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所發出的獨特聲響,對於演奏家,或是彈奏的那個人來說,都是種無可取代的親密關係。同樣的一把琴,被不同的人養久了,還真的會出現不一樣的音色。
有音樂與好的樂器所相伴的人生,何等美妙啊:)
【永難忘懷的史坦威經驗】
楊照 l 文
每一架鋼琴,基本上都一樣.從最小的一號直立式琴(U1),到最大的演奏琴,都一定有八十八個琴鍵,而且每個琴鍵的位置距離,不能有一點點差別。想想,一個鋼琴演奏者從小花了幾萬小時訓練自己的手指習慣琴鍵位置,他又不可能像小提琴手一樣帶著自己的樂器去表演,如果鋼琴的琴鍵有一點點差距,他要怎樣演奏?
然而,在這種最嚴格的統一中,卻藏著最大的歧異.每一架鋼琴,都不一樣,發出不同的聲音。不一樣的琴弦,不一樣的張力,不一樣的擊捶,更重要的,不一樣的共鳴板,使得每一架琴都有不一樣的特質,不一樣的音色。甚至同一架琴,不同時間,會發出不同聲音。
懂琴的人,會建議你寧可買舊琴,不要買新琴.他們會說「新琴的聲音沒開」。的確,共鳴板只有在吸收了足夠的共振之後,才能更有效地將聲音傳遞出去。共鳴板是活的,持續吸收聲音幾年,共鳴板才會到達最佳狀況,才會穩定下來,不再改變。
我為什麼會知道這些事?
多年以前,我和朋友在紐約街頭閒逛,下午喝完咖啡,散步經過史坦威鋼琴的門市,櫥窗裡看到的鋼琴,美到令人難以抗拒。我的朋友學過幾年鋼琴,更是受不了那份誘惑。有我在旁邊壯膽,他決定走進去,假裝要買一台我們誰也買不起的史坦威鋼琴。
一個年輕的女生接待我們.她問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琴.我們說因為預算不多,也許選一架入門等級的琴吧!她馬上補充,說她問的不是這個.是想知道我們要什麼樣聲音的琴?我們一時回答不出來,她就打開一架琴,老天,那種最長最大的演奏琴,要我們隨便彈一首曲子。我的朋友勉強坐上去,緊張得手都會抖,幾乎想要奪門而出了,純粹是怕太丟臉才沒那樣做。我們商量了一下,他說可以談一點舒伯特.小姐立刻找了譜來,讓他談了一小段《樂興之時》。我的朋友一直說彈得太差,彈得太差了。小姐認真地問:「你的意思是你彈奏的音樂風格,不是自己喜歡的;還是技巧不夠成熟?」。
討論了好一陣子,換服務小姐坐上去,她隨手彈了三次《樂興之時》,三次!然後問我們最喜歡哪一種彈法.再來又問,「最喜歡誰的作品啊?是舒伯特嗎?」我幫我的朋友答:「不,其實是莫札特,不過他的莫札特一直都練不好。」小姐又問:「會想找一架琴來彈莫札特嗎?」我的朋友熱切地點點頭。
於是,她就帶我們到二樓,開始一架一架琴彈給我們聽.先彈《K485迴旋曲》,再彈《K466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的浪漫曲,有快有慢,讓我們感受不同琴發出的不同聲音。我終於忍不住問她自己的鋼琴資歷,啊!竟然是個茱麗亞音樂學院的高材生!而且,他們門市十六個銷售服務人員,至少都有鋼琴演奏學士的學位。
結果,我們在史坦威門市待了三個多小時,走出來時,我已經完全相信──每一架琴都不一樣,每個人喜歡的音樂聲音也都不一樣,所以她提供的服務,不是要賣我們一架琴,而是幫助我們一起找出最「對」的那一架琴來。而在那過程中,作為史坦威的顧客,我們得到的,我們必須得到的,是找出自己的音樂品味與音樂傾向,因為只有知道了我們的音樂品味與音樂傾向,他們才有辦法幫我們找到那一架「對」的琴。
還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一直到要離開時,我們才弄清楚,原來樓下展示的是新琴,樓上則是二手琴,兩者當然價錢上頗有距離。然而,我們的服務員眼中似乎真的沒有新琴舊琴差異,她只在乎琴的聲音跟未來鋼琴的彈奏者是否相合。花了兩個多小時,她幫我們選定了一架琴,不騙你,聽到那架琴的聲音,聽到莫札特音樂從琴身裡流盪出來,我的朋友眼框裡都是感動的淚水.那架琴,一九七0年代的舊琴,定價五萬五千元美金。
不騙你,如果我們身上有那樣的錢,我們絕對會掏出來,毫不遲疑地下訂買琴。可是我們沒有。我們抱憾離開史坦威門市,帶著強烈的感覺──
第一種感覺是我們享受了自己不值得享受的服務,免費得到了一生難忘的高貴、量身訂做的經驗。我們真慚愧.為了對得起人家這樣的服務,我們必須更認真理解音樂,以及我們自己生命跟音樂間真正的關係。
第二種感覺──覺得自己生命中應該要有一架琴,一架發出完美的,與我自己個性相合的音樂的鋼琴。沒有那麼一架鋼琴,沒有學會在鋼琴上彈出自己要的聲音,真是件遺憾的事。
第三種感覺──覺得自己虧欠史坦威。欠他們一筆生意。一直到今天我都還想著遲早要去買一台史坦威。
這麼多年來,如果有人來問我去紐約該玩哪些地方.我的觀光建議單上,有一項別人不會有的──找一位會彈一點鋼琴的朋友,陪你去逛史坦威門市。
「史坦威經驗」讓我持續對鋼琴好奇,有機會就收集跟鋼琴有關的資訊。然後我意外地發現,在台灣,鋼琴其實很普遍很普遍,但大家對鋼琴卻很少有好奇。例如說,鋼琴很容易打開的,不管直立鋼琴還是三角鋼琴,上板可以掀開,下板也順手就可以卸下來,然後你就可以詳細觀察鋼琴的運作,任何人都能試驗鋼琴發音的種種變化。
鋼琴純粹是機械的,是人類發明最巧妙的機械裝置.鋼琴跟電子琴大大不同。電子琴,甚至刻意模仿鋼琴的電鋼琴,都不會有鋼琴的特殊個性。電子琴隨便製造就製造出一模一樣的,然而鋼琴卻是工匠再怎麼努力,都很難做出一模一樣的兩架琴來。電子琴能發出來的聲音,相對於鋼琴,實在太有限太有限了。
這麼多年下來,我還了解了一件事.單就工匠技術上來說,史坦威鋼琴並沒有獨占性。不只是那麼多廠在造鋼琴,事實上,能做頂級好琴的廠,都不只三五家。像山葉鋼琴,許多演奏家都承認,他們的頂級琴品質絕不比史坦威差。更別提貝森朵夫這種老牌歐洲廠的產品。可是,為什麼就是史坦威鋼琴幾乎完全獨占全世界的演奏琴市場?每個地方的演奏廳要買琴,首選一定是史坦威。我們的國家音樂廳也一樣,有好幾架史坦威,另外配襯一架貝森朵夫。史坦威憑什麼?
憑它的企業信念,從經營管理者,下到門市服務人員,徹底理解並相信鋼琴的獨特性,以及鋼琴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物質財產關係,而是個性應合,而是夥伴相連。他們不但有信念,而且用他們的美學能力,說服大家接受他們的信念。
這樣說吧,他們提供的不是商業買賣服務,而是接近傳教士的信仰說服.他們賴以稱霸全世界的,是「美學加值服務」。而且,因為有「美學加值服務」,才讓他們的琴賣得那麼貴,貴得理所當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