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月娥是淚眼煞星。
見到淚影,便是動了殺機。
每到關鍵時刻,好打得的林鄭,就會找到機會,流下兩行清淚。
是她發勁前的身影。
居則武曲,動則貪狼。
美帝步步進逼,竟敢制裁中聯辦七名副主任。
中聯辦是北京駐香港的聯絡辦事處。角色是協助北京和特區政府的聯繫。指揮的是中央,執行的是香港特區政府,今次美帝shoot the messenger,是否暗示中聯辦違反《基本法》,背後干政,在幕後指揮香港特區政府,這兩年的異行麼?
歐洲那邊,法國康城影展竟然施突襲,在完結的篇章,播出了香港導演周冠威兩小時的紀錄片的《時代革命》。
香港兩年來的苦難,黑衣、鮮血、火光、青春、激情……為今屆的康城影展留下了裊裊餘音。
特朗普之後,美歐又走在一起,就因為香港的苦難?
北京措手不及,不懂反應。這時林鄭提槍上馬,單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批評布林肯對香港《國安法》的聲明,以偏概全,毫無事實根據,公然干預中國內政,肆意踐踏法治,亦再次突顯美方的雙重標準等等。她強調,特區政府不能對此等錯誤言論坐視不理。
犀利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指責美國國務卿,干預中共內政。威風八面,震驚全球。經此一役,林鄭躍身成為世界級政治領袖,響哂朵。
咪住!
《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不是列明,外交和軍事,屬於中央權力,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原則下,行政長官負責香港特區的行政事務。
布林肯是現任美國政府的國務卿,等同於中共的外交部長王毅。
回應布林肯謬論,干預中國內政的,應該是外交部長王毅。其上還有專責外交事務的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箎。
這才是國際外交的規矩,儒家稱之為禮。
布林肯也批評過新疆和西藏的人權狀況,但未見新疆、西藏的省委書記駁斥美帝謬論。因為中共仍有外交部,和他們的戰狼群。
林鄭的勇猛,打亂了政治倫理。
家庭有家庭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倫理,國家有國家的倫理,一旦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會大亂,人民便無法安居樂業了。
對於香港的《國安法》,美帝的布林肯固然以偏概全,雙重標準;其實,林鄭、鄭若驊,和因揼邪骨仍未復職的國安處處長蔡SIR,都言語不詳,市民大都對《國安法》的紅線不甚了了。但經過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的詮釋,市民終於掌握到國安法的精神和標準了。
何議員說:
ViuTV最近的同性喜劇《大叔的愛》,是鼓勵無孩家庭,與中央推動的三孩政策,背道而馳,違反了《國安法》,如糖衣大麻,要追究處理。
嗱,這便是專業了!
何議員是執業律師,肆業於英國,掌握了香港《國安法》的神髓。經他生活感的在地引伸,市民對會否觸犯這新成立的《國安法》,起碼有個概括的認知。出色的男人,真的好像黑夜的螢火蟲,躲也躲不了。
認識了《國安法》愈多,趕往機場離境的香港人就愈多。
車轔轔,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直上干雲宵。
…………………
…………………
這個畫面我見過,我真的見過,在啟德機場。
我在八零踏足社會,在報界工作。
戴卓爾夫人八二年訪華,跟著中英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自然地,我的工作便和香港前途掛上勾,直到現在。
在北京,記得有記者問,當時的中共總理趙紫陽,香港人怕九七後的改變,趙反問:怕什麼?
八九年,趙紫陽自己的遭遇,回答了他自己當年的問題。
八三年,我在北京採訪中英會談,外交界傳出會談進展不順利。香港惶恐,美元兌港元,跌到1:9.6, 市民趕到超市搶米搶廁紙,這是黑色星期六。
星期一,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上午九時宣佈,港幣和美元掛勾,一錘定音兌換7.8元。
這個聯繫匯率,便維持到今日。
八三年,是玄空風水下元六運最後一年,健行實幹的乾卦二十年走完了,八四年開始,便是靠嘴巴討人開心為主流的兌卦開始,兌為悅,為口,為羊,為少女,為巫,為妾,為毀折。
就這樣過了紙醉金迷二十年,至二零零三年沙士,完結七運,走入八運艮卦。艮為土,為尊。
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出籠,保證港人治港,一國兩制。
鄧小平亦再三公開承諾,九七後,除了換一支旗,什麼都不會變。
然後,開始草擬《基本法》。
香港人,有條件的,便開始收拾細軟,舉家上路,開始處處無家處處家了。
每日的啟德機場,哭聲震天,一家離港,三五十人送行,這畫面到八九六四後,攀上高峰。
人人都說,香港人功利、實際,醒目主義。但去到最後,也不外乎孝其老,慈其功,大家都只希望能夠供養父母,照顧兒女而已。
四十年過去,我見到的畫面又再出現,由啟德機場,轉到赤鱲角機場。當年是我們這一代離港,現在是我們下一代離港。
鄧小平out了,大陸不再提起他,他當年的承諾,也只是一時權宜;《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這些法律文件也不靠譜了,用到的部分說兩句,唔啱駛的,又唔提了。
講了幾十年的「港人治港」,今年靜靜的改了字,叫「愛國者治港」。香港人,為了家庭,又要上路了。一切一切,都因為政治倫理出了問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論語》二十篇,第二篇是《為政》,說的是為政之道。
是中華文化裡的政治智慧,也是作為政治領袖的責任和道德的標準,也可以說是儒家的領袖修養學。
《論語》第一篇是《學而篇》,說什麼是學問,如何做好一個人的內在修養;第二篇《為政》,則是說學問的外用。
為政的精神,政治領袖的本質,不是權力,是教化。
教,是教育;化,是感化。
政治,是眾人之事;為政,就是為政者,如何以身作則教化百姓。
孔子身處春秋亂世,似今日香港,官僚只重視權力鬥爭,社會秩序混亂,文化衰敗,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孔子認為,歷史沒有偶爾,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為政的成敗,不在權力,在領袖本人的德行。
三王之治在道德,五霸之業在事功。再低級那些,霸業也沒有,只是權謀竊國,或是陰謀亂政。
《為政篇》第一章: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由始至終,孔子認為,為政,管理眾人的工作,權力是沒有用的,只能用德。
政治領袖,為政以德,內心有道,表現出來外在的行為,才能無懈可擊。像北斗星,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有一套價值信念。在領袖,以身作則,下邊的人,天下人自然會圍繞你而旋轉。
所以,你自己清廉,不用費勁來打貪。你勤力,不用怕員工偷懶。你不假公濟私,社會上就不會鬼鬼怪怪了。
為政第一信念,就是以身作則。
第二章: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司馬遷總結孔子一生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刪詩書,定禮樂,繫易辭,著春秋。
孔子刪詩書,整理詩三百篇的標準在那裡?一言以蔽之,一句話,思無邪。
人不可能沒有思想,只要思想正,不能歪邪。
但為什麼將這個編輯《詩經》的標準,放在《為政篇》,這個領袖學問的範圍內呢?
孔子認為,一切政治問題,社會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就是思想問題。
只要思想正,什麼問題都自然解決了。
孔子告訴我們,為政的人,無論政治領袖或官僚,第一要務,就是思想要正,不能走邪路。
社會紛亂,人民舉家奔逃,就是因為官僚思想出了問題,人民生活不了,走了邪路。
第三章: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領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單靠政治體制,再加以刑法來管理,齊之以刑,想大家不犯法。結果,人的聰明機巧出現,各式專業人士因有需求而提供意見。民免而無恥,大家會爭相走法律罅,走後門,搵人事,鑽漏洞,逃避了法律責任,還會無恥的自鳴得意,「咁犯唔犯法先」,認為你奈不了他何!
但如果用道德來領導,官僚和領袖,以身作則,整個社會都有一套價值觀,不再發錢寒,人人都尊重自己。再齊之以禮,不是用法律,用規矩,大家接受的規矩來教化。人人自動自覺,不會破壞公物,不會偷雞摸狗攞著數,錯了,識得慚愧,有恥且格,只要人民有羞恥心,就達到為政的目的了。
第四章: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出身貧困,三歲喪父,孔母帶他移居山東曲阜闕里。他如何用七十三年時間,成為中國第一聖人呢?這一章記述他一生求學的歷程。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就立志一生做學問,因此,到了三十歲,就能確立自我,知道自己在時代的責任和使命。
進一步鑽研學問,到四十歲,就擁有堅定不移的自信,對人世間的遭遇,起伏高低,不會感到迷惑。
貫徹這個生活方式到五十歲,就清楚宇宙的運作規律,上天賦與我的使命。乘願而來,這個宿願,究竟是什麼?我這時明白了。
累積經驗到六十歲,就明白世間人事的錯綜複雜,不會有什麼違逆不快了。
這樣,到了七十,不是實數,是指生命的終極追求,即使權力大得可以隨心所欲,但我的行為,都不會超出作為一個人的社會規範。
孔子提示了,我們終身學習,最終即使任性而為,完全為所欲為,也不會令身邊的人,造成困擾。
問題來了,《論語》的編輯,為什麼將孔子一生求學的歷程,放在《為政》這章,政治領袖的責任和修養的篇幅內呢?
凡亂世人人都追求權力,以為權力就是為所欲為。
孔子透過他一生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們,人生的成就,即使可以隨心所欲,但仍不踰矩。
這是整篇《為政篇》的軸心,政治領袖的成敗,並非決定於權力,成敗全因個人的道德。
《為政篇》共二十四章,是領袖學,從政者必讀的中華心法。點出了治亂的原則,為政的修養和責任。無論從政,官僚,企業主管,或家庭生活的處理,都應細讀。
首四章,是為政四大原則,也是香港亂局的根本病灶所在。
隨心所欲不愈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9 黃偉民易經講堂
網絡大遷徙!
常常說,免費的東西最貴。
愛情是,人情也是。
免費享用了Facebook和WhatsApp這麼多年,終於此處不留人了。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地。
但天下間,沒有東西是可以完全取代你失去的。
沒有了阿朱,陪著喬峰的,只能是阿紫。
這是一個沒有大台的時代!
去了三十年,每年六月四日,會自覺的去維園,坐在草地幾小時,憑弔死去的英魂,憑弔自己的青春歲月,思考歷史的逆流,何時終結?
北京想盡辦法,打散這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維園燭光晚會,終於做到了。
總有地方點蠟燭的。
此後,我們只能在家,六四那天,在廳中,點起燭光。或乾脆在心中算了。
2003年之後,每年的七月一日,都會去維園集合,出發遊行到政府總部。
不同的團體,不同的訴求,對施政的不滿,對民生的要求,林林總總。酷熱的天氣,數十萬人的堅持。很多人說,有什麼用?政權一樣作惡!
好了,以後七一不用遊行了。
香港人自己選擇自己的路線,在七一,各自各行。走入Sogo,行晒十一層樓也可以,在冷氣下抗爭,又順便購物。
警察城市,沒有什麼七一大遊行了。
學聯也沒有了。
各間大學,各自有學生會,沒有大台,沒有總指揮,沒有一致行動,自己搞自己的,不同校園有不同需求。十一月十一日,有人搞和平紀念日,有人搞“雙十一單身舞會”,光棍節嘛,校園應該多元嘛!
網絡時代,最大的大台,是Facebook。
最初在這裡寫文章,後來在這裡做直播節目,跟著加入YouTube,一同直播,內容傳到世界各地,竟然也固定的有一群朋友收看。
千里有知音,那種感覺很具體實在。每晚睡前,都在想,下一輯節目說什麼?如何說?如何包裝更易聽得明白?好多年無數晚上,都是這樣入睡。
晚上上課,都用WhatsApp的群組傳達通訊;網上課程都在WhatsApp群組放上連結;因事不能來教室的學生,可以在手機同步聽課。
這些大台,都一一店大欺客,要退下舞台了。
總有其他取代的平台,但不是一致的大台了。像不同去維園,可以在自己廳子點上蠟燭,再播《血染的風采》。但不是維園的草地了。
時代變得好快,真真假假愈來愈難掌握。但有些道理永遠不變,好似專制政權怕人民,他們怕人民聚集,他們怕人民思考,他們怕人民有形而上的追求。所以,他們怕宗教,他們怕一切能聚集群眾的大台。
他們收買宗教領袖,拆教堂十字架,打壓法輪功、支聯會、泛民主派。因為這些都有群眾基礎。
十八萬公務員跪低之後,就會集中火力,對付老師。他們最介意的職業,蒙以養正。
武漢肺炎,愛國愛港,它會繼續協助施政。
政府不可信,法庭不可信,科網巨頭不可信,還是流年生肖最可信。
那是愚蠢、簡單、又好似有紋有路,聽得明白的東西,流行了幾十年。
明年辛丑牛年,肖羊的冲太歲,肖狗的刑太歲,肖馬的害太歲。
什麼是太歲?
六十甲子,每年都有一個負責的太歲神祇,類似該年的陀地,權力在祂手上,不能開罪。
單純善良的農業社會,認為討好這個值年惡霸,可以保佑一年平安,所以,每年都爭著攝太歲。因應現實人生,即先交點保護費,意思意思,買個心安。
太歲的計算法,以十二地支方位為依歸。即鼠年的子年,太歲在子,和祂相冲的,是位置上和祂相反的,是午,即是生肖屬馬的朋友了。
很簡單,是不是?
冲,因為位置相反,即是立場相反,所以起了衝突。
衝著你而來,所以,流年和太歲相冲,生涯便有動盪之應了。
太歲的計算法:
屬鼠的子年,太歲在子,和它相冲的,是午,屬馬。
屬牛的丑年,太歲在丑,和它相冲的,是未,屬羊。
屬虎的寅年,太歲在寅,和它相冲的,是申,屬猴。
屬兔的卯年,太歲在卯,和它相冲的,是酉,屬雞。
屬龍的辰年,太歲在辰,和它相冲的,是戌,屬狗。
屬蛇的已年,太歲在已,和它相冲的,是亥,屬豬。
屬馬的午年,太歲在午,和它相冲的,是子,屬鼠。
屬羊的未年,太歲在未,和它相冲的,是丑,屬牛。
屬猴的申年,太歲在申,和它相冲的,是寅,屬虎。
屬雞的酉年,太歲在酉,和它相冲的,是卯,屬兔。
屬狗的戌年,太歲在戌,和它相冲的,是辰,屬龍。
屬豬的亥年,太歲在亥,和它相冲的,是已,屬蛇。
2021辛丑牛年,太歲在丑,和它相冲的,是未,即屬羊生肖的人士。
冲,是立場相反,所以起了衝突。
開罪當年太歲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冲太歲,第二種是刑太歲,第三種是害太歲。
刑,是折磨、怨懟。
辛丑牛年,太歲在丑,和丑相刑的,是戌,即生肖屬狗的人士。
刑,本來指刑法,法規。
刑字,是井旁,有一拿刀的人。
井在農業社會是公共資源,大家打水,要成立一套秩序大家遵守。所以,由一拿刀的人看守,要人遵守一套守則。
在與人相處中,一個人不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要遵守對方的規矩,便成折磨了。
以夫妻關係來譬喻,衝者去也,象徵衝突,離婚。
刑者,是互相折磨,不會分手,但互不瞅睬,冷戰。無論背景、出身、教育、嗜好、品味都不同,卻一齊生活,折磨至死方休。
屬鼠的子年,刑太歲的是兔。
屬牛的丑年,刑太歲的是狗。
屬虎的寅年,刑太歲的是蛇。
屬兔的卯年,刑太歲的是鼠。
屬龍的辰年,龍自刑太歲。
屬蛇的已年,刑太歲的是虎和猴。
屬馬的午年,馬自刑太歲。
屬羊的未年,刑太歲的是狗。
屬猴的申年,刑太歲的是蛇。
屬雞的酉年,雞自刑太歲。
屬狗的戌年,刑太歲的是牛和羊。
屬豬的亥年,豬自刑太歲。
十二地支相刑的歌訣:
寅刑已上已刑申,
丑戌相刑見未陳;
卯刑子上子刑卯,
辰午酉亥自刑分。
除了冲太歲,刑太歲,還有一個害太歲的。
冲是衝突,刑是折磨,害是傷害你喜歡的東西。
牛年,和丑相害的,是午,即屬馬生肖的人士。
太歲不針對你,但針對你喜歡的東西。
舉例說,你太太不是針對你,她是愛惜你,才不准你通宵睇波。
但你一生的娛樂,只是看英超。
明年牛年,太歲在丑,冲太歲的是羊;刑太歲的是狗;害太歲的是馬。
既然流年太歲這麼麻煩,能夠討好祂嗎?
十二地支有六合,合則有情,和牛這個丑合的,一陽一陰,是子,即肖鼠的人士。
所以,肖鼠的人士,牛年運氣應該較和順的,因為值年的太歲,丑,和你最夾。
首當其冲的肖羊人士,如何應付牛年這個太歲?
莊敬自強,增強自己,在地支六合中,尋找自己的夥伴。午未合,即羊和馬合,聯手則陰陽調和,力量增強。
所以,有術數師會叫你佩戴一個馬形的飾物,午未合,增加自己實力,應付來年的衝擊。
進一步,同氣連枝,組成聯盟,亥卯未,三合木局,即生肖屬豬、兔、羊的,在一個圓形的位置上,形成一個等邊三個形,是最佳的團隊,是合作拍擋的好夥伴,接受流年挑戰。
肖羊的人,在辦公室座位上,放上豬和兔的擺設,配合你自己生肖的羊,三合一成,同氣連枝了。
這些流年運程,很鄉下農村,純樸簡單的善良人,都深信不疑。它的道理,有據可依,在什麼都不可信的時代,也可當作流年的安心慰藉。
孔子生於中國歷史上最敗壞的時代,他沒有關心他個人順逆,他關心社會。他指出,時代風氣的敗壞,有共同特徵的。
凡衰世,社會上都有四個共通點: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一個衰世,無人再有興趣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只講搵食,搵快錢,靠邊站,攞著數。
學問方面,已經提不起勁,書讀了很多,但不會知行合一了,因為不實際。甚至扭曲所學,以逢迎於世。不再講習,實踐所學的道理。
聞義不能徙。義者宜也,知道這道理是對的,義之所在,但礙於現實不敢做,沒有勇氣做。見黃國桐、黎智英的視死如歸,但做社會良心,代價太大,連說起怕惹禍上身。周庭、黃之鋒的名字,不敢在生活提起,只會在半睡醒時,偶爾闖入腦海。
不善不能改。明明知道自己這條路不對,但下不了決心改,只能因循下去,隨波逐流,偷生人世。
孔子說,是吾憂也。
孔子生活於二千五百年前,春秋大亂的衰世,跟著歷朝末年,和今日香港,社會敗壞的特徵,何其相似!
孔子沒有關心過自己的流年冲太歲,個人的榮辱得失,都沒有提及;他所憂的,都是時代風氣的敗壞。
這衰世的特徵,歷史上都是有跡可尋的。
隨心所欲不愈矩 在 Mean娜/日本生活的香港編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世代的「三十而立」
《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意思是︰「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規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違規。」)
以前讀書時唸到《論語》中這句說話,一直銘記於心,思索「三十」時的自己,能有怎樣的未來。如今已經三十有一,回顧我們這世代的「三十」,似乎只能夠用「茫茫」去形容。
何謂「立」呢?很多人都以三十歲為人生分水嶺,認為三十歲定必要有所作為︰結婚也好,生兒育女也好,轉職也好,創業也好,多少人因為「三十」這個數字而刻意去改變現狀呢?我的「三十」並沒有要步入教堂,戶口裡每月連八千的收入也沒有,面對普羅大眾所定義的「立」,似乎都有段距離,想想這落差,不免會心生自卑。我們都很清楚,大家所認為的「立」,大概都離不開「名成利就」——以金錢和名聲去量度這個三十歲的成年人在社會中的價值。我也曾用這把尺去量度別人,量度自己,眼見不少同輩甚至晚輩都比自己「撈得掂」,便會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比別人沒有價值,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是零,但在這把尺的「標準」下,覺得是零的我們,可曾想過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回望初心,我想要的只是「快樂」。
這一年,香港人都過得很艱難。在抗爭下,在疫情下,不少人都丟了工作,減了薪水,生活愈發艱巨,不只「三十」的一群,所有人都感到前景茫茫。但諷刺的是,正正因為我們失去了物質,才更清楚地發現,這一年,我們想要的「快樂」遠比「名成利就」重要。多少個夜晚,我們伴著淚失眠到天亮;多少個夜晚,我們擔心所愛的人是否仍活著……其實我們想要的,只不過是自由地健康生活。
這世代的「三十而立」,縱然一片茫茫,但三十只不過是一個數字,我們還有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這期間,能活著便好,活著便有一切改變的可能性,不用急於追趕別人的步伐,只要一步一步,找尋自己想走的路就好。我不奢望「三十而立」,但我會努力活下去令自己「四十而不惑」。願所有茫茫的人都能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