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科學吧》關於讓恐龍掰掰的大事件💥〕
最近許多科學家提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提前到來,呼籲重視各種極端氣候的警訊。所以...有前五次嗎?
自地球出現第一個生命起,除了繁衍與演化,發生了無數次大毀滅與再生。最嚴重的前五大,其中一次就讓恐龍從此在地球滅跡💀。取而代之的是哺乳類與鳥類🐘🐈🐦。
或許這些都好像離我們很遙遠,但🌏地球科學是否即是一種地球的歷史呢?人說歷史在於鑑往知來,我們看到過去地球一波波生與滅,是否能對我們現在的作為有警醒?
關於天氣與 #氣候變遷,請看下星期10/1(一)晚上8點,《實驗科學吧》EP3『海賊王沒告訴你的三個天氣秘密!?』
#有捧油背過各個紀元的順序嗎?
#超喜歡恐龍的捧油舉手!! #酒保✊
-
《🔬實驗科學吧》
EP1-『蟻人怎麼可以變小?!』
👉https://lihi.cc/UagiP/e2wn
EP2-『恐龍真的可以復活?!』
👉https://lihi.cc/Tvobe/e2wn
『✨!!!臺灣吧週更啦!!!✨』
🎫訂閱集資支持→ https://lihi.cc/Qug3R/m3f
-----哈囉大家好~歡迎...長文開始!-----
生物集體大滅絕,是多重的原因、造成多變的過程、最後有了多樣的結果。以下列舉幾個影響特別顯著的關鍵或現象,他們還可能互為彼此的因果。其中 #氣候的劇烈變化更是讓生物無法適應的大要素!
🌋 #火山爆發:這裡指的是大範圍造山、海洋地殼隱沒,除了改變了地貌,其噴發的氣體可能改變氣候與光照,使地球進入溫室現象或冰河時期。
🏝 #陸塊飄移:有上述的地殼運動,幾億萬年來,陸塊從盤古大陸變成現在熟悉的五大洲,陸地距離海洋與赤道的遠近,都會影響氣候的大幅轉變。
☄ #天體撞擊:包含彗星或小行星,除了造成大規模破壞,也可能會給地球帶來新的元素。
🤢 #環境缺氧:除了火山、隕石造成大氣層組成改變,各物種發展的消長也會掠奪氧氣,甚或是海洋內二氧化碳大量散回大氣層,造成需要以碳元素建構外殼的生物(ex貝類)大量滅亡。
🌊 #海平面變化:造成海平面變化原因很多,但這個改變會影響陸地與海裡生物的棲息比例,進而造成食物鏈斷裂。
-
💥奧陶紀-志留紀毀滅事件〖🌋🏝🌊🤢〗
(Ordovician–Silurian extinction event)距今約4.4億年前,可能約有85%的物種滅亡。經歷溫度驟降進入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對漂浮和底棲生物很致命。後回暖快速導致海平面上升,洋流循環改變而使部分海底缺氧。
💥泥盆紀後期毀滅事件〖🌋☄🌊🤢〗
(Late Devonian extinction event)距今約3.6億年前。此時期植物發展出維管束擴張了陸地植物發展,大氣層中氧氣增加、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下降進入冰期。海洋表層則有嚴重優養化現象,導致極大量海洋生物缺氧死亡,其後成為大量 #石油開採層。
💥二疊紀-三疊紀毀滅事件〖🌋🌋🏝🌊🤢〗
(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距今約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強度第一,可能約有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又稱為 #大死亡(The Great Dying)!兩個大規模火山運動噴發的微粒、酸性氣體使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造成強烈溫室效應。
💥三疊紀-侏儸紀毀滅事件〖🌋🌊〗
(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距今約2億年前,可能約有50%的物種消失,其原因研究較無定論,主要原因仍與火山地殼運動有關,而此次毀滅事件讓兩棲類、部分爬蟲類受到嚴重打擊,成為 #恐龍崛起主導的世界🦖 🦖 🦖!
💥白堊紀-第三紀毀滅事件〖🌋☄🌊🤢〗
(K-T extinction event)距今6.6千萬年前,約有75%的物種滅亡,其中包含大家關注的 #恐龍滅絕💀💀💀,是 #大滅絕事件強度第二!最有名的毀滅假說是撞擊墨西哥灣的隕石,然而研究指出,白堊紀晚期火山運動與溫室冰期交替造成的海平面變化,也長期影響著這個時代的生物。
〖參考資料〗
. Rong J Y, Huang B. 2014. Study of Mass Extinction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A synopsis (in Chinese). Scientia Sinica Terrae, 44: 377–404
. Shen S Z, Zhang H. What caused the five mass extinctions (in Chinese)? Chin Sci Bull, 2017, 62: 1119–1135, doi: 10.1360/N972017-00013
. 維基百科
「陸塊飄移」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陸塊飄移 在 臺灣吧 - Taiwan Ba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陸塊飄移 在 地史正課- 關於盤古大陸- 精華區NTUGEOLOGY 的評價
- 關於陸塊飄移 在 大陸漂移學說|國中地科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陸塊飄移 在 2.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組成_板塊構造學說_大陸漂移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陸塊飄移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陸塊飄移 在 Re: [討論] 為什麼老高每次講動漫都被噴?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陸塊飄移 在 [魔獸] 中國玩家報復性開掛,網易怒封7千帳PTT推薦- C_Chat 的評價
陸塊飄移 在 大陸漂移學說|國中地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陸塊飄移 在 2.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組成_板塊構造學說_大陸漂移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地球科學_2.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組成_板塊構造學說_大陸漂移學說_張堯婷邱廷熙. ... <看更多>
陸塊飄移 在 地史正課- 關於盤古大陸- 精華區NTUGEOLOGY 的推薦與評價
□重建古地理:
* 由古氣候、古海洋、古地磁...等可重建古地理,再藉由一些岩
石礦的特性來加以印證。
* 我們知道在盤古大陸(pangaea)形成之前,早已有數次分分合合
但因海洋的隱沒﹙兩億年前的海洋已隱莫不復見) ,故了解盤
古大陸以前的陸塊分佈是困難的。
* 近年來由於南極大陸的地質工作有所成果, 六億年前是否存在
的超大陸的問題才又有了斬獲。
* 1912年德國氣象學家華格那(A. Weagner)創大陸飄移說,為重建
古大陸之依據之一,其主張造成飄移的機制為地球的地函熱能(
high geoid)
◎全球地熱熱流量→岩漿活動、地表火山及熱點活動→陸塊張裂
→大陸飄移
□古大陸概說:
1.盤古大陸之前:
要重建比盤古大陸更早的大陸分布狀況,需藉由一些證據
.北美西部、澳洲東南、南極大陸擁有相同的地質構造,
所以可之為相連。
.化石的分布可作為板塊聚合的證據
ex:los sopteris(石炭紀至二疊紀的羊齒植物),由於其
種子過大,營力無法攜帶過海,但卻可在南美、南非
、澳洲、印度、南極洲等地發現,故可知其原為相連
的陸塊。
.大陸邊緣的吻合
由大陸邊緣可以拼圖的方式使其吻合的現象推之
.冰川作用的證據
拼合各地區冰川流動的方向,可得到以南半球內陸為中心
,向四方流動的結果。
.古氣候的證據
在南極發現大量的煤礦,可知其過去必定是在溫暖的區域
.古地磁的證據
。磁極的移動(polar wandering)
。磁極的倒轉(magnetic polarity reversal)
。磁極異常帶的對稱性
由磁傾角和磁偏角可決定當時的地理位置,造成各地磁極
不同的可能原因有二,「磁極移動」與「大陸飄移」,但
因各地磁極移動路線不一致,故僅可能為「大陸飄移」。
x 剛瓦納大陸(Gondwanaland)
形成階段:六億年前至兩億五千萬年前
約五億年前,超大陸開始分裂﹙以志留紀分裂程度最大﹚
,過程如下:
1.超大陸的北美、南美連接處開始分裂,超大洋縮小不見
2.南美大陸、非洲大陸、印度大陸在東南極處形成剛瓦納
大陸的一部份。
3.北美大陸延順時針方向繞剛瓦納大陸運動,最後接上非
洲、南美而在兩億五千萬年前﹙三疊紀﹚形成完整的剛
瓦納陸塊。
4.上述這一由陸塊由分而合的過程稱為「威爾遜循環」
x 勞亞古陸(Laurentia continent)
又稱為euramerica
除了上述的地方外,其餘的結合而成的稱之為勞亞古陸
2.盤古大陸(Pangaea):
* 盤古大陸在形成前,可分為南北兩個陸塊
北:勞亞古陸(Laurasia continent)
現今的北美大陸和一部份的歐亞大陸
南:剛瓦納大陸(Gondwanaland)
非洲、南美洲、南極、澳洲、印度
* 形成可分為三階段:﹙晚石炭記→三疊紀中期﹚
1.320Ma - 勞亞古陸撞剛瓦納大陸
2.290Ma - 西伯利亞(siberia)、哈薩克(kazakhstania)撞勞亞古陸
3.230Ma - 南中國、cimmeria撞勞亞古陸
* 存在時期
由晚石炭紀至侏儸紀皆存在,但以三疊紀中
其最為完整。到了侏儸紀晚期,因為中洋脊
又開始活動,所以大陸又再度分散,形成現
在的世界地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m8.ntu.edu.tw)
◆ From: 140.112.56.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