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靜脈曲張 #血管支架 #開心手術
我是一位具備 15 年臨床經驗的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於榮總系統接受完正心臟手術訓練、以及國際知名心臟手術中心的進修,專長為成人心臟手術(心血管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以及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的治療),截至目前為止,總計有超過 500 例的心臟手術與大動脈手術經驗。並且於 2020 年至苗栗大千醫院開創心臟手術團隊,成功執行苗栗縣史首例主動脈剝離手術、創院首例開心手術,成立苗栗目前唯一具備「葉克膜」能力的心臟外科團隊。
除了開心手術外,我也專精於「微創血管治療」,包括「微創靜脈曲張」、「血管支架/導管手術/球囊擴張」、「洗腎廔管治療」等,總計超過 3000 例經驗。
在心臟外科醫師裡面,我是少數同時具備「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的成功執業經歷,並且在三種不同層級醫院都成功執行心臟手術的醫師。我善於利用最少的資源、做出最好的醫療成果,讓地方民眾享受就醫便利性的同時、能夠接受媲美醫學中心水準的治療。
關於我的簡歷,歡迎參考 !
https://chihchunyang.blogspot.com/p/blog-page_37.html
陽明醫院心臟外科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心血管外科權威醫師 曹乃文來到空中,《重返生死線:葉克膜現場的30堂修練》/ 天下生活。本書作者曹乃文醫師,投身重症醫療二十年,自2003年至今,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完成近六百例的ECMO治療。有感於ECMO在醫療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然相關知識經驗的傳遞仍嫌遲滯,大眾困惑於ECMO是「救命神器」抑或「醫療濫用」的爭論之中,於是決定利用餘暇費時一年完成此書。從心臟外科手術的簡史開始,談到ECMO的問世、原理、構成,再一一詳述適應症與禁忌症、臨床表現、併發症、裝機脫機的時間點、合理存活率、跨科際合作重要性、全方面照護方式等等,深入淺出。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GAYt_KMCVs0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節目簡介:
醫學上有個說法叫「回不去的臨界點(no return point)」, 一旦生命越過這個點,就進入死亡狀態,無法恢復。ECMO(葉克膜)之所以能在重症醫學上占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它能在這關鍵的生死一線間,讓醫師得以「向上帝借時間」,做更多的醫療努力。過去我們以為必死無疑、根本不必花時間來救的患者,大有機會能被救回來。過去,ECMO集中在專業度較高的醫學中心裡,如今全台灣幾乎中型以上的醫院都配置了ECMO。然而,裝備有了,相關醫護的培訓、臨床經驗大多還未跟上。主要原因是醫學院的相關課程太少,有的只上過一堂課,甚至有的只聽過ECMO這個縮寫。醫護專業如此,遑論一般大眾普遍對ECMO感到陌生,特別是對病家來說,往往因為時間緊迫、原理複雜、病情渾沌、費用龐大,要在分秒必爭的當下做出「知情同意」的決定真是很不容易。
ECMO的難,除了開銷龐大,更因為它有著陌生的臨床表現、獨特的併發症、複雜的管理。事實上,ECMO的操作高度要求經驗跟技術,需要相當長的學習曲線,相關知識並非看書就能掌握,需要實務的經驗累積。研究指出,ECMO核心團隊的專業與否,跟患者存活率有密切關係。不同的團隊,在同一段時間、同一家醫院、同一個加護病房,用同一種ECMO機器,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臨床結果,患者存活率可以相差到五倍!也有論文研究證實,ECMO放愈多的醫院跟醫師,治療結果存活率就會比較好。
本書作者曹乃文醫師,投身重症醫療二十年,自2003年至今,帶領臺北榮總、北醫加護重症團隊完成近六百例的ECMO治療。有感於ECMO在醫療上的應用日益廣泛,然相關知識經驗的傳遞仍嫌遲滯,大眾困惑於ECMO是「救命神器」抑或「醫療濫用」的爭論之中,於是決定利用餘暇費時一年完成此書。從心臟外科手術的簡史開始,談到ECMO的問世、原理、構成,再一一詳述適應症與禁忌症、臨床表現、併發症、裝機脫機的時間點、合理存活率、跨科際合作重要性、全方面照護方式等等,深入淺出。
◎來賓簡介:曹乃文
畢業於陽明醫學院,投入心臟血管外科領域二十多年,涉獵重症科,鑽研ECMO,協助北醫創設心臟血管外科、體外循環重症科。除了經常於國內外期刊發表相關研究外,也經常往返兩岸及國際的醫學教育課堂、醫療現場、學術研討會,分享並推廣ECMO臨床經驗。
陽明醫院心臟外科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聞轉載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余宛霖是馬來西亞華僑,20多年前來台唸醫學系畢業後留在台灣從醫,並在台成家立業,如今通過歸化中華民國籍,他很開心能成為正港的台灣人。
余宛霖是來自馬來西亞東馬詩巫的華僑,在家鄉受擔任醫護人員的舅舅影響,從小就立志從醫,他在故鄉學會中文,20多年前以僑生身分考進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後一直留在台灣發展。
余宛霖曾任吳火獅新光紀念醫院外科住院醫師、振興醫院心臟外科住院醫師、高雄長庚醫院急診科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高雄健仁醫院急診科主任、一年多前轉任小港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迄今。
余宛霖16年前結婚,育有2女2男,大女兒就讀國中二年級、二女兒就讀國小六年級,另一對雙胞胎兒子年僅6歲,由於老婆是高雄人,加上余宛霖也在高雄從醫,夫妻倆在高雄市前鎮區買房子定居高雄迄今。
余宛霖表示,他在陽明醫學大學醫學系一名同班同學,也是馬來西亞僑生,兩年前就以醫師身分成功歸化中華民國國,另一名他在馬來西亞的高中同學幾年前也以醫師身分歸化中華民國,但他因家庭、工作兩頭忙,無暇了解申請歸化條件及程序,因而直到上個月中旬才申請歸化,如今獲得內政部審核通過,待相關程序跑完,約兩週內就可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
他又說,他父家對他歸化中華民國國籍持開放態度,老婆及其娘家也樂觀其成。
他指出,他已在台灣生活20多年,且在這裡成家立業,融入台灣生活很深,實際上跟台灣人沒什麼兩樣,但由於遲未歸化,沒有身分證,在台辦很多事不方便,於是萌生歸化念頭;很高興即將拿到身分證,成為「正港的台灣人」。
余宛霖進一步表示,他雖將歸化中華民國籍,但仍保有馬國國籍,他也不會忘本,日後每年仍會按時帶妻子及小孩返回東馬老家探親。
余宛霖說,他的中文是在故鄉學的,台語則是來台灣才學的,他學台語並沒有特別惡補,而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學的;平日在家很少講台語,沒想到南下高雄從醫後就派上用場,因為高雄患者大多講台語。
內政部日前通過8名專長生物科技醫藥研發等專業高級專業人才,歸化中華民國國籍;自民國105年12月「國籍法」修正施行至今,累計已有119名長期在台灣付出、熱愛並認同這塊土地的外國高級專業人才,在免喪失原有國籍情形下歸化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