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變成畜牧農場主人》
2019年的澳洲住宅獎得主Daylesford Longhouse,決定搬到一塊荒地,他蓋了一個「精品農場」,一個「花園廚房」,一個「烹飪學校」,和自己居住房子。
建築師搬到鄉下,近森林,並不稀奇。但除了對鄉村生活十分著迷,他們想同時擁有畜牧、烹飪學校的大構想。
他們選擇了一個維多利亞州中部的小鎮旁的高處荒地,這裡可以俯瞰著平原和叢林。
環境優美但也充滿挑戰,許多石頭錯落。建築師於是提出了一個「巨大溫室」的想法,不僅讓住宅受到足夠的保護,也使景觀在內部發展。
這裡已經連續乾旱多年,可持續性是設計的基礎,玻璃屋頂收集每一滴雨水,用於灌溉。室內花園的頂棚,擁有抗紫外線和紅外線的性能。
寬敞的室內花園後面便是中央廚房和烹飪學校,為休閒用餐和正式的餐飲提供細緻環境。巨大的內部空間由木材,磚石和鑲嵌的綠植所構成。
自己居住的室內裝飾受19世紀和20世紀別墅的啓發,客廳設有華麗的金屬球燈具和玫瑰色調,落日感讓人倍感安逸。
巨大的沙發床,散發著慵懶的味道。
設計師使用完全反差的天空藍,內部空間和天空沒有界限。
室外粗曠的農場與室內的精緻,加上實用而堅固的材料,臥室成為度假區。臥室及書房皆使用了清新的天藍色。
將榖倉、馬槽、工作、種植、烹飪、生活
放在一個單獨的空間,或許世界太混亂了,但我們仍然可以構建一個田園詩般的生活。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荷蘭-合輯│港媽為女移民荷蘭做全球最快樂兒童 荷蘭女大屋唔住自造215呎環保蝸居 探訪荷蘭工場解構沖奶茶必用黑白淡奶? "荷蘭給人第一印象是社會文化開放,紅燈區、大麻以及精通多國語言。201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指出,荷蘭在眾多富裕國家中,最快樂兒童排名第一位。80後的Cathy,讀大學時認識了...
雨水收集設計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發James Hitchmough 教授的設計過程
教授在為北京市區的建築露台設計Rain Garden (雨水收集花園),設計過程中的解釋。
平面展現了顏色的過渡及空間組成,其實每個顏色也考慮了視覺上的結構。甚至其影片提及,因為土壤層的深度差異,也會影響設計。
詳情請到教授IG @jameshitchmough
看影片。
謎外音
景觀及建築Sketch 圖不一樣的是⋯⋯
景觀圖一推顏色,還可能用不夠。
建築圖一隻工程筆或針筆,就必須完成。
#駐英台 #景觀設計駐台派 #景觀設計 #設計 #設計師日常 #景觀人生 #景觀建築 #設計思考#twuklandarchnote #landscape #landarch #landarchproject #landscapearchitecture #landscapedesign #shefflandscape
雨水收集設計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屆日本東京奧運宣揚永續環保概念 利用回收手機家電、回收木料打鑄獎牌(07/13/2021 Tokyo 2020、香港頭條日報)
(記者郭嘉輝報導)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將於本月二十三日揭幕,今屆奧運貫徹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大量採用回收循環再造物料,奧運村廣場由日本各地捐贈木材建成,獎牌、火炬,以至頒獎台,也分別由回收的家電、廢棄鋁材及廢塑膠製成,而選手村及大量比賽場館亦會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務求做到百分百環保潔淨的奧運會。
為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東京奧運在比賽場館,以至奧運選手村也全面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亦藉着舉辦奧運,增加社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其中,東奧的焦點設計之一,是積極推動採用氫能,而氫能的排放只是水,被視為潔淨能源。外務省國際報道官室的官員早前向本港媒體介紹,東奧選手村的設施,以及接載選手及遊客往來選手村及東京市內地點的接駁電動巴士,都有採用氫能推動的燃料電池,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63城市捐木材用後歸還
為配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東奧大量環節亦採用循環再造物料。奧運村廣場由來自日本各地六十三個城市所捐贈的木材建造而成,並會在奧運會結束後歸還,盡量做到減少浪費。奧運舉辦期間產生的廢棄物,將有六成半要達至重複使用或循環再造。場館內亦使用過濾設施,包括收集雨水重用。
另外,東京奧委會從二○一七年開始,向民眾收集了約七萬八千九百八十五公噸,各式各樣的廢棄電子產品和小型家電,包括手機、相機、手提電腦及遊戲機等,再由收集的廢電器,抽取當中的金屬物料,打造成奧運會上頒發的五千塊獎牌。他舉例,從日本電訊營運商NTT Docomo從門市收到的六百二十一萬部二手手機,藉此提取約三十二公斤純金、三千五百公斤純銀和二千二百公斤純銅,以此作為獎牌的材料。
奧運會和殘奧會頒獎台亦加入可持續的元素,頒獎台由3D打印及塑膠物料製成。據了解,日本當局分別透過民間、學校及商業組織收集了十一點九噸、一點一噸和十一點五噸的廢塑膠,即合共回收約二十四點五噸的塑膠,製成今屆奧運所需的九十八個頒獎台。
「三一一」地震再生鋁製火炬
至於為奧運揭開序幕的聖火傳遞,東京奧運火炬採用「再生鋁」材料製作,這些材料來自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為災民臨時住宅建造後所剩下的鋁材,除了象徵環保,同時向世界傳遞災區復興的訊息。火炬設計採用傳統櫻花圖案,並運用新幹線子彈列車製造時的鋁擠壓技術,糅合日本傳統和先進技術。
今屆東京奧運有五大主題,分別是氣候變化邁向零碳、資源管理實現零廢棄物、維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尊重人權、勞工和公平的商業操作;以及通過參與、合作和溝通,達至平等中團結一致。而今屆奧運口號正是「為地球及人類,共創美好未來」。
2020東京奧運利用環保回收廢棄手機以及廢棄木料再生材質來製造本屆奧運獎牌的完整流程:
Behind the Tokyo 2020 Olympic Medal
https://youtu.be/uOo_gFjECIQ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129859/即時-港聞-東奧宣揚可持續概念-回收手機家電鑄獎牌
♡
雨水收集設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荷蘭-合輯│港媽為女移民荷蘭做全球最快樂兒童 荷蘭女大屋唔住自造215呎環保蝸居 探訪荷蘭工場解構沖奶茶必用黑白淡奶?
"荷蘭給人第一印象是社會文化開放,紅燈區、大麻以及精通多國語言。201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指出,荷蘭在眾多富裕國家中,最快樂兒童排名第一位。80後的Cathy,讀大學時認識了來香港做交換生的老公Nicholas,老公是荷蘭第三代華橋,擁有亞洲人面孔、荷蘭人的身高。囡囡在香港出生半年後,決定移居這個快樂國度,希望女兒有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615/GVGPMQGBHAJLXGSFKT2YKKVRPY/
香港地少人多,正當人人也嚮往「住洋樓,養番狗」。在荷蘭有一個女人,反樸歸真,由租大屋搬去一間只有215呎的迷你屋 ,推祟自給自足的環保生活模式。迷你屋的屋主Marjolein Jonker(42歲)解釋:「以前有一層樓,有3間睡房 ,一個人根本用不着。一直想擁有一個可愛的迷你屋,一個迷你的花園可以種植蔬菜及養雞。」兩年前她決定花費了大概46萬港紙(5萬歐元),打做一間屬於自己的環保迷你屋。迷你屋只有215呎,分別6.6m米長、2.55米闊、4米高。設計貫穿環保概念,在屋頂收集雨水使用,雨水經過植物過濾,儲存在水缸中。屋頂設置三塊太陽能板供應全屋電源。「我們消耗太多,地球遲早有一天失衡,我們需要改變生活模式,愛護大自然。」屋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閱讀空間、書桌、廚房、廁所。睡床在2樓的小閣樓,有一個天窗觀星。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615/2ZCZGGYCS7C4H5FKIKDZPCLTPM/
奶茶一定要配淡奶嗎?每當走進舊式冰室,不禁被水吧上一層層紅白罐身的黑白淡奶吸引目光。三成淡奶七成茶,配搭出熟悉的港式奶茶口味。驟眼看平平無奇的黑白淡奶,原來大有來頭。原產地是荷蘭,用純正荷蘭牛奶新鮮製作。記者今次就親自到荷蘭參觀黑白淡奶母公司,荷蘭皇家菲仕蘭旗下的工廠和農場,解開黑白淡奶的身世之謎。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616/TDLZGNSPBDFJDYOVBTWISZLU2A/"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荷蘭 #移民 #港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雨水收集設計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歐洲的房屋比香港大得多,偏偏有人愛住細屋。90後意大利建築師Leonardo Di Chiara為了證明在狹小的空間也可以過高質素的生活,設計了一間只有9平方米,即約97呎的流動迷你屋。去年他帶着迷你屋旅居歐洲各國,實踐真正「蝸居」。
小房子被命名為「aVOID」,Leonardo說,意思是空無一物。走進去的確空空如也,只見灰白的四面牆。然而牆壁裏暗藏着許多機關,逐個部份打開就是床、桌椅、洗理台、雪櫃等。設計善用每一寸空間,以瑞士軍刀的原理,按需要打開要用的部份,就可以將空間變作睡房、工作室、廚房等。不足百呎的房子亦備有浴室,甚至小溫室和天台。屋頂還有太陽能板,可環保發電。車身的滑水物料則可收集雨水,淨化後再作使用。屋內家具均按正常住所的比例打造,不會因空間有限而被壓縮得不符合人體工學。「這所房子和露營拖車的分別在於後者是為假期設計,適合住一星期左右;前者是為生活而設,所以365天都可以居住。」Leonardo解釋道。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4500住甚麼 】香港篇—香港式共居=20呎太空艙? 怕孤獨IT男:「自己住無人講嘢好可憐」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bfwgx4JGag)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重案解密】特務生死戰 — 生擒行刺名人殺手 前G4長七:最唔似的就是特務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RleGdqACzI8)
【百萬豪裝公屋】寧花巨款裝修都唔買樓 月入10萬夫婦:供樓會好辛苦|2020-06-18 (壹週刊) (https://youtu.be/Z7sJex8wYHM)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生命鬥士】值得鄭秀文都讚 前女歌手車禍癱足27年 靠聲控製花椒辣椒油:即使手腳不能動 腦袋仍可很靈活(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gREGjaLELTg)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全球樓行「戀殖」張堅庭 籲BNO送子女赴英 授英倫買樓三大秘訣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o2itR_w6Ezs)
#果籽 #蝸居 #aVOID #意大利 #歐洲 #瑞士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雨水收集設計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凌子楚最清楚#一日市政#工務處#建設處#教育處#627
在道將圳入口處,設置污水處理廠,在番仔寮公園,和港坪國小側門地下,設置簡易地下礫石曝曬污水處理設施,將污水變成可以再利用的水資源,繼續灌溉,大溪厝,何庄,頭港地區的千畝良田,改善食安危機(627)
道將圳,用涵洞,北引赤蘭溪的溪水,經八掌溪河床下方,進入嘉義市區。
牛稠溪忠義橋下,水利會,有一個污水節流閘門,可以管制不讓嘉義縣和睦地區的污水,汙染道將圳。
所以,這裡是第一可以處理的地點,設置一個污水處理廠,作為嘉義市端,第一道源頭管理的攔截點。
隨著道將圳的溪水,往西流,流經市區芳草里,草地尾,角仔寮,灌溉並收集家庭汙水,到達車店里,直進世賢路污水下水道。
另外,在信義路路頭,嘉雄陸橋西側,公道一高架路下方的番仔寮,有第二個可以處理污水重要的戰略截點 。
在這裡,非汛期為了加大水流,讓水流繼續往北輸送,就在此處做了電動攔河壩,來自東區垂楊路,民族路,中山路,林森路污水,全部匯流,讓水位上升,集中到一側地勢較高的污水下水道,才能有足夠的水壓,讓水繼續往北流。
這個污水下水道,會在高鐵大道,港坪國小側門口右下方,從中排西側較高水位的污水下水道系統,往西轉往大溪厝,何庄,頭港, 這裡是第三個戰略攔截管制點。
最後,這股從嘉義縣和睦地區,匯流進入嘉義市的道將圳溪水,和城市的雨水和家庭污水,會合流到和嘉義縣交界的埤麻腳(蓖麻腳),重新進入嘉義縣境。
嘉義縣埤麻腳(蓖麻腳)的「北閂」,這裡的汙水,又黑又臭又大,令人難以想像,不是颱風汛期,都如此嚴重,一旦大雨或颱風淹水,後果不堪設想。
這是地理等高線,高低位能落差的天然作用,從嘉義縣流經嘉義市的溪水,雨水和污水,又留回嘉義縣境。
結果,在嘉義縣埤麻腳(蓖麻腳)的埤鄉裡活動中心旁,連結埤麻腳(蓖麻腳)的「北閂」的排水溝水,全部又堵塞在高速公路口下方的涵洞,平時還可以順暢讓污水流過。
一旦到了雨季,或颱風季節,無可避免的是,又大又臭又黑的污水,因為高速公路下的三個涵洞,設計不良,無法容納瞬間水流,逆流回堵,形成水災,不僅造成埤麻腳(蓖麻腳)當地,水深及胸的水患悲劇,也造成嘉義市頭港,何庄,大溪厝數里,水深及膝,民眾財產損失,和生活上極大的不便,有如回到原始世界。
嘉義縣埤麻腳(蓖麻腳),更是重災區,水淹及胸,惡臭加上水患,讓此處原本就已經是社經條件不佳的居民,苦不堪言,申訴無門。
人命關天,這一種跨縣市的水患治理,本來就應該由中央統籌,縣市合作徹底治理,還民眾一個乾淨安全的水源,和居住環境,最重要的是,免於水患恐懼的自由。

雨水收集設計 在 樸谷工坊- 昨天放了雨水回收的設計圖上來之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放了雨水回收的設計圖上來之後,引起很大的迴響,也有許多朋友給出了建議,今天就來補充一下大家的建議吧! 1.唐敏老師建議,可以在集水溝的部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