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力寫作課 #學生回饋
與情緒並存 by Love Chin
老媽跟我共度了近五十年,從有記憶以來,最長也最常的接觸對象應該是她,最不想複製的情緒和表情也是她。
直到四十多歲以後看照片或起床看到鏡子裡模樣,赫然發現,我們雖然長得不太像,有些表情卻帶有她的影子,連「面無表情」時都似乎帶有一些嚴肅和輕蔑。
幸好與自己相處二十多年的老公大多是有如孩子般的表情,這也是我最喜歡他的因素之一,雖然有時拗起來也有如屁孩般彆扭,但大多數他講話的樣子都是微笑、喜悅的,快六十歲的男人,看卡通時卻仍投入且笑得開懷,真是難能可貴啊!
我常觀察周遭人們的表情,發現大多數人,尤其是公開及陌生的狀況下,無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面對面坐著、走在路上的錯身而過、咖啡廳餐廳的用餐或是其他獨自一人的情境,最常讓他人看到的表情是「面無表情」
這是一種保護自身的防禦嗎?
除非需要社交、有熟人在旁或緊急狀況的時候,否則並不像研究發現有明顯且具跨物種共通的哀傷、生氣、驚訝、害怕、嫌惡、輕蔑和愉快等臉部表情,這是我一直不解的。
研究的標的選擇常是有意識、有預設的,這樣的結果是否適用於日常?情緒和表情真的有直接關係嗎?
其實覺得表情不能完全代表情緒狀態,否則測謊機就萬無一失了,如果嘴角的牽動就代表某些內在意義,那就完全忽略生理和病理因素,也忘記人的複雜程度了。
動作、肢體也是一樣,就像「抱胸」這個肢體動作不全然如心理學家說的代表抗拒,聽對方說說當下是什麼狀態比較重要吧!
有時看起來不怎麼開心、眉頭深鎖的人,或許只是剛好在思考,或是心還停留在其他場域中,也可能是慣常的一號表情;看起來疲憊恍神的人,不代表對現場的物或人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生理狀態,例如身體不好、膚色暗沈,或是看起來氣色不佳而已;
無意識敲桌面,只是單純喜歡聽敲擊的聲音,不代表是焦慮或思緒過多的狀態;講話比較快的人,也許只是習慣,不一定要跟緊張劃上等號
情緒代表甚麼?
好像代表這個人當下的心理狀態,但似乎又是流動的、交錯的,將情緒和人的個性硬要扯在一起,是一種框架,如果解讀錯誤,或是帶著成見去看,又是自以為是的偏見了。
我阿母常常在抱怨,每次開口幾乎都是,我已經練就充耳不聞的功力,因為會干擾自己的心情,最近發現,她的負面語言不代表她的不開心,也許因她的習慣表達方式,也許是她不識字,加上熟悉的語言非華語,所以只能重複用自己可以使用的語彙。
有時發現她的怨言是一種呼救,希望我們注意她,那就是某種渴望的情緒;有時她是在呈現自己的功能,那或許是期待的情緒;也有少數她的抱怨反而是一種肯定,例如說食物很多,她吃得很撐,其實她是迂迴的告訴我,她很滿意滿足的狀態。
慢慢發現,平日雖然給人的印象是親和、容易接近,但其實是一種社交保護色,為了贏得好感和消除不安的努力。在沒有控制和自我提醒的情境下,我常複製了基因和成長環境帶來的一號表情----輕蔑、不屑,這是我好好討厭好討厭的情緒符號,卻又在不克制時最容易流露,在覺得不滿意、不能接受或是有更多期待的狀況,這樣的表情竟會不經意流瀉,好像在棉被裡放屁,藏都藏不住。
還有幾種最容易情緒爆雷的狀態,就是在累、餓即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那會讓我失去所有基於禮貌、教養、學習、認知……而必須具有的耐心,憤怒、焦躁的情緒就跳出身體了,尤其對親近的人,第一個一定是我媽。
有時覺得好笑,這是一種反撲嗎?因為從小她總是這樣對我,所以我似乎「選擇」了這樣對她。
或許是對自己一些不經意流露的表情有些嫌惡吧!也可能是一種擔心,我很不喜歡女兒有「厭世臉」,就是一臉「兇相」,因為讓人覺得有距離、不討喜。
雖然她認為自己只是在放空,但我的解讀,或是我覺得他人的看法,一定會是負面的,對於這件不關我事的無聊事,我卻耿耿於懷,不開心爭辯了幾次,現在也就是任由她去了,畢竟這可能是鏡面效應,因為她也是常面對我、看到我,從小的負面學習和模仿吧!與其可笑的要求她改變,不如先調整自己的心態。
很矛盾的,雖然有上述關於表情的衝突掙扎,我的內在感覺大多是愉悅、滿足、舒服的,生活之於我大多是開心的,因為我善於創造及累積心滿意足的事件,也就是說,個人的幸福指數頗高。
發現水溝蓋邊長出的小草小花,會讓我覺得生命無限美好;看見小娃兒、小狗小貓(還有小小兵),會眉開眼笑像個天真小女生;女兒或老公講了有愛、好笑的話,會覺得整個人都被愛的泡泡包圍;有人跟我聊天心投意合,整天都像身體裝了行動電源;
看了一本書一場電影,哭了笑了之後就通體舒暢;散步或運動也對工作一天後疲憊的我有療癒作用,比喝咖啡還提神醒腦;壓力大或難過時,抬頭看看天或樹梢,心頭的烏雲會飄散不少,尤其睡覺對我而言是很好的轉場,不太會失眠的先天優勢,隔天又是美好的開始!
身上最常重複出現的情緒真是複雜難以明說,那似乎也不是太重要,因為我知道自己百分之八十都是處於「接受」、「開放」的狀態,有時出現頭部溫度上升、眉頭皺起、肩膀聳起或是胃部開始脹氣,我知道另外的百分之二十出現了,有了這樣的覺知,就安撫內在小孩,讓她耍賴發洩擺懶一下,再發呆睡覺散步吃個東西,慢慢就安在了。
有聽過一種說法叫「並存」,我知道我在某個狀況不開心,我接受我的不開心,這就是我的一部分呢!(by Love Chi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