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平行時空🇬🇧🇭🇰】幾年前,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了一批文件檔案,涉及不少香港主權移交前的政體討論。其中一份檔案,披露1983年曾有英國學者提出,將全港約550萬人口全數調遷到北愛爾蘭,並得到內部一定討論。現在聽起來,要將550萬人從東亞遷移到歐洲邊陲的北愛,似乎不可思議;檔案公佈後,相關人士也相繼表示只是「開開玩笑」,「認真你就輸了」。不過不少香港人再度醞釀移民外地,這計劃在「平行時空」會怎樣發展,仍然不無思考價值。
計劃當年由雷丁大學學者戴維斯(Christie Davies)提出,他認為香港在1997年以後「沒有將來」,因此英國政府有責任接收香港人。根據解密檔案,方案得到時任北愛官員的費格遜(George Fergusson)和議,但他的出發點主要是內向的,相信指將港人移居到北愛,有助解決當時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的衝突。須知七、八十年代的北愛爾蘭正處於動盪時刻,牽涉宗教與種族仇恨,武裝組織愛爾蘭共和軍跟英國政府軍不時爆發槍戰。費格遜所期望的,大概是引入香港人作為「第三族群」,在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之間產生緩衝作用......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8875573
▶️International Charter City: 海外建港利多於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iAhRY4eX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袁彌昌博士 (Derek) 是同期在英國讀書的好友,雖然對他在2020年依然以「中間路線」參與立法會選舉不大認同,而且對這屆選舉的立場南轅北轍,但依然可以無所不談,這正是真・香港的可貴。除了讓他闡述何謂他口中的「關鍵少數」,不少朋友對袁家如何相處也很感興趣:當他說到擔心在國際游說的父親袁弓夷被通緝,...
雷丁大學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德國之聲》德國洪災「戰後最嚴重之一」,防災系統哪去了?】
德國西部此次洪災慘烈,英國雷丁大學水文學教授表示,有些山洪暴發很難詳細預測,但「肯定有時間」讓較大的城鎮做好預警或者疏散準備,而這次「體制的巨大失敗」導致了戰後德國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曾參與歐洲洪水警報系統EFAS建立的克拉克也強調,氣象部門已經發布了所有必要的警告,然而,「這個警告鏈在某處斷了,所以這些訊息沒有到達人民手中。」克拉克認為,德國缺乏...⬇️⬇️⬇️
雷丁大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西歐萊茵河之世紀超級洪水:#河流聚落的風險
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多處死亡
德國西部的萊茵河流域,自14日清晨開始,突遭低壓大暴雨突襲,#短短24小時內就降下了7月均雨量的160%,目前已在北萊茵-西發利亞邦與萊茵蘭-普法茲邦...等中萊茵地區,以及西歐的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造成慘烈災情。目前至少造成183人死亡。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極端天氣 #歐洲 #西歐
梅克爾形容這場洪災是「#悲劇」,並承諾聯邦政府將向受災地區提供援助。她15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共同發布談話時說,「我的心與這場災難中失去摯愛親友的人們同在」。
比利時政府宣布訂7月20日為 #全國哀悼日,向不幸罹難者致哀。然而,比利時的國慶日為7月21日。
科學家:地球升溫致 #強降雨
分析德國大雨釀災的原因,科學家指出,總體而論,地球平均氣溫升高,目前大約比工業化前氣溫攀升攝氏1.2度,以致強降雨更有可能發生。
更暖濕的空氣意味最終將帶來更多雨量,像是淹水的德國西部城市科隆(Cologne),13與14日降雨量就超過150毫米。
德國萊比錫大學(Leipzig University)理論氣象學教授奎斯(Johannes Quaas)說:「當降下豪大雨,大氣層幾乎就像一塊海綿,如同海綿受擠壓般水流四溢。」
氣候科學家說,全球均溫上升攝氏1度,大氣層中水含量就會增加7%,提高發生強降雨的機率。
其他因素也會決定特定地區受影響的程度,包括當地地理與氣壓系統。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氣候科學家陶米(Ralf Toumi)說:「洪水總是發生,就像擲骰子等隨機事件,但我們已改變擲骰機率。」
英國雷丁大學水文學教授漢娜‧克洛克表示:「洪水在歐洲造成的破壞和死傷是本應避免的悲劇。預報員本周稍早發布警報,但人們不夠重視,準備工作也不充分。北半球其他地方近來也遭受創紀錄熱浪和野火侵襲,這項事實提醒人們,#在一個不斷變暖的世界,我們的天氣可能變更危險。」
大雨過後,#河流找回她原本的路徑(文字來自彰師大地理系,陳毅青老師)。
套一句普通人說的,與河爭地總有一天討回來,
#曲流地形 #曲流頸
地形,地景,反應過去與地下地質的過去與現在作用力糾葛,地形特徵圖或地貌圖正是把這些痕跡標注在圖面上,利用圖來暗示未來或正在演變的過程,雖是自然現象,當人類有所活動,將影響而成為災前有所思維與考量。
(引述災防科技中心)
文字引述:中央社、轉角國際、聯合報
圖片引用:BBC、CNN、Reuters
雷丁大學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袁彌昌博士 (Derek) 是同期在英國讀書的好友,雖然對他在2020年依然以「中間路線」參與立法會選舉不大認同,而且對這屆選舉的立場南轅北轍,但依然可以無所不談,這正是真・香港的可貴。除了讓他闡述何謂他口中的「關鍵少數」,不少朋友對袁家如何相處也很感興趣:當他說到擔心在國際游說的父親袁弓夷被通緝,因為建制派太太容海恩要加入「臨立會2.0」而懷疑是否應繼續做候選人,前人民力量主席妹妹袁彌明又表明不支持他參選,這些家庭之內的掙扎,也不足為外人道。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