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智醫生生活2》第二集劇情雷)
「有時候不幸的事,也會發生在善良的人身上。」
每週四看《機智醫生生活2》的最新一集,已經成為一周最期待的事,你忍不住想知道五人組這一周又發生什麼事情,他們的愛情有沒有進展,能不能繼續往前走。
但其實,無論如何,他們都會一直往前走的。
李翊晙(曹政奭 飾演)的告白剛失敗,他藏起自己的憂傷,依舊是那個爽快樂觀的老好人,但遇到讓家人擔心的酗酒父親,仍會生氣板起臉孔。
安政源(柳演錫 飾演)招集其他四位好友,說明自己已經脫單,其他老友像是嫁女兒一樣的心情,紛紛誇讚「你們終於在一起,很適合」。
金雋婠(鄭敬淏 飾演)繼續維持遠距離戀愛,依舊是工作嚴謹毒舌,私下傲嬌,在一通電話過後,開始體會到自己的無力。
蔡頌和(田美都 飾演)為國際小提琴手操刀,順利完成後又被催婚,但她心繫的仍是整個團隊有沒有被看見,她覺得自己不那麼重要,希望讓其他人也一起發光,最後那兩杯咖啡是她溫暖的禮物。
楊碩亨(金大明 飾演)雖然一樣不擅交際,但他明顯婉拒了前妻的復合要求,也為一場努力過後的失敗手術所低潮神傷,楊碩亨做任何事都是全力以赴,他傷心的是無法救回生命,卻被這名婦人一句「教授,如果小天使下次再來到我身邊,到時候也拜託你守護我跟寶寶」,惹得瞬間眼眶泛紅。
在醫院,他們見識過太多生死,但每次面臨離別,都還是忍不住像第一次那樣感傷,為什麼我救不回來呢?只是生命沒有太多的為什麼,把握當下,四個字說起來多麼簡單,但直到現今的光陰逐漸消逝時,才有回憶好讓我們品嘗。
而這一集,怎麼說呢,我覺得這集的媽媽們都很偉大。
有一位媽媽即便沒有留住孩子,仍曾為自己感受過一個月的胎動而欣喜;有一位媽媽面對孩子拆線哭鬧時憤怒又自責;有一位媽媽用「馬拉松參賽者」的比喻來鼓勵另一位媽媽;有一位媽媽看似不信任醫生,但最終也害羞的想為醫生牽線姻緣。
這些媽媽都很勇敢,在醫生的面前,展現出自己的焦急與憂慮,也願意全然相信醫生,我也希望以後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時,都能像這些媽媽一樣,獲得治癒的力量,心裡一點一點被點亮。
金雋婠曾說過「我是跟頌和做朋友之後,才比較人模人樣」,我才想說,看見你們這群醫生過生活,我才像是進入一個美好的烏托邦。
Netflix
#機智醫生生活
#슬기로운의사생활
#슬기로운醫師生活
雷偉信前妻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曼克》V.S.《大國民傳奇》:#一部電影兩樣表述
.
文章有點冗長,#圖文好讀版在此:https://reurl.cc/WL962y
.
《曼克》:一隻被囚禁的猴子。
.
「我只想知道你的看法。」曼克。
「你寫的東西當然是一流的,這你知道,他對權力的渴望,還有他急於尋求害怕他黑暗面的人的愛慕,但是...」豪斯曼。
「令人害怕卻可預知的”但是”」
「你對電影觀眾要求太高了,整體來說有點雜亂無序。」
「無序還有序?」
「人物主角七嘴八舌,敘事順序顛三倒四,就跟墨西哥跳豆一樣跳來跳去。」
「老友,歡迎一窺我的思維模式。」
「這故事太零散,沒地圖的人會迷失的。」
「你是說故事一團亂?」
「能否簡化一點?」
「帕斯卡曾說過”如果時間更充裕,我這封信會寫得更簡潔”」
「我只想說,沒有人可以這樣寫東西。」
「豪斯曼,但我可以,而且木已成舟。故事就像肉桂捲一樣圍成一個大圓圈,不是指向最近出口的直線,你無法在兩小時內捕捉一個人的一生,最多只希望能大致勾勒出個輪廓。」
.
30年代的好萊塢,酗酒又直率敢言的劇作家赫爾門曼克維奇被視為麻煩人物,在他事業最低潮時,年輕導演奧森威爾斯邀約合作,希望曼克能在60天內完成一部電影劇本。曼克依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創作出《大國民》,劇中角色人物皆對當時的權勢者有所影射,使得電影尚未開拍便已鬧得滿城風雨......
.
老實說,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導演的《曼克》看得我有點悶,節奏緩,敘事散,我家的電視設備普通,整部片的畫質有些偏暗(我始終覺得慢步調但攝影強大的作品都比較適合在戲院觀賞)等,有影響到我對影片的投入程度。即便稍稍被悶到,我依然喜歡《曼克》,美術、妝髮、攝影迷人,演員也表現突出,飾演曼克的 Gary Oldman ,應該有機會獲得奧斯卡男主角提名、飾演女星瑪莉恩戴維斯(Marion Davies)的 Amanda Seyfried ,也有讓我眼睛一亮,出場不多,但每場戲都有魅力!
.
《曼克》的敘事跟《大國民》相呼應,兩部片皆非直線敘事,故事時空穿梭在過去與現代之間,像是拼圖,不到最後一刻無法拼出故事的全貌。然而《大國民》的劇本較為簡潔,主角與事件的關係明確,敘事平順,《曼克》的出場人物繁多,剪接偶爾會給我紊亂的感覺。
.
《大國民》片中,報業大亨肯恩的最終遺言是「玫瑰花蕾」,沒人知道「玫瑰花蕾」代表的意義,直到影片尾聲,觀眾才從雪撬上的標誌猜測「玫瑰花蕾」代表的是肯恩內心的空缺與遺憾。《曼克》片中,曼克親眼見識到媒體巨人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如何操控輿論與政治、對於赫斯特的伴侶瑪麗恩有著愛慕與憐惜、厭惡 MGM 頭頭路易斯梅爾(Louis B. Mayer)的偽善和冷血...曼克將他的所見所聞寫成劇本。
.
最初奧森威爾斯邀請曼克撰寫劇本,曼克答應以不署名的方式創作,一方面是避免麻煩(他被好萊塢放逐),一方面表現曼克對編劇工作的態度不夠嚴謹與輕浮,一如30年代初,曼克和一群編劇去跟老闆提案時,只會敷衍了事。曼克接下奧森的工作時,或許以為自己不會對新的劇本投入太多感情,掛不掛名根本沒差。然而《大國民》的劇本越寫越私密,加上劇本完成後,旁人對劇本的反應都出乎他的意料,才讓他體會到這個劇本的價值。
.
《大國民》用肯恩一角影射赫斯特,《曼克》則讓觀眾明白:肯恩不只有赫斯特的影子,也融入了曼克的性格與人生。一如肯恩在電影裡有過兩任妻子,一個是任勞任怨的前妻,一個懷有明星夢的第二任妻子,這兩個女性角色像極了曼克的妻子莎拉和赫斯特的伴侶瑪莉恩的翻版。肯恩因為寂寞與自卑而顯得自大,曼克也有他自卑、自大、憤怒與墮落的一面。肯恩一輩子在填補內心的空洞,曼克何嘗不是如此?從不要署名到堅持掛上自己的名字,《大國民》的劇本讓曼克重新找回身為劇作家(人)應有的尊嚴。
.
《大國民》片中的「玫瑰花蕾」,象徵肯恩無法得到(或失去)的純真,現實生活中,曼克對暗黑政治、無情的好萊塢、偽善的人際關係,以及自己犯下的過錯(一句玩笑話給了片廠拍攝假新聞的想法,不但讓支持的候選人落選,還間接造成好友 Shelly 的死亡)感到失望透頂。對曼克來說,《大國民》的劇本就是他的「玫瑰花蕾」,既是回應赫斯特對他的羞辱,也是如他筆下的人物一樣,渴望獲得肯定,渴望找回(救贖)遺失(失落)的靈魂。
.
「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像是隻老鼠,困在自己設下的陷阱中,每當這個陷阱因為破了個洞,有讓人逃脫之嫌,我就會反覆把洞給修補起來。」
.
哀傷的是,曼克不只將自己的心情放到肯恩這個角色身上,他更是《大國民》劇中,肯恩第二任妻子蘇珊的翻版。蘇珊有著歌星夢,肯恩為她搭建一座歌劇院讓她登臺演出。然而蘇珊表現不佳,肯恩動用旗下報社全力吹捧(呼應曼克對假新聞的看法)蘇珊的演出。蘇珊清楚知道自己私下成為他人的笑柄,遂跟丈夫提出結束公演的要求。肯恩拒絕妻子的請求,並對她說:「我要妳繼續唱下去!」。
.
回到《曼克》片中,曼克在一場聚會上發飆指控赫斯特等人偽善無情,赫斯特跟曼克講了一個手風琴猴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猴子以為自己很特別很重要,其實不過是街頭藝人的生財工具,當主人要猴子唱歌,猴子再不甘心也得開口唱歌。曼克在他的劇本裡,想像蘇珊受到肯恩軟禁而不快樂,但事實上,瑪莉恩跟赫斯特的關係並沒有如《大國民》所揭示的不對等與不開心。與其說曼克透過寫作想要「拯救」瑪莉恩,不如說他把自己身處業界、對業界感到失望,卻又無力逃脫業界的心情給放到了蘇珊身上,《大國民》裡的蘇珊才是曼克投射心情(拯救)的對象啊。
.
「我相信編劇比黨員對天真的大眾更具威脅性。」
.
最後,儘管《曼克》講的是30年代的好萊塢故事,我們也能在這部作品中,瞥見導演對於當代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想法與憂慮,關於政治與藝術從來不分家的現實、關於理想多麼輕易被財富與權力綁架、也關於平民百姓對於政治的冷漠或不夠嚴肅對待可能造成的後果。我其實很喜歡瑪莉恩戴維斯這個角色,愛情裡,看似虛榮浮誇,實則深情(瑪莉恩陪伴赫斯特超過30年時間,直到他過世為止)。政治上,看似傻氣無害,其實很懂得自保。電影裡,曼克希望瑪莉恩幫忙說服赫斯特或片廠老闆撤下「假新聞」影片,瑪莉恩以:「我已經華麗退場。」讓曼克碰了軟釘子。真心覺得瑪莉恩夠聰明(懂得計算利益得失),故意選用一個看來離譜的藉口,來保護自己不受到牽連與影響。曼克在聽到瑪莉恩的回應後,只能笑著離去,笑的是這藉口的荒謬,笑的是他只能眼睜睜看著美國的墮落卻又感到莫可奈何。
.
《大國民傳奇》:#另一種說法。
.
「我和父親到歐洲旅遊,我們到西班牙時,我有幸坐在瑪諾萊特旁邊,他是最偉大的鬥牛士。”鬥牛士最大的敵人是誰?”瑪諾萊特這樣問我,我自然天真的回答是”牛”,他說”不,牛只是對手而已,鬥牛士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恐懼,想要獲得勝利得先學會牛的想法。”」
.
HBO 於1999 年推出的電視電影《大國民傳奇 (RKO 281)》,敘述《大國民》創作過程以及電影完成後遭遇到發行阻礙與挫折等。充滿野心的年輕天才導演對抗掌握話語權的老派媒體巨人之爭。電影裡,奧森覺得自己是鬥牛士,赫斯特是一頭朝他衝撞而來的公牛,他要學會閃躲與擊殺公牛才能存活。但事實上,奧森才是赫斯特所畏懼的公牛。年邁的鬥牛士(赫斯特),如何能跟體型敏捷壯碩的公牛(奧森)對戰?
.
《大國民傳奇》的劇情高潮迭起,故事「通俗好看」,只是這兩天連看《曼克》和《大國民傳奇》,發現他們根本是平行時空宇宙,故事主視角不同,觀點也就天差地遠。
.
(1)《大國民傳奇》裡的曼克個性沒有太陰鬱,他老早蒐集許多關於赫斯特的資料,但害怕惹上麻煩而沒有編寫成劇本,直到奧森提出要以赫斯特為藍本創作故事,曼克才開始動筆。
.
(2)《大國民傳奇》給了「玫瑰花蕾」一個解釋,「玫瑰花蕾」原來是指瑪莉恩的「私處」......
.
(3)《大國民傳奇》提到一個秘辛:1924 年一場派對上,赫斯特不滿瑪莉恩與多位男性發生關係而在派對上開槍,意外槍殺好萊塢知名製片人 Thomas Ince,赫斯特利用權力之便掩蓋消息逃過牢獄之災。這起事件背後牽扯的人還包括卓别林,據稱赫斯特本來想要射殺的人是卓別林而非 Thomas。Thomas Ince 過世時年僅44歲,他的正式死因被判定為心臟衰竭,親屬亦多次表示赫斯特殺害 Thomas Ince 只是謠言,但大眾顯然比較愛勁爆八卦的好萊塢版本。
.
(4)《曼克》片中,曼克的劇本在《大國民》還未開拍前,已經鬧得滿城風雨。《大國民傳奇》裡的赫斯特則是在《大國民》完成後,才知道有這樣一部片的存在。
.
(5)《大國民》的編劇到底是曼克還是奧森?坊間一直有所爭論。曼克在大衛芬奇導演的版本中,一開始並不在乎能否在劇本上掛名,他只是想要賺筆錢增加收入。劇本完成後曼克反悔並要求奧森讓他重新掛名編劇。《大國民傳奇》則是奧森在修改與刪減完曼克超過300頁的劇本後,將曼克的名字從劇本上拿掉,兩人因此不歡而散。直到奧森陷入創作瓶頸,回頭找曼克合作,才將曼克名字放回編劇欄上。
.
另外,《大國民傳奇》片中,奧森跟著曼克參加赫斯特的晚宴,曼克不敢得罪赫斯特,不斷提醒奧森講話小心。然而血氣方剛的奧森最終還是跟赫斯特發生爭執。自覺受辱的奧森因此有了拍攝《大國民》的想法(靈感的源頭)。《曼克》卻說《大國民》的劇本來自曼克與赫斯特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曼克才是被赫斯特羞辱的人,曼克才是《大國民》劇本的靈感來源。
.
作為觀眾自然無法確認現實生活中的曼克和奧森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也無法確定《大國民》的最初發想人是誰(畢竟已經是80年前的往事)。《大國民傳奇》和《曼克》哪個更趨近真實?或者,這兩部片其實都跟現實情況不同?單就電影來看,《大國民傳奇》沒能解釋清楚奧森為何將曼克名字拿掉又放回來的心境轉折,《曼克》聚焦在曼克單一角色上,人物的心境變化有較為細膩的表現,也比較能說服我。
.
(5)《大國民傳奇》裡的 MGM 老闆路易斯梅爾受到赫斯特的威脅而出面阻止《大國民》上映。《曼克》片中,梅爾則是赫斯特的摯友,本身對曼克沒有好感,可以猜想梅爾日後或許會施壓禁止《大國民》上映。另外,《大國民傳奇》指出 RKO(雷電華) 總裁喬治因為奧森的《大國民》風波而被迫離職,但維基上查到的資料則說喬治確實是因為奧森威爾斯而離開RKO,但不是因為《大國民》,而是奧森的第二部作品《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以及他就任期間電影票房表現持續低迷才不得不離開RKO。
.
(6)《大國民傳奇》和《曼克》唯一有達成共識的點是:瑪莉恩年紀跟赫斯特差距頗大,但她對赫斯特有著真情,自願變賣珠寶幫助赫斯特度過破產難關。
.
#延伸補充:
一,《曼克》對路易斯梅爾的描述相當負面,人前感性,人後冷血又自私。電影裡,梅爾不只減掉員工半薪,甚至在左右手 Irving Thalberg 過世後,先是在葬禮上哭成淚人兒,一坐上車又立刻回復本性,顯示他對人的毫無感情。現實生活中,梅爾也是評價兩極的人物,一方面很懂得操縱人心,包裝溫情來獲取所需。一方面對好萊塢的影響深遠,米高梅(MGM)在梅爾的帶領下,成為好萊塢重要的電影製片廠之一,旗下擁有大量的明星與導演與作家,推出過無數高品質電影,包括《亂世佳人》、《綠野仙蹤》等。
.
二,曼克的朋友 Shelly Metcalf 接下拍攝假新聞工作,晉升導演行列,選舉結果揭曉後,民主黨候選人辛克萊在廣播中提及自己的落敗來自假新聞的攻擊。Shelly 受不住良心譴責(加上罹患帕金森症)而選擇自殺。Shelly 其實是虛構的角色,這個角色原型可能來自米高梅旗下的 Felix E Feist 導演。Felix E Feist 當年在 Irving Thalberg 的指示下,拍攝假新聞影片,隨後獲得提拔,事業變得穩定,拍攝過不少作品,直到1965年過世為止。
雷偉信前妻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我不羨慕下一屆美國總統
上周用了古羅馬帝皇尼祿(Nero)來比喻現今美國,引來不少迴響。感謝讀者指出尼祿僅是Julio-Claudian皇朝的最後一個帝皇,並非整個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細心的朋友更指出小提琴發明於16世紀,所以尼祿不可能一邊拉小提琴,一邊觀賞羅馬在燃燒。哈哈,這個我是知道的(我也拉小提琴),但既然野史說他在拉小提琴,更具戲劇性效果,why not撒個小白謊言?較肯定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試過一手拿着電視遙控器,另一隻手拿着KFC雞腿,一邊大發雷霆,一邊在Fox TV收看美國暴亂新聞!
心水更清的朋友指出今天美國更像羅馬帝國共和年代的末期,Sulla將軍擁兵自重,兩度擔當Roman Consul,更成為Roman Dictator,亦為後來的Julius Caesar「登極」鋪路。
大家不用對這個羅馬比喻太過認真。重點是美國,一個比羅馬帝國更偉大,統領了世界75年的世界一哥,到了今天,整個帝國已出現很多裂痕。美國正面臨疫症,重開經濟和種族關係導致的社會動盪等相關內部問題,同時又因不安全感而感到被中國崛起所挑戰。最危險的是特朗普自毀長城,不斷努力削弱和摧毀幾乎所有把美國變得強大的體制和基石,包括民主機制必須有的求存同異精神,對事實和尤其科學的尊重,對移民的歡迎和包容等。
今年美國大選,具有前所未有的巨大意義,將影響到未來興衰,甚至世界和平。距離大選仍近5個月,變數尚多,甚至能否如期舉行都有一點不確定性。
美選舉人票制度扭曲民主
現在要作出準確的選舉預測仍太早,但可以先作出一個較有把握的預測。即使特朗普成功連任,幾乎肯定他仍必輸掉普選票,幅度可能比上次的300萬更大,亦即是繼續反民主!美國選舉人票制度的扭曲絕非偶然,是美國「founding fathers」(國父們),包括華盛頓和傑佛遜等擁有奴隸的南方大地主所精心設計出來的。不幸到了21世紀,此不公平制度不止仍然存在,更被共和黨利用到淋漓盡致,幾乎擔保每次選舉勝利都必定出於輸普選票的反民主結果。在現在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情緒高昂的今天,如不公的反民主選舉結果不停出現,將足以引發文化和街頭內戰!近日民眾包圍白宮的情况已令人極擔心(令人想起去年衝擊香港立法會),如行動變得更激烈,後果不堪設想!
順帶一提將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眾議院極可能仍留在民主黨手上,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只約三分之一議席進行選舉,所以比白宮更難易主,較大機會留在共和黨手上。以傳統華爾街智慧來看,所謂grid-lock,即白宮跟國會兩院,由不同黨派控制,導致政策僵化,無法進行任何重大政策改革,反智地對市場更好。但如從闊一點的社會角度來看,美國如繼續無法進行一些極需要的社會改革,解決部分種族和貧富懸殊問題,再加上槍械問題,後果亦可非常嚴重!
美國疫情失控,引致經濟崩潰,特朗普責無旁貸,但以他永不認錯的縮骨性格,當然盡量推卸責任。美國死亡人數全球第一、英國第二、巴西第三,是純屬偶然還是跟這三個不懂亦不信科學,整天打着民粹旗幟,但其實在分裂人民,甚至草菅人命的無能領袖有關呢?
狂谷股市貧富更懸殊 街頭怒火愈難熄滅
特朗普以印鈔、派錢,狂谷股市,短期非常奏效,標普指數今年翻正,納指更創新高。但即使如此,仍無法掩蓋每日平均死一千人的恐怖事實,亦肯定影響經濟重開的速度。再者,股市表現愈好,貧富懸殊愈嚴重,街頭怒火愈難熄滅。
特朗普企圖轉移視線,把疫情全部責任賴在中國頭上,以此作為競選主打題材。但人算不如天算,不幸發生了George Floyd死亡事件,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BLM運動。相信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很難完全避開種族關係問題。他處理暴亂的手法一如既往的反覆和無能,他的言語,不止無療傷作用,反而每每火上加油,故意挑起更多種族仇恨,恐嚇放狗對付示威者,簡直把人民看待為奴隸!更離譜的是他吹噓經濟表現,竟說到Floyd在天之靈,會讚美正在發生的事情,且對Floyd和人人平等來說,是偉大的一天!此言論驚人地涼薄,有人認為是為了鞏固他的鐵粉支持,證明他有信心連任。
但老實講,根本毋須想太多,特朗普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到了這個年紀已無法遮掩,再加上明顯的cognitive decline(認知衰退),嚴重程度,尤甚於拜登很多,除此亦明顯與現實完全脫節!
BLM已成為了一個全球運動,世界各地大城市,例如倫敦、多倫多、悉尼、柏林等都有大型遊行示威。在Bristol,憤怒民眾甚至把著名黑奴販賣商Edward Colston的銅像掉進河中。
香港是一個奇怪的例外,那麼喜歡遊行、示威甚至暴動,唯獨今次幾乎完全沒有人發聲支持BLM,大規模遊行更加沒有。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門前曾有數人舉牌抗議,但反被人說是北京派來的。不支持BLM原因上周我已說過,不少香港人是支持特朗普的,而他們本身也是極端種族主義者,過去一年不斷做出各種嚴重種族歧視的暴力罪行。不少香港人故意指出Floyd有多次犯罪紀錄,他的死幾乎是咎由自取,支持BLM的人都是儍瓜。他們還替特朗普開脫,反而不斷指罵黑人總統奧巴馬,沒有解決種族問題。不少美國朋友發現這醜陋真相後,非常詫異和痛心,後悔去年支持香港的示威行動。
更可悲的是某些香港人的論調,竟然與支持特朗普的白種人優先主義者一模一樣。有人指出不是所有特朗普支持者都是種族主義者,但所有種族主義者都必定支持特朗普。
指摘Floyd為罪犯,表面上是正確的,但當然BLM的主旨不在表揚Floyd,而是借此殘忍的事件,道出400年來黑人被系統性捕捉、虐待、販賣、利用、勞役、打壓和歧視的可恥歷史事實。把責任賴到奧巴馬身上,更是雙重歧視,他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黑人總統,已經是提升黑人地位的最大貢獻!
英美鴉片商,荼毒和攻打中國,罪孶深重程度,與販賣黑奴不相伯仲!黑人尚且明白歷史的重要性,可惜不少香港人反而假裝漠視歷史。幸而近日已有所改善,口頭不認,但已被美英疫情和暴亂,弄到頭腦非常混亂。另外,如英國人真的開始懺悔過去罪行,為何仍未把坐落在倫敦St. James的East India Club拆除?
拜登終於鎖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無疑他並非一個最理想選擇,年紀比特朗普更大,精力有限,好好先生形象,但稍欠個人魅力。政綱包括極「趕客」的加稅建議,雖然其實美國非常需要。但這是否就代表拜登一定輸?
事實又未必。在所有全國民調中,拜登一直領先7%至10%,但當然經過2016年的民調失效,已沒有人太相信一般民調。再深入一點分析,在關鍵搖擺州份Michigan、Pennsylvania、Wisconsin和Arizona,拜登都有優勢。最重要的Michigan,拜登優勢正在擴大,有12%之多,但在最有機會投票者中,差距較細。這亦是特朗普早前故意煽動Michigan人民起來反抗疫症封鎖的主要原因。
關鍵搖擺州份 拜登優勢擴大
拜登說明他將選擇一位女副總統候選人為搭檔,是聰明還是愚蠢,難講。當然有資格的能幹女士有很多,包括3名參議員兼前競選對手,Kamala Harris、Amy Klobuchar和Elizabeth Warren,經常被特朗普攻擊的Michigan州長Gretchen Whitmer也是人選之一。暫時看來,Warren對拜登的幫助最大。
雖然拜登有機會贏,但他是否就是最佳人選?答案肯定不是,只是按照傳統,他已拿到足夠的支持票,在黨大會就必將得到提名(何時舉行和形式仍是問題)。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如民主黨明白美國正面對的嚴峻考驗,如尼祿的羅馬正在燃燒,就應該考慮一些非常手段,增加勝出機會。
最基本一招就是盡量提升投票率。2016年贏多300萬票仍不足夠,但在2018年中期選舉,贏700萬就足夠拿到眾議院控制權。今年情緒高昂,投票率應該高,但疫情可能影響投票意欲,所以郵寄投票之爭的確非常重要。民主黨希望所有州份完全開放郵寄投票,不需任何出差,行動不便等藉口,但特朗普就故意中傷郵寄投票的可靠性,誣衊將造成大量「假票」,更陰險企圖減少郵局經費,藉此阻撓選舉。
民主黨想增勝算 紐約州長應參選總統
疫症最嚴重期間,紐約州長Andrew Cuomo每天舉行記招,他高大威猛,60出頭,前妻來自甘迺迪家族,絕對是上佳總統人選。厚厚紐約市皇后區口音,能言善辯,聲調抑揚頓挫,講話有點像詩人,時而感性,時而幽默,給人一種可信任和勵志的感覺。他有一個在CNN當主持人的弟弟Chris Cuomo,早前曾染上Covid,但仍堅持帶病工作(地牢隔離),且經常邀請州長哥哥接受訪問。訪問氣氛盡表兄弟之情,還偶爾假裝爭取年邁媽媽寵愛,極受觀眾歡迎(似乎美國人真的最愛看真人騷)。因此馬上很多人呼籲Andrew Cuomo參選總統,或最少爭取副總統提名。
Andrew Cuomo非常像他爸爸Mario Cuomo,同樣曾當紐約州長,也曾被人看好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但奇怪地他永遠拒絕,只堅守州長崗位。Andrew Cuomo也一樣,節目上斬釘截鐵回答弟弟,說從未想過參選總統,連副總統都不會考慮。為甚麼?是因為他太愛州長工作?處理疫情失當,無面目參選總統?出於答應支持拜登的承諾?是否來自意大利南部的Cuomo家族的衣櫃裏,有太多骷髏骨頭?
不知道答案,但只知如民主黨真的想贏,拜登或應以大局為重,在黨大會上退位讓賢,勸支持者改投Cuomo,勝算較高。而Cuomo亦不應再扭捏推卻,應把國家興衰放在首位。
最有效的撒手鐗當然是提名極受歡迎的前總統夫人Michelle Obama當副總統候選人,簡直可說:得Michelle,得天下!黑奴後代,普林斯頓本科、哈佛法律學院畢業,背景學歷,一點都不輸給老公。如她願意接受提名,將能幫拜登拉到大量黑人、其他少數族裔、女性(包括白人)、知識分子、年輕人、中間派人士,以及LGBTQ的票。
前總統奧巴馬已表態支持拜登,且開始不點名抨擊特朗普,但不幸至今,Michelle仍表示沒有興趣參選。有人說她極憎恨在白宮的8年生活,每日為丈夫安全提心吊膽;證明做黑人辛苦,做黑人總統也一樣辛苦!但如她明白美國已到頗危險地步,也應該不懼艱辛,挺身而出,為美國前途盡一分力!
如一切按照劇本,不作任何改變,11月大選特朗普對上拜登,其實無論哪一位贏出,美國在未來4年多,必將極可能面對兩個重大裏外政治危機。首先種族關係問題仍極難解決,疫情都可能仍存在,經濟情况亦難說。另外,參考了actuarial tables(保險統計表),一位如拜登的美國77歲男士,平均壽命仍有不錯的10年,但在未來5年內死亡的概率也有23%。特朗普年輕4年(後天生日,Happy Birthday Mr. President!),未來5年內的死亡率約20%。更重要的是死亡之前通常會生重病,減低甚至完全失去工作能力;更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衰退的問題,其實兩位現在已有點迹象。所以死亡率加上身體或精神(更難判斷)出現嚴重問題的概率,需要副總統替代的機會,一定最少50%!即是說這次選舉等如為美國埋下一個政治危機計時炸彈,所以副總統的人選更為重要,必須真的隨時準備好接棒!
誰當美總統都要決定與中國相處方法
對外的危機更棘手。中國崛起是不爭事實,疫情更成為了中美GDP距離加速收窄的催化劑。中國經濟規模有很大可能在未來4至5年內,追到美國。不管誰當總統,都一定要決定與中國相處的方法。友好合作?還是冒着戰爭的風險,繼續惡性鬥爭,企圖延續一哥地位?
白宮重擔實在太難了,這是否大部分有識之士躲起來的真正原因?我不羨慕下一屆美國總統!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雷偉信前妻 在 [新聞] 霍華德LIKE補強?顏行書:魔獸看到都會笑 的推薦與評價
日前台啤雲豹執行長張建偉指出,這次雙方結盟後,握有台啤籃球協會的球員「調度權」, ... 14 [新聞] 國王戴維斯抓傷前妻遭起訴PLG聯盟送. ... <看更多>
雷偉信前妻 在 「索腿天后」陳敏之43吋長腿殺死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GossipGossip #八八通 #紅出沒注意 #索腿天后 #陳敏之 #43吋長腿 # 雷偉信 #雷子樂 #流行經典50年 #譚凱琪 #下一站天后 #小室哲哉入室弟子 #最後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