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dcast:《牽小手玩博物館》第二季
——用美術認識台灣,帶孩子看畫作說故事!
🎨 上一集,和小朋友一同欣賞完臺南市美術館一、二館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後,這一集我們要走進南美館二館的「藝術家專室」內,觀賞「#南薰藝韻-陳澄波、郭柏川、許武勇、沈哲哉專室」展覽,從台灣重要畫家們的作品,激發孩子的靈感與觀察力!
👩🎨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 的 #朱家琳 老師,從「觀看:十乘二」與「開始/中間/結局」這兩個思考路徑,提供家長一些好玩的方法去引導孩子看畫。在「南薰藝韻」展覽裡的陳澄波作品〈新樓庭院〉、許武勇作品〈跳圈〉,畫作中有什麼獨特的細節,家長們要怎麼帶領孩子從觀察中說故事呢?
🎧️ 現在就收聽!《#牽小手玩博物館》S2EP06 | 說書人訓練所,用畫作說出你的小故事─臺南市美術館2館 ► https://bit.ly/3BSy9YS
■ 照片提供/臺南市美術館 Tainan Art Museum
#藝術 #台灣美術 #歷史 #人文
#陳澄波 #郭柏川 #許武勇 #沈哲哉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落幕,臺灣也從「特別統治時期」走入「內地延長主義時期」。蛤?內地?到底是在內什麼內,地什麼地? 下一集:EP3『復古味新絕配的社會運動』http://bit.ly/1ZwQgdS 動畫臺灣史第一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1 - 第一次世界大...
陳澄波 照片 在 一開始就不孤單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終於走進嘉義市立美術館,這棟在今年討論度很高的古蹟美術館,一直以古蹟之美招喚著我前去參觀,偏逢疫情嚴峻遲遲無法前往,終在暑假末預約進場,尤其再不參觀「捕風景的人 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展覽,就會錯過展期。
若觀賞日治時期畫家陳澄波,其1934年作品《嘉義街景》一畫(可從《戴帽子的女孩》這本繪本看見此畫),右側有一家「新高寫真館」,位置大約是現在嘉義市中正路和光華路交叉。而方慶綿攝影師也於1929年拍攝《新高寫真館前的廟會遊行》(玉山管理處收藏),影像中的位置就在此街角,同樣有「新高寫真館」。
1926年,方慶綿首次登上玉山,1927年創業開設「新高寫真館」,他主要以拍山岳攝影為名,在峰頂為遊客拍攝登新高山(即玉山)的紀念照。長年往返山頂、阿里山工作站、平地的他,號稱登越玉山三千次,而被稱為「新高伯」。
策展團隊一行人重複復返,走訪方慶綿登峰山徑,登峰過程比對老照片重新拍攝,捉摸著老前輩方慶綿可能站在哪個方位拍攝。展場中最讓我喜歡的場景是二樓玻璃帷幕,玻璃上以紅色線條勾勒出玉山山脈山陵線,搭配新高伯的玉山攝影,成為「一路上的風景」。
http://zoyo.tw/art-20210821/
陳澄波 照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聽說最近臉書粉專觸及率又到了一個歷史新低,趕快PO個文來試試。
昨天是立石鐵臣忌日,貼一篇舊文誌之。這篇文章幾年前受邀刊登過,不過刊出時文字有大幅度修改,以下原文比較放飛自我一點。
--
把自己化為臺灣風土的立石鐵臣
當長澤雅美穿著正常人不會穿的大紅大紫衣物,在充滿飽滿色調的老街或廟宇奔跑轉圈後,「Meet Colors! Taiwan」字幕浮現;這支交通部觀光局拍的宣傳廣告一播出,不但成功吸引日本遊客來臺,臺灣人看了自己土地的美麗風光,也為之興奮起來。
日本人邂逅臺灣強烈的色彩,這分明是向立石鐵臣致敬吧。
立石鐵臣的成長足跡相當特別,他在1905年生於臺灣,不折不扣是個「灣生」,不過,八歲那年又舉家遷回日本。事實上,他對於臺灣風土的熱愛,來自二十八歲時來到臺灣寫生的「再發現」。
隔了二十年重回臺灣,除了追尋八歲前微弱的童年印象,也去大稻埕、淡水等地寫生,這幾幅畫也入選日本「國畫會展」,哼,還不是靠臺灣景色優美才入選的。(硬要沾光)
其實立石鐵臣也覺得臺灣的景物相當適合創作,所以沒等多久,隔年又來,而且不同於第一次來臺寫生只待了三個月,這一次他「只」「暫時」停留了兩年半。
這個決定,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臺灣繪畫史、民俗學的走向。
1934年,臺灣畫壇注意到這個年輕的日本人,很能畫出臺灣味,便邀請他共組型男藝術團體「臺陽美術協會」,在陳澄波、李梅樹等八個開山元老中,立石鐵臣是唯一的日本人。然而由於大家都認為,臺陽美術協會多少有對抗日本官方畫壇的意味在,立石鐵臣一個人待在滿是臺灣人的美(ㄈㄢˇ)術(ㄖˋ)團體中(不過協會本身打死不承認自己反日),在外人看來,比新垣結衣出現在復仇者聯盟裡還要突兀。面對日本人質問他「你有日本價值嗎?」立石鐵臣只能無奈表示「你們不要這樣,我只是想畫畫啊~」
強得像鬼,也禁不起眾人嘴。他隔年終究離開了臺陽美術協會,然而臺灣美術史不會忘記這個促成重要美術團體的畫家。而立石鐵臣,雖然離開臺陽美協,卻居然越來越臺,臺到臺灣人都不禁反省自己的臺灣價值幾斤重的地步。
有失必有得。退出臺陽美協的同一年,立石鐵臣遇到了一生中最初最重要的知音,此後十年,他們的名字緊緊黏在一塊,他們的搭檔如同宮崎駿就是要配久石讓一樣對味。
就是那年28歲的西川滿。
西川滿雖然是編輯、詩人、小說家,完全是文學掛的,但其實他真正最大的本領是藏書、造書、玩藏書票、印版畫。他找到了立石鐵臣,與老友宮田彌太郎等八人發起「創作版畫會」。1936年,西川滿一手包辦、逞其裝幀美學私慾(?)的個人風格雜誌《媽祖》第二卷第二冊,封面登出立石鐵臣設計的版畫「將軍騎馬」,就這樣開啟兩人的合作。
西川滿最大的功勞,就是把原本是日本畫、寫實畫、油畫家的立石鐵臣,點歪了他的技能樹,成為一個版畫家。但是歪得好!立石鐵臣的版畫,真正實現了他對臺灣的印象:「強烈的色彩,粗曠的線條」,成為臺灣美術、風俗圖騰的不朽之作。
1936年,立石鐵臣結束了臺灣創作之旅,回到日本。然而次年西川滿的詩集《亞片》仍有立石鐵臣的設計,顯然西川滿這個伯樂並沒有輕易放過千里馬。直到立石鐵臣受臺大理農學部邀請從事「細密畫」工作,在1939年又回到臺灣,這次一住九年,是他一生在臺灣待最久的時光。
前文曾提到立石鐵臣學過「寫實畫」,他的畫作之寫實程度,已經達到「細密畫」的門檻。當時雖然已經有攝影技術,但依舊是黑白照片;能把實物百分百還原臨摹的細密畫技法,是當時生物學相當重視的專業。立石鐵臣就靠這招在臺灣獲得了正職,插畫與版畫則是他喜愛的副業——他的昆蟲細密畫、臺灣風景隨筆素描、民俗版畫,三者風格差別之大,就算拿火箭筒抵著我我也不信是同一個人畫的。
既然都在臺灣找到穩定工作了,還有什麼好客氣的,畫吧!刻版畫吧!描繪出臺灣的風土吧!——不好意思這不是立石鐵臣心中的吶喊,是西川滿對他的吶喊;沒錯,千里馬回來了,伯樂還不把馬榨乾,天理不容啊。從那時候開始,西川滿出版的各種書刊,《文藝臺灣》、《幻塵集》、《七娘媽生》、《羊城新鈔》、《梨花夫人》、《華麗島頌歌》、《採蓮花歌》、《華麗島民話集》、《臺灣文學集》、《赤嵌記》、《臺灣繪本》……處處看得到立石鐵臣的插畫,這是他們大量合作的黃金時代,也是捧紅立石鐵臣版畫藝術的重要關鍵。
1941年,立石鐵臣與好友工藤好美(是男的)的妹妹壽美結婚。這件事情,不僅將立石鐵臣的圖繪推到最高峰,但也造成了他與西川滿戰後不再合作的分歧。
工藤好美是臺北帝大的英國文學教授,但是他的精神理念,給予臺灣人相當正面的影響,例如吳濁流探討臺灣人身份認同矛盾的《亞細亞的孤兒》,就是在工藤好美的鼓勵下創作。工藤好美對於臺灣文化的重視,終於在倡議創刊《民俗臺灣》後開花結果。
一般說法是,《民俗臺灣》為池田敏雄倡議、主導的刊物,但是立石鐵臣的長子立石光夫先生曾經神秘地跟我透露:「其實刊物背後的靈魂人物,大家都不知道,是工藤好美。」工藤好美人脈廣闊,臺灣意識濃厚,每月十五月圓之夜,就約立石鐵臣、呂赫若、龍瑛宗、張文環等好友聚會相談——熟悉臺灣文學史的朋友讀到這裡,或許已經腦洞大開了:「等一下,你是說立石鐵臣,跟呂赫若他們這一票,居然那麼要好!?」
呂赫若這一票人,屬於《臺灣文學》陣營,《文藝臺灣》的西川滿與之極不對盤,甚至引發「糞寫實主義」論戰,批評對方文章到「像大便」這種話都出來了,你看有多麼不留情面。而立石鐵臣,一面為西川滿《文藝臺灣》畫封面,一面又跟《臺灣文學》同仁交好,你到底站哪邊啊!其實此時立石鐵臣的心思,已經不全然在西川滿這裡了。
屬於臺灣的藝術、文學、文化,究竟是什麼?西川滿在書裡塞滿金紙、掛箋、陞官圖、葫蘆問,就算「愛臺灣」了嗎?抑或只是公子哥膚淺的「愛臺遊戲」?比起來,《臺灣文學》那些勇於揭露現實的臺灣作家、《民俗臺灣》努力走訪民間的日本學者,是不是才算愛臺灣到深處無怨尤?
我身為西川滿的收藏者,都曾經這樣掙扎自問過(我幹嘛打破第四道牆現身啊);立石鐵臣夾在三大陣營中間,一定也有輾轉難眠苦苦思索的時候吧。
立石鐵臣雖然同時為《文藝臺灣》、《民俗臺灣》設計封面,但沒有為《臺灣文學》跨刀,算是留給西川滿這老朋友一點面子了。但是很顯然,他並不認同西川滿去脈絡化地欣賞臺灣的事物,他更需要的是深入臺灣生活,與臺灣人共呼吸,更貼近臺灣人的視角……
所以立石鐵臣在《民俗臺灣》中,不只設計封面,還繪製一系列「臺灣民俗圖繪」,也發表文章,探索傳統風俗、欣賞常民器物、描繪在地風貌……這應該是他一生最快樂的創作時光。
可惜好景不長,1944年,工藤好美提前返日,據說是已然預見日本戰敗。同年,立石鐵臣被徵召從軍。隔年戰爭結束,日本人成為戰敗國國民。不久西川滿也被遣送返日,立石鐵臣由於有細密畫專長,被國民政府留用繼續在臺大工作,到1948年年底才離開。
回到日本之後的立石鐵臣,似乎與戰前的他完全斷裂。畫風丕變,用冷峻的超現實主義告別溫暖樸拙的民俗版畫,以創作、教授細密畫維生,從此一步也沒再踏上臺灣,也鮮少再與回到日本後,仍舊孜孜書寫臺灣題材的西川滿合作。
立石光夫先生透露,立石鐵臣想到日本曾經以殖民者的嘴臉,統治過韓國,他就沒有臉面對韓國人;對於臺灣,恐怕也是一樣的心情。唯有在1962年完成的《臺灣畫冊》,把一直壓抑著的思念臺灣之情,一股腦兒在紙上宣洩。最後一幅畫,旁白寫的是坐船離開臺灣那天的情景,終句是:
「吾愛台湾
吾愛台湾」
立石鐵臣。真正的藝術家。人道主義者。思想者。我會甚至說,真正的臺灣人。
臺灣的歷史上,幸好曾經有過立石鐵臣。
(圖為立石鐵臣為《民俗臺灣》雜誌設計的封面,出自我收藏與我的圖像編輯,但此圖偶爾會被盜用,習慣了。)
陳澄波 照片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落幕,臺灣也從「特別統治時期」走入「內地延長主義時期」。蛤?內地?到底是在內什麼內,地什麼地?
下一集:EP3『復古味新絕配的社會運動』http://bit.ly/1ZwQgdS
動畫臺灣史第一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1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的聲浪高漲,
對於日本這種帝國主義的國家來說,開始努力推動同化主義。
總督府頒布了「新臺灣教育令」,臺灣的政治、教育、藝術都被西方文化更加影響,
然而這表面的同化與平等,背後卻也暗藏危險...
本集關鍵字:後藤新平、特別統治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皇民化時期、六三法、脫亞入歐、同化主義、臺北帝國大學
-
快來看臺灣吧最新節目!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 臺灣世界史』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會有YT沒有的新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
🍺臺灣吧IG(會有YT和FB都沒有的新貼文)|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 贊助支持,訂閱集資成為臺灣吧吧友 →https://lihi.cc/UxnW9
-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 https://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
英文翻譯:Hsiao Sz Ting、黃牧寒、吳周蓉
日文翻譯:頸項間、Nai、小吳、Lance
日文翻譯校稿:愛理
韓文翻譯(感謝熱情觀眾提供字幕 감사합니다🙏):
Dodam Shin
主題曲:
DJ Hauer - Big Fat Guitar
鄧雨賢 - 望春風 (DJ Hauer Chip Tune Mix)
"Final Sector", "Popcorn Blast"
Azureflux (http://freemusicarchive.org/genre/Chi...)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Aunt Tagonist", "Bumbly March", "Comic Hero", "Scheming Weasel (faster version)"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圖像來源:
1.後藤新平,Wikipedia,http://goo.gl/QtGBMX
2.威爾遜Wikipedia,http://goo.gl/R2PGdM
3.原敬,Wikipedia,http://goo.gl/CSXRsz
4.田健治郎,臺灣舊照片資料庫,http://goo.gl/EBqW6o
5.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灣舊照片資料庫,http://goo.gl/qlJRiv
6.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臺灣舊照片資料庫,http://goo.gl/LFUx7k
7.臺北第一中學校,Wikipedia,http://goo.gl/JGKYvB
8.臺北帝國大學,Wikipedia,http://goo.gl/HaFUm4
9.陳澄波,Wikipedia,http://goo.gl/Y9SNyu
10.廖繼春,http://goo.gl/MqPeDD
11.鄧雨賢,Wikipedia,http://goo.gl/RbkoEy
12.德川家康,Wikipedia,http://goo.gl/P0oGmK
13.歐威爾,Wikipedia,http://goo.gl/dcROYx
參考書目: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