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 召卣
You wine vessel of Zhao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c. 11th-10th century BCE)
🧡「卣」(ㄧㄡˇ)是酒器的一種,用來盛裝「鬯(ㄔㄤˋ)酒」的容器。
💚至於什麼是鬯酒呢?那是一種用黑黍與鬱金草根釀成的酒,在祭祀完後也可以拿來喝(跟我們現在家裡或廟裡拜拜一樣)。
💛這件因為器身內鑄有「召」字,所以稱為〈召卣〉。全器飾有精巧繁複的紋飾,並分為主紋與地紋。#主紋 簡單來說就是浮凸在器身上的紋飾,正如我們在器腹看到的一對眼睛,這是一張完整的獸面。#地紋 就是在浮凸的主紋以外,那些呈現螺旋狀的雲雷紋。
💙在展場盯著這些紋飾看久了,會讓人感到暈頭轉向,如果再幾杯鬯酒下肚,可能就真的會進入一種迷離(斷片)狀態,為什麼這些紋飾要這麼設計呢?這其中是否藏著什麼神祕?
💜《匠心神技》歡迎大家12.28一同來解謎~
******************************
《匠心神技》首映會
12月28日14:00 @誠品電影院(信義區菸廠路80號B2)
*不需索票,免費入場(13:30開放進場)
*配合防疫,須配戴口罩進場,採實名制登記
******************************
#宇宙 #青銅器 #匠心神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眼前這件青銅器,有著活靈活現的立體動物造形,大大的雙耳、粗壯的短腿,腳上有蹄,外型看起來很像牛,但是頭上卻沒有牛角,推測可能是模仿現今仍然存活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貘一類的動物。這件犧尊身體中空,背上有一個可活動的小圓蓋,打開蓋子,可以將酒從蓋口注入腹部的空間,向前傾倒時,酒就會從嘴部流出,設計充滿了巧思...
雲雷紋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清 十五至十八世紀 錯金銀雲紋犧尊
Bronze sacrificial animal-shaped zun vessel inlaid with cloud pattern in gold and silver
15th to 18th century, Ming to Qing dynasty
這件青銅牛形作品,身軀敦厚結實,四足踏地穩重,全身以金銀鑲嵌雲雷紋。牛背上有三個管狀開口,在《西清古鑑》一書中記載,其名稱為「唐犧形表座」,形制很可能仿自戰國時期屏風之類的器物插座。在明清時期,流行此類錯金銀的動物形器,它們的尺寸較小,應該只是呈現雅趣的日常擺設。根據這件作品的舊號推測,其原本應收儲於乾清宮東暖閣內陳設古玩的〈多寶格〉,與多件乾隆皇帝寶愛的文物一同展示。
******************************
皇帝的多寶格
Curio Boxes of Qianlong Emperor
展期(Date):2019/12/25 ~ 2021/12/26
陳列室:南部院區 201
Gallery: (Southern Branch) 201
雲雷紋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蒲台島石刻:新石器時期石刻】
在九大石刻中,蒲台島石刻為早期被發現的新石器時期石刻。「蒲台石刻」,又稱「摩崖石刻」,位處南氹石壁之上。早在石刻被正式發現前,島上的漁民間就有關於蒲台島石刻的傳言,據說石刻之所以能在1960年被學者發現,全賴有漁民的提示,但此點就無法考證了。蒲台石刻位處香港最南端,推算有3,000年的歷史。
蒲台島石刻離海面有5米的距離,斷崖整體長13米、高4米。石刻由一條70厘米闊的石縫分隔成左右兩邊,左邊的面積約為3.2平方米,而右邊的面積約為2.8平方米,可謂相當壯觀。雖然石刻受過風化和侵蝕,但石上所刻的圖紋仍能辨識。圖紋的左方為一組由線條構成的圖案,狀似動物和魚類,但被風化程度比較高,紋路較淺;而右方則由螺旋迴紋連結組成的圖案,當中就有六個四方形的迴紋,與新石器時代流行的雲雷紋紋飾狀相似。
雲雷紋顧名思義是指仿雲仿雷的紋飾,多用在青銅器上作裝飾之用,亦有出現在陶器、瓷器和漆器之上。雲雷紋可細分為雲紋和雷紋:雲紋多以圓形、弧形的捲曲線條呈現;至於雷紋,就以方形的迴狀線條表現,兩者單獨存在或共同架在都會被稱為雲雷紋。這種新石器時代出現的紋飾,成為日後商周青銅器時代與饕餮紋並存的背景。
以圓弧形和方折迴紋兩種線條刻劃的圖騰,紋路清晰易辨。以蒲台島上的石刻為例,其位置正對海邊,雷雲皆為海邊居民畏懼的自然現象,單純從此角度理解,石刻有對大自然的畏懼和崇拜之意,亦有鎮海護航之用。要知道雲雷紋多出現在祭祀禮器之上,兩廣一帶亦有拜祭、祟拜雷電的文化,所以可以推算這大概是禮器出現前的雕刻,用作祭祀用途。
雲雷紋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眼前這件青銅器,有著活靈活現的立體動物造形,大大的雙耳、粗壯的短腿,腳上有蹄,外型看起來很像牛,但是頭上卻沒有牛角,推測可能是模仿現今仍然存活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貘一類的動物。這件犧尊身體中空,背上有一個可活動的小圓蓋,打開蓋子,可以將酒從蓋口注入腹部的空間,向前傾倒時,酒就會從嘴部流出,設計充滿了巧思。「犧尊」的造形相當圓潤光滑,身體結構和肌肉紋理細膩逼真,全身以鑲嵌珍貴的金屬絲和寶石的方式來作裝飾,手工精緻,非常華麗。請您仔細觀察犧尊的頭部,兩眉之間嵌入了一小塊一小塊色彩飽和的綠松石,眼眶裡填入的黑漆讓金色的眼珠更顯得炯炯有神,頸部鑲嵌了一圈黃金寬帶,好像戴著一條金項圈,相當貴氣。飽滿的身軀佈滿著金屬絲線鑲嵌的雲雷紋裝飾,細緻華美。這種將玉石或金屬鑲在青銅器表面的裝飾手法,稱作「金銀錯」,在戰國時期非常流行,製作時,工匠先在銅器表面刻出帶有凹槽的圖案,再把細細的金屬絲一圈一圈繞進凹槽裡,最後再把表面磨平。如今金屬絲雖然部分已經脫落,並且因為氧化而失去了光澤,但我們仍可想像它原本光芒四射的亮麗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