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824】徐生明猝逝 臺灣棒球失去標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3年8月24日:時任義大犀牛總教練的徐生明,因心肌梗塞不治,享年55歲;他當天比賽過後,在住家附近散步、慢跑,回家盥洗時才發生身體不適。
2004年徐生明帶隊參加雅典奧運,因身心俱疲造成腎衰竭,最後必須換腎。
徐生明2011年一度離開職棒圈,回故鄉美濃深耕基層棒球,之後才又重出江湖。
徐生明從少棒起,一路跟著台灣棒球運動走,他走過的路,就是臺灣棒運的歷史,他是臺南巨人少棒第一代球員,當時陣中投手許金木大放異彩,最搶鏡頭;在臺灣球員尚未開啟勇闖日本、美國職棒的年代,徐生明便赴韓打球、念書。
徐生明個性火爆,督軍風格雖有爭議,可是球迷一致公認,徐生明是臺灣棒球的驕傲。(影片來源:器捐中心、聯合報系資料庫)
穿越時空60秒:http://udntime.piee.pw/3lq2r4
❤️喜歡報時光的影片,記得開啟youtube訂閱的小鈴噹通知
你就能在報時光推出新影片時收到👉https://reurl.cc/Y6jv3X
#徐生明 #棒球
#歷史上的今天
#報時光UDNtim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Vamos Sports翊起運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京奧運倒數333天,2004年雅典奧運陳詩欣、朱木炎兩位跆拳道金牌名將,特別前往國訓中心傳承經驗,鼓勵東京奧運黃金計畫選手們!被視為奪金熱門的郭婞淳8月中剛從日本移訓回來,透過比賽累積積分拚奧運資格,接下來9月世錦賽希望能三破世界紀錄! ===你可以用下列方式支持Vamos報導更多台灣運動體育故...
雅典奧運棒球日本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東京奧運剛結束沒多久,今年夏天全台「瘋」奧運也劃下了尾聲。無論你是因為台灣奧運選手優異的表現而深感驕傲,或是因為奧運直播的歡呼或感嘆而終於發現隔壁有住人,我們的社會生活都在夏天與奧運密不可分。但是,經過了幾次奧運的檢討,舉辦奧運在國際間展示「國力」、「凝聚」國人認同感等優點,已經逐漸被奧運帶來的經濟虧損、城市發展遲滯等負面的影響所減弱。究竟辦奧運是凝聚認同與展示「國力」來得多,還是為一個國家與城市帶來負債以及產業環境與生活資源的排擠來得多呢?甚至是,奧運是否已經證明了政治與體育的密不可分,而不再有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的價值觀點呢?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要從最近十多年的奧運來討論奧運帶來的利與弊。
——————————
1982 年日本漫畫家大友克洋,開始連載動漫史上最偉大的鉅作之一《阿基拉》( Akira ),神預測日本爭取到 2020 年的奧運主辦權。1988 年動畫上映,其中一幕更是令人震驚:奧運開幕前 147 天,東京陷入動蕩,民眾群集示威,在奧運的宣傳看板上,寫下了「停辦奧運」的標語。
三十多年後來看,這簡直就是精準的預測未來。
但,這真的是巧合嗎?事實上,跟許多人想像的不同,奧運的風光是近三十年來的事情。從二戰後到 1984 年間,「奧運」二字,名聲簡直臭不可聞,奧運的賽事主辦國更是經常陷入極大困境──不只因為美蘇冷戰背景、兩大陣營互相抵制,這邊參賽了那邊就拒出賽,也因為每屆奧運賽事毫無例外,都會出事。
奧運擺脫了噩夢般的二十年,形象一瞬間扭轉,然而當時就有人指出,固然奧運會開始營利,吸引了大批城市爭相主辦,但是這種過度吹捧的局勢,很可能只是蒙特婁現象的擴大版本,最終將導致奧運成為巨大的泡泡。大友克洋顯然正好身處在這個極度反差的時代,對於奧運這個正在成長的怪物,做出了他的判斷,最後不幸言中。
在討論奧運千禧年後的再度崩壞之前,我們先回來了解奧運的本質:就跟大家以為奧運就是無限風光的代表,忘卻了奧運曾經如何醜陋不堪一樣,很多人對於奧運的起源,有著錯誤的理解。
儘管口號冠冕堂皇,奧運背後就是各種金錢、政治、國際局勢的角力。例如:1904 年美國的路易斯奧運,89% 的選手是美國人,讓所謂的「國際賽事」成了笑柄。1912 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上,美國天才運動員吉米索普(Jim Thorpe)拿下五項跟十項全能兩面金牌,卻因為「曾經」在美國打過一個夏季的職業棒球而被取消資格,很多人認為實際原因只是因為他是一名印第安人。
再例如 1920 年的比利時奧運,這次賽事由一群安特衛普的一群有錢人主導,原本說好由他們捐款來主辦,但是後來卻變成了他們向政府借款來舉辦,同時在地方上修建了一堆品質極差的道路及旅館,導致安特衛普政府財務出現巨大赤字,而這些地方富豪卻利用這些活動與建設從中獲利。這個模式聽起來是否相當熟悉?是的,這個獲利方程式經過了一百年依舊有效,建商承包大量的工程,政府無止盡的舉債,不管賽會成功與否,最後錢都落進了建商及銀行的口袋裡,而政府則留下大量負債。在後來的日子,「安特衛普模式」讓生意人趨之若鶩,不斷說服政府投入大筆資金來承辦,這當然需要有一個非常冠冕堂皇的藉口,因此,展現「國力」跟「人種優越」 則是成為主辦奧運最大的理由。
奧運從無人問津進化為各國爭相加入的國力展示場,從百病叢生變成不可一世的搖錢樹,奧運的體制不停的轉變,在洛杉磯奧運終於迎來了頂峰:洛杉磯是唯一申請主辦 1984 年奧運的城市,但爭取主辦 2004 年奧運的城市,卻達十七個之多──這還不算進那些有意申請,但是基本條件實在欠缺的城市。跟可以預期的滾滾黃金相比,那些賄賂奧會官員的費用顯然微不足道,這期間,幾乎每一屆的奧運申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醜聞。而雅典奧運的龐大支出,讓每個希臘人背負了高達十年的債務,同時間接也讓希臘成為 2008 年金融危機的主角之一──諷刺的是,正是從十七個申請國中脫穎而出的雅典的下場,讓各國對於爭取奧運主辦權這件事,興趣迅速的消退,許多國家這才驚覺,舉辦奧運是一個龐大的陷阱。
到了 2013 年,東京在爭取主辦權的競賽中脫穎而出(此時參與競爭的正選城市只剩下五個),相較於北京奧運及里約奧運所象徵的大國崛起,日本最大的目的是為了 311 大地震之後的復興。到了 2017 年,東京奧運的經費已經超過了一百三十億美金,這差不多是日本政府所能承擔的極限了,更悲慘的是 2020 年發生了襲捲全球的武漢肺炎疫情,奧運陷入停辦危機,日本政府在各方壓力下,不得不宣佈東京奧運延後一年,延後一年的追加預算需要將近二十七億美金,使得整體經費接近倫敦奧運的一百六十億美金。日本政府宣稱的省錢奧運成為空談,而這還不包括日本民間的旅遊業者,這幾年來為了因應奧運旅遊潮所做的投資,如今比賽延後一年,還必須封館比賽,支出超出預期,卻又幾乎沒有回收,尚未正式開幕,就已註定成為虧損最嚴重的一次奧運。
東京奧運的困境是一場意外,但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奧運的開支不可能大幅減少,縱使不會像北京奧運或索契冬奧那樣毫無上限,也不會少於這次東京奧運的規模;這也就是說,奧運帶給主辦國的效益只會越來越少。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奧運多達一萬五千名運動員的規模看來確實驚人,但奧運的比賽內容卻逐漸失去吸引力,這也是時代轉變的結果。雖然奧委會在上個世紀末追緊時代腳步,開放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依然比不上隨著科技及產業進步,迅速進入世人眼光的職業運動賽事──除了足球界長期以來不讓頂尖選手參加奧運,過去非常倚賴奧運才能增加知名度的田徑賽事,也因為電視轉播高水準的巡迴賽事,改變了收視與關注的習慣,現在很多運動的職業選手,都已經不以參加奧運為生涯的最高殿堂。由於疫情,東京奧運許多選手也順理成章的放棄奧運的參賽權,在成功吸金的項目,奧運能否繼續號召頂級選手,而許多被認為雞肋的冷門項目是否應該保留,或許,這會是奧運的下一個世紀挑戰。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tory-journalism-22-the-road-of-olympics/?fbclid=IwAR2fScZvaO_KsXB5ZaLv-Y_zxaO1R-PcsrZ20N26b-h9tNbW_SU9Aph2PVE
雅典奧運棒球日本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雅典奧運棒球日本 在 Vamos Sports翊起運動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東京奧運倒數333天,2004年雅典奧運陳詩欣、朱木炎兩位跆拳道金牌名將,特別前往國訓中心傳承經驗,鼓勵東京奧運黃金計畫選手們!被視為奪金熱門的郭婞淳8月中剛從日本移訓回來,透過比賽累積積分拚奧運資格,接下來9月世錦賽希望能三破世界紀錄!
===你可以用下列方式支持Vamos報導更多台灣運動體育故事===
・贊助Vamos:https://ftt.tw/UGiVF
・購買Vamos商品:http://bit.ly/2viWs50
==更多關於Vamos Sports翊起運動==
【訂閱Vamos Sports頻道】http://goo.gl/zmhAI9
【Vamos Sports粉絲專頁】http://goo.gl/C7olYu
【追蹤我們IG】https://goo.gl/vFu9qu
==貼心小叮嚀==
・看完請幫Vaoms分享影片還有按讚喔!
・記得訂閱然後開啟小鈴鐺認識更多台灣的體育運動休閒~
・歡迎幫我們上CC字幕:https://reurl.cc/8xg6X
#VamosSports #翊起運動 #徐裴翊 #體育 #台灣 #Vamos
《未經同意不得使用、翻攝、下載重製或嵌入vamos sports翊起運動以外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