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論紛紛X 洪芳怡《曲盤開出一蕊花》專訪
首播時間:2021/01/02 pm1:05
臺北一九三二 遠流粉絲團
「曲盤開出一蕊花」作者洪芳怡,自幼學古典樂,大學唸理論作曲 、研究所讀音樂學、博士班唸的是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多領域的學識背景,成為她日後投入在流行音樂研究的重要力量。2021首集的藝論紛紛,和大家推薦一本具份量、深度廣度兼具的台語流行歌曲史料鉅作-「曲盤開出一蕊花」誠如書的開頭提及:「除了望春風和雨夜花,1930年代還有許多你未曾聽聞的聲音風景!」,此書還收錄了一張超有份量的專輯「《心肝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身為台灣人,這些音樂故事,我們都需要聽聽!
【藝論紛紛】播出資訊
台北地區FM90.9週六13:05
蘭陽平原FM90.3週日16:00
佳音Love聯播網
佳音電台FM90.9 +羅東電台FM90.3
全球線上收聽:http://www.goodnews.org.tw/goodnews.php
手機及行動平台,請連結 app.goodnews.org.tw
關於--
從曲盤裡聽出一蕊花 · 開啟聽覺的文藝復興
戰前流行音樂是從曲盤裡開出的一蕊一蕊的花,時代的花。
二十世紀初,流行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四處傳播,在世界各地迸發,臺灣的流行音樂創作者與演唱者也以自己的理解,用文字、用旋律、用嗓音,來雕塑與想像出一種靠著留聲機與唱片而活、能讓最多人接受的聲音。
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風格強烈,辨識度高,嗓音和伴奏不需要煙視媚行,卻是特立獨行,坦誠到似乎讓人一聽就能用耳朵識透,可是卻又越聽越墜入五里霧中,每次播放都能發現新意。
留聲機時代的臺灣流行歌手用嗓音寫下流行音樂史,然後被遺忘。要認識臺灣的聲音,我們必須重新貼近歷史,找回當年的耳朵。流行音樂史不該是堆疊文獻後的文字整理,更需要讓史料與聲音交錯映照,構築出立論和觀點。
本書的寫作,立基於音樂學和文化研究,旁觸文學、歷史、社會學、傳播學等人文學科,更建立在以大量唱片聲音耕織而成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上。書中以唱片、報刊、文學作品、文物資料為線索,細密拆解當時的文化現象,把艱澀理論或枯燥分析融在歷史敘述中,勾勒出一個盡可能不違背實況的流行音樂發展場景,以各種角度體味聲音的立體感與時代性。置聽覺文化為感官核心,針筆勾勒出複雜的政治社會場景下,流行音樂的興起與寥落。
全書分成:聽眾、歌手、創作者、音樂、文字、產業等六大章,從多角度、全面性地探討臺灣流行歌萌芽至興盛的第一個黃金十年;隨書並附一精心製作、收錄21首代表性戰前臺灣流行音樂的復刻典藏CD專輯,讓閱讀此書的讀者同時也能親耳聆賞那遺落的時代之聲。
那一代人把食盡人間煙火的歌聲傾倒入曲盤裡。而我們這一代人終於定下心來,開啟聽覺的文藝復興,從曲盤裡聽出一蕊花,低調卻強韌,清雅而自傲。
◎《心肝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 三大特色──
.聲音復刻:清洗唱片輸出聲音,保留接近留聲機發出的聲響音頻,呈現唱片最佳狀態。
.21首精華曲目:包含19位歌手、6位作曲家、6位作詞人、6大唱片品牌,展現戰前臺灣流行音樂黃金十年的多元樣貌。
.談歌論調:特別製作52頁專輯手冊,附歌詞與詳細解說。從聆聽到閱讀,感受臺灣歌曲的強韌生命力。
同時也有7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1日中秋連續假期最後一天,花蓮部分山區下起局部性大雨,秀林鄉砂婆礑溪水暴漲,有三名溯溪客受困上游無法下山,消防人員連夜搶救,晚間11點成功救出。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5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
雨夜花21集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dcast】Q:你印象最深的臺語歌是哪一首?
是江蕙《家後》,還是黃妃《追追追》?
或者是黃乙玲《無字的情批》?
若你的答案是《望春風》、《雨夜花》⋯⋯
這些歌其實是「她」唱紅的!
-
聽過臺語歌的朋友們,對於抒情曲大概都有著哭腔調的印象。本集我們將顛覆大家想像——原來臺灣戰前流行音樂的曲風如此輕快!
《桃花泣血記》作為臺灣第一首流行歌曲,在1932年就以西樂隊為主,除了有意氣風發的銅管,也巧妙搭配弦樂器和鋼琴來合音,歌詞更嘗試探索新的可能,大膽地唱著:「戀愛無分階級性,第一要緊是真情;禮教束縛非現代,最好自由的世界」,這首歌也連帶捧紅台灣一姐「純純(愛卿、清香)」後續更推出四大名曲——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
想快速了解阿公、阿嬤的留聲機時代、當時的社會風氣,好好為耳朵補課「臺灣的聲音」,就從21首臺灣戰前流行音樂入門,如《曲盤開出一蕊花》所說:畢竟,流行音樂是拿來聽的。文字再怎麼翻騰,唯有聲音才能同時震動心弦與空氣。
▍#迷誠品Podcast EP13 今天讀什麼
曲盤播放中,那些阿公阿嬤熱愛的流行樂
主持|吳武璋(誠品音樂黑膠職人)
來賓|洪芳怡(作家);林太崴(類比音聲收藏家)
收聽傳送門
https://link.chtbl.com/uXl5F3us
▍本集選書
曲盤開出一蕊花 >> http://bit.ly/3p8OFh6
#閱讀 #中文書 #藝術設計 #音樂 臺北一九三二
▍延伸推薦
玩樂老臺灣 >> http://bit.ly/3nDyAzE
台語老歌精選 >> http://bit.ly/3mAgzRy
#信義誠品音樂館同步展售
給誠品Podcast小組的心裡話 >> https://bit.ly/3oL8lrl
雨夜花21集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哲人其萎,無限懷念!
【謝謝莊永明老師-無論走多遠,都要回到原點】
台灣文史專家及作家莊永明於2020年8月7日上午辭世,他出生於大稻埕,被公認是台灣民間史料收藏最豐富的研究者。
老報紙上對他的記錄最早要回溯到1983年10月,這一年他舉辦了「台灣第一」攝影展。被視為「台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先生,更為了這項展覽寫了一篇專文登在1983年10月25日的聯合報。
整理見報內容如下,提供各位讀者一覽。
一生蒐集研究台灣史料文物,謝謝莊老師為歷史留記錄,為我們的現在及未來留下許多感動與文化資產,向您致敬!
莊永明 百年史料識貨人 https://reurl.cc/oLNjoj
圖說:莊永明指出,台灣歌謠在沈寂了40載後再度受到重視,和解嚴後本土意識抬頭確有密切關係。近年來,不但相關的唱片出版,音樂會較以往多,學校鄉土教材也逐漸將台灣歌謠納入,使得台灣歌謠呈現出許久未見的生命力。
日期:1993/12/8
來源:聯合報
攝影:于志旭
#莊永明 #鍾肇政
#報時光UDNtime
註:小編幾年前在北商大圖書館辦的演講上,有緣得以聆聽莊永明老師演講。翩翩風度,學識深厚,對於學生探問有求必應。謝謝您,莊永明老師。
歷史新聞
【1983-10-21/民生報/09版/文化新聞版】
多少人創造「第一」里程碑?
莊永明抽絲剝繭挖出史蹟來
【本報記者陳小凌特稿】你知道傳唱五十年的台灣民謠「望春風」,是誰譜的曲?家喻戶曉的老歌「月夜愁」,當年是由誰主唱一曲成名?台灣第一位撰寫環球遊記的作者是誰?第一位揭發日本侵華野心的幕後英雄又是那一位?
明(二十二)日下午二時半,在台北爵士攝影藝廊揭幕的「台灣第一」攝影展,為我們揭開這一連串有關文學、藝術、生活等文史社會史料掌故的謎底。
這批台灣史上創造「第一」里程碑的人、事及物的珍貴照片,都是由浩瀚史籍中抽絲剝繭,並進行田野調查而「挖掘」出來的,而默默沉潛致力這項研究工作二十年的莊永明,更是位有心人。
四十出頭的莊永明,早先是因為個人興趣,幾年來一直沉潛於台灣的文獻、方志,也常拜訪地方耆宿及日據時期活躍於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碩老,從閒話家常中,他發現有許多正史中從未記載可歌可泣的史事,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要做出「第一」,更需要有非常的眼光和膽識,這個題材,對從事寫作的人更是一項挑戰。
莊永明探訪的對象不在於赫赫有名的人事物,他選擇了與我們生活相關者,像至今仍傳唱不衰的台灣民謠「望春風」,連行政院新聞局通俗歌曲審查委員黃瑩都認為「作者不可考」,卻被他「尋根」找到了答案…作曲者還是第一位投效流行歌壇的教師,即當年台北師範學校科班畢業的音樂教師鄧雨賢。
為「望春風」譜曲的鄧雨賢,還作過「雨夜花」、「四季謠」;他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莊永明還探尋到鄧雨賢十八歲時就讀台北師範時所彈鋼琴的珍貴照片。前陣子曾有日本人來台北,洽購這架意義非常的「老琴」,但遭到台北師專拒絕,畢竟這架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
從早期蛛絲馬跡和零星散佚的人與事檔案中有時很難探尋到真相,但並未阻擾莊永明的心志,反倒是田野式採風擷俗的過程中,常會帶給他難忘的回憶。
譬如,兩年前當他在北投尋訪到已七十多歲的林是好時,令這位當年第一位當歌星唱紅了「月夜愁」這首歌的音樂教師曾百感交集,尤其是重溫二十六歲採集山地歌謠的照片,更是唏噓萬分,最後林是好輕聲細語為他重唱了一遍「月夜愁」。
此外,莊永明還從人、事、物三個方向著眼,找到了第一位環球遊記作者林獻堂;冒死潛入日本皇宮,抄出田中奏摺,第一位以第一手情報揭發日本侵華野心的蔡智堪;第一對舉行新式婚禮的翁俊明、吳湘蘋;第一座寺廟為馬公天后宮,第一個有影響力的詩社為櫟社等,為我們留存鮮活的記錄。
不過,許多了解莊永明這幾年致力工作的作家和朋友,認為以莊永明不是專攻史學的出身,而能執著並突破一般史書的體例,深入淺出整理出縱橫百年,經緯萬端的台灣第一,這份心志就分外難得。
【1983-10-25/聯合報/08版】
活的歷史
--讀「台灣第一」
【鍾肇政】歷史常是「死」的,而人與事不管是現今的抑過去的,往往是「活」的。尤其在一枝活潑的筆與真摯緻密的心思下,更能活靈活現,形成其強勁的吸引力,把讀者帶進歷史之中。近日看到莊永明著「台灣第一」一書,顯然就是藉描述「活」的人與事,以呈現歷史各個階段與層面,並使之活起來的一本珍異著作。由於書中有一則關於筆者鄉賢鄧雨賢先生的事蹟,便首先翻開了這個部分披讀。這一來,我深深地驚異了,也因而深深地被吸引住。在本書裡,鄧氏衹是「第一位投效流行歌壇的教師」,然而著者確切地抓住了時代的精神與風貌,並且在短短三四千字的篇幅裡,交代了「望春風」、「雨夜花」等名曲的作曲家的一生。而我最大的驚異,則是莊君為這篇短文所下的資料蒐集功夫,簡直可說不少於我為拙作十八萬言的傳記小說「望春風」(亦寫鄧雨賢)所下的功夫。
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一項不輕的震撼。這一則短短的文章擺在那兒,瞪著眼睛告訴我:「怎麼樣,服了吧。」「這些,該是你寫的那本傳記小說時需要的吧。」言外之意則是一句嚴厲的指責:你蒐集資料的功夫還差得遠呢!我在內心裡,不僅服了,而且也無地自容了。前此不久,我曾與莊君不期而遇。他的臉上很少笑容,厚厚鏡片後的一雙眼睛,彷彿也露著一份莫名的「迷離」。他津津樂道他的最新發現。那是他眉飛色舞的當兒,可是眼睛依然迷濛著,嘴邊漾著的似乎也是一抹苦澀。我有意調侃他──恐怕也有一點想考考他的意思吧。我問了他幾個「台灣第一」,其中還包括台灣第一個國民黨與共產黨。並不是我自己知道答案,衹是信口問問而已,不料他竟是隨口不加思索而答,且是毫不猶豫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方始明白過來,如果他眼睛不是因為厚厚的鏡片使然,而是確有其「迷離」的話,那麼它應是癡迷與陶醉交織在一起的;而如果他心口確也有著一絲苦澀的話,那是因為他利用公餘之暇,馬不停蹄地東奔西跑,依循各種線索而去尋覓他所需要的資料,然後是埋在故紙堆裡苦苦鑽研所造成的吧。我說他癡迷、陶醉,一點也不假;一個人從事一種工作而能達到這個地步,不僅驚人,而且也令人無限欽敬!道樣的說法,恐怕有人要認為誇大其詞而嗤之以鼻。實則原書包括二十則台灣的第一,讀者隨便翻開任何一則,都不難得到佐證。從確定其為第一,到交代其來龍去脈,不知要查多少文獻記載,詢問多少故老與有關人士,探訪多少古蹟舊地。試問,這種從塵封裡探索出歷史的幽光,非有過人的毅力與韌力,又豈能為功!
通讀這本書的時候,筆者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屢屢拍案叫絕。例如台灣第一座廟──也是台灣第一座媽祖廟,原來並非曾經為了爭第一而劍拔弩張,爭得面紅耳赤,報上亦為之喧鬧一陣的那幾所廟;而近來常被提起的科幻小說鼻祖H.G.威爾斯,竟然曾經到過我們台灣,還為了台灣流行瘧疾而千里迢迢帶來了奎寧樹的種子,救活了無數我們同胞的性命!
此外,本書裡還有「台灣○○一情報員」智取田中奏摺,以及第一位飛行員、第一位雕塑家、第一位水彩畫家、第一位音樂家、第一首流行歌曲、第一個詩社、第一對行新式婚禮的人等等,無一不是極吸引人的題目。有些雖涉通俗性的話題,但在作者筆下,都能成為歷史的片斷,反映出一段信史。並且也都附有相關的舊照片,不但增加了信實性,而且欣賞這些大量的古舊照片本身,即可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為之悠然神往。而在精短的篇幅之中,容納了那麼多的史實,這一點不僅令人深佩莊君的文字錘鍊的功夫,還每每使人覺得大有發揮之餘地,禁不住地想到,這些人,這些事,都值得再去挖掘、去探究,且無一不是最好的傳記或文學作品的資料。不為什麼,因為它們全都是活的歷史啊。
莊君立意要寫到一百則。這是一樁艱鉅的工作,不過在堅毅的莊君來說,完成之日是可期而待的。是則本書第二輯以後各輯上梓之日,也就可期而待了。筆者和無數的讀者一樣,有無盡的渴盼,希望能早日看到全書的完成。台灣無史之嘆已歷有年所,莊君此舉,也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彌補了是項缺陷,該是熱愛我們這塊土地的人們所慶幸的事。如果說筆者對這本書還有其他的期盼,那就是全書完成之後,希望在卷末附一個完整的「索引」,讓讀者能夠隨時查考,功德無量。
【2015-08-01/聯合報/B2版/北市新聞】
莊永明:無論走多遠 都要回到原點
【記者劉宛琳報導】「旅行基因.觀光密碼—莊永明先生蒐藏展」策展人莊永明為台灣文史專家,出版過50餘本台灣歷史專書,享有「台灣通」的美名。關於旅行,他說,「無論你到多遠的地方,都要回到原點,去看看你頭頂的天、腳踏的地。」
今年73歲的莊永明出生於北市大稻埕,就讀建國中學時,開始收集台灣文史資料,尤其是集郵、明信片與收藏書籍,被公認為蒐藏台灣史料最豐富的人之一。他從事會計工作26年,沒請過一天假,工作之餘從事台灣文史研究,親自採訪調查,退休後專注於台灣歌謠研究,並四處演講。
為保存日漸消逝的台灣史料,他從70年代起陸續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著作有《台灣第一》、《台灣紀事》、《台北老街》,到《台灣鳥瞰圖》及《台灣歌謠追想曲》等逾50本。
莊永明說,旅行是要走很遠的路去看不同的地方,但總要回歸出發的原點,去看看自己頭頂的天,腳踏的地,那才是你的起點;他自嘲地說,雖沒看過萬卷書,但一定走過萬里路,自己是比較有泥土氣味的人,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往外走,卻忘了在自己的土地上去觀賞人事物。
雨夜花21集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1日中秋連續假期最後一天,花蓮部分山區下起局部性大雨,秀林鄉砂婆礑溪水暴漲,有三名溯溪客受困上游無法下山,消防人員連夜搶救,晚間11點成功救出。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5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雨夜花21集 在 Super Taste(Travel Sho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魚肉鄉民》帶大家一起到台北,看看有哪些好吃又好玩的地方啦!一開始就來到熱愛極限運動、愛好冒險的柯有倫祕密基地「滑板公園」;在這邊還一起品嘗了3人從小吃到大的春水堂回憶殺。接著柯有倫帶大家來到陽明山的美麗祕境,在這裡一起享用他的口袋名單美食。絕美的風景搭配台北在地珍藏的口袋名單,讓大家一起期待!電視版完整節目,隔天中午12點請鎖定食尚玩家官方網站、APP。
網路獨家版內容👉https://supertaste.tvbs.com.tw/review/332369
本集完整店家資訊👉https://supertaste.tvbs.com.tw/review/332373
00:00│新生橋下滑板場
02:44│春水堂-天母店
10:32│甜典16號
21:09│財福海芋田
26:42│天母茉莉漢堡
33:34│竹子湖故鄉金針花農園
38:14│瑞記海南雞飯
只有這裡看得到!#獨家網路版 、幕後花絮都在食尚玩家YouTube頻道😉
《#食尚玩家》TVBS 42歡樂台/TVBS精采台/TVBS-Asia 每週二至週五晚間10點
📣食尚玩家最新集數YouTube隔日立即看
★食尚玩家網路版限定內容★節目資訊看過來
魚肉鄉民👉週二晚間7點
2天1夜go👉週三晚間7點
瘋狂總部👉週四晚間7點
熱血48小時👉週五晚間7點
●訂閱《食尚玩家》YouTube👉https://bit.ly/2Hf8UYO
●《食尚玩家》官網最新吃喝玩樂指南一手掌握👉https://bit.ly/2GOPJ4O
●按讚《食尚玩家》官方粉絲團👉http://bit.ly/2fX2IUg
●追蹤《食尚玩家》官方Instagram👉https://bit.ly/2Kd89SA
●加入《食尚玩家》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https://goo.gl/aUBhqD
雨夜花21集 在 Super Taste(Travel Sho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只有這裡看得到!#獨家網路版 、幕後花絮都在食尚玩家YouTube頻道😉
在這個屬於毛孩的節日
多些陪伴 盡情放閃吧
不用擔心無法帶毛孩出遊玩樂
只要你願意 什麼都可以!
這裡提供許多寵物友善空間
趕緊帶著你的寶貝
創造更多歡笑與回憶
PART1 兩天一夜go#9
店家名稱:丑咖啡、松屋冰果店、龍潭佟記蔥油餅
PART2 食尚玩家#25
店家名稱:Tavernist、金普頓大安飯店、高記紅茶、北投齊雞
PART3 瘋狂總部#26
店家名稱:餓貓等一下、志明路邊攤
PART4 熱血48小時#21
店家名稱:淨園休閒農場
《#食尚玩家》TVBS 42歡樂台/TVBS精采台/TVBS-Asia 每週二至週五晚間10點
📣食尚玩家最新集數YouTube隔日立即看
★食尚玩家網路版限定內容★節目資訊看過來
魚肉鄉民👉週二晚間7點
2天1夜go👉週三晚間7點
瘋狂總部👉週四晚間7點
熱血48小時👉週五晚間7點
●訂閱《食尚玩家》YouTube👉https://bit.ly/2Hf8UYO
●《食尚玩家》官網最新吃喝玩樂指南一手掌握👉https://bit.ly/2GOPJ4O
●按讚《食尚玩家》官方粉絲團👉http://bit.ly/2fX2IUg
●追蹤《食尚玩家》官方Instagram👉https://bit.ly/2Kd89SA
●加入《食尚玩家》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https://goo.gl/aUBh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