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性別常識角度,世運台灣女子舉重金牌郭婞淳(她是山地原住民)與其他的性別可疑人形物體相比,是一個Well-defined 的女人。
台灣向西方示範了東方文化的某種本色。很好。
不過由西方左膠Gender Studies 的「學術」標準,她的gender presentation 顯然太過強調女性形象美之「物化」(Objectification),即所謂的政治不正確。
但是,to call a spade a spade,若喜歡有機食物,就是因為天然。雞有雞味,魚有魚味。為何要注射激素、打荷爾蒙?
免卻一切政治廢話,奧運會應照顧尊重Transgender ,另成一個Translympic 。
運動就是運動,不要將太多的「花木蘭性別政治」(Mulan Politics )污染體育。況且即使花木蘭,姓「花」,還是很女性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0年初與好友明叔分別在元朗錦綉花園有度假屋,每到周末便與女兒及明叔到那兒度過一個舒適的小假期。當年那兒星期一至五非常寧靜,到周末才多些人氣。明叔廚藝了得,簡簡單單的煮便能夠做出美味的菜式。他最喜歡吃白切雞、清蒸烏頭魚和八爪魚豬肉湯。當年的食材全部是有機的,雞有雞味、魚有魚味、豬肉湯肉味香濃。雖...
雞有雞味魚有魚味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葡萄酒無葡萄味?- 劉偉民
你有沒有聽過專家怎樣形容杯中的葡萄酒?黑加侖子、士多啤梨、櫻桃、檸檬、菠蘿、蜜瓜、水蜜桃;以至煙肉、火石、汽油、貓尿、白松露、雪茄盒…… 百般滋味如數家珍。嘿,等一等,葡萄在哪裡?明明是葡萄酒,為甚麼竟然沒有葡萄味呢?
以水果釀酒不是葡萄專利,士多啤梨、蘋果、橙,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水果都有人拿來釀酒。用草莓釀的草莓酒帶有草莓味道,用櫻桃釀的櫻桃酒喝得滿口櫻桃味,正如雞有雞味、魚有魚味,符合大眾期望。偏偏葡萄酒是個異數,不但味道豐富複雜,有時甚至稀奇古怪,唯獨欠缺了最基本的味道 —— 葡萄。
大部分產酒國都有嚴格法例監管,葡萄酒只能以葡萄為原材料釀造,不能人工添加其他水果或材料。換句話說,你喝到的黑加侖子、士多啤梨,或者汽油、貓尿,都不是釀酒師跟你開玩笑加進去的,所有味道,均完全來自發酵及熟成過程的化學作用自然產生,與味道可經人為操控的 Gin 酒或手工啤酒是兩個概念。
葡萄酒沒有葡萄味,與葡萄酒有黑加侖子味,其實原因相同,都是葡萄品種。你知不知道士多啤梨有幾多個品種?又知不知道葡萄有幾多個品種?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士多啤梨有 103 個品種。葡萄呢?答案是超過 10,000 種!葡萄是植物界的「變種特攻」,很容易變種,在悠久的歷史中開枝散葉,加上植物學家在實驗室研發的混種,品種多到眼花撩亂。不過,眾多品種主要是野生的,我們日常接觸的,只是冰山一角。
我們常見的葡萄,主要是水果、葡萄乾、葡萄汁和葡萄酒。用於水果的葡萄品種,只約 30 種,例如巨峰及 Red Globe;葡萄乾更少,因為選的都是無核的品種,例如 Thompson seedless。用於葡萄汁的,紅的主要是 Concord,白的是 Niagara,全是產量多的美洲葡萄種(Vitis labrusca),亦是一般人對葡萄味道的初體驗。
雖然水果葡萄也可釀酒,例如 Muscat,但拿來釀酒的,為了追求更高酒質,通常會選果粒細、皮厚、核大、纖維小的品種,基本上跟水果葡萄背道而馳。如果你有機會在酒莊的葡萄園摘幾粒試味,就會知道不是想像中的味道。Cabernet Sauvignon 不是葡萄味,是黑加侖子味;Pinot Noir 也不是葡萄味,是櫻桃味!
難道葡萄酒沒有葡萄味是宿命?不一定,釀酒葡萄比水果葡萄更多,單是意大利就註冊了 592 種,其中的 Lambrusco,便帶有接近我們熟悉的葡萄味道。
Lambrusco 廣種於 Emilia-Romagna 及 Lombardy 一帶,是意大利的原生釀酒葡萄,主要釀造氣泡酒。它的殺手鐧是「紅色」,斟到酒杯,會冒起一層粉紅色氣泡,浪漫溫韾如聖誕節。基於紅酒帶有單寧,釀氣泡酒的話又酸又苦,所以香檳是不會有紅色的,Lambrusco 卻單寧輕巧,並無此弊。加上熟悉的葡萄味道,葡萄酒新手也容易接受,在 Prosecco 流行之前,是意大利足以挑戰 Moscato d’Asti 生意的氣泡酒。
由聖誕節必然之選到被打入冷宮,是因為各酒莊為了迎合美國市場,主攻生產甜味 Lambrusco,直至甜酒不再流行,被標籤的 Lambrusco 已覆水難收。其實 Lambrusco 不一定是甜的,近年就有不少新一代釀酒師嘗試扭轉消費者的固有印象。剛剛與 Venturini Baldini 莊主夫人 Julia Prestia 透過 Zoom 試酒,她便強調產品中並無 Amabile 或 Dolce 甜度,全線屬於乾口的 Secco,誓要再次刷亮酒莊 1888 年建立的金漆招牌。
除了 Venturini Baldini,Emilia-Romagna 大區的 Paltrinieri、Cavicchioli、Medici Ermete、Cleto Chiarli、Ceci 等等,都是 Lambrusco 改革派的重要酒莊,除了走甜,氣泡不多,更適合配菜,也在提升酒質方面痛下苦功,但價格往往比 Prosecco Superiore 更低,是一連串節日的無痛之選。
原文:CUP
#飲食 #品味
雞有雞味魚有魚味 在 猛烈南瓜在飯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年飲食節目主持的金句:「雞有雞味,魚有魚味。」字眼上看似是廢話,根本就等於阿媽係女人的道理;自此,該節目主持人,成為了茶餘飯後的一粒花生。
去到今時今日,食材質素面臨倒退,我們的新鮮雞變得奇貨可居,要不斷依賴大陸輸入的冰鮮雞,食味自然遜色;氣候變化形成海水的溫度上升,南中國海一帶生活的魚,因此儲不到脂肪,自然欠缺以前的肥美。
中環擺花街的高級壽司店 — 魚有魚味,堪具玩味的名字,有別其他同類食肆的格調;然而,其水準絕非泛泛,並非純粹玩嘢逢場作興之流,魚,的確有魚味,不負其名。
當晚與數位朋友來試其夏季限定的 Omakase,每位 $1,500 +10%。
雞有雞味魚有魚味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80年初與好友明叔分別在元朗錦綉花園有度假屋,每到周末便與女兒及明叔到那兒度過一個舒適的小假期。當年那兒星期一至五非常寧靜,到周末才多些人氣。明叔廚藝了得,簡簡單單的煮便能夠做出美味的菜式。他最喜歡吃白切雞、清蒸烏頭魚和八爪魚豬肉湯。當年的食材全部是有機的,雞有雞味、魚有魚味、豬肉湯肉味香濃。雖然我們只有幾個人,但明叔買的烏頭魚多是一斤半至一斤12両重,蒸出來有黃油浮面,只需加入豉油及撒上葱花,灒油便已很好吃。數年前明叔已返回天家,我平時亦少買烏頭來吃,今天想念故人便到北角和平優先店買條楊氏烏頭,用泰式來做,聊表心意。如果想做明爐蒸烏頭,要將蒸魚時間減少三分一,將半熟魚連香料和魚汁擺上爐上,
淋上汁料再繼續煮,但視乎情況,可能需要加少少雞湯。
材料(3人用):
1. 楊氏烏頭 1條,約500克,請魚檔刮鱗
2. 粉紅岩鹽 1/8茶匙
3. 粗身香茅 2條,切段,拍扁
4. 檸檬葉 5片,切碎
5. 南薑 50克,去皮,切片
6. 中國芫荽 莖及根部(芫荽頭),2棵,拍扁,切碎
7. 青檸 4片
8. 中國芹菜 2條,切段,5公分長
魚汁材料:
1. 中國芫荽 2棵,只要根部(芫荽頭),切碎
2. 蒜頭 1 1/2粒,拍扁,切碎
3. 紅長椒 半隻,切片
4. 指天椒 3隻 ,切粒,如怕辣,可取去一半辣椒籽
5. 越南60度魚露 2茶匙
6. 青檸汁 2茶匙
7. 黃糖 1茶匙
8. 粉紅岩鹽 1/8茶匙
9. 天然清雞湯 3湯匙
做法:
1. 先做魚汁,用一隻細煲,落蒜頭、芫荽、辣椒、紅椒、黃糖、青檸,少少鹽,清雞湯,攪勻,浸20分鐘。
2. 準備蒸魚材料,香茅拍扁,切長度,約四公分長,檸檬葉切碎,約1公分×1公分。南薑刮皮,拍鬆,切片。
3. 請魚檔幫忙將烏頭魚鱗刮清,回來再刮一次鱗及魚肚,拿走魚肚入面的肥膏。沖淨魚肚和魚身,用毛巾吸乾魚身及肚腩裏面的水。
4. 搽少少鹽落魚身上面,將南薑、檸檬葉、芫荽、香茅、鹽、雞膏撈勻,放在烏頭上面,再將少少材料放入魚肚。
5. 用一隻鑊加水,煲滾水,放魚在蒸魚架上面,冚蓋,大火蒸9分鐘。將魚肚內香料刮走。
6. 將蒸魚的魚水加到魚汁裏面,中細火煮魚汁材料3分鐘至滾。熄火。
7. 拿出烏頭,放到另一隻碟上,將魚汁攪勻,淋在魚身,青檸片及唐芹放在烏頭上面作裝飾,趁熱上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