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中電執行長:「碳密集型企業到2050年麻煩會很大⋯」 依賴燃煤電廠的中電 決定轉向零碳排!(09/10/2021 財訊雜誌)
不要把永續投資想成縱身躍入未知的領域,而是當作避險策略。看看中電集團(CLP)的例子。
中電集團是亞太區最大規模的私營電力公司之一,投資遍及香港、中國內地、澳洲、印度、東南亞及台灣的能源市場。集團業務涵蓋能源價值鏈每個主要環節,包括零售、輸電和配電,並擁有多元化的發電組合。中電一向著眼長遠發展,不斷積極推動公司革新,讓業務可持續發展,迎合未來需要。
作者: 瑞貝卡.韓德森
中電是亞洲數一數二的民營電力公用事業。2004年中電宣布,截至2010年,它的電力將有5%來自再生能源。2007年,中電再加碼,承諾在2020年前實現20%的發電來源來自零碳能源。這是亞洲電力公司當中最有抱負的目標,然而若以傳統標準來衡量,這樣的目標根本沒有道理。
中電的大部分發電廠都是燃煤電廠,這在亞洲相當普遍,因為煤很容易取得,而且價格相對便宜,自然成為發電首選燃料。
在2007年,燃煤電力比太陽能、風力或核能都要便宜許多。即使到2013年,太陽能和風力成本已經大幅下降,中電仍然假設風力的成本會比煤高出30%,太陽能的成本更是煤的三倍。
那麼,中電這個算盤到底是怎麼打的?我認為中電考慮的,是繼續重度依賴燃煤發電的風險。燃煤發電隱含著重大的政治風險,發電廠是不動產,運轉期間長,成本又高,一般需要花三到五年建造,之後可以運轉發電二十五到六十年。
由於無法移動,又往往是當地唯一的供電來源,燃煤電廠要成功營運,關鍵在於跟社區保持良好關係,也就是取得一般所稱的「營運社會許可」。中電相信總有一天,燃煤電廠所在社區很有可能會把汙染、淹水的責任怪到電廠頭上,屆時電廠的營運社會許可就會出現大問題。中電擔心政府可能會採取行動懲罰燃煤電廠,也許透過某種形式的碳價或碳稅提高煤的價格,也許直接勒令燃煤電廠關閉。
繼續採用燃煤發電也會有技術風險。中電相信,太陽能和風力的成本很有可能大幅下降。新技術在剛推出的時候,價格往往比較高,例如第一支可攜式消費性手機在1983年推出時,要價3,995美元,換算成2018年的幣值就是1萬美元多一些。
但大多數技術都會沿著所謂的「學習曲線」發展,當需求增加,企業便會投入更多資源在研發上,而隨著技術愈來愈普遍地用於產品中,企業的製造能力也愈來愈強。雖然在2007年,太陽能和風力比燃煤貴許多,但遲早比燃煤便宜的機率顯然是存在的。
我不知道中電有沒有為這兩種風險訂出確切的機率,但我在2008年問了好幾位公用事業公司的高階主管,他們認為這兩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結果答案非常一致。這些高階主管大多認為,未來二十年中,再生能源的成本可與化石燃料競爭的機率是30%左右,而公眾施壓迫使政府實施某種形式的碳稅或碳價的機率也是大約30%。我們把這兩種不確定性以四個象限表示:
這張圖的右上方界定了「一切照常不減排」的世界,即沒有法規管制碳排放,再生能源相對於化石燃料的價格也仍然昂貴。我有時會說,這叫做「老天保祐」的未來,因為有那麼多的企業、花那麼多的時間,祈求這樣的未來。根據那些能源主管的說法,有大約49%(70%×70%)的機率,到2030年時,我們的世界跟現在差不多。左下方界定的是「綠色天堂」,在這樣的世界裡,碳排放是要付費的,再生能源也比燃煤便宜。在2008年,許多公用事業主管認為這種未來不太可能發生,機率只有9%。但其他兩種未來:「再生能源有競爭力」和「法規管制碳排放」,發生的機率都是21%左右。
這張圖解有兩處頗有意思:第一,它顯示未來世界跟現在差不多一樣的可能性小於50%;第二,每當我在會議中亮出這張圖,大家總是覺得很新鮮,通常一開始會嘲笑那些堅信綠色天堂即將來臨的夢想家,再慢慢轉到苦惱該如何兩邊押寶避免損失。中電的領導層認為,未來世界能夠一切如常不減排的機率實在很低。2013年,時任中電執行長的包立賢(AndrewBrandler)這樣說:
我們認為,碳對任何企業都是長期威脅。如果是碳密集型企業,到2050年麻煩會很大,很有可能到時你已經被淘汰。中電成立超過一百年,我們希望到2050年,中電還在經營,但我們不能等到2049年才開始行動,必須一步步朝著目標邁進,隨著世界的變動,為每一個轉彎預先做好準備。
這是了解中電策略的關鍵,危機就是轉機。亞洲的電力事業如果要去碳化,那麼在競爭白熱化之前搶先轉向零碳能源,將會是極具吸引力的商機。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重新想像資本主義 》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33822
♡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行政院去年宣布「班班有冷氣」的政策推廣,各縣市積極配合,然而享受冷氣之於也需關心碳排放成本,市議員蔡旺詮要求市府效法其他縣市,擬定具體減碳政策。同時它也關心未來振興券發放問題,為弱勢族群發聲,呼籲不要再以現金換券的方式,徒增市民負擔。 今(27)日台南市議會總質詢,市議員蔡旺詮對台南市各級學校安裝冷...
電力 換算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史上變數最大的德國聯邦大選,對德國能源轉型政策的影響是...?
文:Tony Yen / 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4年前我即將到德國讀碩士的時候,德國舉行了一次聯邦大選,最後梅克爾領導的基民/基社聯盟,得以和社民黨繼續執政4年,而綠黨當年則僅拿到不到9%的得票率,比左派黨還少,氣候變遷似乎成了被邊緣化的議題。
詭譎多變的執政組合可能
當時,誰也沒想到在經歷Hambach森林等眾多煤礦廠開發抗爭、除煤時程討論、氣候罷課等等重大事件後,綠黨在這4年的支持度有了爆炸性的成長(詳可見https://bit.ly/38Mb6Co)。到今年年中為止,綠黨的支持度都一直緊追在基民/基社聯盟之後,偶爾還能反超成為支持度最高的政黨。
不過,隨著9月底大選將至,策略性投票的選民陸續歸隊之後,目前民調顯示的是史上變數最大、可行執政組合最詭譎多變的一次聯邦大選:按照目前的支持度換算,沒有任何兩個政黨能夠單獨組成執政聯盟,可行且在邦政府層級出現過的執政聯盟包括:由社民黨、綠黨、左派黨組成的紅紅綠聯盟,以及由基民黨、綠黨、自民黨組成的牙買加聯盟;其他前所未聞的可能性還包括由社民黨、綠黨、自民黨組成的紅綠燈聯盟,由社民黨、基民黨、綠黨組成的紅黑綠聯盟,以及基民黨、自民黨、另類選擇黨組成的禁忌聯盟等等排列組合(這根本是高中數學經典教材?)......讀到這邊大概可以想像,目前德國社會上對這次選舉的討論風向,有多繁雜而混亂。
對能源轉型的影響?
根據能源轉型智庫Agora Energiewende(https://bit.ly/2WWSWLZ),新政府在執政百日內必須確立的氣候政策包括:對化石燃料和高碳排產業的轉投資、宣布2030年以前電力部門全面除煤、宣布2045年以前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制定政策以讓陸域風能設置速率提升至目前的3倍、加速離岸風能建置、制定政策讓太陽能在2030年以前成長為目前的3倍等等。
綠黨和左派黨是目前所有政黨當中,提出的氣候與能源政策最符合前述建議的兩個政黨(https://bit.ly/3jKy9DY)。比如說,同樣和綠黨提出2030年全歐電力部門除煤的,只有左派黨;兩個政黨也同樣訂出2030年全面禁止新燃油車上路的時程;左派黨在氣候中和的期程制定得比綠黨前面(2035年),綠黨則有電力部門達成100%再生能源的具體時程(2035年)的條件下,相對應的氣候中和時程(「20年以內」)。不過,由於左派黨有些地方勢力支持德俄天然氣管線Nord Stream二號的興建,這會不會讓左派黨若果執政後,在燃氣轉綠氫議題陷入兩難,是筆者的一大疑慮。
另一方面,目前支持度最高的兩個執政黨,基民/基社聯盟和社民黨,都沒有打算提前德國國內法定除煤時程(2038年)的打算,也沒有加速2030年以前綠能設置的具體承諾。基民/基社聯盟本次大選主要政治人物在氣候議題上也屢屢失職/失言:他們的總理候選人Armin Laschet身為北威邦首長,該邦在七月下旬極端天候事件造成的洪患中災情慘重;他的重要左右手Friedrich Merz則在日前表示歐盟碳邊境稅的計畫「毫無道理」(https://bit.ly/3jN7RBk)。
這麼看來,綠黨近期支持率的小跌,對於德國能源轉型政策的未來有些微不利(對德國的台灣政策亦同,因為綠黨算是德國國會中對台灣最友善的政黨)。不過,和4年前相比,綠黨這次的得票率可望成長到原本的兩倍,這已經能替德國國會注入更多關於能源轉型的聲音;更重要的是,環境與氣候議題仍是德國人心目中德國最重要的議題(https://bit.ly/38KW0gJ),因此長期來看,可以預期各個主流政黨受此大時代氛圍影響,將繼續走向更積極的氣候政策(為反而反的抗議型政黨另類選擇黨除外;附帶一提,它是德國國會六個政黨中唯一高舉擁核擋綠口號的政黨)。
♡
電力 換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向上帝借了副眼鏡|蛟龍瀑布】
這陣子天氣並不好,加上之前都躲在家防疫,最近兩個月幾乎都沒空拍。
這次難得收到 允翔影像工作室 邀約,又有解高難度成就的難得機會,是台灣海拔落差最高的『蛟龍瀑布』。
-
蛟龍瀑布位於阿里山鄉豐山村,在塔山的尾稜岩壁上,落差超過640公尺,是台灣落差最大的瀑布。每年5~9月雨季,或大雨水量豐沛時,水勢磅礡超級壯觀,平時只能用望遠鏡頭從3公里外的橋上拍。
-
由於雨季不宜沿著河床走近瀑布,加上瀑布落差實在太高,只能透過向民航局申請解禁的方式來拍攝。
這次案件難得的是,合法申請飛行高度達14,000呎(AMSL),換算約4267公尺,只能說不怕你飛,只怕你沒膽沒電😂
-
以Mavic 2 Pro續航約30分左右的飛行時間,從起飛點往蛟龍瀑布的單程距離約2300km、高度1700m,才能勉強拍攝到蛟龍瀑布的俯瞰視角,光是去程就要耗掉約30~40%的電力,若再扣掉返航所需電量,大概只有2~3分鐘的時間能拍,真的是緊張又刺激。
蛟龍瀑布上方並無蓄水區域,瀑布水量都是前天或稍早下雨的實際情況,瀑布超高落差的大自然威力感,加上塔山雲霧離繞如同仙境一般,超級難得的拍攝體驗🥺
-
Mavic 2 Pro
申請號碼 AB2107010XXX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ongmatin/
電力 換算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行政院去年宣布「班班有冷氣」的政策推廣,各縣市積極配合,然而享受冷氣之於也需關心碳排放成本,市議員蔡旺詮要求市府效法其他縣市,擬定具體減碳政策。同時它也關心未來振興券發放問題,為弱勢族群發聲,呼籲不要再以現金換券的方式,徒增市民負擔。
今(27)日台南市議會總質詢,市議員蔡旺詮對台南市各級學校安裝冷氣的配套措施提出質疑,強調碳排放成本控管的重要性。他表示,行政院在去年7月7日宣布,全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班有冷氣」政策,該計畫的第一步驟:電力工程改善,正在台南如火如荼的推動,更是領先全國完成第1群校園電力改善工程發包,我們非常肯定市府的執行力與用心。然而市府僅著眼在冷氣的安裝進度上,忽略了冷氣的使用成本,令人憂心。他舉例道,前台灣營建研究院所長,現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的鄭瑞濱認為,對碳排放的錯誤認知很多,所以用電的維護管理更顯得重要, 吹冷氣一小時製造約0.6公斤的碳排,鋼筋混凝土建築換算成每小時碳排約0.084公斤,吹冷氣比蓋大樓的碳排更多,顛覆一般人的想像,所以對於冷氣使用成本的控管,請市府應拿出具體對策。蔡旺詮也分享了各個縣市的減碳對策,包含基隆、宜蘭、桃園、新竹、南投、嘉義、高雄、台東等八個縣市,都對冷氣安裝提出減碳具體對策,蔡旺詮也將其整理成四大項,其一,裝設冷氣之學校,應提供其校地依比例種植樹木或綠化植被。其二,設置視覺化的「能源牆」,讓學生吹冷氣之餘,了解電力的消耗並融入節能課程。其三、裝設AI或智慧節能系統,達到節流之作用。其四,架設太陽能或其他綠電裝置,達到開源之作用。他希望市府可以採用這些措施,來為減碳救地球盡一份心力。
教育局長鄭新輝回應,雖然冷氣會耗電,但太陽能發電是黃偉哲市長大力推動的政策,目前陸續發包中,預估發電量將成長10倍,可以彌補冷氣耗電。而植樹的部分,從去年到今年,台南已種植2,200棵樹木,是台灣植樹數一數二多的縣市,達到減碳的效果。EMS節能系統與能源牆也已經發包,陸續正在建置中。承諾會照顧學童吹冷氣的需求,同時透過相關措施減少碳排。
除了關心環境議題外,蔡旺詮也對即將解封的後疫情時代提出看法,其中大家殷殷期盼的振興券,他強烈建議,無論未來振興券是採用紙本或是電子券的形式發放,千萬不要再「用錢兌換」了,他提到1,000元對弱勢家庭是相當大的負擔,尤其過去一年疫情期間,他們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他們才是社會上最先該被「振興」的。如果被1,000元的兌換門檻擋在門外,豈不是辜負了政府的美意,請市府向中央表達對弱勢的關懷之意,並盡早研擬相關措施,將「加碼」納入考量,回饋市民,千萬不要讓「排貧」的狀況發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Qprr7gVVdQ/hqdefault.jpg)
電力 換算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桃園航空城公司、桃園捷運公司、青年事務局(10/30)】
#機捷異常事故
機捷列車斷斷續續出現狀況,根據機捷提供的資料,儘管今年相較去年同期期間,數據降低了30%,但細數各項數字仍偏高,系統偵測異常共有276件,其中有1/3(93件)須改為手動駕駛,儘管這1/3的件數中,只有4件需要清車(兩次遇到地震),其餘都會再改為自動駕駛,但換算下來,每天都會有訊號異常,每禮拜有2天系統會偵測改為手動駕駛,如此高頻率的訊號異常,機捷公司是否有其他方式來去因應機場捷運行駛時所遭遇的環境問題?
況且前些日子據報載,九月十八號機捷發生失去電力的突發狀況,卡軌了四十分鐘,因此今天也詢問了當天的狀況,機捷董事長則回覆,相關的調查報告將於11月出來。由於機捷軌道行經的路段,包括高山、霧氣、鳥禽,以及讓自動駕駛改為手動駕駛的最主要原因——失去訊號,如何在未來持續降低異常狀況的發生,保障旅客的安全與寶貴時間,就有勞捷運公司這邊持續精進了。
#亞矽創新研發中心招商
航空城公司遭外界質疑養肥貓、招商不力在過去不是新聞,所以針對航空城公司的重點業務,亞矽創新研發中心的招商一事,智翔也感到十分擔憂,尤其今天聽聞航空城董事長的說明,與多家企業接洽,都只是停留在簽署備忘錄的階段,很擔心前些日子高雄市長到儲簽署MOU卻落得一場空的情況再現。而說到航空城的招商業務,其實也與經發局的業務有重疊之處,若統一回歸經發局業務範圍,也許更是解決招商單位疊床架屋的良方。
#創新新創搞得我好亂
桃園市近年大力推動創新產業,青年事務局轄下許多基地都分別有進駐的產業類別與主題, 包括物聯網、人工智慧、AR、VR等,但綜觀政府所規劃推動創新產業的業務,包括經發局也有虎頭山物聯網創新基地,也是包含物聯網與資安與自駕車,甚至大學校園內也有許多創新育成中心,更別提上述的航空城亞矽創新研發中心,也是主打雲端運算產業、國際物流產業、生物科技、智慧車等等。
彷彿「智慧」、「科技」、「創新」等籠統的詞彙都被串在一起,在許多基地形成創業聚落,看似彼此產業都有相關,但又各行其是,像多頭火車一般各做各的,因此不只詢問青年事務局,也想順帶詢問航空城公司,究竟這些新創,或說創新基地的差異性到底為何? 有無將資源與規劃做整合,權責作統一的可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p5UHfcrLu0/hqdefault.jpg)
電力 換算 在 Driver's High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アウトランダーPHEV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から
https://goo.gl/cgGfrK
Twitterはこちらから
https://twitter.com/K_Gachapiso
スペック
【エンジン】2.4L MIVEC エンジン
【総排気量】2.359L
【最高出力】94kW(128PS)/4,500rpm
【最大トルク】199N•m(20.3kgf•m)/4,500rpm
【モーター】
【前】
【最高出力】60kW(82PS)
【最大トルク】137N•m(14.0kgf•m)
【後】
【最高出力】70kW(95PS)
【最大トルク】195N•m(19.9kgf•m)
【ハイブリッド燃料消費率】
【JC-08】18.6km/L
【WLTC】16.4km/L
【WLTC-L(市街地モード)】15.4km/L
【WLTC-M(郊外モード)】16.8km/L
【WLTC-H(高速モード)】16.8km/L
【充電電力使用時走行距離】
【JC-08】65.0km
【WLTC】57.6km
【EV走行換算距離】
【JC-08】65.0km
【WLTC】57.6km
【電力消費率】
【JC-08】5.55km/kWh
【WLTC】4.68km/kWh
【燃料】無鉛レギュラーガソリン
【タンク容量】45L
【駆動方式】4WD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価格】¥4,182,840~(オプション除く)
#アウトランダーPHEV #三菱自動車 #試乗動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lSyLbUwpx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