婚,有的旗人跑到農村去討飯甚至餓死。而清朝統治者眼看著大批旗人窮困潦倒,卻不肯對這一過時的制度進行根本性改革。嘉慶帝在聽取某御史關於派京城中的八旗閒散人丁到口外、西北一帶耕墾的建議時,曾大發雷霆說:「若如該御史所奏,八旗男婦皆以紡織為務,則騎射將置之不講。……於國家贍養八旗勁旅,屯駐京師本計,豈不大相刺謬乎」。另一方面,抱著「天朝上國」自大心態的清朝統治者,以為憑著老祖宗」馬上打天下」的騎射功夫足以揚威天下,因而無視近代西方軍事技術的高速發展,無視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現實,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聽任自己的軍事技術停滯落後。清軍征緬作戰時,已發現緬人所使用的來自西方的火槍性能遠遠超過清軍的火槍,但沒有引起乾隆皇帝的足夠重視。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使中國時,曾帶來一支裝備有新式武器的衛隊。他邀請清朝名將福康安檢閱衛隊演習新式武器。福康安卻不屑一顧地說:「看也可,不看也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麼稀罕。」英國送給清王朝的新式火炮,被收藏到圓明園倉庫之中。直到百餘年後,露出強盜真面目的英國侵略軍打上門來,攻佔京城,火燒圓明園,又把這些沈睡多年的火炮重新搬上船運回國。鴉片戰爭失敗以後,清朝統治者雖然不斷接到中國軍事技術專家們關於仿製西洋火器的建議,卻並沒有產生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緊迫感,仍把這些先進火器打發到倉庫中去睡大覺,並再次下諭,命令八旗官兵們學好滿語、騎射功夫。
其二,當迫於現實壓力不得不進行改革時,卻往往以錯誤的思想做指導。頑固守舊的清朝統治者通常對改革抱著敵視的態度,但在客觀形勢的逼迫下,在陳腐的八旗制度實在難以維持下去時,不得不對其進行某些局部的改變。但在這種時候,卻往往是從優待八旗貴族、解決旗人生計問題出發,著眼於賙濟八旗老弱,為其提供起碼的衣食之需,背離了軍事組織以增強戰鬥力為宗旨的改革方向。比如,為了遏制旗人因為典賣土地,負債纍纍,經濟地位日益惡化的趨勢,清廷動用巨額公款代八旗兵丁回贖「民典」旗地,代還債務,賞賜銀兩錢糧。設立養育兵制度,從那些戶口滋盛,餘丁繁多,因無法補上兵額而生活窘迫旗人家庭中挑補養育兵,每月發一定數量的兵餉或祿米。在挑選馬甲等薪餉較多的職位時,不是以身體是否強壯、軍事素質好壞為標準,而是對貧乏孤寡之人,對無人贍養者,對年老者實行照顧政策,讓其領取更多的薪餉。有時,採取用國庫款項或挪用軍費經商,減少營馬數量,削減裝備和訓練方面的開支,將訓練場地和一些公共建築出租賺錢的辦法,來接濟貧困旗人。
這些措施,從本質上說是為了維護陳腐落後的八旗制度,解決旗人一時生活之需,而不是著眼於解決軍隊的機制問題,對整個軍事制度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所以並不能從根本上制止八旗官兵生活水平日益下滑的發展趨勢。為救濟貧困而增加的兵額與餘丁數量的迅猛增加相比,無異於杯水車薪。康熙年間是五名丁壯招收一兵,乾隆年間已達到八名丁壯招收一兵,其後兵、壯比例更為懸殊。靠著一名士兵每月一兩銀子、五斗米贍養一家十幾口人的情況相當普遍。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為旗兵贖回的土地很快又被賣掉。平日對八旗官兵的補助賞賜,也只能救一時而不能救長遠。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些以解決八旗生計為核心的做法卻嚴重地危害了八旗軍的建設。為了供養養育兵,救濟貧苦旗人,八旗將領採取減少戰馬和戰船數量的辦法,將原先給戰馬買草料或製造、修理戰船的錢來救濟士兵家口,甚至將戰鬥力比較強的騎兵兵額裁掉,挪出錢來養活更多的養育兵,使八旗軍隊中充斥戰鬥力較低、甚至完全沒有任何作戰能力的冗員。八旗將領用軍費和出租軍產經商,也對清軍內部腐敗現象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人乘機大肆出售軍用牧場、演炮場,造成八旗戰馬數量銳減,士兵無處進行火炮射擊,就連射程比較近的火槍射擊,也因為操場長度不夠而只能在秋收後舉行。而八旗官員整天忙於經商,自然無心進行正常的軍事訓練,平日操演擺花架子,敷衍了事也就不足為怪了。
其三,軍事功能與社會功能混為一體,軍隊臃腫不堪。為了維持八旗成員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清廷將八旗官兵及其家屬全都包下來,給予他們授官襲爵,佔有土地、人丁等許多方面的好處。而長期供養「數十萬不士、不農、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於王家」,必然要給清朝的中央和地方財政帶來十分沈重的負擔,不得不竭盡全力搜括民財予以支撐。清軍軍費支出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兵餉馬干銀,主要來自於中央財政支出,其數額在雍正中期以前每年約1900萬兩左右,雍正末年以後每年約為2600萬兩左右。二是歲米月糧,由國家徵收的糧食中統一撥給實物,也有一部分糧米採取折成銀兩的辦法發放。三是武職養廉銀、兵器火藥製造費、軍事工程修造費等,主要由地方財政支出,大約每年500萬兩左右。在上述巨額軍費支出中,僅兵餉馬乾銀一項每年即佔康熙朝中央財政支出的70%,佔道光朝中央財政支出的72%。而其軍費的一半以上都耗費在人數最多時僅有27萬人的八旗軍身上。如嘉慶朝60萬綠營官兵每年兵餉馬干銀約1200萬兩,僅佔當年總數的46%,其餘1400餘萬兩為八旗官兵兵餉馬干,約佔總數的54%。
但在上述管理模式下,清廷每年花費的巨額軍費並沒有真正增強八旗軍的實力。這是因為在八旗俸餉總額中,官兵的家口、馬匹耗費佔了很大的比重。僅以西安駐防八旗為例,其官兵的俸餉佔餉銀總額的42%,所支糧食佔糧食總額的7.4%;而供養官兵家口的費用則佔餉銀總數的20.5%,所支糧食佔糧食總額的90.5%;養馬費用佔餉銀總數的37.5%,馬匹飼料糧佔糧食總數的2.1%。而馬匹飼養費項目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補貼旗人家口生計的性質。清中後期,各駐防八旗軍營都大幅度減少,實際養馬數額,私下改騎兵為步兵,出租牧場,馬匹飼養費實際上是空有名目,大部分被挪做它用。即使是作為兵餉發放的軍費,也有相當數量花在為救濟旗兵生計而內部招收的養育兵身上。這些年幼體弱的「童子軍」數量十分可觀,乾隆年間總數即達到2.6萬餘人。嘉慶後期數量更多,僅八旗驍騎營中已達26872人,佔驍騎營總兵額的33.4%。他們每月所領的餉銀為3兩、2兩、1.5兩不等,按平均數計算,則每月耗銀不低於5萬兩,每年耗銀不低於60萬兩。但這些養育兵實際上是在空吃糧餉,根本不具備起碼的軍事技能,也就無法在戰場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八旗人口的不斷增加,八旗軍費日益增長,大大超出了清廷的財政支付能力,一旦遭逢災害、戰爭,收入劇減,軍費將無法保證按足額發放。清中、後期,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清朝財政瀕於崩潰,清廷不得不在咸豐年間將旗餉減成發放,京營八旗官兵只能拿到原餉的六、七成。在一些地區,旗兵俸餉拖欠扣減現象更為嚴重。如光緒末年奉天旗人在兩年間總共發了9個月的俸餉,加上扣減攤派,每兵所得不及餉額的十之一二。而這種「既要吃皇糧,又吃不飽皇糧」的現象的出現,對本來就難以維持生計的旗人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一些旗人紛紛逃亡,另覓生路。有的旗人還違禁私下做起了小生意補貼家用,而無心上操應差。更多的人則因為長期享受優待政策,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把當兵看成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把遊手好閒、追求安逸奢侈的生活看成天經地義的權力,清廷補貼賞賜稍不如意,就四處鬧事。清代京營八旗兵丁曾幾次為增發津貼等事項,在皇宮門前或親王府中聚眾喧嘩,幾乎釀成大規模暴動,令清朝君臣都頭痛不已。
其四,治軍不嚴,訓練鬆垮,姑息成風。清廷給予八旗官兵特殊的優待政策,也使得「從嚴治軍」的信條在他們身上無法真正實行。事實上,八旗士兵在社會上惹事生非,打架鬥毆,作姦犯科,久已成為京城和各八旗軍防地的一項公害,各級旗營軍官總是曲加庇護,地方官吏也很少敢出面拿問,致使旗營無賴的氣焰愈加囂張。八旗軍的訓練,大都是虛應故事。不僅平日射箭拉弓,視為具文,就連三年一次的大閱兵,也不過臨時稍為演習,過後即置而不問。負責監督軍訓的御史大臣們雖心知肚明,卻仍層層欺瞞,不願意說出真相。一次,某王爺奉命閱操。有一名步軍校遲到,按例要受到鞭打的處罰。執刑人解開他的衣服,卻發現一大堆小古董從其身上掉下來。王爺問是怎麼回事。步軍校哭著回答說:「家中有人十口,每月只有五兩俸銀,吃不飽飯,只好從古董店裡領一些小古董到集市上販賣以養家口。今天早上正逢隆福寺廟會,所以上操遲到了。」最後連王爺也只好將他放了不加責罰。乾隆、嘉慶皇帝對八旗軍內部隱瞞真相、姑息遷就的情形並非毫無所知,也曾多次批評八旗官兵和監察御史。但他們除了在口頭上提倡「鞍馬騎射功夫」外,並沒有採取什麼有效措施來改變這一局面。相反,卻不斷降低軍官和士兵的軍事技能考核標準。如乾隆以後規定,各旗挑選馬甲時不再校閱騎射功夫,只是將備選之人傳赴衙門,令其拉弓,即行選取。據收藏在東洋文庫中的《雍正朝鑲紅旗檔案》記載:當時世襲祖先軍官職務的大多數人,軍事技能考試成績並不好,許多人的步射、騎射成績評語都是「劣」,個別為」平」,幾乎沒有得「優」的,卻都能照樣任官不誤。這些新的考核標準實際上是姑息了僅把當兵作為謀生手段的的八旗子弟,縱容了旗人不習武藝,整日遊蕩的風氣。
其五,實行封閉的用人制度,人才危機日益嚴重。軍隊是擔負專政職能的特殊武裝集團,只有廣泛吸納社會上的優秀人才,才能有效地履行這一職責。但八旗軍始終是關起門來,在自我封閉的小圈子裡搞軍隊建設。八旗制度規定軍職世襲。兵員都從旗人子弟中選募,旗人不得與漢人通婚,以保持血統的純潔;初級軍官主要靠世襲或由官學中學習滿漢語言、騎射功夫的八旗軍官子弟中間選拔。屬於中級軍官的佐領,有勳舊、世管、互管、公中諸種,除公中佐領外,都是由某一個或幾個世家子弟承襲。高級將領如都統、副都統全都由滿洲貴族世代壟斷。由於世襲範圍十分廣泛,八旗軍職的陞遷失去了競爭力,失去了公正性,使得八旗軍官隊伍中充斥昏庸無能、不思進取之輩。特別是清廷常派缺乏行伍經歷及戰爭閱歷的皇親國戚擔任大軍統帥。這些人從小生長在深宮官府之中,過慣了驕奢淫逸的生活,大多不具有擔任軍隊統帥的素質,卻硬被置於關係到戰爭勝敗、國家安危的重要崗位上,由此往往埋下失敗的種子。清軍在征討噶爾丹、平定準噶爾等作戰中屢次受挫,都是由於任用了昏庸無能的八旗貴族做主帥所致。比如清軍對準噶爾用兵時,雍正皇帝先後派出怯懦無能、寡謀魯莽的滿族貴族傅爾丹、馬爾賽為將,結果損兵折將,一敗塗地。而雍正皇帝不自省用人不當的教訓,反而極力庇護敗軍之將,遷怒於漢人將領。賜給傅爾丹御帶,卻將漢人寧遠大將軍岳鐘琪關進監獄,將漢人署寧遠大將軍紀成斌處死。有的八旗將領不僅無能,而且怕死,在戰場上鬧出不少笑話來。康熙年間的烏蘭布通之戰,擔任前敵將領的正白旗副都統色格,臨陣怯戰,推托中暑而下馬。他的家人說:「二品大員如此臨陣退怯,將來回去有什麼臉面見人呢?」又把他扶上馬。色格卻再次從馬鞍上滾下來,躲進草叢。等到打完仗回營時,還是渾身顫慄不已,身穿甲冑、蒙著大被抖到天亮,一時傳為軍中笑談。封閉的用人制度所帶來種種不利影響,從上述例子中可見一斑。
其六,以體恤八旗官兵為由,不願利用寶貴的臨戰機會對八旗軍隊做適度使用。清廷和八旗將領為了優待旗人,保存「國之根本」,一方面禁止他們與漢人接觸,免受漢文化的熏染。另一方面又以體恤生命為由,不願意在一些小規模戰爭中適度地使用八旗官兵。早在平定三藩之亂時,八旗大軍頓兵昆明堅城之下,不思進取。漢人將領趙良棟欲發動進攻,即遭到定遠平寇大將軍彰泰的反對,理由竟是「皇上豢養之滿州,豈可輕進,委之於敵?」其實不僅彰泰,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在歷次南北戰爭中都有不願多用八旗兵的想法。如1767年征緬甸之役,用兵25000名。其中綠營兵22000名,八旗兵僅僅3000名,綠營兵數多於八旗8倍有餘。1787年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用綠營兵10000名,八旗赴前敵者僅100名。1853年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清軍調集綠營兵53436名,八旗兵僅4999名,綠營出兵人數較八旗多出10倍有餘。即使是派八旗軍上戰場,打仗時也往往是由綠營兵甚至臨時招募的勇營兵打頭陣,八旗兵在後跟隨。這樣做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八旗官兵的體恤優待,從長遠觀點看卻是坑害了他們。在相對和平時期,每一場戰事都是檢驗軍人素質和軍事訓練水平的難得機遇,也是將帥們積累作戰指揮經驗的極好機會。然而從清朝統治者到八旗官兵都千方百計逃避上戰場,只滿足於在平日的操演教閱中走過場、擺花架子,以領取糧餉度日。清後期,八旗官兵除了蒙古、吉林、黑龍江馬隊還稍能打仗以外,京營八旗和各駐防八旗大都是兵無縛雞之能,將無才智之士。當時荊州旗營官兵甚至連自己軍營中的財產都保護不了,還需要花一大筆錢僱人替他們站崗放哨,以防止小偷偷竊財物,由此不難看出其軍事素質之低劣。
綜上所述,八旗軍由盛轉衰是在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出現的現象,它的衰敗與封建統治階級腐朽沒落的趨勢是相一致的。但同時也要看到,任何軍隊從戰爭年代進入和平時期,都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古今中外的軍隊都要經過這一關。八旗軍由盛轉衰的事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和平時期軍隊建設過程中某些普遍傾向。清朝統治者對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影響認識不足,固步自封,拒絕改革,直接導致了八旗軍的迅速衰敗。這一歷史教訓對後人仍然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陳克舟經歷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日的重讀🌞書人生專欄🌞作家洪明道👉〈愈讀愈慼〉
年幼的我內向了一點,不太會應對進退,有些長輩見了我,摸摸我的頭說:「毋通讀冊讀冊,愈讀愈慼(tsheh)。」
自阿公阿嬤的開講、路邊阿伯的拍抐涼(phah-lā-liâng)當中,我時常打量這句話的意思。我唸書時還沒有鄉土語文教育,多是從海量的對話中,將台語語彙聽出意思來。從字詞在句子中的位置、說話時的表情、講古的前因後果之中,將台語語彙安放在自己意義庫的一個角落。這樣的做法十之八九都能解決。
但是,這句「讀冊讀冊,愈讀愈慼(tsheh)」,是我一直難以明白的。
**
我生長的地方,還有兩、三間以參考書為主的書店,以小鄉村來說還算文風鼎盛。書店裡迎面撲來的冷氣、嶄新的文具、還有一小角落的書櫃,足以讓我感受這裡是如何將文明收納起來的。我最喜歡的一家書店就在菜市旁,阿母、阿嬤踅菜市的時,那裡成了我遁逃的所在。
之所以喜歡,是因為那間書店裡有一、兩排課外書。架上陳列著台灣民間故事、日本童話、吳姊姊說歷史故事,也有《基督山復仇記》、《湯姆歷險記》、《孤雛淚》等適合青少年的世界文學基本款。我躲在書櫃角落,專注的將自己投入故事中,大人的爭吵和學校的煩惱都被擋在書店玻璃門外頭。生活之中總有許多規則,諸如看到長輩要叫人、上課不能離開座位,但我不是個擅長遵守的人。
序大人(sī-tuā-lâng)進來看見我十分認真的樣子,就覺得這個孩子可以唸書。但當他們要我放下書本,準備回家去,這下就麻煩了。經過不留情面的打罵後,他們搖搖頭說:「讀冊讀冊,愈讀愈慼」。
而我終究還是要離開書店,回到臭臊(tshàu-tsho)又閣澹糊糊的大路上。
**
也許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這種沉浸在書中的心流,某種程度來說也將這當作逃避的方式。挑書時,我也總是選擇小說,因為它同時保證了遁逃。當我和阿母邊界不清時,我閱讀〈金鎖記〉;當我對自己感到困惑時,我選擇閱讀《鱷魚手記》、《寂寞的十七歲》。讀冊並不輕鬆,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而我竟然在遭遇類似的痛苦時,尋求小說的懷抱,聽起來多麽矛盾。一次被友人問到在創作什麼樣的小說時,我答「寫實主義小說」。現實已經夠痛苦了,還要寫現實啊!當時的我一時語塞。
《史托納》(Stoner)裡有一段這麼形容大學:「大學就像是個療養院,一個給一無所有的、殘廢的人遁世的庇護所。他說的殘廢的人不是指華爾克。他會認為華爾克代表著外面墮落的世界。我們不可以讓他近來。如果讓他進來了,這裡就與外面的世界無異……。」我想暫時把這裡的大學代換成文學,純文學也許更適合。不過,並非全部的文學都具有這樣的特性。
閱讀這些小說的我,就像是按著傷口來到這個庇護所的人。但這個庇護所裡面沒有人,只有巨大的洞穴,洞裡面寫滿了字,這些字關於受傷和痊癒、關於沒有被經驗過的可能性、關於記憶和被編造的記憶、一些引人發噱的事以及讓人流淚的句子。有些人在這個洞穴裡休息一陣子後,就頭也不回的走了出去。有些人撿起了地上的樹枝,也開始在洞穴裡寫下東西,像無數的前人一樣。
在創作路上有個重要的同儕A,就這樣開啟了寫作之路。我和A求學經歷相似,有幾面之緣,在臉書上偶爾對文學討論,但總是不一定能討論得起來。A是對文學和美異常認真的人,並且嚮往能過作家的生活,穩定的寫作著。
A曾對我說,我只剩下文學,也只有文學了。我隱隱瞥見A身上帶著的傷口。這樣破釜沉舟的A,在文學獎體制內並不順遂。
那時的我開始對評論越來越有興趣,海量吃書,遇見我認為好的小說,我就丟訊息給A。若有什麼好的課程,A也會丟資訊給我。如此來來回回,訊息寫得謹慎如信,中常間斷數週甚至數個月。
成長過程所遇到過的文學愛好者,不少是帶著傷,而且將文學視為至關重要的浮木。我曾經也是其中的一員,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又再走出洞穴了。
A對於一些評論或拆解文學重要性的論點,不太能接受,在苦行的道路上堅持著。儘管沒有獲獎,但A的才氣還是在網路上嶄露,後來是出書了。我看了作品,震懾於A文字的重力,但有些部分不甚同意,其中透露了對文學位階的固執。我以訊息恭喜A,並邀請A讓新作接受來自同好者的匿名評論。
A婉拒了,但A問我個人對作品的看法。
我維持我們過往對話的節奏,不給彼此壓力,能夠好好答覆時再丟出一段話。等到我做好準備,可以給A作品心得時,對面那個大頭貼背後已經沒有主人了。
**
那段時間,人們混淆小說和現實的能力讓我懼怕。大江健三郎在《小說的方法》中,提及小說家的一種崇高特質:「我是唯一一個逃出來向你報信的人。」但如果作家是唯一逃出來的人,這樣的說詞可信嗎?接獲訊息的人們,又該如何避免錯讀?
要回答這些問題,便要保持懷疑並適度沉默,也等於是否認文學的絕對崇高。
現在重讀那些讓人痛苦卻又欲罷不能的文本,已經不如過去的我那麼喜歡了。那些透過紙頁傳遞出來的痛苦,讓人體驗,讓人知道情感的可能,增添洞穴內的莊嚴神聖,也的確值得敬畏。但我們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洞穴之外。放下書本後,我總會問自己,哪些是可以帶出洞穴,哪些又是要留在洞穴裡的。
大部分的人都有其他課題,生涯煩惱乃至柴米油鹽,並不一定有需要、有機緣進入洞穴之中。能一直待在洞穴裡,也是有人打理了洞穴外的事務,或在社會的分工之下所允許。對於從來沒進去過洞穴的人來說,對洞中之人總有些不理解之處。但到洞穴之外來,總是要遵循外面的規則。
那些斑斕的壁畫,那些以血抹成的訊息,當然有其意義,甚至能改變洞穴外的世界。「讀冊讀冊,愈讀愈慼」卻平衡了光譜的極端,所要挖苦的,是出了洞穴後,還以為世界只是洞穴內的壁畫這樣的狀態吧!我不禁要感謝那些說這句話、逼我放下書的序大人,同時小心翼翼的攜帶洞穴內的訊息。
─────
更多🌞書人生🌞👉👉https://pse.is/SWQNQ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陳克舟經歷 在 吳克群官方專屬頻道 Kenji Wu'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天命》數位聆聽:https://orcd.co/godsplan
在與嘉賓對談之後,吳克群所創作的新歌《天命》有別於此前治癒系慢歌,這首歌裡融入了林書豪的人生經歷與感觸,吳克群坦言甚至想把林書豪受過多少次傷都寫進歌詞中,所以《天命》一定得是一首rap,在錄音的過程中自己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辦法rap出自己想要的感覺,所以找來了喜歡的rapper那吾克熱一起合作,因為他的rap十分具有速度感和力量,讓人聽完之後會有一種全身熱血與瘋狂的感覺,也正如歌曲想要表達的生活裡,我們很多人都是小透明,要讓自己被看見,不是跪舔,而是一次一次站起來!
每個我們所熱愛的事情都“很值得很辛苦”
在《天命》MV中,不同于以往實景拍攝,也不是劇情MV,而是用了很多色彩視覺和細胞分裂的動畫素材,想要用細胞的分裂與再生來表達“我信命,但我不認命”的主題。
細胞發展過程中,並不會因為外力而中斷,寓意著人的命運不會因為外力或是人為阻擾而斷送,而是可以在一次次的刺激與一次次的分裂當中,越來越強。
而每一次在發展和分裂中的每一個細胞,都在提供你履行天命時所需的力量與爆發力。所以小到肉眼看不見的細胞都在為自己的天命一搏,更何況是作為生命主體的我們?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輕易放棄呢?我們更需要在逆風前行中,告訴這世界我可以,我曾受過傷流過的血和淚終究會給我最好的答案。
《天命》
OS:林書豪
Yo what’s up man
You ready?
Let`s go get them
那吾克熱:
面對敵人握緊拳頭 去當戰士們的領袖
將兄弟們的力量拚湊 為了目標一起拚鬥
眉頭緊皺把僅有的力量 親手浸透在彼此的心頭
這條路沒有盡頭,逆水行舟
我依舊行走,從未停留 Ay!
發現這條路,好像沒盡頭我
依舊在行走,卻不願停留過
銘記這每一刻,讓我們啟迪著
拒絕著懶惰,不停的One more
用應有的領袖氣質面對鏡頭還在信守不斷拚鬥
打敗所有陰謀,絕不停手My Flow 晶瑩剔透
究竟能聽不聽的清音頻已經侵入你的心靈
行業的菁英,足夠的信心,專注地傾聽,
讓你們,越聽越清醒
不管在新疆還是在北京
邁出的步伐從沒有過後悔的心
即使遠在他鄉我們隔著屏幕
也能融化你們心中的冰
每一次的困境讓我躁動
Tell me who I am
我習慣擁抱挫折不被操控
Tell me who I am
我的個性一向固執
Tell me who I am
這讓我心臟快速跳動
Now just Tell me who I am
吳克群:
被人將頭按進水面
再掙扎也沒人看見 尊嚴和呼吸全都被抽絲剝繭
拚了命要浮出水面
不仰求誰給我顏面 流的血讓我清楚知道 Who I am
那吾克熱:
想成功就得扛到最後一秒
哪怕韌帶撕裂
原諒我目中無人忽略一切
的態度,導致你直接被我肆虐
叫我Gank machine
直接殺進野區,無所畏懼地吞噬所有的BUFF
I`m tough 將會是對你最好的報復
正鋒相對在三岔口
隨便三下就拿下了Penta kill
你不敢插手,只能轉下游
找不到任何辦法就只能在
塔下乾發愁 So you know my bro!
Where you gonna go !
觀望四周,無路可走,只能夠垂下頭瑟瑟發抖
沒有任何挫折將我逼退
我將毫不浪費把握,每個機會,把它們擊碎
哪怕身體疲憊,那也絕對不會輕易將我擊退
體內積累的Power支配我擊潰所有的詆毀
這意味著我絕對不再沈睡像個猛獸
會讓你萬念俱灰
那吾克熱:
腦袋一片空,不知應該去向何方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但我依然期待曙光
當我看見前方的一束光,彷彿找回了當初的希望
去放手一搏,勇敢的啓航
靈魂被激活,充滿著力量
傲人的氣魄,堅定的立場
在任何時刻,堅信著信仰
Ay!
OS:林書豪、那吾克熱
Stay strong y’all
作詞 Lyricists:吳克群Kenji Wu、那吾克熱 -NW
作曲 Composers:吳克群Kenji Wu、那吾克熱 -NW
演唱 Singer:吳克群Kenji Wu
饒舌Rapper:那吾克熱 -NW
口白OS:林書豪 Jeremy Shu-How Lin
製作人Producers:吳克群Kenji Wu、奧斯卡Oscar Wu
執行製作Associate Producer:李雨軒 Leo Lee
編曲Arrangers:Jacob Attwooll、奧斯卡 Oscar Wu、那吾克熱 -NW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陳建良 Eric Chen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Wonder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Bob Horn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 Echo Bar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 Alex DeYoung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DeYoung Master
💖《你說 我聽著呢》社會影音小說觀看:https://reurl.cc/yyDd1a
#吳克群 #天命 #你說我聽著呢
🔔 訂閱何樂音樂頻道:https://reurl.cc/mnKOn1
🔸更多吳克群消息🔸
▪ 吳克群官方臉書:https://ppt.cc/foo86x
▪ 吳克群官方Instagram:https://reurl.cc/QpWn3M
▪ 吳克群官方微博:https://reurl.cc/6gLVyb
▪ 何樂音樂 - 官方粉絲團:https://reurl.cc/pGg9b
▪ 何樂音樂 - Instagram:https://reurl.cc/Xo4m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6NXiMnDLaU/hqdefault.jpg)
陳克舟經歷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習近平最初豪言「以牙還牙」,美國發動貿易戰,擊殺中興,孤立華為,拉孟晚舟,才要劉鶴「割地賠款」。港鐵撞車、「豆腐沙中線」醜聞、林老師跳樓悲劇、王賢誌歡樂滿東華式把事情告一段落、教育官僚漠不關心... 香港煩惱全因缺一字 。大陸經濟寒冬警報,李克強公開提及「放水養魚」大規模減稅計劃、「刀刃向內」的「政府割肉」縮減開支計劃。(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貿易戰 #港鐵撞車 #教師跳樓 #李克強經濟 #沙中線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地鐵撞車了。
不可能發生的意外,在中環站,兩列列車,迎頭相撞。
從「豆腐沙中線」的醜聞,看港鐵高層的反應和處理,就知道這間通車四十年的運輸巨無霸,已經徹底腐爛,更大更荒謬更多傷亡的意外,是等著發生的。
天水圍小學林老師跳樓的悲劇,發展到今日,羅校長因壓力入了沙田醫院精神科,即是因病請假;辦學團體東華三院現屆主席王賢誌,歡樂滿東華式的走了幾個轉,成立了委員會,將來會交報告,即是告一段落啦。
東華已經腐臭,麥理浩翻生,都無法改革。換句話說,這類悲劇,會繼續發生的。
教育官僚並不關心,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北京兩會結束,李克強的工作報告承認,大陸遇新的經濟下行壓力。
對於幾十年來一直大喊:「形勢大好,不是小好」的中共來說,李克強這番話,已經是最嚴厲的經濟寒冬警報了。
還有那個一直在進行,但好像永無完結跡象的中美貿易談判,究竟又怎樣?
特朗普似乎不想達成協議。
一直在談判,一直拖下去,大陸的廠商,頭頂永遠有陰霾,大陸的經濟,永遠被拖著後腿。
最重要的,習近平很渴望這個貿易談判有結果。
美國發動貿易戰,擊殺中興,孤立華為,拉孟晚舟,才坐下要你「割地賠款」。
習不知輕重,最初豪言「以牙還牙」,不買黃豆。但沒有美國黃豆,大陸養豬業無法運作,市場缺豬肉,中共最怕的動亂便來了。
所以,貿易未談,先大手買黃豆。那還有什麼討價還價能力?劉鶴做李鴻章,什麼都答應好了。
這時,特朗普在越南見金正恩,示範了一幕中途起身就走,不吃午飯,回酒店開記招,上機回國的大龍鳳。
他做給習近平看。
貿易談判他主導,不容有花招,即使安排了會面,只有一字一句有疑問,他起身便走,中方沒有議價餘地。
這是殺對手的威風。
但習近平呢?
如果他和特朗普的峰會如此結束,他能吃下嗎?
中共領袖的敵人,永遠在體制之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香港面對的內部腐爛,和外圍因素,就是這些。
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時代,運氣是抽象的,但徵兆是實在的。
看到樹葉在搖,就知道有風。風是看不見的,但樹葉看得見。
《中庸》說: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禍福將至,善,必見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誠如神。
香港遇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字,誠字。
特區政府,港鐵,東華三院,擴大一點,李克強面對的困難,中美貿易戰的死結,都是因為欠缺一個誠字。
《周易》六十四卦中,談到真誠之道的,是第六十一卦,風澤中孚卦。
《序卦傳》說: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中孚卦是跟著節卦而來的。節,是信物,也是信念。
古代使者出訪他國,手持使節,如蘇武出使匈奴,持節北海,心中有信念,十九年不改其志,不改其節,最後歸漢。
節然後信之,適度的節制才能有情,才能信之。濫情,寡情都不行,然後才能建立有彈性的制度,才可以建立互信,所以就受之以中孚。
誠信,是要付之實踐的,故受之以小過。
實踐信念,往往有偏差,所以是小過,因無法做到恰到好處,不是太過,就是不及。所以必須在重覆實踐中不斷調節,可見所謂的信心,是要經過無數考驗來建立的。
有過物者必濟,人生有了真實的人事物的真實磨練經歷,中孚的誠信,要經歷過實際的操作,才會成功,故受之以既濟。
孚,是誠信。
誠,是對個人道德的要求。
信,是對社會倫理的要求。
中孚,小過,然後既濟。
既濟,就是搞掂。
中共為什麼永遠內鬥,搞不掂他們的同志?
大陸社會,為什麼永遠都不和諧?
北京七十年來,政策都只能假大空?
九七之後廿二年,特區政府為什麼所有政策都無法推行?施政失誤?
香港的學校、醫院,又為什麼悲劇頻傳?
香港人行屍走肉,人人都不快樂?
全都只因為欠缺誠信之故!
2019年3月19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9RLVHfbEgM/hqdefault.jpg)
陳克舟經歷 在 余清芳兒子、陳克舟經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余清芳(1964年11月4日-),台湾排球教练、前男子排球员,中国文化大学体育学系教授兼排球队教练,永信杯全国排球锦标赛名人,绰号“青蛙”。就读士林国中时开始接触... ... <看更多>
陳克舟經歷 在 余清芳兒子、陳克舟經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余清芳(1964年11月4日-),台湾排球教练、前男子排球员,中国文化大学体育学系教授兼排球队教练,永信杯全国排球锦标赛名人,绰号“青蛙”。就读士林国中时开始接触... ... <看更多>
陳克舟經歷 在 中原大學體育室主任陳克舟(後排右一),擔任中華男子排球隊總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原大學體育室主任陳克舟(後排右一),擔任中華男子排球隊總教練,奪得有史以來最佳成績的亞洲盃錦標賽冠軍,進軍在希臘舉行的世界盃排球錦標賽,前天率團遠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