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猛邀國外建築師,政府推本土文化的錯亂
台中巨蛋體育館競圖日前公布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案獲選,該案隨後卻遭指與隈研吾在澳洲達令港甫落成的市民中心猶如同款,引爆建築界長年對國際競圖機制不當的不滿,更深層的則是對政府不重視本土建築文化的憤怒。
台灣國際競圖從二千年後開始蓬勃,歷年成果固然為台灣創造不少景點,也對國內競圖評審公開化等有幫助。但正如曾任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的建築師陳柏森所親見,國際競圖原意是希望帶動台灣建築師創作力,但後來在執行面出現不少問題,最普遍的就是國外建築師不熟悉台灣歷史、地理,就把既有想法塞進來。
建築界舉證歷歷: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的台中國家歌劇院,源於他在比利時根特市文化廣場國際競圖落敗的設計案;日本建築師坂茂的台南美術館,源於他剛輸掉的香港M+美術館國際競圖。儘管兩館並非為台灣量身定作,名家手筆仍有相當品質,再加上建築競圖必備的「說故事」能力,仍贏得競圖。然而或許也正因並非量身打造,兩館在各自專業所需的音效、展場設計,都招致不少批評。
部分國際建築師熱中的實驗性,及其建築難度與施作高價,也讓這些建築興建十分坎坷。國家歌劇院號稱全球首創「美聲涵洞」(Sound Cave)概念,主建築由五十八面曲牆組成,曾被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工程流標五次,預算增加一倍餘;淡江大橋一開始設定八十五億預算,偏偏相中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全球最大單塔斜張橋」設計,流標七次,預算增至一百廿五億後才動工;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使用特殊高價玻璃,得跨海向西班牙訂做,營造廠不堪虧損倒閉。
這回台中巨蛋競圖,基於「別拿路邊攤價格做米其林建築」的前車之鑑,雖對預算與落成可能較嚴謹把關,但獲選作品是否夠原創卻有爭議。連對岸建築界聞之也心領神會稱是同一概念快速複製的「建築快時尚」,因為隈研吾也給過江蘇周庄、浙江千島湖類似設計,並稱立面源於「千島湖竹編」,就像這回稱台中巨蛋立面纏繞構想源於「大甲藺草編」。
當他國建築界對部分大師早已提高警覺,台灣卻還樂此不疲,難怪建築界憤怒至此。尤其,國際競圖機制往往埋著國內建築師與國外相比的兩大不平等條約。
國內建築師做台灣重大公共工程的設計費,依不同類型約在內政部營建署規定工程造價的百分之四到五,這與歐美設計費普遍為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上差異甚大,建築界早就長年爭取。然而各級政府只有在舉辦國際競圖時,為吸引國外建築師,才將設計費率提高二、三倍至百分之十三起跳,讓不少建築師怒道「把台灣建築師當什麼」。
更可議的是,近年各級政府為省國際標設計費,又冒出「變相國際標」。這種競圖不見得對全球開放,而是鼓勵國內建築師事務所找國外建築師設計,若獲選,設計費就可從原一般造價費的百分之四到五,略增到百分之六點二,評分總分還可加分。這讓堅持建築界也應有「國家隊」的建築師,痛批簡直把國內建築師當「文化買辦、仲介」。
國際競圖亂象不斷,各界該回到原點,探問台灣究竟在何種狀況下需要國際競圖,又能為台灣深耕何種功能?在廣招國際大師之前,政府難道不該先看向自己土地、修改不平等條約,為台灣建築師翻鬆早該有的文化沃土,讓他們茁壯?
在各文化產業普獲國家資源挹注,也戮力發展本土性時,政府更該正視為何建築業猶如文化孤兒?許多國家的建築歸文化部管,台灣相關法規卻都放在工程會、營建署下,不具文化思考;當台灣將本地建築都視為可量化的工匠業,再去國外廣邀大師建案,這恐怕是在談本土文化時最嚴重的錯亂。
隈研吾台南建案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悲劇來時,沒有悲觀的權利,同時也沒有胡扯的自由一今晩自己來作紙上名嘴
聽了一些結構土木建築等名嘴一晚,批評花蓮倒塌房子,都是不規則結構丶局部挑空丶L型丶H型丶冖字型房子,這都是地震必死。如果屬實,我想建議境管局,應該明令隈研吾丶伊東豐雄丶安藤忠雄不准入台,直接列黑名單。Richard Rogers的桃機三航站干脆停掉不准蓋丶酷哈斯的士林台北藝術中心,也趁勢拆掉。
營建署也直接在建築技術規則喝令,從今以後,若不是田字型丶一顆印的房子,根本不准蓋算了。
也許我是狗嘴,講不出什麼象牙來,但借一下這段話「⋯911等事件,我認識到建築是變得如此脆弱,脆弱並非指建築的無力屬性,而是從建築建造者,擁有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指其私有屬性決定了它的脆弱。
脆弱:原本建築應該是堅固的代名詞,可是現在的現代主義和現代的政策,導致諸多中產階級將全部身家寄託在房子上面,當遇到不可測的危機時,反而會是成為負擔。」這是隈研吾《負建築》序文所説的,聽在花蓮地震塌樓之際,是不是格外諷刺。
人家跑遍天涯了,他定義的脆弱,可不是從造型講起。強調建築物的不堪一擊,並非專指建築本身的物理、材料或結構屬性,但我們的名嘴就愛簡化及聳動。
然而從921後,其實從法規到建築從業人員,早已把斷層丶液態土壤丶建築物理、材料或結構屬性,全都檢討了不知幾番,那為何之後還是有台南及花蓮大樓倒塌事件?
包括蓋房在斷層帶丶偷工減料丶變更原結構丶使用不當等等,都是原因,或者年代久逺,法規規定的柱樑強度不足。但怎會扯到挑空丶平面不規則,都是地震倒塌的主因。
我在採訪歷程,從建築師雜誌製作及去探訪日本阪神大地震重建、中時記者時代採訪九二一大震,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看過美國九一一恐攻重建及三一一東日本海嘯重建專題,一路到兩年前故郷不遠處的台南地震,到現在看著花蓮大震;其實最是同意這句話:建築是所有藝術中,最政治的一種(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席巴拉塔)。
不論天災人禍,當房子不再保護你,反過來摧毀你,建築是不是真的很「政治」。
因此來回憶一下,從2000年起跑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看到日本館數度的地震重建展,以及同處太平洋火環帶的建築師,講了什麼。
先介紹以紙管建築,成為聯合國難民公署顧問,並熱衷於將建築技術運用於人道主義事業的日本建築師阪茂。他的理念是「房子就是房子,再新的設計也不能改變它的基本功能。」所以在他獲普立茲克建築奬時,評委以「藉由傑出設計,來應對高難度挑戰,坂茂擴展了建築師這個職業;他使建築師能夠參與到政府、公共機構、慈善家及受災群體間的對話。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用高質量設計滿足社會需求的積極行動,以及他應對人道主義挑戰的獨有方式,使得普利茲克獎得主成為一名模範建築師。」
意思是,地震樓塌決非單純的造型丶結構設計等低階課題,否則坂茂幹嘛投入震災建築的人道作為,他直接呼籲,不要蓋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築即可。
深一層借用曾策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英國建築師大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對當代建築的看法,其實多少可解釋台灣地震現象。
他把當代明星建築師和機埸免稅商店裡的香水品牌做類比,稱他們是被「單一而孤立地擺在貨架上」丶「建築師這個身份,讓我們自己及普羅大眾之間,沒有共同的基礎。」此現象,也是台灣名嘴推波助瀾的主因之一。
廣受台灣民眾熟知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在數年前也策展過東北311重建,以「眾人之宅」(Home-for-all)為主題,展示系列出自年輕建築師,包括乾久美子、藤本壯介、平田晃久以及攝影家畠山直哉的作品。
他以震後臨時建築提出災房重建,並在2012威尼斯日本館展出,並認為,一切毀於自然而又重生於自然。
伊東豊雄認為,建築發展至今,很多人已經忘了「為何要蓋房子?為誰蓋房子?」在災難,失去全部城鎮之際,反而為我們提供一個機會,從頭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建築,並重新評估美學和形式。
這是成熟建築師的深沈體悟,絕不會脫口說挑高不能蓋,H型房子危險。
這表示建築不只是個軀殼,也是生活的展現,談建築不能只談外觀丶造型,更需關注內涵,這也是另一年美國館,展出九一一競圖作品策展人佛斯特,提出今天建築「蛻變」現象時,指陳的另一個面向。
其次,救援之後,過不久又要用一種實際卻又充滿想像力的方法針對被重大災難摧毀的地方謀劃重建。
那年的美國館,一截從紐約九一一恐怖攻擊後世貿大樓廢墟所拾取的扭曲鋼骨,怵目驚心地擺在威尼斯前廣場。展館內,六十餘件重建案的構思, 卻都不如那段扭曲建築鋼材的控訴來得有力。
最後,我再借一個人。
晚近十年除了總策展之外,連五屆都到威尼斯展出的日本建築師妺島和世,有回談到311海嘯後重建時說:「我漸漸有個想法:或許不止發生在日本,全世界各地都是。每個地區都有它自己的問題,雖然科技發達,我們接收訊息非常便利,但可能是太便利了,反而忽略『親密地溝通』這件事情;因為以前的建築跟權力有強烈的關係,有錢、有權的人,透過建築表達權力,包括對美的理解。但未來,因為信息越來越透明,大家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裝腔作勢的建築會越來越少。」
世界已經很透明了,希望近日上媒體的專業人,不要把自己當「廟公」。
圖1:挑空+不規則配置,在某些台灣土木丶結構技師眼裏地震必倒。但世上這種建築多有所在,你騙我嘸知。
圖2:隈研吾發展出來,據說是複合材的抗震外附裙。我沒親眼見,只見過文獻。
圖3:我是想倡議,如工業國G20丶東協10+8這種組織,台灣應發起太平洋火㺽18+18這種國際超級大聯盟。
因為2016年12月科學家發現太平洋「火環帶」位於印尼東部地下7公里處驚現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的斷裂層,據悉為當時地球最大的暴露斷層面,當時科學家就擔憂這會造成危害性更大的地震和海嘯。結果兩年後的今日果然發生一系列災害事件。
隈研吾台南建案 在 研森- 【南台南副都心指標建案清景麟·巴克禮PARK2正式動土 ... 的推薦與評價
清景麟建築團隊與白天鵝建設在台灣累積30年的房地產服務經驗,在建築規劃上不斷求新求變、追求卓越,堅持原創設計的精神, 延伸至大樓公共藝術,特邀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 ... ... <看更多>
隈研吾台南建案 在 日建築大師隈研吾來台南分享「自然共生」建築理念-民視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即時新聞】日本建築大師 隈研吾 旋風訪台,出席 台南建 商所舉辦的國際建築全球發表會。現場請到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與 隈研吾 展開設計對談, 隈研吾 還 ... ... <看更多>
隈研吾台南建案 在 Re: [問題] 台南品質較好的建案- 看板Tainan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allling (柳成汁)》之銘言:
原文述刪
大家好
小弟工作在台南中小型建設公司的土開部門
手上剛好有一些建商小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事先聲明 沒有利害關係 就事實說一些狀況 公司案子也不是我賣 我是領薪水的
大部分內容提及的網路上都查的到訊息
105年2月6號美濃大地震 造成台南維冠大樓倒塌 115人因此喪命
地震過後 台南市政府有一項災害後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
把建築物區分成紅黃標兩種 應該大家多多少少有點印象
但並非紅黃標就一定要拆 只是說其中有危害之虞 要限期改善
推文及回文中提到的建設公司 在歸仁文化街有一批透天跟華廈
在這次的評估中都被評成黃標或紅標...
有興趣可以去Google街景看一下 有一排中間四間拆掉的房子
把街景時間拉到2017年3月就會看到住戶的抗議布條跟補強裝置
鬼故事是 這排透天土地建物權利都是獨立的 都有地下室產權
這四戶受災戶不敢住之後 地下室卻跟旁邊華廈是連在一起的
旁邊同建商同時期的一批透天 已經全部拆掉重建了 可想地震一定有震壞東西
所以這些標的卻因為地下室完全沒辦法處理 建物拆掉之後也不能辦拆照
阿...就卡住了 應該後面都長這樣...不知道住戶有沒有領到應有的補償金
這批房子完工日期是民國82年 紅標的事情我個人覺得就運氣不好
這家建商後來也整併變成一個集團 後面的案子也沒聽到什麼重大缺失
c大回文提到的電梯事件...也算誇張 希望後續有處理好
(電梯未申請這個也是一種鬼故事...簡單來說不請電梯空間使照好過很多)
如果沒這批地震震歪沒震倒 這種建築物我猜滿街都是
921及0206大地震發生以前 建築技術規則很多漏洞可以鑽
風氣是這樣啦 大家也都這樣蓋
地震來了也有很多綜合因素 不是建物耐震高就一定沒事
國平九份子這種當初被說海埔地的 案子也是賣得嚇嚇叫
這就是為什麼買房子都建議買921以後的 尤其是中古 生命誠可貴
這樣應該算有台南點吧 希望大家都平安
另外借題一問 個人的小問題
我八年級中段還沒買房
大部分在台南長大應該家裡都是住透天吧
我們這年齡層有規劃買的預算應該都差不多 只能妥協買公寓
想問一下 台南的大家真的能接受小兩房喔?
室內12-14坪 只有一間廁所 客餐廚窩在一起那種
不會...有點...擠..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184.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628046686.A.C5D.html
2房幾乎都只能夾在梯廳的對面
連請人來看風水都不用 什麼穿堂煞開門見灶一應俱全...
連我們在規劃都直搖頭
這些都是公示資訊 也的確都是發生的事實 我想我沒有什麼不實指控才對
遠雄那案的格局我真的驚為天人
佩服建築師空間運用的效益....太神奇了
是這樣 土壤液化現階段對買方來說應該算是顯學 大家都有概念才對
我相信在那兩重劃區蓋大樓的建商 全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品牌
對於這些土壤力學跟結構的考量 建築師跟技師們一定也都多有探討
只能說開過幾次大樓的評估會議後我個人感覺是細項非常繁瑣而且牽涉很複雜
能做的評估規畫一定都有做才對 大建商不會想冒品牌商譽毀於一旦的風險
但我自己是不會買那裡啦...液化不說 賣壓比山重 好多投資...
高速公路也就是30分鐘的事情
不過生活機能的剛剛好 對每個人的定義都有點不同
真的遠一點的地方 同價位有很多規劃上更宜居的選擇 我自己也還在考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