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霍金警告:不要再發展人工智能,有一天,人工智能會滅絕人類。
科學會不會吞噬人的性靈?十九世紀英國女小說家雪萊的「科學怪人」早已警告過了。英國人有足夠的哲理和智慧抗拒工具的誘惑,轉過來提防工具對人性的駕馭。
荷李活電影「二○○一年太空漫遊」,科幻小說改編,講美國太空人征伐木星,太空船的電腦忽然不再服從指令,那副電腦,名單叫HAL。為什麼是這個名字?有心人考證出來:HAL是IBM的前一個字母。六十年代末期,美國電腦公司就是IBM。所以電影和小說作者警告:再盲目崇拜科技下去,有一天,IBM會控制了美國。不是科學怪人的行政總裁,而是電腦本身,擁有了生命。
在全球網絡化的時候,文明世界轉向英國找尋答案,因為英國是哲學家的故鄉。但是哲學自從蘇格拉底之後,已經發展到極限。霍金有一次出席在劍橋大學的科學和哲學的論壇。有人提出:科技太過發達,科學怪人正在吞噬人類,我們的哲學家在哪裏?霍金說:二十世紀最後一位大哲學家是誰?是維根斯坦,維根斯坦只懂得語意分析。不錯,他對語意心理學和哲學的貢獻很偉大,但維根斯坦明白什麼是宇宙黑洞嗎?
維根斯坦也曾是劍橋的教授。本來英國的學術界,有君子協定,學者之間不可互相貶斥,但劍橋同一校內的學者可以。這一刻,人人沈默下來:哲學家的知識,已經不像牛頓那個時代。牛頓的物理學,羅素可以明白,自從愛因斯坦之後,科學家的知識,哲學家再也趕不上了。
就像中國水墨畫,自從張大千傅抱石之後,因筆墨工具所限,水墨畫發展到頂峯了。頂峯就是極至。哲學也沒有什麼新花樣出來了,但是科學,尤其天文學,還有。
這就是霍金的警告。假如希特拉先一步擁有了原子彈。科技只可以由聰明而心智善良的人擁有,不可以由愚昧的人掌控科技。好人不會盲目,好人不會縱慾,好人會時時有道德的警惕,而強人不一定是好人,強國也不一定如英國,是一個心智正常、思維平衡的國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霍金曾經警告,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導致人類滅亡。 但其實這看似遙不可及的尖端科技,早已應用於我們日常的醫療技術當中。到底 AI 是人類的助力還是危機?就讓我們從 AI 醫療基本的 5 大用途說起。 延伸專題: 【人工智能醫療數據庫,私隱問題如何處理?】 http://bit.ly/2lakt9S...
霍金警告ai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I真的會造成大規模失業嗎
作者:黃小鵬來源:證券時報2017-12-08 07:58
AI侵蝕工作機會的同時也會創造工作機會。AI作為技術進步提高了供給能力,而供給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AI相關人才。
近年以來,人工智能(AI)出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跡象,特別是AlphaGo的表現讓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感到震驚,越來越多的人相信AI確實是“奇點臨近”。
很多人對AI的影響進行了哲學層面的思考,例如,物理學家霍金警告AI可能會産生一個新的物種,企業家馬斯克也警告AI是人類生存的一個威脅。還有人在思考AI的經濟政治影響,例如李開復認為10年後50%的人類工作將被AI取代,AI還會引起全球權力向中美兩個國家集中。幾天前,麥肯錫發布報告,宣稱到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全球8億個工作崗位。
AI到底會不會引起大規模失業呢?肯定者認為,AI的效率比人高出很多倍,將會導致大規模失業。例如,一份人工智能客服軟件理論上可以讓80%的電話客服人員卷鋪蓋回家,一份體育報道軟件可以讓一批從事相對格式化報道的記者丟掉飯碗。但是,這種看法僅看到了AI的技術層面,而忽略了技術應用的背後的經濟規律。
第一個規律,企業在決定使用機器還是人工時依據的等邊際原則。在人工智能和人力可以替代時,兩者的使用量將取決于成本比較,忽略人工智能的成本將誇大其影響。AlphaGo確實很厲害,但開發AlphaGo需要巨大的投入。機器的生産效率無疑是人工的成百上千倍,但工業革命階段機器替代人工也不是一日之間完成的,而是經歷了較長過程。
在電子、汽車、紡織等行業,很多替代人工的先進技術早已存在于地球上,但仍有些地方在使用人工,這是因為人工比技術便宜。只有當工資大幅上升,或機器成本大幅下降,機器替代人工才會發生,而這兩個因素的變化不是一日之間完成的,所以替代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工業革命過程中,確實發生過“機器排擠工人”進而出現工人搗毀機器這種民粹主義的事件,但大多數只發生在周期性經濟危機期間。從更長的時間段來看,技術進步從來沒有引起過失業率的趨勢性上升,相反,正是機器創造了大量的工作部門就業機會,使得農業人口轉移成為可能。AI大多數是軟件,相對物化的機器來説確實具有邊際成本較低的特點,但它終歸是有成本的甚至成本可能很高,所以,從經濟角度看,擔心技術突然導致大規模失業是不必要的。
第二個規律是供求會相互作用,AI侵蝕工作機會的同時也會創造工作機會。AI作為技術進步提高了供給能力,而供給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AI相關的人才。歷史上,汽車取代馬車創造出對大量汽車業工程師、産線工人、道路修築工、維修服務人員的需求,AI也一樣會産生大量的崗位,包括設計、開發和維護。
同時,AI替代掉的人力一部分可以不失去工作而只是改變工作方式,從而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例如,AI輔助疾病診斷大大減少了醫生的重復簡單勞動,從而讓醫生有時間和精力去提供更獨到的服務,從而讓醫療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被取代的客服人員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和更高要求的服務,這樣,不論是醫生還是客服,即使完全引入AI也不需要大規模裁員。在新聞行業,過去20年,電腦網絡的應用提高了生産效率,但從業人員並沒有大規模減少,因為信息處理總量增加了,相當于供給能力和需求同時提高了。
最早的瀏覽器Mosaic的發明人馬克安德森指出,人類每個時代都有對機器發展的恐懼,每25到50年就會出現一次,但人類從來沒有被打倒過,AI不會改變這個規律。我相信對AI的恐懼是沒有必要的。但這並不是説,AI不會對社會造成重大的負面衝擊。事實上,AI一定會引起重大的社會震蕩。除了部分程式化腦力勞動者面臨轉崗的衝擊,它最大的問題是可能導致貧富進一步分化,進而引起社會動蕩。
在農業社會,貧富差距主要由土地佔有不同造成。在工業時代,資本特別是大資本在分配中佔有絕對優勢地位。而到了網絡時代,由于天然壟斷造成的贏家通吃,已經使得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創業成功的企業掌握著新技術帶來財富的大部分,新經濟部門就業者與低技能行業就業者之間的收入差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AI大規模應用之後,財富同樣會不斷朝著開發能力強的企業和從業者身上集中,而被排擠出來的部分人,如果未能向更高技能崗位轉崗,而是被拋甩到低技能市場,將會進一步壓低這些人的工資水平。
網絡的應用與全球化推進,已經讓美國銹帶的失意者心生怨恨,並改寫了政治版圖,未來AI應用所造成的分化肯定也會在全球各地出現,如何應對這種影響目前人們恰恰談論不多。
資料來源:http://big5.xinhuanet.com/…/z…/201712/t20171208_5613178.html
霍金警告ai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科學家霍金警告,50年內,AI 人工智能全球流行,屆時全人類都面臨失業。
今天進大學,選讀什麼學科,越來越不重要。即使金融管理、工商經濟之類,也因為網絡支付寶流行,在中國大陸,銀行金融行業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
西方社會學家驚呼:網絡改變了世界,IT改變了人性,全球化改變了人類三千年的社會行為。人類進入了吉凶未卜、前所未知的神秘海域,即所謂 Unchartered waters。
身為香港人,如果還在三四十歲,處於世界新舊交替的關頭,只能夠「以自變應萬變」。
何謂「自變」?就是力求改變處境、改變自己、改變命運。
例如,根據英國一行統計,懂得一種新的外國語言,會令你的謀生能力和機會增加三成。學習哪一種語言,不是太重要——英文已經是全球化的世界語,那麼在英語之外,學會意大利文,或波蘭語,或拉丁美洲通行的西班牙文,至少就開拓一個你從無經驗的新天地。
語言、知識、技能,學什麼任由選擇。終身學習,即終身求變。只要肯變,就是開拓人生的空間(Space of Life )。當地球污染,人口爆炸為患,美國也要重新探險太空,尋求移民火星的夢想。
空間不一定指劏房,命運的空間,不由任何霸權壟斷,除了自己。拒絕他人擺佈,只有選擇開拓自己的Space。
https://goo.gl/z6f4Gw
#HKUSPACE60 #CreateYourSPACE #活學空間 #LifelongLearning #高永文 #林超英 #吳安儀 #羅曉鋒
霍金警告ai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霍金曾經警告,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導致人類滅亡。
但其實這看似遙不可及的尖端科技,早已應用於我們日常的醫療技術當中。到底 AI 是人類的助力還是危機?就讓我們從 AI 醫療基本的 5 大用途說起。
延伸專題:
【人工智能醫療數據庫,私隱問題如何處理?】
http://bit.ly/2lakt9S
【NEC 新發展:以人工智能研發抗癌藥】
http://bit.ly/2QCacyQ
【向看護近親問症 + 演算法,就能完成驗屍?】
http://bit.ly/2MkmBFS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霍金警告ai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罹患漸凍症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靠著人工智慧程式說話,它能將霍金的想法轉為機械的聲音發聲;然而霍金接受專訪時表示:「AI人工智慧恐使人類滅絕。」霍金認為,人類的生物演化漫長,人工智慧發展的飛快是人類無法跟上的。
蘋果的Siri、微軟的Cortana已經能和人類對話;Facebook也跟緊潮流,在2013年底成立人工智慧研究團隊,Facebook創辦人馬克佐克柏表示:「人工智慧將是臉書未來十年的發展關鍵。」
在這同時,特斯拉汽車創辦人伊隆穆斯克提出警告:「人工智慧將導致非常危險的事件,十年內就可能發生。」
若人工智慧不需人類指令就能自行判定狙殺對象,人工智慧武器將變成瘋狂殺人機器,11月13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國際會議就是在商討將人工智慧武器列入《武器公約》管制。
如何在科技迅速發展歷程中,避免人工智慧反撲,不只是科學家或政治家的問題,而是網路科技世代的人們應一同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