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因為「控制預算、將本求利」,電視廣告的採買只看 CPRP(Cost Per Rating Point 每得到一個收視百分點所需花費的成本),電視台從收視率能夠得到的廣告收益,回推到節目的投資額度,
老是想著投資三百怎麼賺進五百塊的安全獲利,沒人想冒險投資一萬去賺可能百萬元的生意,而很多傳統媒體轉型到以網路為主的新戰場,仍然改不了預算導向的舊習慣,其實當投資的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分散風險不允許失敗發生,已經是製作環節中相當重要的關鍵,成功於是更容易被預期。
第二個原因是綜藝幾十年下來,製作單位中有改變能力的人多數都迷惘了,包括我自己。十三年前我有能力改變,雖然當時資金也不算豐厚,但多花時間思考,多點勇氣一搏是可以創造出新的契機。
可是我們還是很怕賠錢。台灣最好時間點是有線頻道剛開放之初,為什麼我們這些製作單位要負很大的責任?我們可以投資擁有版權,和電視台共同承擔風險,把節目的模版開發出來,譬如《星光大道》第一季所有的成本也不過兩千多萬,光第一張專輯就賣了當年前三名的好成績,更別提如林宥嘉、蕭敬騰、楊宗緯、徐佳瑩等等的明星幾年來創出的產值,更別提《康熙來了》幾年下來的版權費,
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利潤極高的案例,可是製作單位還是很怕死從製作費上去賺,乖乖打工,這真的是太沒 guts 了!整件事情實在是有點奴性,台灣的製作單位說穿了就是咎由自取,都在將本求利的結構裡內耗掉了!(摘自內文)
【#重擊精選】
面對網路科技的崛起,甚至是中國視頻網站市場大開,台灣電視台製作方應該如何應對?詹仁雄專訪的第二篇,便是想透過兩年前成立「酷瞧」網路平台的他,分享所觀察到網路節目與電視節目的差異。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29335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