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第六日,高度適應天。相對於昨日的陰晴交替,這天在稀薄冰冷的空氣中醒來時,看到窗戶結滿了霜,白花花的一片;掙扎著下床走近窗戶一看,原來不只是窗戶結霜的白,而是整個Khare村都變成白色的了,看來昨晚是個雪片紛飛的寒夜呢!
幸好用完早餐後看雪勢還行,雖然烏雲濃重了點但沒什麼危險性,我們就跟著領隊到村落旁的小山丘走走,抵達綁滿五色旗的山頂後因風雪轉大而折返;回到山莊時還不到中午,大夥又偷得了半日悠閒,能好好習慣這爬一層樓都會很喘的氧氣濃度。
REFUGE MERA是Khare村眾多山莊中,規模算大,也最靠近村落入口的一間。他們最讓我開眼界的特色,是一走進大門時,映入眼簾的豪華吧台。一排吊燈慵懶的掛著、櫥櫃上滿滿的烈酒還有超大瓶8848威士忌(「高海拔喝酒不好」是對不習慣的人而言,看看這牆壁就知道了)、滿架子的烤麵包、還有七橫八豎隨意堆放的品客洋芋片正對著每一個進門的客人笑著。到了夜幕低垂時,村裡水力發電機會提供不穩定的電力,讓嵌在天花板的吸頂燈打著五彩光芒,超有夜店風的,因為隨時都有可能突然變一片全黑,十分有趣。
當然,那是因為我要再半年後才有機會去聖母峰基地營EBC,所以對那時的我來說,在海拔5000公尺看到這種規格的山屋大廳是非常震撼的事,和台灣「克苦克難」的山屋相比,差異實在太過鮮明。「人家海拔5000公尺有這個?然後台灣居然還在吵『排雲山莊食物是協作背上來很辛苦,不可以嫌人家做得不好吃。』這種完全沒有邏輯可言的詭辯?到底誰才是開發中國家?」
當時是2019年初,行政院尚未宣示「向山致敬」,各地自治條例正遍地開花嚴重侵害登山人的權益;直到年底「象山致敬」的記者會,才正式告別那樣的時代,一個值得我們謹記在心的時代。
確實,在科技、收入、GDP等面向上,台灣是海放尼泊爾大概50年的水準沒錯。然而,台灣大眾對自然的認識、對山的認識,卻因為政府承襲清、日以來的封閉式管制,加上日本人的集團移住讓台灣真正的「山村」,那些原住民原本的部落徹底消滅,而一直維持著陌生、遙遠的狀態。一直要等到2001年,21世紀的第一年,廢除高山嚮導證後,台灣的登山才正式成為全民的運動,不再局限於特定的社團與協會組織之中,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探索、熟悉的「家的一部分」。
目前台灣的登山硬體與制度,事實上因為改革才不到兩年,可以說是落後尼泊爾50年也不為過。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高峰攀登隊伍,以及往後日漸蓬勃的健行活動,提供了尼泊爾山村可觀的經濟來源,進而刺激了登山服務行業的發展,嚮導、協作、餐飲、住宿等,全都與台灣搶破頭的國有山屋有天與地的差別。
對目前的登山亂象,我們當然可以怪政府,但也回過頭來想,制度的改革並非一蹴可幾,而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就我目前的了解,各登山管理單位兩年來也十分積極的進行橫向溝通、內部改革,不足之處像打怪一樣一個一個的變少;只是法制上的改革,如讓國家公園得以收費、聘請專任山屋管理員管理熱門山屋而不再倚賴志工、登山商業行為的管理、在登山口設置管理站進行總量管制等,都需要更長遠的關注與更多的上層溝通才有可能推動。
這是辦得到的事,尤其在這個社群媒體的時代,只要你我持續關注,並且讓更多登山的人願意思考台灣山岳的管理與未來,花10年追上人家50年,也不是辦不到的事呢!
而我們更有責任監督一直偏好大興土木的中華民國政府,讓他們把完善的山屋硬體建設蓋在「對的地方」,而不是遍地開花。否則,小小的台灣高山,將再也找不到遠離人類建物的荒嶺野境,將會是我們、以及後代子孫無可挽回的傷痛。
#梅樂峰的六千米旅途・REFUGE MERA山莊的招牌吧台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雲 科 電機 特色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我們乖乖地再當一次好學生
我在臉書上發表在正心中學求學的記憶,同學們在劉賢武的召集下,在我北上的中午,於正心中學校友會理事長徐飴鴻先生的台灣咖啡莊園餐敍,徐理事長特別請來有米其林資歷的吳承軒先生為我們設計料理,他的烤豬、鮭魚、鴨胸、烤蝦及一鍋薑母鴨都做得很好,也許很快會變成雲林有名的特色料理餐廳。大家一邊喝上等好咖啡,品嚐美食,在咖啡莊園渡過一個美好的下午。
一生影響我最大的中學導師洪碧玉老師特地從高雄北上,大家圍繞著老師,回首過去近半世紀前的往事。
老師說當年我昏倒的往事,他說當天我沒有吃早餐,在升旗典禮的時候,以九十度直接倒下去,她驚嚇地送我到醫院縫傷口,她說我很勇敢,含著淚水,沒有叫出來!
她說我們班叫齊班,是正心中學有史以來唯一的男生班,正心中學的班別從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排列,通常齊家治三班是女生班,那時候,女生班隔了一條「愛河」,男生不得跨越。她說她來帶我們班的時候,從一年級到二年級,齊班的成績都殿後,有好幾次,學校想把齊班打散,併入別的班,她一直反對,把齊班保留下來,結果,這個正心中學史上唯一的齊班男生班在初三以後大放異采。
在高中聯考有很多人考上建中,南一中及台中一中。後來我們班上有三人考上台大醫科,還有一位從台北來的袁賢銘,從建中到台大電機,現在是交大名教授,他是當年班上的天才,他住校,但沒有人看到他在學校讀書,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還有一位高有志,到了高三成績一飛沖天,名列前往矛考入台大醫學院。我一路困知勉行,力爭上游才上岸,讀初中的時候,現任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坐在我的前面。
洪老師帶了我們這一班三年,後來到高雄道明中學任教,我們是她在正心中學最親的學生,她對每個同學當年的往事如數家珍,這一天,大家好像回到半世紀前聽老師上課,大家一起話當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洪老師帶領大家去溪頭郊遊,她講鬼故事給我們聽,聽完很多同學不敢上廁所⋯⋯,大家在徐飴鴻理事長的咖啡莊園,聽老師細說童年往前事,這是我今年春節回鄉之旅最美好的記憶!看到同學們有的近半世紀沒見過面,大家的容顏都有些改變,這個半世紀同窗情誼,也真的不容易!
雲 科 電機 特色 在 新北創力坊 InnoSqua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週新創重點摘要
1. 【讓台廠數據淘金更容易,戴爾攜合作夥伴成立數據優先聯盟】
隨著 5G、AI 技術到來,大量的數據將伴隨多樣新興應用在各產業孕育而生。為協助台灣產業以數據為核心進行智慧轉型,戴爾攜手 Ericsson、NVIDIA、VMware、鴻海科技集團雲高科技、台達電子、遠傳電信、凱穩電腦、資策會、歐立威科技、聚碩科技與精誠資訊共十二個夥伴攜手成立「數據優先聯盟(DIGI-DATA Alliance)」,協助台灣企業落實數據資本化並加速數位轉型。
報導來源: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technews.tw/2020/12/08/dell-digi-data-alliance/
2. 【台灣 AI 應突破框架,不要「太乖」:AI 醫療發展過慢癥結點】
台灣在 AI 醫療上具備發展潛能,不僅從治療方式上可看出,台灣醫療科技領域飛速成長,從多為化學介入的治療方式,演變成科技整合的數位介入治療法(digital intervention),分別為透過 App 協助的軟性介入(soft intervention)和代表穿戴式、IoT 裝置的硬體介入(sillicon intervention);且台灣人對新科技具有高適應與高接納度的特色,使技術相對容易走入日常生活。
報導來源:基因線上
https://geneonline.news/.../12/07/ai-healthcare-conference/
3. 【IEEE會議登台 聚焦 6G】
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全球通訊會議(IEEE GLOBECOM 2020)於 12 月 7 日在台舉辦,由於這是台灣闊別 20 年,再度爭取到 IEEE GLOBECOM 會議在台舉行,原本意義就非凡,台灣還將在 IEEE GLOBECOM 2020 會議舉辦 6G 高峰會,被視為是全球首場 6G 高峰會,意義更加重大。
報導來源:工商時報
https://ctee.com.tw/news/tech/37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