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散步徵才-客戶關係發展專員】
招募時間延長到2021年1月8日,職缺說明請見|https://bit.ly/32oENpA
這篇文章,介紹島內散步的生活。
同事的開箱:
我們已經進行過兩輪同事們的開箱,每兩個星期一次,邀請同事分享「自己在乎、感興趣的主題」,內容不用和工作相關。
我們聽過:金曲獎評審風格分析、台灣70年代的老電影、樸門農法、傳統喪禮的儀式過程、劍道、股票的操盤、建生態廁所的方法、煮雞湯的秘訣、BL漫畫。知道腐女可以是自嘲,但不能是對他人的稱呼。
這是大家即使每天一起午餐,但還是少有機會認識的面相。每次的分享,光是主題都會讓我們對同事大開眼界。而我們也發現,不愧是帶領地方夥伴說故事的島內散步的同事,自己講起故事時也非常吸引人,好想藉此把內容變成一場場的導覽。
有時候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會因為夥伴的在乎,而變得想要起身來保護。
每月一次的員工旅遊:
員工旅遊介於轉換心境的放鬆,和移地訓練的教育訓練之間,不能說是單純的玩樂。我們曾經去新竹香山踩濕地、九份看媽祖繞境、金山吃地瓜、雲門舞集身體體驗課(明天出發)、去無負擔農場打泥巴躲避球(全身泥濘)、爬過手腳併用的五寮尖(自此一年內的員旅都不再爬山)。
我們認為公司要推的遊程,必須要同事親身走過才行,我們在乎與在地方夥伴打好關係,才可以用永續旅遊來讓在地獲得更多的收入、話語權和社區合作的機會。
而要盡可能的,即使這很難,但以實際工作的經驗來看,這的確在島內散步發生了,就是要推出「連自己都想一再前往」的遊程給客戶參加。
客戶、或是外籍來賓給了在地新的觀點,但無論如何旅客都會回家,我們島內散步與在地夥伴,藉著這些接待實際的經驗,讓台灣的在地能更好一些,文化傳承要靠在地人的努力。
1月8日是履歷的截止日,請把握機會加入島內散步!
📌職位:客戶關係發展專員
薪資:NT$35,000 起~NT$42,000 /月,依工作經驗而定
人數:2 人
🤜🤜詳細招募訊息請見|https://bit.ly/32oENp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三時,王漢順參加北區大專院校舉辦的校園普立茲新聞攝影比賽,以《南機場》作品得到不錯的成績。因而有機會在劉振祥攝影工作室當助理,拍攝劇場、舞台、雲門舞集等。同時,王漢順也接受林柳新偶戲博物館的館長羅斌邀請,拍攝偶戲文物,並推出第一本攝影集。偶戲的拍攝讓王漢順大量練習打光,累積基礎,豐厚日後的人像攝影...
雲門 徵 才 在 葉元之.板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藝文表演要被「懲罰」? 葉元之提案降娛樂稅
娛樂稅是非常不合時宜的稅,是農業時期,為了鼓勵大家努力工作,避免消費、減少娛樂,有「寓禁於徵」的政策意義。
現在已經是工商社會,看電影、看藝文表演等娛樂,早就是民眾日常的休閒生活,沒道理要用課稅的方式來「懲罰」民眾。
例如時下年輕人很愛看的脫口秀,除了業者必須繳營業稅外,觀眾也必須繳娛樂稅,這就是變相不鼓勵大家來看表演,打壓相關藝文活動的發展。
另外,雙北是共同生活圈,市民在新北從事娛樂活動,要繳比台北高的娛樂稅,相當不合理。同樣是看職業級的藝文表演,觀眾在新北要額外繳票價10%的稅,在北市最高只要繳2.5%(不同票價不同稅率)。
因此元之於昨日在議會提案,要求新北市政府對於藝文活動等項目的娛樂稅,比照北市稅率徵收。
娛樂稅有很多項目,包括電影、表演、舞廳、高爾夫球場、遊戲機等等,每個項目稅率不同。雖然娛樂稅極度不合理,但考量市府財政困難,元之主張先從藝文表演活動開始降徵,至少跟台北市的稅率一樣,才能凸顯市府重視藝文活動。
據稅捐處估算,若按照元之的建議,估計使市府減少750萬元稅收,其實影響不大,但能凸顯新北市重視藝文形象,更有利市府招商,以及民眾來新北消費,其實對市政發展更加有利。
未來板橋火車站旁會有大型的表演中心,新北也陸續興建具規模的表演場館,若不降娛樂稅,民眾要是看「蔡依林演唱會」或是「雲門舞集表演」,新北收的娛樂稅都北台北高,不利藝文產業發展。
雲門 徵 才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X 聯合文學雜誌 NO.433吳青峰專輯
#文末有抽獎喔
水仙花之死 ◎吳青峰
有一種愛 僅只存在 幻影的水波
有一種愛 僅只看在 慾望的泡沫
還有種愛 僅只躲在 回音的身後
有一種愛 以假亂真 經不起撩撥
有一種愛 以夜繼日 等不到結果
這麼兩種愛 一個看不懂 一個不能說
看你
你愛上鏡花水月反射出的賣弄
你愛上孽影魔障修飾以後的面容
你愛上高矮胖瘦不存在的自我
走進一個生活 人前與人後
走進真的生活 你該怎麼活
謊言這麼多 孤獨這麼久 想不透
掉進一個牢籠 垂危的野獸
化為一灘血泊 至死不罷休
長出水仙花 搖曳在風中 瑟瑟發抖
綻放一些時候
有一天花 垂下了頭 影照在湖中
那一朵花 竟有了念 悔自己心動
再不願抬頭 再一次腐朽 有個聲音說
聽著
有一次復活讓你在生命裡揮霍
有一些經驗只能在後悔裡頭捕獲
如果你渴望做夢 我就是你的夢
給你一個機會 再一遍去活
從死之手掙脫 你想怎麼活
問題這麼多 計算這麼久 猜不透
爛為泥淖之流 猩紅熱的腫
大地羊水之中 誕生前的痛
冒出一雙手 十根腳趾頭 眼耳鼻口
有個嬰兒赤裸
回到新的生活 別再找尋「我」
最危險的生活 就是找尋「我」
學者這麼多 歷史這麼久 參不透
這次別再回頭 看你
---
水仙花之死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iTUuvxIDU
-
◎作者介紹
吳青峰
歌手、作詞人、作曲人、編曲人、魚丁糸樂團主唱,以〈小情歌〉、〈無與倫比的美麗〉、〈我好想你〉等金曲風靡華語樂壇。擅長詞曲創作的他,曾獲二〇〇七年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二〇一六年第二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二〇二〇第三十一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二〇一九年發行《太空人》個人首張專輯、二〇二〇發行《冊葉一:一與一》個人第二張專輯。二〇一九至二〇二〇舉行《太空備忘記》巡迴演唱會;二〇二〇舉行《16葉》演唱會、《上下冊》雲門劇場演出。
(簡介來自《聯合文學雜誌》NO.433)
-
歌詞賞析:再死一次的納希瑟斯◎哲佑
水仙是自戀的象徵,這源自希臘神話。在神話裡,納希瑟斯(Narcissus)只愛自己的水中倒影,最後抑鬱而終化為水仙;而鍾情於納希瑟斯的厄可(Echo)女神,卻因先前受了希拉(Hera)懲罰無法自主發聲,只能重複他人所說的話尾,於是以回音來佯裝「水中精靈」,讓納希瑟斯自我對話。
納希瑟斯和厄可最後都是悲劇下場,在〈水仙花之死〉這首歌的前半部中,也將這「兩種愛」列出:以假亂真的回音,自欺欺人的幻影。兩種愛是殊途同歸的,以回音顯現的愛,彷彿是我們對象化自己後,世界所產生的回應─拉岡(J. Lacan)的鏡像理論提出,當幼童第一次凝視鏡像,才能由破碎的感官凝聚成為「自我」整體;因此,鏡象並非是真實自我的投影,反而是鏡中的形象趨使了「自我」的塑成。
所以自戀者愛的是誰呢?原來是一個被客體化、甚至理想化的固著形象,是一個面對世界的雕像,是原音已被截斷的回聲。歌詞裡說:「你愛上鏡花水月反射出的賣弄/你愛上孽影魔障修飾以後的面容/你愛上高矮胖瘦不存在的自我」,這是展演後的自我,對完美形象的偏執,困在被注視的客體中,這些將帶來終不可得的愛。
於是納希瑟斯最後心力交瘁死了。企圖讓鏡像越完美,便只能把自己越縮越小,最終成為一朵瑟瑟發抖,有限綻放的水仙。
如果這首歌到此為止,那便只是重述納希瑟斯神話而已。但歌名題為〈水仙花之死〉,顯然有更多的企圖;在這首歌的後半部,納希瑟斯不只死而化為水仙,還要讓水仙再死一次。比如透過夢來模糊物我:「如果你渴望做夢/我就是你的夢」,枯萎後再次重生,從大地泥淖裡蛻出,回到嬰孩,回歸感官,不再追求完美的「我」的模型,如其所言:「回到新的生活/別再找尋我/最危險的生活/就是找尋我」。
歸返與原生不同,有過記憶才能選擇遺忘,看到了界線,才有泯除界線的可能。而自我永遠是最困難的,這彷彿成為一種忘情的功夫論,近似於佛道思想了。於是專輯裡緊接著下一首歌〈男孩莊周〉,便設想了一位初生的孩童,沒有立場與語言,彷彿把宇宙擁入懷中,只為了看見一朵花。當然,這朵花也是他自己。
-
圖源:unsplash
美編:昱賢
-
《聯合文學雜誌》NO.433 X吳青峰
❒ 青峰 兩萬字長訪談
❒ 青峰12首歌詞分析
❒ 專訪探班好友
徐千秀、王小苗、陳珊妮
+plus
青峰IG快問答
青峰文藝品味列表
購書連結
博客來|白光歌夢版:https://linkingunitas.com/B1S01433
|暮色詩心版:https://linkingunitas.com/B1S0143301
-
▎抽獎辦法: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要設公開哦)
3.在文章下面留一句青峰所寫的歌詞並附上歌名,例如:「如果你渴望做夢/我就是你的夢(水仙花之死)」
抽獎活動至11/17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從中抽出兩位幸運讀者,贈送《聯合文學雜誌》第433期一本。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聯合文學雜誌 #吳青峰 #太空人 #水仙花之死
雲門 徵 才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三時,王漢順參加北區大專院校舉辦的校園普立茲新聞攝影比賽,以《南機場》作品得到不錯的成績。因而有機會在劉振祥攝影工作室當助理,拍攝劇場、舞台、雲門舞集等。同時,王漢順也接受林柳新偶戲博物館的館長羅斌邀請,拍攝偶戲文物,並推出第一本攝影集。偶戲的拍攝讓王漢順大量練習打光,累積基礎,豐厚日後的人像攝影作品。
自言喜歡拍人的王漢順認為,人像攝影的魅力在於,他會因為拍攝任務,接觸到各種不一樣的人事物,甚至難以預想的拍攝對象,比如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拍攝總統競選形象照,抑或突如地必須飛抵非洲、紐約、東京採訪。其次,由於每個被攝者的職業身分領域不同,性格特徵也迥異,經由觀察與想像,王漢順可以將他們的人物特質,表現在畫面裡。
對王漢順來說,照相是一般認知的攝影方式,無須安排,直接且具有紀錄性,例如街頭攝影、報導攝影,亦即決定性瞬間。造像則是攝影者有計畫的執行,並非作假,如商業攝影或是藝術攝影。因為在媒體工作的經驗,王漢順要在短時間內有效率的完成人物拍攝,所以造像是必須的。但並不見得每一個人都適合造像,如果是拍攝市井小民或小人物,就不宜刻意過度擺拍,畢竟會讓他們失去自然的神情。
王漢順坦言自己有工作倦怠症,放假時不太樂意接觸攝影,是以不會特別神聖化攝影的意義,也不想要自己的人生全都耗在攝影上。他喜歡做模型、種水草等,在這些休閒娛樂的過程裡,王漢順得以放空工作的壓力,讓心情恢復平靜。
另外,不願自己變成只會工作才進行攝影的王漢順,也會在工作與日常裡發現一般人司空見慣而缺乏真正感受的生活細節,如《字母》系列,就是他帶兒子去夜市撈魚意外拍得一張英文字母Q的照片,從而建構A到Z二十六張照片,甚至被收錄於國一英文課本教材。
又或《拍手》系列,本是他為藝術家黃心健在捷運台北101世貿站四號出口走廊的裝置藝術上所拍攝的作品,王漢順拍攝各行各業、具有明顯代表性特徵,或和台灣文化有關連的影像,如修車師傅、賣玉蘭花的阿姨、麵包師傅、運動選手、檳榔西施等。《拍手》亦是王漢順從工作裡延伸而得的創作,持續至今。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
作品提供:王漢順
小檔案
王漢順,1973年出生,2000年世新大學攝影系畢業,遊走於藝術人文與時尚圈的人像攝影師,作品見於平面雜誌廣告媒體,現任職媒體攝影記者。王漢順喜歡拍人,擅長藝術人文劇照,也參與時尚服裝拍攝記錄。
曾獲校園普立茲新聞攝影比賽首獎、金鼎獎最佳專題報導獎等。參與《快門.開演10Eyes on Stage》新北市國際攝影聯展、服裝設計師古又文《一克拉的夢想》服裝拍攝、台北市捷運信義線世貿中心站公共藝術《相遇時刻》攝影、故宮博物院《乾隆潮特展》人像創作攝影師、巴黎Futur en Seine塞納數位藝術節《人人都是乾隆公益攝影展》、蔡英文競選形象攝影師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n-LjIUqE1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