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已經很完美了》
小說家黃春明善寫老人,青番公、甘庚伯、城仔落車老阿嬤⋯他小說中的老人卑微渺小,卻有生命力,而小說家寫著寫著,忽然就活得比他小說中的任何一個老人還要老。
小說家今年85歲了,還在寫,寫長篇,用iPad寫,寫特種部隊青年車禍喪生,碩大陽具「接枝」在被斷根的私娼寮三七仔身上,引來各方人馬覬覦的黑色喜劇,書名就叫《跟著寶貝兒走》。小說家日前舉行新書座談會,座無虛席,會後讀者湧上索取簽名,出版社疾呼小說家年事已高,只署名,不提字,但小說家有求必應,熱情讀者將他團團包圍,他簽得滿頭大汗,索性扒下襯衫,就穿著一件背心振筆疾書。
小說家身體可真硬朗,座談會隔2天,我們到府專訪,小說家和他的妻住士林外雙溪畔的老公寓,沒電梯,每天上下樓梯爬5層樓,且日日於河邊健走2公里。大兒子黃國珍勸家中2老搬家,但他總有一百個理由拒絕。
訪問開始第一分鐘,我們當然先問小說家創作契機,何以在8旬高齡甘冒被譏「老不修」的風險,寫這樣活色生香的故事?但1935年出生的小說家卻從日治時代的童年開始講起,講國民黨政府的國語文教育和三七五減租、目睹美援時期台灣社會之怪現狀,一講就是40分鐘,毫無間斷。
小說家岔題,我們著急了,但小說家追憶往事,擠眉弄眼,比手畫腳,岔出去的小徑充滿細節。宜蘭長大的農家子弟講他如何在一個夏天學會抓蜻蜓;講小學第二節課,肚子餓了,如何偷吃別人的便當;講伐木重鎮羅東的老百姓懂得用檜木木屑燒材煮飯,火車經過羅東,空氣中都有濃濃檜木氣味,小說家說故事,好聽得不得了。
他先是說故事的人,才是一個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大前輩尉天驄說:「早些年辦《文學季刊》(1966年), 七等生說他有一個朋友能寫,我說:『好啊!你帶他來。』結果七等生帶來一個人,看上去土里土氣的,低著頭也不講話,劉大任開玩笑地說:『老七帶來這個朋友大概不大行。』可是輪到他開始講話了,他講求學被退學的故事,活靈活現,就把我們給拿下了。他一講完,姚爺(姚一葦)說:『今天發現一個真正的作家,大家握握手。』我們就是這樣認識這個土蛋的。」
我們和小說家的訪問進行到1個小時28分,將會聽到頑童退學的故事:「中學成績單貼在公布欄上,我怕喜歡的女生經過看到,會很沒有面子,跑去把成績單撕下來,就被退學了。我被羅東中學退學之後,又被中正中學退學,跟後母處不好,離家出走,跑到台北一家電器行當學徒,到妓女戶修理電風扇,做很多事。考上台北師範之前,社區裡大人罵小孩子,都會說:『你毋通親像春明欸按捏,2間學校讀到被退學,今嘛又擱離家出走,伊毋知抵叨位。』待考上師範後,敢跟家人聯絡,大人罵小孩的內容又改:『人彼個春明多用功欸,你嘛多學學。』我的行情好像股票一樣漲很高,結果我被台北師範退學後,股價又暴跌。」
小說家求學一波三折全因「桀驁不馴」4個字,這樣性格的人當老師自然也不是太安分,23歲,他屏東師範畢業,當了3年國小老師,發現志趣不合,退伍後跑去中廣宜蘭台當廣播主持人和記者,結識了同期當播音員的老婆林美音,2人相戀結婚,31歲,他又跑到台北廣告公司謀職。其時,有個廠商賣一款叫「雅力」的外國鞋子,那個年代最夯的品牌是「中國強」,他獻策說,不如把外國鞋的名字直接音譯,好聽又好記,廠商問什麼名字?他答:「愛迪達。」是了,我們現在琅琅上口的愛迪達就是出自他的創意。他還懂得贊助省運會明星每人一雙鞋,帶動流行,一鞋難求,連傅達仁都跑來請他幫忙弄一雙穿看看。
他五進五出廣告公司,台灣第一家超級市場「西門超市」是他策劃的,他賣過便當,也拍過紀錄片《芬芳寶島》,他騎著機車,攝影機夾在大腿間,邊走邊拍。晚近,他籌辦黃大魚兒童劇團,創立文學刊物《九彎十八拐》雙月刊。
他有源源不絕創意,講起腦海那些不被採納的創意,至今還是扼腕:「我們刷牙嘛,再怎樣也沒有用手指頭靈活,所以我想說可以發明一個指尖套,哪裡刷不到,就用手指頭去摳,哪有可能不乾淨?還有,美國人養狗很普遍,但我們可以DIY狗屋,外銷到美國,那時候民國50幾年,我沒錢,也沒人要做。」
有創意的人不愁這世上沒有容身之處,但他只願意在小說安身立命。早年,投稿《文學季刊》是沒有稿費的,但小說家甘於在明星咖啡館,一個字,一個字,心甘情願慢慢地修改。大兒子黃國珍回憶:「大概我念幼稚園的時候,我父親常帶我去明星,他給我點一杯牛奶,給我畫筆跟一疊圖畫紙,自己在一旁就寫起來,心無旁騖,一寫就是一整天。」
小說家創作也並非閉門造車,小說草創階段,他會把故事說給親友聽,從朋友臉上的表情、反應,決定哪些段落該刪、哪些改留。他創作不用艱澀的字眼,全然口語,文字有畫面感,故而80年代台灣一班新銳導演爭相改編其作品:《兒子大玩偶》《蘋果的滋味》《看海的日子》,部部叫好又叫座,說他是IP鼻祖也未嘗不可。
問小說家創作祕訣,何以老少咸宜?他說小說要從生活出發,他用電影鏡頭語言做譬喻:「一個時代的消失,不能Cut in一刀剪去那樣直接了當,時代是Fade in和Fade out,淡入和淡出之間有模模糊糊的重疊,那不是NG,二個時代的重疊最迷人,也最豐富。」年輕時成名作《跟著腳走》,現在《跟著寶貝兒走》,其實還是反映時代 ,故而發大財的政客、開藍寶堅尼的媽寶、浮濫的文創產業全都被他寫進小說,「我85歲了,跟我爸爸的85歲,爺爺的85歲是不一樣的,這個小說是反映當下男女的性觀念。我對時代是悲觀的,但你不要說悲觀就放棄,寫小說要對自己有交代,寫作不要欺騙自己的感情,自己都不感動,稿子寫好就撕掉嘛!」
小說家謳歌時代的夾縫中辛苦生存的小人物,自己也沒有被時代的巨輪碾壓,但2014年,小說家被檢查出罹患淋巴癌,「別人是愣了一下,我是愣了一個禮拜,外人看來是這樣,其實心裡頭從來就沒這麼複雜過,什麼事情,連以前都不曾想過的事,全都湧上心頭,擠壓得令你發呆不欲言語,害親戚朋友和家人為你擔心。」
化療中,小說家寫了一小段話,還弄了小插圖,插圖是一個老灰啊(老先生)走了很遠的路,他累得走不動了,就坐在石頭休息,他問時間之神,他還有多少時間?時間之神說,還有多少時間不重要,重要的是,剩下來的時間,你要做什麼。
他要做什麼?他要寫作,於是他寫信給十年後的自己:「你說人老了,如果沒失能的話,最好做一點什麼,不要成為家庭的包袱,不然所謂的幸福指數就會減低。這一點我可以證明,你陸陸續續還在寫小說、寫童話、做插圖、編兒童劇和導戲。人家勸你不要太勞累,要量力而為,那也是你病後自己的心得。現在你卻說,能在工作中猝死的話,那才是死得其所。」
小說家取來iPad,展示他如何用備忘錄,一筆一畫地寫,我們瞥見平板目錄還有新作品即將問世,讚他創作力豐沛不輸少年郎,小說家要我伸出手來,用力一握,痛得我叫聲出來,他臉上全是喜色:「我年輕打橄欖球的。」但小說家未曾對我們言明的,是他使用iPad並非跟上時代,而是化療之後,手指沒有力氣,提筆寫字太艱難,小說家座談會那天回來,形同虛脫,乾嘔,「他心智還沒到80,但身體的功能已經80幾了,這樣的身體可能是一種監牢般的限制。」
小說家的身體同時走著二個時鐘,大兒子黃國珍不捨地說,他和時間賽跑,全為對讀者有使命感:「他是好好先生,之前他不是因為堅持環保,說重話一輩子不走雪隧?是因為宜蘭縣政府透過他的工作室邀請他演講,工作室忘了聯絡他,那天早上8點縣政府打電話給他才知道,他急急忙忙開車,破戒走雪隧,赴演講現場,自己對自己的諾言,沒有對讀者的承諾重要。」
因為對讀者有承諾,於是他又對10年後的自己說要好好保重身體:「老了,看開一些,世界寬暢得很哪。身體能動就活動活動。對了,不要想搬家,你現在住的地方,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一下樓就是河濱公園,早晚在堤防上走走,不只運動,連創作靈感都會冒出來。對了,少吃甜食。」
訪問進行到2小時50分,小說家妻子拿出茶點張羅,他催促著我們吃,說牛舌餅很好吃。我們反問,他告誡自己不要吃甜食,現在忌口了嗎? 未料小說家又岔題講起二兒子:「卡早阮彼個黃國峻猶擱在的時陣,阮想伊愛呷土豆糖,從宜蘭會加減帶一點回來,伊愛呷,阮嘛愛呷,結果伊有一擺生氣啊,講:『爸你以為我愛吃嗎?是你不能吃這麼多,我想我盡量多吃一點,你就不能吃了,我不愛吃花生糖。』」
小說家2兒子黃國峻亦是小說家,2003年6月20日自殺身亡,享年32歲。小說家深受打擊,一年之後寫下短詩〈國峻不回來吃飯〉:「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不知他會岔題,開啟這樣哀傷的話題,我們連忙要他喝口茶,顧左右而言他地問今天睡了午覺嗎?「沒有,我這個人過美國時間,都是早上睡。說不要想,不要煩惱,才能好好睡覺,都是廢話,情緒的腿並不是長在我們身上,不是你叫他不要走,他就可以不要走。」作家跟著情緒走,他又岔回黃國峻身上:「伊那個《麥克風試音》法文版再版,有瑞士評論家寫文章,說看這個人的小說,就知道這個人會自殺,他舉了一些例子,我們怎麼就看不出來咧?」時間已近傍晚,在漸漸昏暗的房間,他喃喃自語,口氣像是自責又像惋惜:「國峻對愛情真的很專情,都站在女性的立場著想,我們有時候在講一些事情,我沒有要跟他爭論,他就氣得要命,講到哭,伊足愛哭欸。」
小說家已非面對訪問,而是困在自己回憶中不肯離去,突然門外有動靜,原來是寶貝金孫回來了,哀傷的小說家突然堆下笑,得意地對我們介紹寶貝金孫, 說他5年級了,能讀艱澀的書,聰明得不得了。 旋即又不捨地看著寶貝金孫問:「今天上體育課嗎?怎麼看起來很累的樣子啊?」連忙要小說家妻子張羅點心給金孫吃。
暗淡的房間因為突然闖進來的寶貝金孫而有了光芒,金孫化解我們的尷尬,也治療了他的爺爺,側訪時,大兒子黃國珍說:「弟弟離開那幾年,家裡很沉,不是說開心不開心,而是老人家很大的時間放在思念上面,思念會讓人的步調緩下來,會讓人失去積極的力量,但我記得我跟我太太生第一個孩子,二個老人家生命又有一個目標,那一天早上6點半出生,他們迫不及待就趕去了,爸爸說抱到小baby那一刻,全身像是通了電。我想那是一種能量充電了。」是了,我們於是想起充滿電的小說家又寫了一首短詩〈但是已經很完美了〉給金孫,那首詩是這樣說的:「我的心曾經失去一塊肉,你卻來給我補上,雖然在傷口還留有痕跡,但是已經很完美了。」
「雪隧廣播說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新聞] 國5交通問題未解林聰賢:沿雪隧開直鐵-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雪隧廣播聽不清楚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雪隧廣播聽不清楚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警廣宜蘭分臺FM101.3 - 行駛雪隧的朋友請注意囉!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雪隧廣播聽不清楚、雪隧塞車、雪隧車禍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雪隧廣播聽不清楚、雪隧塞車、雪隧車禍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問題] 隧道內廣播聽的到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雪山隧道: FM廣播、車距限制與燈光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問卦] 雪山隧道廣播怎麼蓋掉大家的電臺??? - 八卦|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Re: [問卦] 如果雪山隧道廣播變成... -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 ...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Re: [問卦] 如果雪山隧道廣播變成... -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新聞] 「車號XXXX請加速」!雪隧龜速車12/30起 的評價
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警廣宜蘭分臺FM101.3 - 行駛雪隧的朋友請注意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為辦理「國道5號雪山隧道公路事故暨整體防救災應變計畫」,將於6/21、23日(星期三、五)凌晨0~4時,封閉國5石碇—頭城路段(含雪山隧道)南北雙向車道⛔ ... <看更多>
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雪隧廣播聽不清楚、雪隧塞車、雪隧車禍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近13公里的國道5號雪山隧道,駕駛駛入隧道後,經常收聽到提醒速限的... 高速公路局副局長吳木富說,雪隧剛通車時,有用路人反映迴音讓廣播聽不清楚, ... ... <看更多>
雪隧廣播說什麼 在 [新聞] 國5交通問題未解林聰賢:沿雪隧開直鐵- 看板Railway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60722/913216/
國5交通問題未解 林聰賢:沿雪隧開北宜直鐵
前往宜蘭的交通問題,長期以來都是觀光客與當地居民的惡夢,每逢假日雪山隧道必
塞,至今仍無具體且有成效的解決方案,各界除了談國道5號交通分流及差別費率外,
備受討論關注的北宜直線鐵路,因環境問題未能解決,始終無法有進展。宜蘭縣長林
聰賢上午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大聊交通,拋出「沿著雪隧開一條鐵路」說法,儼然是
在向中央喊話。
宜蘭縣長林聰賢上午接受電台主持人周玉蔻專訪時,除談到正在舉行的童玩節外,也
暢談當前宜蘭交通問題如何解決。
「這不會只是宜蘭的問題!」林聰賢說,除了到宜蘭,往花蓮台東的旅客也會開車,
當前鐵路運輸無法滿足每個人,不只國5塞,連國1、國3也都有塞車情形。
他說,國5交通是結構問題,雪山隧道設計的每小時流量可達2600輛次,但平面道路
卻高達4000輛次,雪隧交通問題「就像血管阻塞一樣」。他認為,如何有效分流、鼓
勵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是重要的課題,當前已和交通部協調,滿足大眾運輸、進化成為
點對點國道運輸,到宜蘭端透過在地接駁無縫接軌,讓旅客喜歡搭乘,紓解交通。
對於中秋節分流,林聰賢說,端午節要照顧用路人安全,但用路人有用路權的自由選
擇,他強調,若夜間開車肇事率高,交通部應優先關心職業駕駛是否有過勞情形,而
利用夜間免費是有效的分流。他強調「要增加誘因才能有效移轉尖峰流量」,呼籲中
秋連假恢復夜間取消收費措施。
被問到上個月倡議雪隧內可變換車道,林說,交通設計安全是最高原則,但國5現在
一小時不到2000車次,如何有效讓國5在安全前提下讓車流量順暢,否則問題無解,
而隧道變換車道問題,已由運研所研究。
林聰賢說,與交通部有默契,利用暑假兩個月,觀察車流變化,發現當前車流仍集中
在假日的尖峰時段,與連續假期只差差別費率措施是否實施,透過在尖峰時段以價制
量。
「我們要真正的直線鐵路!」關於紛擾多年的北宜直鐵議題,林聰賢表示,對交通部
提出的東部鐵路提速計畫,他不滿意也接受。他說,當前區域交通系統只有仰賴國5
雪山隧道,但交通部應該考量整體生活圈,不只台東花蓮要靠鐵路,蘇花改明年底就
要啟用,恐會造成雪隧更大的壓力,「我們當然不放棄爭取北宜直鐵」。
林聰賢強調,交通建設當然不要造成環境更大衝擊,規劃要回到專業,他指出,國5
開闢雪山隧道時因通過翡翠水庫集水區,施工期間有監測資料,至今雪隧通車滿10年
,也有監測資料,若高速公路對集水區有任何衝擊,可透過科學數據討論,「我們要
的是沿著雪山隧道旁邊再開一條(北宜直鐵),讓鐵路運輸成為真正的大眾運輸」。
(突發中心林泊志、張芸甄/宜蘭報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24.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469160085.A.EB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