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嗎為什麼要用黃小鴨?
小鴨看起來可愛無害,而且根本沒有什麼攻擊性
其實小鴨好像一直出現在關於示威的事件裡,不只是在泰國裡,當然泰國也不是第一個選用小鴨的國家,我們先來看看小鴨有出現在哪個國家的示威裡
2015/04/26 塞爾維亞🇷🇸
2017/03/26 俄羅斯🇷🇺
2017/12/09 科索沃🇽🇰
2019/06/27 英國🇬🇧
2020/06/18 塞爾維亞🇷🇸
2020/11/17-18 泰國🇹🇭
各地有不同意義,比如塞爾維亞文裡鴨子是貪污的意思等等。
還有一位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有把黃小鴨藝術品放在世界 14 個大城市裡,意思就是快樂的意思,好像也有參與了香港的活動。
所以學運也有考慮到這點,但我覺得還有一些參考。
泰國的立法院的位置是在湄南河旁邊,學運就公布我們要在陸地上、水上和天上同時進行。當然就要找船,因為總不是要游泳票在水上吧~那正常的船是不是好像不符合他們的調皮,也看起來沒創意,所以就要找特別的船,就找到黃小鴨了。
加上其實泰國人很愛的一個活動就是去有湖的公園裡踢船,我們就叫作「เรือเป็ด」翻譯就鴨子船,我相信你們都認識吧?這種船代表著放鬆的意思。
那這樣完全就符合要求了,有創意、有意義,剛好黃小鴨長得很可愛,代表著和平,他們就用這個來強調說我們不使用暴力的意思。
政府用水炮車看起來就是要打戰的意思,但我們沒有要跟政府開戰,因為如果起衝突(從學運引起的)就會變政府政變的藉口,所以如果誰覺得為什麼都不反擊,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政府越選擇看起來很可怕的武器想學運就會選更軟弱的武器,讓政府沒辦法說他們可以使用暴力。
後來黃小鴨也沒成功到水上,到就變成救了學運的英雄了。
以上就是我查出來的一下資訊,和添加著我覺得是他們的想法,所以誰知道哪裡有用過黃小鴨,我們也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Long Live The Duck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
霍夫曼藝術家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物專訪
提到大型藝術裝置作品,大家一定會想到霍夫曼的橡膠大黃鴨、KAWS 《Companion》、勞倫斯·阿金特(Lawrence Argent)的巨型熊貓等。協助藝術家舉辦大型展覽的幕後推手,正是來自香港創意工作室—— AllRightsReserved。ARR創意工作室由 #林樹鑫(S.K. Lam)於2003年在香港創立,多年來,為眾多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客製化市場行銷方案,他是如何與藝術家當朋友,開發出各種讓人驚豔的計畫呢?
霍夫曼藝術家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碼的中國,大部分人此生像個屁,只聞聲響,徒留腐臭味。
捷克議長率領龐大代表團訪問台灣,是特別重大的事件,之前數日,我在捷克的出版社編輯托馬斯受一份專刊委託,通過譯者李素採訪了我——我曾多次訪問布拉格,無疑,捷克當代影響最大的人物,依舊是瓦茨拉夫 哈維爾。作為捷克首位民選總統,他也曾访问台灣,這在當年的西方,可謂驚世駭俗——可惜蔡英文總統的臉書沒有提到。
下面是中文採訪原稿,詩人貝嶺在華文世界推廣哈維爾的書籍,功不可沒。圖片是我訪問布拉格時,與哈維爾最為推崇的蛙人樂隊同台演出。
-
问:老廖,你在中国做过各种底层工作,在酒吧里吹笛谋生,属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你自认为自己属于所谓的弱势群体的人士吗?
我屬於弱勢群體中的特殊人物,因為我坐過牢,比較受警察關注。普通的底層民眾,是被整個社會所遺棄,他們的聲音,警察不願意聽。而我的行踪,想法、牢騷,警察都要主動掌握。
问:生活在社会边缘、底层或体制外的人,日子过得怎么样?
獨裁中國一直是兩個世界,地上的:財大氣粗的、經濟騰飛的、一代一路的中國,這也是你們的澤曼,一個貪婪的大胖子總統最為著迷的;地下的:我的書中的世界,人們都像老鼠一樣,生活在不見天日、毫無希望的下水道裡。新型冠狀病毒來了,這些人隨隨便便,無聲無息地倒下、死去,得不到“確診”,甚至沒人關心他們是不是“疑似”。人生就像一個臭屁。別提日子這個詞彙了。
问:你为什么离开中国,为何选择逃亡?
為了出版我的監獄自傳《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2010年,我在默克爾總理的親自關注下,在15次出境申請被拒之後,終於到德國參加文學節,逗留了近50天,稍後,謝絕了赫塔 .米勒、沃爾夫 比爾曼等人的挽留,回國了。可安全部門獲知,我將在德國和台灣同時出版監獄自傳,就突襲查抄我的家,警告我:出版這本書,將判處10以上有期徒刑。我不得不通過中國和越南邊境逃亡。
问:在你的看来,社会中的边缘或底层的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主流社会有何意义?
就是一群下水道的老鼠,一個屁,對主流社會沒任何意義。
问:你的好朋友刘晓波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赫塔.米勒是你的朋友,你自己也获得过不少很重要的奖项,媒体喜欢采访你。你也成为了西方体制的一部分了吗?成为了体制内的人吗?
我可以自由地寫作和說話,我到德國9年了,出版了11本書,大約獲得了10多個獎。但是語言障礙時時在提醒我是一個流亡者,一個祖國和家鄉都被蹂躪和強暴的文學證人。我是體制的一部分嗎?不,我沒有能力介入西方的政治體制,我只能提供批評的聲音。
问:1989年写了长诗《大屠杀》,结果被关进4年监狱。这个后果你当时料到了吗?
6月4日凌晨,收音機裡傳來槍聲和慘叫,我只有憤怒,沒去想後果。
问:之前你属于异议人士吗?做地下工作?
之前從精神上追隨美國垮掉一代,不關心政治,熱衷辦地下詩刊。
问:监狱经验怎么改变了你?你怎么活下去的?怎么可以写这种经历?
我31歲因《大屠殺》詩案被捕,而後坐牢4年,人不如狗,曾自殺2次,錐心之痛,令我放棄詩人,立志做歷史證人。
问:中国监狱什么样子?
中國監獄是一個籠統的詞彙,中國監獄分:收審所、收容所、看守所、勞改監獄、勞改農場、少管所、勞教所、勞教農場、勞教工廠。目的是洗腦。
現在又有了新疆那種利用互聯網進行監控的集中營,以及在全國普及的人臉識別技術。中國是一個無形的監獄,監獄長就是敬愛的習近平同志。
问:在监狱承受拷问,绝望的两次试图自杀。知道外边有人努力救你,对你是个鼓舞吗?國際特赦組織或其他非政府组织的请愿书和活动给你鼓励吗?还是一点都不知,也想不到?
不知道,也想不到。出獄後知道了,是一個相當大的鼓舞。
问:中国地下世界生活什么样子?
老鼠洞。億萬隻老鼠有一天突然鑽出地面,地基就崩塌了。
问:反抗是你的生活方法吗?
寫作是我的生活方式,因為寫作使反抗變成了審美。憤怒的詞彙比憤怒的聲音更加耐看,更加不容易消失。
问:经過各种磨难,最后你还是逃到国外,定居在德国。你的现在生活怎么样,习惯了吗?喜欢欧洲生活方式吗?感觉社会气息有所不同吗?作为作家,对你创作来说更好一些,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外人”?
我在德國讀者眾多,要么讀過我的這本,要么讀過我的那本,大家都知道我很多產。對於一個中文作家,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珍惜?我沒有時間來考慮是不是外人。我只知道我應該對我的譯者更多的體諒和尊重。漢斯 彼得 霍夫曼,中文名何致翰,和我一塊做活動時,我往往會說:你們是老何的讀者。
问:从监狱出来以后,你有几年时间混在底层,收集了大量的《中国底层访谈录》的资料。这本书的想法怎么产生的?中国底层什么样子,可否概括描述吗?
寫底層從監獄就開始了,出獄之後,還是在沒有牆的監獄裡。所以寫了300多個底層人物。
问:你会写关于欧洲底层的书,还是根本不想或做不到?中国底层和欧洲的底层有所你看得到的差别吗?
我經常看到一些街頭流浪漢,但無法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我會經常去台灣,中國夠我寫一輩子。
问:你的采访里经常会涉及到不远的历史,尤其是在中国属于敏感的或回避的话题。但《中国底层访谈录》里很多人,虽然是私人对话,还是讲得相当妥协,有种認命的口气……
“聽天由命”這個詞彙,是老子發明的,在古代是正面的,順應天道的意思;而現在卻是負面的,逆來順受、活一天算一天的意思。
问:中国地下,从你离开中国以后,变化很大吗?
習近平稱帝了。捷克總統澤曼大胖子都去陪同檢閱過皇帝的儀仗隊。
问:除了数多重要奖项以外,你也获得过哈维尔图书馆基金會颁给的作家奖。对你有何意义?
這是以哈維爾自傳命名的一個獎項。我,還有我的朋友劉曉波,都和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有冥冥中的精神聯繫。
问:2008年,08宪章问世。對启发08宪章起草都有些什么影响?和七七宪章有关吗?七七宪章的全文,你从哪里得到的?
是一個叫貝嶺的流亡詩人寄到國內的,當時我們在地下刊物《知識分子》,開闢了一個哈維爾的專輯,那時1996年。我還得到香港出版的一本哈維爾選集,譯者張勇進,上面有《七七憲章》全文。至於對劉曉波起草《08憲章》的影響,我就不太了解了。作為第一批簽名者,出於對劉曉波的支持,任何他起草的東西我都簽。
问:你对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时期的情况了解多少?
是從米蘭 昆德拉的小說和哈維爾的散文和戲劇中了解的,不算多也不算少。
问:瓦茨拉夫•哈维尔这个名字对你本人意味着什么?听到哈维尔这个名字,你会联想到什么?
這是超越語言和文化差異的一部精神史。一部反抗獨裁的作家啟蒙讀物——我還會想到我出獄不久,第一次看到那本香港出版的黃皮的書:《無權者的權力》。接著我會想到劉曉波到我家,偷走了這本書,帶回北京,打電話給我。。。。沒幾天他就坐牢,去監獄行使《無權者的權力》。。。。,
问:在布拉格,你去听地下摇滚乐队宇宙塑料人的演出,而且听得非常感动。为什么?
因為我在哈維爾的書中,讀到過他們。可歲月匆匆,他們都一把白鬍鬚了。。。。
问:偶尔你不太赞成诺贝尔委员会的选择,也会去给他们看屁股。为什么?
2012年我陪同一個藝術家去裸奔抗議,當時赫塔 米勒和一些德國作家同行都寫信勸阻過。他們說,瑞典《每日新聞》已經全文刊登了我的抗議信,並且瑞典還將同時出版我的監獄自傳和<上帝是紅色的>。他們會明白我是怎樣背景的作家。但是那個藝術家是我的好朋友,我不願意讓他失望。
但是2013年我被激怒了,因為莫言說“言論審查像飛機安檢,你雖然不願意,但必須接受”。他還抄寫毛主席語錄,公開吹棒這個大獨裁者,給諾貝爾獎造成歷史上最惡劣的負面影響。
所以我去莫言的發獎單位裸奔抗議,要求他們向中國政府提出“釋放劉曉波夫婦”。
霍夫曼藝術家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當一個小說家有多辛苦?我們往往以為藝術創作者都很任性,可以毫無顧忌地消遣他人,消費現實;但其實藝術本身也很可能反過來剝削作者、消費作者自身。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引來了諸多批評;而近日也出現了一陣以「客家人很吝嗇」為主題的笑話創作風潮──這很可能都是「藝術嗜血」的例子。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故事,Capote採訪滅門血案兇手,寫此非虛構小說《冷血》,但這同時也令他陷入了權力慾、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的困局。冷血的是誰?看似是滅門血案的兇手,但其實也是藝術家Capote自身。
......事實上,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恐怖。小說家的心智,往往必須時常來回擺盪於「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正如上一集所提到的,因拍攝蘇丹飢荒中的垂死小女孩而飽受抨擊的Kevin Carter──小說家必須冷血(如同攝影師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夠冷血才能辦到),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才能辦到)。
所以對於小說家來說,駱以軍所說的「身份移位」、「奪胎換骨」,確實都只是基本功而已。小說家必須分飾多角,設身處地,投入情感,塑造出不同角色的生命──而這些,都屬於極基本的細節。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藝術家為此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驚,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述說著人性的幽微;而小說此一藝術形式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那就是超越在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然而這些靈光,卻可能被小說建築完成後醒目的「全景」所遮蔽。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小說的完成,總會被成品醒目的全景所震攝,忘了這壯闊奇觀的背後,小說家如何艱難地一磚一瓦建造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霍夫曼藝術家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前幾個月,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事實上,類似事件並不罕見──生活中有許多笑話原本就源自於對特定群體的刻板印象或歧視;近日一波以「客家人生性吝嗇」為題材的笑話創作風潮,其實也是這樣。
這總令我們好奇:藝術是嗜血的嗎?藝術能否歧視他人?
藝術創作是否可能是對他人苦難的消費?藝術創作需要遵循現實世界的倫理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文章開頭,伊格言帶我們進入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的劇情。
這部2005年的電影由已故的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e Hoffman)主演;
改編自美國同志作家楚門卡波堤(Truman Capote)的真人真事──1965年,Truman Capote完成了一部述說真實罪行的「非虛構小說」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
這本書的題材是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兇手潛入農場主人赫伯特‧克拉特(Herbert Clutter)家中意圖偷竊未果,遂殺害了克拉特夫婦和他們的兩名子女。
Capote對血案兇手和案發過程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監獄,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之餘,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血肉。
也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甚至互生情愫。
然而這樣的權力關係卻將這件事拖進了一個曖昧無比的泥沼中──Truman Capote希望能在兇手幫助下獲得素材,儘快完成曠世鉅作;
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願望: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寬宥、渴望成名、渴望為世人所知。
但冗長的司法程序使二人的關係越趨緊張。
Capote原本的預期是,兇手將被處決;而在處決之後,《冷血》一書也將順利定稿出版,進一步將作者的文學聲望推向高峰。
然而另一方面,站在兇手的立場,當然並不希望判決對自己不利。
結果是,司法程序複雜漫長,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結局尚未出現,書自然也無法完成。
在故事尾聲,當Truman 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的那一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Capote的心境當然非常複雜──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在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從而展現了巨大而深刻的張力。
而這部電影的重點之一,正是藝術冷血、藝術嗜血的問題。
Capote與凶手之間,是採訪者與被採訪者,也是平常人與犯罪者的關係;他們確實是朋友,甚至產生了友達以上的曖昧。
所以,回到電影的標題,這其實不僅僅是滅門血案的「冷血」,甚至也可以說是作家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的「Cold Blood」──
我們以為冷血的只是那個犯下滅門案的兇手,但作為藝術家、採訪者的Capote,是否也在冷血地透過剝削他人、剝削朋友,來獲得藝術上的成果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伊格言提醒我們,事情還沒結束。
事實上,藝術不僅僅習於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對象(也就是滅門血案本身,以及血案兇手),它尚且剝削了作者本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霍夫曼藝術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