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消費者哪時候有選擇的權利?」
先撇開豬肉跟豬的爭議不說,英文是豬肉國語寫豬,我還是覺得莫名奇妙,柯能佳新沒讀多少書不識字,我再請懂英文的朋友幫我解釋解釋。
中央畜產會辦了個「台灣豬」標章活動,大概意思就是購買台灣豬肉有政府提供標章讓消費者辨識
但讓人好奇的是怎麼取得標章?
陳吉仲表示,未來推廣標章將採取分階段處理,2021年起正式全面推廣,第一階段自11月起開始,提供有商業登記或稅籍登記的餐飲通路業者申請,且須提供國產豬肉來源證明,第二階段則針對沒有商業登記和稅籍資料者申請,「廣告不實最高可罰四百萬」
意思就是取得肉品來源的證明再去申請,那漏洞來了請問要是進口,本土肉品都有能否申請?申請過後全台必定有魚目混珠的業者到時我們有稽查量能? 這標章的取得簡直太容易了,連佳新都能申請出來,而且看到這標章別太嗨「頂多證明這商家曾經使用過本土豬肉」
答案我想都在你們心中不必我多言
台灣原本就有朔源的機制,台灣優良農產品CAS,產銷履歷農產品TAP
只是這兩種肉品朔源機制佔市場不到四分之一的比例
問題在於我們對於「履歷制度」的推廣怠惰與申請的嚴謹而不是落實的嚴謹,所以這些年我們在任何農產品不是沒機制朔源,消費者的萊豬疑慮最大問題就是無法清楚「選擇」的疑慮
「朔源」兩字各國都是以產地證明與控管做起,而台灣則是「自廢武功」放棄源頭美國的派員前往控管,再來是「再斷筋脈」中央尚未提高海關與基層稽查量能與編制,「自廢武功、再斷經脈」之後你覺得我們還有能力保護幼童與全體國民的食安嗎?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逐批抽驗是「前三批,每批抽」,經過三次檢驗後,再視進口廠商的信用度及成果,放寬檢驗批數。
#陳部長口中講的正是佳新說的頂多抽檢而不是逐批抽
豬雜碎檢驗497批共有18批超標!
此外,衛福部表示,近十年來邊境管制上,對於進口的豬肉都會加以檢驗,從民國100年至今共檢驗了1458批,其中有10批被檢驗出有問題、瘦肉精含量超標。
這代表什麼海關這樣不符比例的抽檢都能亂槍打鳥中這麼多批?要是逐批檢驗結果一定不一樣這就是產地沒派員問題,很多人會說美國怎麼可能讓你派員「日本都能來台灣,為啥台灣不能爭取去美國?」
只有海關驗到嗎?當然從資料上看不到本土市場案例,但一個縣市政府頂多一年幾十件抽驗市售肉品你以為能驗多少件?而且多數還是檢驗本土肉品,海關一年都才驗一百多件而已你認為各縣市政府能有多少經費檢驗?
說到這佳新就有個莫名奇妙的想法了,既然你不增加量能那我就無聊的時候來驗驗看「萊豬還沒進口時市售美豬目前的狀況」,到時候再與各位分享心得。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