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有座典雅的白房子景觀餐廳,如舊的風格融入山林是片療癒舒心的景色。
詳細圖文:https://myjourney.tw/yang-ming-cafe/
內部裝潢簡單明亮,給人放鬆如家的感覺。店內特別請來機器人泡咖啡,是值得品嚐的滋味。
沒有用餐時限,適合一個人慵懶或是三五好友坐上一下午輕鬆聊天的好地方。
歡迎加入大王旅行團
https://t.me/myjourney_tw
親子旅行情報不漏接,一起Fun瘋去。
#陽明山餐廳
#陽明山美食
#白房子
#可大王愛旅行
「陽明山白房子交通」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可大王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白房子公車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白房子公車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白房子Yang Ming Caf'e 更新了他們的近況。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熊家遊記】陽明山天母古道水管路|白房子美味烤雞腿與超好 ... 的評價
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得見陽明山的中華商場-1960】
今日你站在中華路東側中央向北望;
應該有機會看到一小角的陽明山
1961年中華商場落成時
你站在她的屋頂可以看到美麗的山巒
分享中華商場興建完工及她先前的模樣
對於沒有實際到過中華商場的人來講
若不是有這樣的對照
不容易將她與現在的中華路關聯起來
1960年7月1日,
北市府拆除中華路鐵路東側的850間雜亂違建,
隔年改建八棟三層樓的「中華商場」,
販賣麵食、軍服、南北雜貨及各省小吃。
中華商場原是車道間的空地,
很多來台軍人在此搭起竹棚;
後來一場火燒毀部分竹棚。
政府決定平地起高樓,安置原住戶,
自1961年到1992年中華商場成為台北的地標,
於1992年10月拆除。
原址位於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
南至愛國西路口,由一連八座三層樓連棟式的樓座所組成,
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上圖
日期:1961/3/27
圖說:北市中華路新建即將完工的中華商場一景
報別:聯合報
作者:陳明輝
下圖
日期:1960/7/2
圖說:中華路東邊違建開始自動拆除及全景
報別:聯合報
#如小說家描述魔幻一般的存在 #天橋上的魔術師
#但看到陽明山又覺得很真實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63-06-03/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上)
【何凡】民國卅八年初,許多從大陸流亡來台的人,在台北市北門到小南門鐵路兩旁的空地上,開始擺地攤為生。漸漸的由攤而棚而屋,成了一條一公里長,一千六百六十一戶的「違建帶」。這條帶子橫貫台北市,在西門一帶的正面,若干家飲食店裝潢得燈火輝煌,晚上看看還不錯,像是一個閃亮的帶釦。但是帶子的兩端就不行了,尤其是靠近小南門一帶的貧民窟,其污穢與雜亂實在出人意表。坐火車來台北的人,先經過這個地區,其印象之惡劣可想而知。
五十年四月一日,整建的中華商場落成,化大違建區為合法。而且把竹棚木壁改為鐵筋洋灰,居民不再到鐵道上便溺了,改用抽水廁所。一時群稱這是化腐朽為神奇,為解決違建難題開了一條新路。直到今天,如果晚上站在新生戲院門前看看,像一條火龍,的確很壯觀。
但是中華商場開幕到現在兩年多,發現經營情形並不全合理想。甚至有非想法馬上改良不可的情勢。這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任何一個新工作,總有考慮欠周之處。市民都希望中華商場改得合乎理想,以鼓勵其他違建區也依式改建。原計劃的中華商場,是祇做生意,並不住人。像外國的小商店一樣,每天老板鎖了門回家。即使是住人,也是單身看店的,而不住家眷。但是原有的店舖多是小本經營的家庭商業,白天是店,晚上是家。還有,二三樓根本無生意可做,住家反是惟一的辦法。據報上統計,八幢大樓的一千六百四十四間店面,實際現在才開了六百八十三個商店。雖然有若干家佔了不止一間店面,但是總有一半閒下來,都做了住宅。
商店變成公寓,問題就多了。可能有人做生意不興隆,但是生孩子卻不含糊。現在遊中華商場,可以看到成群打夥的毛孩子在各層樓間鑽來鑽去,根本不像「買賣地兒」。孩子們大哭小叫,大人也要跟在裡面抓屎抓尿,排難解紛。在這種環境中,無論買或賣,都意亂心煩,搞不出名堂。
連帶著,女眷們埋鍋造飯,把新牆都薰黑了。而垃圾也因之增多,那間堵著樓梯口的垃圾室真是「人皆掩鼻而過之」。本來垃圾室設計的就不是地方,現在產量一多,就更增其臭了。同時有家眷就有洗的衣服,於是越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挑出來的「萬國旗」越熱鬧。
【1963-06-04/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下)
【何凡】中華商場的「和」「平」兩樓,是全商場較冷僻的地區。因之住宅更多於店面,甚至臨街的第一層也有住戶。這樣,家庭與馬路合一,實在不妥當。連帶著後背的走廊就成了飯廳。菜販推車到走廊上販賣,又成了菜市。總之,買賣做不成,取而代之的是「大雜院」。一座嶄新的樓房,經過兩年工夫,現在從火車上看看後背,煙薰火燎,衣衫招展,已經不成樣子。
本來當初希望每家商店的主人都另有住宅,設想未免略高。真有那樣財力的店家,也不至於到中華路去開違建小店。事實上,這地方為地勢所限,也開不了大商店。我們看報上的統計,在整個中華商場的六百八十三家商店中,佔第一位的是成衣,共六十六家。以下是:(二)飲食店,六十家(三)西服店,五十八家(四)電器業,五十四家(五)皮鞋,四十四家。都是小本經營,以一兩間門臉的為多。像這類店家,自然以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生意為最合理想。如果買或租房子做生意,就難賺出房錢了。
據報上說,中華商場以信樓新生戲院對面的局子為最貴,每間有的貴到五十萬元,租金四千元,押金三萬元,真成了寸金地。最便宜的愛樓三樓有一家住宅,月租二百元,且不要押租。說老實話,像這種市中心的交通方便地段,房子又新又牢,花幾百塊錢住真不貴。所差的是,大雜院的日子嘈雜紊亂,有點兒不堪領教。
現在一般人的看法是,中華商場住家既不相宜,最好是把商業繁榮起來,仍保持商場的面目。改善的方法包括利用樓頂建娛樂場,但是頂樓是否能容納多人不影響安全?颱風季節來了,露天花園是否相宜?這都是問題。也有人主張修天橋和電梯,以方便遊人。不過這筆錢由誰出恐怕很難決定。更有人認為商店應當分類集中,才好營業。但是這對於一個公營的商場已有困離,何況屬於一千多個房東的中華商場?其實中華商場的二三樓卻無妨提倡出租做寫字間用。寫字間不做門市生意,不怕顧客不上門。而比住家眷又乾淨得多。以此地交通之便利,又是寫字間所必備的條件。以前北市府曾擬租一二十間設自助餐廳,餐廳可以吸收大量食客,對於附近商店是有益的。但是,因為房東意見紛紛,又租不成。中華商場之難弄可想而知。現在商場的房東已經到了該「自覺」的時候,如果再堅持個人利益,恐怕整個商場的繁榮就無法達成了。
看更多圖片
聯合知識庫-中華商場
https://reurl.cc/vnN20e
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得見陽明山的中華商場-1960】
今日你站在中華路東側中央向北望;
應該有機會看到一小角的陽明山
1961年中華商場落成時
你站在她的屋頂可以看到美麗的山巒
分享中華商場興建完工及她先前的模樣
對於沒有實際到過中華商場的人來講
若不是有這樣的對照
不容易將她與現在的中華路關聯起來
1960年7月1日,
北市府拆除中華路鐵路東側的850間雜亂違建,
隔年改建八棟三層樓的「中華商場」,
販賣麵食、軍服、南北雜貨及各省小吃。
中華商場原是車道間的空地,
很多來台軍人在此搭起竹棚;
後來一場火燒毀部分竹棚。
政府決定平地起高樓,安置原住戶,
自1961年到1992年中華商場成為台北的地標,
於1992年10月拆除。
原址位於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
南至愛國西路口,由一連八座三層樓連棟式的樓座所組成,
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上圖
日期:1961/3/27
圖說:北市中華路新建即將完工的中華商場一景
報別:聯合報
作者:陳明輝
下圖
日期:1960/7/2
圖說:中華路東邊違建開始自動拆除及全景
報別:聯合報
#如小說家描述魔幻一般的存在 #天橋上的魔術師
#但看到陽明山又覺得很真實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63-06-03/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上)
【何凡】民國卅八年初,許多從大陸流亡來台的人,在台北市北門到小南門鐵路兩旁的空地上,開始擺地攤為生。漸漸的由攤而棚而屋,成了一條一公里長,一千六百六十一戶的「違建帶」。這條帶子橫貫台北市,在西門一帶的正面,若干家飲食店裝潢得燈火輝煌,晚上看看還不錯,像是一個閃亮的帶釦。但是帶子的兩端就不行了,尤其是靠近小南門一帶的貧民窟,其污穢與雜亂實在出人意表。坐火車來台北的人,先經過這個地區,其印象之惡劣可想而知。
五十年四月一日,整建的中華商場落成,化大違建區為合法。而且把竹棚木壁改為鐵筋洋灰,居民不再到鐵道上便溺了,改用抽水廁所。一時群稱這是化腐朽為神奇,為解決違建難題開了一條新路。直到今天,如果晚上站在新生戲院門前看看,像一條火龍,的確很壯觀。
但是中華商場開幕到現在兩年多,發現經營情形並不全合理想。甚至有非想法馬上改良不可的情勢。這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任何一個新工作,總有考慮欠周之處。市民都希望中華商場改得合乎理想,以鼓勵其他違建區也依式改建。原計劃的中華商場,是祇做生意,並不住人。像外國的小商店一樣,每天老板鎖了門回家。即使是住人,也是單身看店的,而不住家眷。但是原有的店舖多是小本經營的家庭商業,白天是店,晚上是家。還有,二三樓根本無生意可做,住家反是惟一的辦法。據報上統計,八幢大樓的一千六百四十四間店面,實際現在才開了六百八十三個商店。雖然有若干家佔了不止一間店面,但是總有一半閒下來,都做了住宅。
商店變成公寓,問題就多了。可能有人做生意不興隆,但是生孩子卻不含糊。現在遊中華商場,可以看到成群打夥的毛孩子在各層樓間鑽來鑽去,根本不像「買賣地兒」。孩子們大哭小叫,大人也要跟在裡面抓屎抓尿,排難解紛。在這種環境中,無論買或賣,都意亂心煩,搞不出名堂。
連帶著,女眷們埋鍋造飯,把新牆都薰黑了。而垃圾也因之增多,那間堵著樓梯口的垃圾室真是「人皆掩鼻而過之」。本來垃圾室設計的就不是地方,現在產量一多,就更增其臭了。同時有家眷就有洗的衣服,於是越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挑出來的「萬國旗」越熱鬧。
【1963-06-04/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下)
【何凡】中華商場的「和」「平」兩樓,是全商場較冷僻的地區。因之住宅更多於店面,甚至臨街的第一層也有住戶。這樣,家庭與馬路合一,實在不妥當。連帶著後背的走廊就成了飯廳。菜販推車到走廊上販賣,又成了菜市。總之,買賣做不成,取而代之的是「大雜院」。一座嶄新的樓房,經過兩年工夫,現在從火車上看看後背,煙薰火燎,衣衫招展,已經不成樣子。
本來當初希望每家商店的主人都另有住宅,設想未免略高。真有那樣財力的店家,也不至於到中華路去開違建小店。事實上,這地方為地勢所限,也開不了大商店。我們看報上的統計,在整個中華商場的六百八十三家商店中,佔第一位的是成衣,共六十六家。以下是:(二)飲食店,六十家(三)西服店,五十八家(四)電器業,五十四家(五)皮鞋,四十四家。都是小本經營,以一兩間門臉的為多。像這類店家,自然以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生意為最合理想。如果買或租房子做生意,就難賺出房錢了。
據報上說,中華商場以信樓新生戲院對面的局子為最貴,每間有的貴到五十萬元,租金四千元,押金三萬元,真成了寸金地。最便宜的愛樓三樓有一家住宅,月租二百元,且不要押租。說老實話,像這種市中心的交通方便地段,房子又新又牢,花幾百塊錢住真不貴。所差的是,大雜院的日子嘈雜紊亂,有點兒不堪領教。
現在一般人的看法是,中華商場住家既不相宜,最好是把商業繁榮起來,仍保持商場的面目。改善的方法包括利用樓頂建娛樂場,但是頂樓是否能容納多人不影響安全?颱風季節來了,露天花園是否相宜?這都是問題。也有人主張修天橋和電梯,以方便遊人。不過這筆錢由誰出恐怕很難決定。更有人認為商店應當分類集中,才好營業。但是這對於一個公營的商場已有困離,何況屬於一千多個房東的中華商場?其實中華商場的二三樓卻無妨提倡出租做寫字間用。寫字間不做門市生意,不怕顧客不上門。而比住家眷又乾淨得多。以此地交通之便利,又是寫字間所必備的條件。以前北市府曾擬租一二十間設自助餐廳,餐廳可以吸收大量食客,對於附近商店是有益的。但是,因為房東意見紛紛,又租不成。中華商場之難弄可想而知。現在商場的房東已經到了該「自覺」的時候,如果再堅持個人利益,恐怕整個商場的繁榮就無法達成了。
看更多圖片
聯合知識庫-中華商場
https://reurl.cc/vnN20e
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熊家遊記】陽明山天母古道水管路|白房子美味烤雞腿與超好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熊爺,熊太與熊舅舅三人今天要挑戰 陽明山 熱門景點【天母古道】又名【水管路】。雖然,爬山運動是在減肥。但是,三人的目標是山上的【 白房子 】餐廳的超 ... ... <看更多>
陽明山白房子交通 在 白房子Yang Ming Caf'e 更新了他們的近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白房子 春節營業時間☕ 1/24 週五除夕公休 1/25 週六初一正常營業歡迎來電 ... 好久沒去陽明山走走了,跟著我一起去吃吃美食賞賞花今天穿了一雙特別舒服的鞋子,想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