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馬索」——念珠之功德與作用之五 》
我有幾串和瑪瑙相關的念珠,有新有舊,最老的念珠曾經收藏到一串戰國時代的紅瑪瑙古珠,形制上呈現算盤珠且不規則狀,距今已經大約有兩千七百多年左右的歷史,覺得不可思議。當初這串念珠是被置放在一位收藏家舖子裡玻璃櫃內,實在是不起眼而且珠繩老舊,絲穗已呈支離破舊之相,一般人應該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要不是看見一只成化窯杯要老闆開櫃讓我上手細看,也不會發現,或許這便是緣分吧!向老闆借了光筆,沒想到一打光,整串橘紅色的光華更顯現出晶光剔透、靈巧精緻的身姿,令我愛不忍捨,上手把玩再三,似乎有股和古人相接,千古一夢的感覺,究竟醒和夢、現實與想像、物及我這中間的區隔豈是境界所能涵蓋。這也讓我憶想到過去曾經讀過《太平廣記》中所載唐玄宗愛女太華公主,想起了前世諸多思緒,其中有一段小時候向宮中的人索要過去世她使用過念珠一事;也想到黃庭堅的南柯一夢,巧遇夢境中的老太太正在祭拜過往的女兒,黃庭堅好奇地參訪老太太女兒的舊房,打開過去世的櫃子,赫然發現眼前的老婦竟是自身前世的親母,最後把這老婦迎請回家好生供養……也想到了永嘉大師的《證道歌》——「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雖然也談到了夢,但境界又大不相同,人世之間,時空遞變,無一不和因果輪迴有關,我們既無神通,怎知眼前一切人事地物,無一不是前世今生之演繹……。
在古代,瑪瑙一直是用來做為護身的符咒一般,佩掛在身上,做為解厭辟邪之用。有看過出土文獻所記載,在兩萬八千多年前,在山西一處遺址中就曾經有挖掘過紅瑪瑙器皿出現,從形制上判斷,應該屬於當時那年代最高領袖或是祭師身上之物,一般人是無法佩戴這麼貴重的珍寶。其實所謂的紅瑪瑙,也是近代這幾年才又再度竄紅的南紅,在古老的中國,曾經有五百年左右的時間,一度紅瑪瑙被當作是最重要的錢幣使用……。
近代由於市場炒作和自家人現實利益關係,一度瑪瑙水漲船高。在中國自古瑪瑙便被大幅度地使用,再加上瑪瑙有七寶之稱,因此在佛、道界中使用更是頻繁,其生產之處大部分分布在中國地區的諸多省分,約莫有二十二個地區,隨著產區的不同,顏色也各有不同,有些地區的瑪瑙色彩極為繽紛,甚至於超過三四種色系混雜在一塊石頭上,做為雕塑配件,極為好看。就曾在一古董舖子內見有早期所稱水草瑪瑙,這是被歐洲人做為胸針配件,大小大約是半個巴掌,在燈光下探照,只見裡面內含紋路雖錯綜卻又條理清晰,脈絡涇渭分明,稍一挪動,便又有不同的風貌呈現出來,最難得的是一翻身又是一番景象,原來這胸針恍如一幅潑墨畫一般,底部所呈現出來墨綠色條紋,就如同翻滾不定的海洋,深層處有隨著海波搖曳生姿的草蔓,煞是好看!更有鮮紅如禽血般豔紅色瑪瑙,據說是張家口最看家的產物,當然此處所產之瑪瑙也有不同色澤的石礦,它的特質從外形上看,就如同嬰兒肌膚般毫無皺理可見,至於掌心摩挲起來,卻又有股溫潤沁心之感油然而生,很是歡喜……。
雖然我手邊有幾串早期所收購之不同色彩的瑪瑙念珠,也有極不容易從各處拼湊取得的藥師珠,黑白分明,並且顆顆如同露水上之明珠一般,乍看剔透異常,但用放大鏡看,卻又清晰地見到歷史的軌跡,這些都是老瑪瑙珠,如同老熟透梧桐珠一般油光水滑,我有時當做飾物佩於胸前,有時閒置於手掌上撥弄盤轉,有助於參詳文句與經偈。但我較偏愛一串單純豔紅如朝陽般紅瑪瑙珠串,早期用來唸誦阿彌陀佛或準提佛母以及紅度母,這串如鴿血、紅雞血石一般瑪瑙念珠,它的紅在不同的光線下,如貴婦身上所著紅妝素裹般,有時在夏日的餘暉光線下又有如浮光流丹一般,有股遠離囂塵清新且豔麗……。(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之計,在旭日。 墨藍天空默默,靜候着晨暉到來,哈,真寫意,不如底下的一片昏黃。街燈有序,嗞嗞作聲地控訴着自己晝夜顛倒的工作,不似繁星亂綴,悠悠眨眼。也不止它們,石屎公路亦然,明明三更,卻還是熙熙攘攘,承受車輛不住地穿梭,月兒看着倒嘆美。也不是每位辛勤者都愛嗟怨,就如此刻於大道上馳騁的小貨車,靜...
雞血石收購 在 蔡小雀宅妖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辰時•破煞》
…………但並沒有。
直到車隊進了集團大樓地下特殊樓層,搭乘專屬電梯直上頂樓,先生對著寶小姐的萬千風情依然視若無睹,淡然如斯。
寶寐並未因此氣餒,反而被挑起了強烈的好戰欲……越好吃的果子越值得等待熟成的時日到來。
她進入了他寬敞得堪比小型博物館的辦公室,還未坐下就被一角擺設的墨玉狻猊吸引住了目光。
「咦?」
白摯回頭,眼露詢問。
「這狻猊是誰送的?」她盯著約莫雙手合掌大的墨玉狻猊,意味深長。
眾人本能瞬間進入備戰狀態──「這狻猊有不妥?」
白摯卻十分平靜,隨口跟賀簡道。「通知英國所有一級主管三十分鐘後開視訊會議。」
「是,先生。」
「東歐股市那邊讓倫斯他們注意著點,已經有獵人進場,」他邊接過了另一名特助呈上來的最新報告,看了幾頁後蹙眉道:「──邊境武裝部隊爆發衝突,南非精煉廠暫時封閉,馬上派我們的機隊前往協助運送黃金到倫敦。」
「是。」
直到等著請先生過目急件並簽名的一波特助們退下後,白摯終於騰出了空望向她。「寶小姐,還有五分鐘的時間。」
寶寐這下真是大大見識了什麼叫總裁的時間和普通人的時間不一樣了……
她在上班期間偷吃義美小泡芙的空檔,這位先生已經能裁奪掉美國一家大石油商的生死了。
不再去想人比人氣死人的千古嘔血議題,她默默把戳墨玉狻猊戳得它瑟瑟發抖的玉指收了回來。「沒事兒,送你這尊狻猊的人本來是想咒你破產的,不過你氣勢宏大,再加上狻猊叛變,已經改認你這個主人了,所以你以後就當辦公室放了一個哆啦ㄟ夢公仔吧!」
眾人聞言虎軀一震,忙齊齊望向白摯──
「先生,寶信集團的汪董果然生了異心──」賀簡濃眉打結。
「我知道這件事。」他目光落在已經自顧悠哉坐在大長沙發上揉小巧雪白腳踝的寶寐身上……她腳疼?
以她的個子,跟他們一眾平均身高一八五以上的大男人快步疾行還能不掉隊,確實有點難為了。
「妖界奉強者為王,」她手下動作一停,笑吟吟地插嘴道:「賀特助也不需要為你家先生擔心,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寶信集團那位汪董最近恐怕已經倒楣一陣子了。」
「怎麼說?」
「給反噬的呀!」她慢條斯理地道。「這尊墨玉狻猊是泰國那邊請回來的,沾著那裏降頭師的氣息,大概被養了三十年有了……偷雞不著蝕把米,那位汪董還得大大破財消災一筆。」
──真有這麼神?
就在眾人驚疑又不敢不信的當兒,保鑣A組組長已經搜尋到了寶信集團汪總的最新情報,憋著笑又滿眼敬佩地看向寶寐。「……寶信集團汪總前天在家中跌斷了右腿,今天清晨又收到美國那邊的消息,寶信日前重金收購的生技大廠爆出掏空醜聞,看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哇……眾人紛紛崇拜地望向寶寐。
賀簡再也憋不住了,忙上前道:「請寶小姐救我,顧問合同我已經擬好了。」
白摯俊美臉龐上的清風明月淡然自若終於有一瞬的瓦解,他忍住了揉眉心的動作。「賀簡。」
「抱歉,先生。」賀簡忙挺直身軀立正站好。
寶寐噗哧一聲笑了,「好啦,兩位請放心,我既然跟你們結了因果,就不會見死不救,賀助理的事兒還暫且不急,不如我先利用這剩下的三分鐘送送白先生家的小胖墩如何?」
白摯神色嚴肅起來,語氣有一絲溫和。「寶小姐,有勞了。」
「小事一樁。」她嫣然一笑,曼妙地走向他跟前,看著沉靜坐在辦公皮椅上也僅僅低了她一些兒的魏晉風華美男子,剎那還真有種衝動想伸手解開他衣襟,打散他一頭青絲,看著濃密黑色長髮落在赤裸肌理分明的男性胸膛前……再趁勢撫上那兩點茱萸,俯首啣住……不行不行,現在還不是時候!
寶寐強抑喉間那一縷嬌軟呻吟嘆息,逼迫自己眼觀鼻鼻觀心地伸手撕下了他頸項上的Q版冬冬貼紙。
雞血石收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8/14 Bloomberg新聞摘要
<美洲新聞>
川普任命的法官要求川普競選陣營 一天內提出郵寄投票可能舞弊的證據
白宮反對民主黨要求補助受疫情重創的州政府 新一波刺激方案卡在1兆美元鴻溝
美國七月零售業趨緩速度大於預期 顯示確診增加以及失業率仍高阻礙了經濟復甦
高盛稱美國資本市場還有上攻空間 預估標普500有餘裕衝破3600點
民主黨副總統參選人賀錦麗的印度血統 引爆社群媒體熱議她的母親故鄉
新冠疫苗急著問世 美國官方護航藥廠免設立藥害基金 人體實驗受害者恐難獲得賠償
美國NPR和PBS最新民調顯示 35%的美國人稱即使疫苗問世也不會去接種
新冠疫情即使疫苗問世仍恐持續好幾年 諾華執行長:目標是讓疫情"可控"
美國總統川普身價過去一年減少3億美元 財富比上任之初短少10%
<歐洲新聞>
英國突將法國、荷蘭等國列為新冠高風險區 數十萬英國遊客返國後需隔離兩周
英相強森宣布8月15日起劇院、賭場等場所重開 但未維持社交距離者將施以重罰
英國國家健保局(NHS)80%官員 都對英國政府的檢驗策略沒有信心
歐元區前半年就業人口減少490萬改寫最低紀錄 七年來創造出的1200萬工作機會少了近半
德國政府報告指出經濟將於第三季反彈 但復甦之路恐怕會很漫長
俄羅斯的史普尼克疫苗豪賭 全都是為了總統普丁鞏固政權而來
法國想介入土耳其與希臘的海上領土爭端 馬克洪的炫耀實力只會讓地中海緊張加劇
儘管歐盟已經居中協調 美國川普政府還是想插手塞爾維亞和科索夫的紛爭
奧地利將克羅埃西亞列為旅遊高度警示地點 建議該國民眾切勿前往
歐盟執委會擬與阿斯特捷利康藥廠簽署協議 代表歐盟各會員體採購3億劑新冠疫苗
<亞非中東新聞>
伊朗譴責阿聯與以色列的「正常化協議」 稱此舉將引爆中東緊張升溫
中國發現進口冷凍雞翅有新冠病毒反應 菲律賓宣布禁止巴西冷凍食品進口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出「重要指示」
越南衛生部長有意訂購1.5億劑的俄羅斯疫苗
新加坡考慮進一步開放邊境 計劃設立疫情低風險國家旅客"綠色通道"
320頁關於郵輪紅寶石公主號的疫情調查 揭露防疫措施不當導致澳洲確診增加的細節
香港特區政府下調2020年經濟成長預測 估計GDP將來到負成長6%到8%的新低紀錄
收購TikTok對微軟來說恐怕是危險的舞步 賺來用戶數卻將面臨更多審查
新冠確診人數低且醫療產業發達 泰國一張6萬4000美元的菁英簽證詢問度大增
雞血石收購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日之計,在旭日。
墨藍天空默默,靜候着晨暉到來,哈,真寫意,不如底下的一片昏黃。街燈有序,嗞嗞作聲地控訴着自己晝夜顛倒的工作,不似繁星亂綴,悠悠眨眼。也不止它們,石屎公路亦然,明明三更,卻還是熙熙攘攘,承受車輛不住地穿梭,月兒看着倒嘆美。也不是每位辛勤者都愛嗟怨,就如此刻於大道上馳騁的小貨車,靜謐地運載着車上的一老一嫩,也許是物似主人,司機座上的老人,臉上不帶半分煩躁,銀絲滿頭的他,比身旁尚留些許青絲的小伙子爽利得多,老人一雙銳目炯炯,跟他半皺的臉龐不太相襯;反倒小子眼臉圓潤,卻撐不起眼皮來,不住打瞌睡。
發叔,這是老人的稱號,一臉從容,一點料不到他正往骯髒之地去,上水屠房。他不是執刀的屠夫;也不是清潔大叔;更不是看更。他,是買賣牛雜的老行尊,這行業有一個略有耳聞的名號——執雜佬。身旁的阿漢,是發叔的兒子,如今父子倆正準備闖蕩他們每夜的老江湖,在朝陽趕至之前。
落日江湖
夜半路路亨通,小貨車已經抵達了屠房的閘口,阿漢猛地醒過來,雞手鴨腳地翻出往來屠房的通行證。閘口看更查證期間,平靜下來的小子,憶起這與他印象中小時候的屠房,很不同。小時候放假,做完功課沒事幹的他,就吵着要爸爸帶他到屠房玩,那年代嘛,很窮,沒有太多電子產品,對小朋友而言,屠房是一個樂地,因為到處是水,孩子玩水不畏濕身。當年,屠房的守衛沒有那麼緊張,基本車子上載甚麼人進去,都無人過問。「入得!」比發叔年輕得多的看更,把通行證看了幾遍,又點算車上人數,確保沒有外人才放行。還好,小子長大了,不再玩水。歲月神偷,總在十年廿載後,才東窗事發。唯獨是僅餘的這十來個逐臭之夫,依舊夜出早歸。
是的,這一行只餘十二人。行內年紀最大的發叔,五十多年來都堅持這樣的生活,凌晨一時許來到屠房作準備功夫,清潔﹑磨刀﹑磨剪。執雜佬在屠房內,都擁有自己的位置,做好準備,他們就靜候着屠夫宰掉一頭又一頭活牛後,把取下內臟運送到他們的位置。牛雜分成上雜及下雜,牛柏葉及牛雙連是上雜,由於價值較高,故肉食公司都會保留。至於執雜佬執到的,就是下雜,包括牛膀,即牛胰臟、牛腸、牛粉腸﹑牛肺、牛肚,即牛胃﹑牛脆骨,即牛氣管等。兩點半左右,接到牛雜後,先把內臟清洗乾淨,這個階段的牛雜,相當齷齪。牛畢竟是雜食,內臟廢物多,發叔形容這是一陣餿味,臭氣熏天,他邊洗擦着一大幅牛胃,邊講解原來吃不同飼料的牛隻,氣味會有所不同:「嗱,食草嘅牛呢,就冇咁臭;食粟米嗰啲就不得了。」尤其是牛胃,有糞便,甚至鐵釘﹑沙石,就連古幣他也見過。
他把另一幅小巧得多的牛胃交予阿漢清洗,這是牛沙瓜,牛胃的其中一部分,因為物罕而最搶手。接過沙瓜的阿漢不住調侃:「講句難聽,比一個未洗嘅公廁仲臭,不過細個成日嚟,慣咗陣味。」除了味道,最苦了人的,是工序,當中最花工夫就是洗牛腸。只見,發叔洗好牛胃後,就於放滿水的藍色水桶內,捏起一條牛腸,用鐵通串好,再從末端反方向拉往自己一方,就把牛腸內外反轉,要逐條通乾淨。他指牛腸油脂多,洗完大腸後,手心一陣肥膩,久久也洗不去。發叔沒有戴上手套,就這樣用手擠洗,他笑謂:「好多行家話唔戴手套,做耐咗手會唔好,我就做咗幾十年都唔戴,冇嘢啊,你睇幾滑。」把最後一條牛腸洗好,他伸出手來,着兒子幫忙把一桶桶的牛雜搬到車上。
屠房偌大,一路上,發叔滔滔未停。他說執雜這江湖很小,各行家都得遵循老行規。誰個每晚分配到多少牛雜,早已跟隨第一代而定,不能巧取,如遇缺貨,就只能高價向其他行家買入,但人家也不一定有多餘的可賣。至於他們提供予哪一家食肆,大抵是固定的,鮮會出現搶客的情況。然而,發叔最擔心兒子經驗不足,較死板,不會因應情況而增加或減少數量給客人,致牛雜分配不均。說着說着,二人已經來到停車處,協力把數桶子都抬入車尾之時,天色已成藏藍,把車子撻着,電子鐘顯示為凌晨五時,小貨車又再出動,送雜去。
日出而息
離開腥臊之地,這趟車去屯門,算是長途,由阿漢掌軚。執雜佬每日工作約莫七小時,五點離開屠房的話,大概七至八點送畢所有牛雜,可以回家休息。阿漢卻例外,下班後,他還要去當貨車司機,他苦笑:「冇計啦,有老婆有個女要養,呢一行又唔可以賺好多,咪要努力啲囉。」這勾起了發叔的刻苦歲月。
發叔本是澳門人,十八歲來香港,跟隨姐夫到牛棚工作而入行,成為了執雜佬。當時的牛棚比屠房更糟,無瓦遮頭,宰牛後於地下洗牛雜,又黑又血腥,起初他十分不習慣,但讀書少,打任何工都只能苦幹,反正當時這一行人工算是高一點,而且做生不如做熟,習慣習慣,就好。後來成家立室,更離不開這一行。至一九八六年,姐夫退休,於是便接手生意,半輩子,就這樣過去。
貨車終於停定,父子倆合力把藍桶卸下到小鐵車,往砂紅招牌的「新興麵家」推去,只見小店仍未開門,發叔就把東西放在門口,再往對出草叢處拿走一個空的大桶,就往車子走。這次換了發叔開車,阿漢則在一旁解說。他們現時共供貨予八間食肆,全都是合作多年的老字號,大家有固定的交收模式,甚至有店主把門匙交予他們,好讓他們夜半把牛雜放到店內。說到只供貨八間餐廳,發叔開着車也忍不住慨嘆,有些事,的確無可奈何。活牛由五豐行從大陸收購後,運來香港。他猶記得全盛時期,全港每日宰殺四百多頭牛,他最高峰一晚洗三十多副牛雜,是現時七至八副不能相比的。
如今,普遍認為吃內臟﹑吃紅肉不健康,不如舊時熱愛,活牛愈來愈少,每日只有四十來五十隻牛,牛雜供不應求,行家之間根本沒有機會競爭,縱有客人想買貨,大家也沒貨可交,很多食肆惟有買急凍貨。當然,也有尋鮮之人,故有些行家會取價高者得的策略,放棄出價較低的舊買家,改供貨予高價者。但發叔卻有他的堅持,只要老客戶仍然向他買牛雜,他就不會棄之不顧:「做耐咗,好多都變咗老友啦。」就如銅鑼灣「九記」,由現時事頭的父親單眼九當家那年代開始,發叔已經認識他爸爸,他吃吃地笑:「舊時單眼九同我老細買牛雜,我收工就去幫佢洗碗仔,搵外快嘛。」
說時遲,小貨車已來到中環,阿漢留下來看車,發叔則帶貨到「水記」,老闆水哥一見老朋友,就不住聊天,口水多過浪花。返回車子的途中,發叔仍然掩不住笑意,這一份情誼,是此刻坐於駕駛座上,等待着父親歸來的阿漢所不能理解的。噠一聲,貨車向最後一站——黃大仙駛去。抬頭,上方已是一片湛藍。
送走了最後一桶牛雜,父子二人坐於車尾邊緣回一回氣。發叔知道兒子孝順,這個行頭,兒子願意接手父親生意的,只有三人,他自覺幸運。今年年頭,阿漢因為眼見爸爸年紀開始大,始終這一行要勞力,半夜又辛苦,故回來幫忙。年輕人嘛,總有些少埋怨,畢竟執雜佬日夜顛倒,沒有假期,又請不到新人入行幫忙。現實歸現實,日日有牛雜分配予他們,不開工的話,牛雜拿去哪裏?這一行,很難回頭。老人淡然,深知這是心態上的調節,雖說厭惡,但執雜卻養活了這幫執雜佬,養大了他四個兒女。一旁的阿漢搭了搭爸爸的肩膀,道:「佢幾時冇力做,就正式接手,冇牛雜就冇我哋,佢一世人心血,會繼續做落去,做得幾耐得幾耐。」
人可真矛盾,很多執雜佬都嫌辛苦,只是,一旦退下來,沒有了寄託,不出三年就走了。發叔低首盯着石屎地,嘟嚷着:「唔想啊,唔想死啊。」卻不見頂上,赤烏正冉冉上升。
回首,一生之計,也在旭日。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剪接:胡浩賢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