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潘懷宗專欄】台北市中心區土地使用飽和,市府陸續利用周邊土地開設的內湖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不但帶來高達數千億元的產值,也創造上萬個就業機會,有助吸納青壯人口,對近年人口流失的台北市別具意義。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BOT案是北市最新的科技廊帶,無奈好事多磨,市有土地兩度流標,附近民眾莫不引頸期盼早日招標成功,導入國際級尖端企業設廠,帶動區域商機再發展,進而提高全體市民福祉。
台北市府對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設定為「智慧跨域園區」,計畫引進資通訊、生技、新興科技等高端的產業,科技產業專用區總面積約25公頃(市有地約10公頃,餘為私有)。兩度流標後,為了增加投標者的意願,市府已修改招標規則:T16、T17、T18三塊基地將分開招標,同時放寬投標資格,允許外資企業、國內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參與,預計今年第3季,舉行第3次公告招標(一延再延)。
除了放寬投標資格外,市府應採更積極的新思維,評估將BOT案原本欲提高招商意願而降低的權利金,或是給予的優惠方案等等,轉作為入股投資新創公司的資金,類似當年政務委員李國鼎以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台積電方式,主導具有潛力的、國家需要的新興生物科技產業,否則因為流標而一減再減的權利金,或是一再提高的種種優惠措施,終將讓市庫減少收入外,更可能喪失扶植生物科技產業的初始目標。
記得馬英九當選第二任市長後,我陪同在該址視察,當時馬市長特別提到,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擁有地利之便,可以結合陽明大學醫學院、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新光醫院、陽明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關渡醫院等資源,生技發展前景肯定看好,市府如能提供優惠措施,主導引進台灣所需要或期望發展的生物科技,利益民眾的效率將比中央政府做得更快更好。
台灣本周以來,驟然飆高的疫情,從15日起,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經校正回歸後),均在300~400例左右,也造成許多民眾踴躍前往各個檢測站檢測,大排長龍,且須等候長達6天才有結果。另有需自費檢測的人,除可能預約不到之外(檢測量能不足),費用動輒新台幣5000 ~6000元,勞民傷財,更增添群聚感染的風險。
其實國外早已有將檢測服務送到家的技術與量能足、速度快的國際級大廠,如Eurofins Clinical Enterprise, Inc與Uber合作,為美國20幾座大城市的居民提供網上訂購新冠肺炎檢測工具包,Uber在1小時內將工具包到送到家,民眾依採樣步驟操作後,將採樣透過預付的快遞郵包寄回檢測公司,48小時後即可上網查詢檢測結果,快速方便且準確,大幅降低民眾排隊等候,以及接觸感染的機率,全部費用在美國也僅99美元(約2800元)而已。對此,我已撰寫過〈新冠肺炎檢測Uber送到家〉一文。
像這種Eurofins國際級實驗室,總部設於盧森堡,在47個國家擁有逾800間實驗室,提供超過15萬種經過驗證的生物分析檢測方法,就是我們應該效法並超越的對象。期盼北士科BOT招標案第3度招商能堅持原本構想,運用新思維,成功引進類似上述生物科技類的國際等級大廠,不僅加速相關生技技術快速發展外,也能讓市民往後面對新興疾病時,可以得到更便捷的服務,以及更加無所懼怕。
作者為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議員
https://tw.news.yahoo.com/%E6%BD%98%E6%87%B7%E5%AE%97-%E5%9B%A0%E6%87%89%E6%9C%AA%E4%BE%86%E7%96%AB%E6%83%85-%E5%8C%97%E5%A3%AB%E7%A7%91%E6%87%89%E6%8B%9B%E5%95%86%E5%9C%8B%E9%9A%9B%E7%94%9F%E7%A7%91%E5%A4%A7%E5%BB%A0-043700378.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DmpiNerjMkgeMFqvijzIzVu6TgK7lxM27cxncfVNNM7icKfV-0elDG5Wc7cSXrxUwe0P4Q4PvRdra2C8gIcE6L_6n_2fUK5eYbkcsz0q2aoAXDsEuYKNv4KOKb7W2EGIsXaiSDVB3BJVtY07bg8jJCxa0vRu0iFRb6AfDxY7q9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劉秀枝 醫師 內容簡介: 這年紀不用再拚快,衝不動了。 但我們可以更從容而智慧地, 找到自己的步調,走出自己的步伐。 罹患老年失智症的二姊剛發病時,曾說:「媽媽真高明,生了個醫師妹妹照顧我。」 退...
「陽明大學醫學院」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陽明醫學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3 分鐘精華篇]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 陳佳菁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大家覺得陽明大學是頂大ㄇ?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褪黑激素是一個由腦部松果體分泌且具有多重功能的荷爾蒙,褪黑激素絕對不是大家所知道的,僅僅和睡眠有關而已,它其實也和體內生殖系統、免疫系統和抗氧化機制息息相關。所以在藥理學的領域中,可以拿褪黑激素來當作抗氧化劑、消炎藥、抗興奮藥、睡眠誘導劑和免疫調節劑。在病理學對抗疾病上,褪黑激素可以用來治療睡眠障礙、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和許多病毒造成的疾病(other pathologies)。此外,作為輔助或補充治療劑方面,褪黑激素在新生兒護理,體外受精和麻醉中也已經顯示出有益的作用。
褪黑激素是否具有抗病毒的特性,早就在科學界被廣泛的研究過。像是由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急性肺損傷(Acute Lung Injury)或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就可以使用褪黑激素來作為抗氧化劑和消炎劑,藉由降低血管通透性、讓病人鎮靜、減少躁動和增加睡眠質量,產生對重症患者的幫助。因此,更進一步,褪黑激素能否對新冠肺炎患者也有幫助,遂被提上了檯面。
新冠病毒到底源自哪種動物,科學界尚未有定論,但絕大部分的矛頭都指向了蝙蝠,而蝙蝠為什麼能夠和新冠病毒共存,其先天抵抗病毒的理論基礎為何?雖然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但是,科學家認為褪黑激素在新冠病毒問題上應該扮演一定的保護角色。按照1996年美國維基尼亞州威廉斯堡市的威廉和瑪麗學院生物系海德曼教授(PD Heideman)發表在松果體研究雜誌(J. Pineal Res.)上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夜間蝙蝠血液中褪黑激素的峰值濃度為500皮克/毫升,就算在白天也仍然維持在90皮克/毫升左右。而人類的褪黑激素生產水平可說是遠遠低於蝙蝠,正常成年人夜間峰值為100皮克/毫升(僅為蝙蝠的1/5),到了白天,則是低到完全測不到(幾乎等於零)。而在75歲老年人體內(川普),其夜間峰值下降到僅有27.8皮克/毫升(約為成年人的1/4,蝙蝠的1/20)。鑑於老年人受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接近15%,遠高於一般成年人的0.2~0.4%,因此,可以假設高水平的褪黑激素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另外,新冠肺炎肆虐以來,兒童和青少年多為輕症,也似乎和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有關,因為在黑夜,1到5歲的兒童血液中褪黑激素峰值可以高達325皮克/毫升,5到11歲的小學生雖然迅速下降,但仍高於成年人約1.3倍,峰值可達133皮克/毫升,所以也似乎可用來以解釋為什麼兒童多為輕症的原因之一(還有很多其他的解釋原因)。
實際上,褪黑激素研究的先驅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聖安東尼奧衛生科學中心的細胞系統與解剖學系瑞特教授(Russel Reiter)最近強調褪黑激素可以納入新冠肺炎的輔助治療劑(Front. Med. 2020;7:226),同時,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哺乳動物家族激酶研究中心的丸田宏教授(Hiroshi Maruta)也持有同樣的看法 (Med. Drug Discov. 2020 )。正因為新冠肺炎在全球已經造成如此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我們才需要更積極的去發掘有效的治療策略,絕不能放棄任何的可行性。
2020年8 月5日,伊朗塞姆南醫科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系諸易巴里教授(Kobra Bahrampour Juybari),發表了一篇褪黑激素對抗新冠病毒的回顧論文在病毒研究期刊上(Virus Research),嘗試著回答其幫助新冠肺炎的可能作用機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拿來參考。該篇論文的結論上說到,既然人類目前尚無新冠肺炎的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所以使用褪黑激素作為輔助治療劑的建議,是值得考慮的。而且由於其在動物研究和人類臨床試驗的廣泛應用中,已經反複驗證其功效和安全性。因此,褪黑激素使用在當前的新冠疫情爆發中,是有益的。
(作者為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佛光大學講座教授)
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長需要的「#灰臉教養學」】
這個世代的孩子很聰明,學習力又強,但是情緒表達能力並不太好。
當家長不知道如何應對時,就會將孩子定義為叛逆,反而造成更大的親子距離。
許多父母常在教養時扮演黑臉,就怕孩子不聽話;也有爸媽扮白臉,但不知道怎麼訂規矩。
#親子教養 #王宏哲 #教養 #情緒
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劉秀枝 醫師
內容簡介:
這年紀不用再拚快,衝不動了。
但我們可以更從容而智慧地,
找到自己的步調,走出自己的步伐。
罹患老年失智症的二姊剛發病時,曾說:「媽媽真高明,生了個醫師妹妹照顧我。」
退化為重度失智之後,卻再也認不得親妹妹,甚至叫她:「學姊。」
當她聊起過世的母親時,二姊問:「你的媽媽也不在了嗎?」
失智者漸漸忘了過去、忘了自己,令人感傷,但在劉秀枝醫師眼中,這樣的姊姊是真正「活在當下」。
行醫34年,劉秀枝醫師選擇在59歲時離開診療現場。年紀大了,她珍惜人生愈來愈少的時光,要把時間留給自己。10多年來,她從未受限於「老人」的刻板印象,快樂地實踐「退而不休」:
‧上寫作班、學樂器,面對因年齡增長可能隨之而來的失智,多動腦和學新知是預防失智、延緩病情惡化最好的方法。
‧參加健行、四處旅遊,儘管曾患乳癌、動過頸椎手術,但她一直保持適度地動,因為年老不等於衰老。
‧離開了診間,但她未放棄專業,因為醫療經驗的傳承、醫病關係的改善,正需要這個年紀的大智慧。
劉秀枝醫師親身示範了只要正面看待老年,接納變化、保持學習、多活多動,並享受當下,就是自在過好熟齡生活的不二法門!
作者簡介:劉秀枝醫師
◎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作家
◎《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為國內失智症領域的權威,也是《聯合報》「元氣周報」、《康健雜誌》的專欄作家。
59歲時,她依規劃好的人生時間表從醫療第一線退下,將診療空間留給年輕醫師,而把時間留給了自己。
專業上,她「退而不休」,繼續擔任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神經學科兼任教授級臨床教師,致力於推廣民眾了解失智症,正視失智症對於患者、照顧者乃至於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專欄文章得到讀者的熱烈迴響。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一書,榮獲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
在生活上,她過得比年輕時還精采。她認為,有了心理準備,對於年老就不會驚慌,懂得接受隨之而來的身心變化。她不但自己身體力行,更致力於將這樣的觀念推廣給大眾。
另著有《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退休醫生給你的57個實用身心提醒》、《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並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別等失智上身》一書。
●劉秀枝醫師的部落格【Joy筆記】: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劉秀枝醫師,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神經學科教授,是國內失智症領域的權威。
她自榮總「退而不休」,擔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神經學科兼任教授級臨床教師、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在醫學領域上,繼續致力於推廣民眾了解失智症,正視失智症對於患者、照顧者乃至於社會所帶來的影響,於《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康健》雜誌專欄撰文,均獲得熱烈迴響。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一書,更獲得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
而在生活上,她過得甚至比年輕時還要忙碌、精采。她認為,有了心理準備,對於老年就不會驚慌,懂得接受隨之而來的身心變化。她不但自己身體力行,更致力於將這樣的觀念推廣給大眾。
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大家覺得陽明大學是頂大ㄇ?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陽明 科系少畢業校友也少,大學部一屆收不到五百人,而且基本上都集中在醫院體系,有些民眾沒有聽過很正常。台清交成四大四中是二類組的排名而非三類 ... ... <看更多>
陽明大學醫學院 在 陽明醫學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在學學生繳納會費後即為本會會員。 會費除醫師工程師組每人2500 元於入學後三個月內繳納;第二年以後繳納,每年減收500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