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電大聯盟】
時間:2021/3/28(日)
貼文:NO.1217篇
大家好,我是 LEO
.
■電動車起點
2009年聯合國潔淨能源部長會議通過的電動車倡議,目標強化全球對電動車的推動,主要的會員國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法國、德國、荷蘭、挪威、瑞典等10國,由美中擔任共同領導國。
.
目前美國、中國及歐盟等三大經濟體電動車市場,已經占據全球 90%以上,產業趨勢越來越明朗,特別是歐盟國家推展的進程正在加速行進,北歐國家挪威、荷蘭從 2025年起開始禁售汽柴油車,2030年起禁止非電動車上路,換句話說路權被剝奪以後,傳統汽柴油車將完全消失,傳統車廠如果不改變,等於退出市場被消滅,距離2025年只剩4年時間。
.
世界各國雖然禁售的時間不一樣,趨勢已經展開,2025、2030、2035、2040年只是形式上的時間表,對於汽車產業來說,誰先搶佔發展先機,整合上中下游才能一路笑到最後。
.
■產業結構改變
汽車電動化以後,引擎、變速箱、進汽零組件、點火設備、燃燒零組件、排氣零組件、油壓剎車、潤滑零組件、啟動零組件、交流發電機等再也不需要,各種電子零組件、電池模組將佔據整台電動車一半以上的成本,特別是電池,就占三分之一。
.
新的零組件包含,馬達、高壓離電池、變流器、車載充電器、冷氣汽動壓縮機、
電動煞車、電動水幫浦、高壓電動車用線組、二次驅動電池……各種車用電子晶片、新的耐高溫高壓材料、甚至輕量化的新車殼、車載軟體系統、自駕輔助系統…..整個汽車產業面臨新的大洗牌。
.
■得電池者得天下
2018年全球汽車總銷量為9123萬輛,整個2020年目前全世界最成功的車廠特斯拉才賣出 50萬台電動車,特斯拉提到:如果要將年產能提高到 2000萬輛,電池將是最大的障礙。
.
仔細剖析電動車成本結構,電池占30~35%,驅動系統占20~25%,另外電動車有一半的重量來自電池模組,導致車身比燃油車還重,如果電池重量如果減少一半,車子續航力可以增加25%。
.
2020年電動車電池市占率前三大,中國寧德時代,市占約24%;南韓LG能源方案,市占約23.5%,日本Panasonic市占約18.5%。它們都是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主要生產『磷酸鋰鐵』電池,優點是價格便宜、安全性高,使得特斯拉每輛車的製造成本下降約600~1,200美元。
.
但是電動車常見的乾電池或鋰電池,都是液態電池,缺點是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電池效能;使用快充也要20到30分鐘才能充飽電,續航力約300到400公里,此外,液態電解液如果外漏,容易引發意外。
.
燃油車加滿油,續航力約為500公里,若採用固態電池、續航力甚至有可能達到1,000公里,豐田汽車,已宣布投入固態電池研發,宣稱續航力可超過500公里,使用快充10分鐘就能充飽電。
.
鴻海在2020年10月「鴻海科技日」宣布,將投入固態電池技術,目標將電池重量減半、體積減少為六分之一,電池循環壽命提高10%以上,鴻海產品長蕭才祐透露,預計在2024年,鴻海就會推出首款商業化的固態電池。
.
■鴻海車電大聯盟
2021年3月25日首次舉辦首次會員大會,MIH大平台超過 1200家會員,預計6月再舉辦聯盟大會,7月聯盟成為獨立運作組織,10月再發布新款 New EVKit,預計2022年計劃推出電動大巴, 2023年發布C級距電動車量產上市等工作時程。
.
團隊研判,MIH公版模組化、標準化將大幅降低電動車製造成本,大幅縮短開發時程,把所有的人才都聚集起來,把鴻海家族最強的優勢-大量製造,降低成本發揮到極致,雖然起步較慢但是有機會後發先至,未來5~10年內在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相關概念股在這一波的產業浪潮來襲後,有很多股票已經翻倍飆漲,但是我認為只要眼光看得夠遠,有機會翻倍再翻倍,想知道更多產業上的研究與長線趨勢股👇
.
搭上領先市場的時光機⤵
https://lihi1.com/jjjwf
把握機會翻轉人生⤵
https://t.me/stock17168
「電動車 輕 量化 概念股」的推薦目錄:
電動車 輕 量化 概念股 在 FundDJ基智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J 今日盤勢觀點】台股獨家開市10日線失守;秋節前盤整可能性仍高
台股今(14)日全球獨家開盤,儘管昨晚美股收紅,但由於外資放假,下周又有許多影響股市的不確定因子,尤其,中秋節連續長假在即,節後變盤往上或往下的多空看法紛歧,致內資持續觀望,大盤今天也在平盤開高後一路意興闌珊,終場下跌25.72點或0.31%,收在8142.48點,成交量僅僅387.10億元,創下4年半多(2009年1月19日)以來的新低量;而本周周線翻黑,下跌21.72點或0.27%,由於有6個交易日,單周交易量為4575.16億元,但較上周5個交易日的4189.39億元僅小增2百多億元,尤其,本周的高點低僅相差121.04點,顯示本周大盤呈現量縮整理格局。
籌碼面部份,今日外資買超15.29億,投資賣超4.81億,自營商賣超2.08億元,三大法人買超8.4億元。外資加上今天,已連續買超14個交易日,買超金額近9百億元。
回顧國際股市行情,美國雖然多數指數數據不佳,包括零售銷售、消者信心等均欠佳,但市場樂觀預期下周二聯準會(FED)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可望減輕,再加上敘利亞危機降溫,致美股逆勢翻紅收漲,歐股同樣也是在市場預期QE退場速度可望放慢,激勵包括德國、法國均收紅。
只不過,台股今天獨家開市,外資放假,而內資考量下周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干擾,今天選擇繼續觀望。下周的重大事件包括立法院將於下周二(17日)開議,王金平暫保國民黨員資格,仍將主持院會,而行政院長江宜樺出席做施政執告,江王如何互動,江揆是否遭朝野杯葛,甚至未來相關財經法案審查是否受影響下,都讓市內資操作格外謹慎。
此外,下周二美國聯準會也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預期此次會議將商討縮減QE規模,雖然市場多認為,此次QE縮減速度會放緩,然而結果如何尚無可測,部份投資人也暫時觀望。
除了政治和政策外,下周三將有台指期結算、並緊接著有2天的中秋節假期,中秋變盤說再起,雖然據統計,過去10年中秋節前20天進場買盤的賺錢機率高達7成,但由於台股多空訊息都有,也讓人更看不清秋節後的多空走勢。偏多者認為,近日受政治因素影響,漲幅受壓抑,在亞股、新興市場多上漲之際,台股明顯漲幅落後,節後可望補漲;此外,外資持續加碼台股,有助台灣信心面,Q4行情依然樂觀可期。
而偏空者擔心,近日政治護盤的影子明顯,天天都以拉尾盤方式作收,但這2天不再拉尾盤,偏多格局或有變化,尤其,外資接連大買台股14天,買超金額近9百億元,卻拉不動台股大盤走勢,讓秋節後多空更撲朔迷離。
台股今日成交量前五大為旺宏、新日光、日月光、義隆和聯電。從台股今日消息面來看,雖然蘋果iPhone 5s、5c傳出銷售佳績,但卻激勵不了蘋概股,僅和碩、晟銘電相對強勢,大立光、鴻海、鴻準等指標股則多收黑;另外受買盤青睞的還有特斯拉電動車概念股,世德、F-貿聯、和大均收紅,旺宏也因傳出打進特斯拉供應鏈,也相對抗跌。
不過,今天在成交量能急凍只剩3百多億下,多數電子權值股、高價股和金融股多是欲振乏力;傳產族群部分軟趴趴,水泥類股跌勢最重,力守紅盤的僅有塑膠、機電和觀光、百貨。
台股今天僅小跌25.72點,雖技術面來看,指數繼昨天跌破5日線後,今日10日線也宣告失守,KD則呈下彎,高檔修正;但從台股目前月線、季線和半年線均在8029~8030點左右,預料8030點附近應有強勁支撐,暫可偏多看待。
此外,台股連線上漲12天,波段最高漲幅達467點,急漲過後的短線修正仍屬合理;而且,近2天連續下跌均為量縮,外資也持續站在買方,顯示籌碼穩定,暫無龐大賣壓。惟下周在立院開議、FED開會,再加上中秋長假等不確因素干擾,預料短期呈現整理格局的機率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