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權力,在每個角色上發光:史丹佛MBA爆棚選修課,擊敗沒安全感、霸凌,讓自己被需要就能自信發揮影響力
.
🔍擁有權力並不如想像中的讓人覺得強大,擁有權力會引人注意,就會收到更嚴格的審視,人們會對位高權重者寄予更高的期望,這時更容易出錯或失敗,而承擔更多的風險,有時候擁有權力只是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來展現自己的不安全感,因此我們必須在適當時機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隱藏沒有安全感的一面
.
👉權力不屬於個人,權力伴隨著我們所扮演的角色而來,成功的演員不會讓自己的不安全感,阻礙他們演好需要詮釋的角色,想要把任何工作做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就要懂得有效運用權力,無論你是否覺得自己握有權力,你都必須跳脫自己的戲碼,學會如何在別人的故事中演好自己的角色
.
🔍我們對權力的誤解來自於把獲取權力本身當成目的,於是用所有的時間擔心自己沒有哪些權力,我們只是把權力當成個人消費和自我強化的資源,但你是否成功、你有多大影響力和對生活滿意與否,不是來自於你累積多少權力,或是別人認為你多麼有權力,而是因為你懂得善用本身的權力為別人做些什麼
.
👉需要更多權力的想法會引發我們對自己的最深切恐懼,害怕失去權力,而濫用權力處理自己無能為力的情緒,背離了責任,善用權力的關鍵在於「我們擁有的權力,比我們以為的更多」,因為權力存在於每個角色和關係中,權力是在互相需要的人們間流動的資源,各取所需,互相成就,而不只存在於其中一方
.
👇如何展現高姿態的權力
1.擺高姿態,拉抬自己的聲勢,提出你的主張
2.使用誇大的肢體語言,宣示這是你的地盤
3.刻意打破規範,表現出自己好像有權利做某些事
👇如何展現低姿態的權力
1.妥協退讓、拿自己開玩笑,讓人沒有理由攻擊你
2.主動尋求幫助,塑造平易近人的形象
3.放低身段,讓出舞台,讓其他人感受到尊重
.
👉避免霸凌、騷擾、歧視,有效擺脫操縱與威脅的方法
1.日常要覺察當權者的可疑行為,認出危險信號
2.狀況一旦發生,別當旁觀者,馬上積極介入干預
3.受害不要怪自己,連結盟友支持,集體行動
.
🎉抽書活動
📚獎品:《懂權力,在每個角色上發光》實體書 2 本
🗓活動日期:9 / 27 ~ 10 / 1,抽獎日:10 / 2
👇抽獎資格:
(1)追蹤小人物職場
(2)按貼文愛心、收藏
(3)於貼文留言
(4)分享貼文到限動
⚠️因為是實體書寄送,得獎者需提供姓名、電話、email、寄送地址(限台灣)
.
📍歡迎大家「 分享 」、「 收藏 」,有任何想法請留言或私訊,最後記得開啟「 小鈴鐺 」,訂閱小人物職場的最新通知
.
💪募集「 小人物職場好友 」:小人物每月皆會舉辦職場相關主題免費線上講座,歡迎到個人檔案連結加入小人物職場好友,優先取得活動資訊與報名資格
.
🎈喜歡記得追蹤 @work.thinking
#懂權力在每個角色上發光 #天下雜誌出版 #職場 #成長 #習慣 #學習 #新鮮人 #同事 #小人物職場 #工作態度 #價值觀 #目標 #故事 #想法 #職場語錄 #職涯 #工作 #閱讀報告 #閱讀筆記 #閱讀心得 #閱讀日常 #權力 #生涯規劃 #安全感 #自信 #自信心 #影響力 #責任 #責任感
霸凌旁觀者責任 在 張齡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要讓社區清零,要讓疫情獲得控制,除了努力拼打疫苗外,最重要的是注意自我防疫,如果不幸確診了,「誠實疫調」,才能救人救己。
誠實疫調的關鍵,除了確診者要勇敢,我們所有人也有責任塑造一個讓人可以勇敢說出真相的環境!
不要污名化任何族群、不要刻意「標籤化」某個地區、某種類型,不要對任何人的生活型態(除非違法)下道德主觀判斷。
沒有人願意得病,每個人的生活有他們的無奈跟不得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旁觀者的我們永遠沒有辦法了解完全的真相,不要隨意去議論,無關乎公益內容的,不是正義、是霸凌。
霸凌旁觀者責任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劇本寫作中醒來,發現有記者隨意引用文字,引發困擾。
重點是提醒家長和小孩思考該如何面對。
校園中不乏這種情況,老師說要跑操場,可是你人不舒服正在頭疼⋯
老師說要游泳,但你正在犯氣喘⋯
或是,
同學看起來很不舒服⋯
該怎麼辦?
文章已調整,回歸教育的初衷。
如何自救、救人,大家都要學習!
------------------------------------------
第一題:
如果你就是受害者,應該怎麼做?
請問孩子:你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如果老師說要跑操場一圈,但是當下你胸口痛(或者頭痛),你會怎麼做?
a:忍耐跑完(請教育孩子,務必跟老師說)
b:跟老師說(如果老師不同意休息,請鄭重的再跟老師說一次,要為自己的身體鼓起勇氣)
延申討論心理學名詞:「從眾效應」
1、如何讓自己不從眾?
2 、「我雖然痛,可是我不敢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勉強自己忍耐」,這樣的想法應如何調整?
第二題:
如果你是課堂中的旁觀者,老師請你對受害人過肩摔,你要怎麼做?
a:服從老師的要求(請教育孩子:要觀察被過肩摔的人有沒有不舒服或受傷)
b:不服從老師的要求(反問孩子「為什麼」,目的在確認孩子的觀念是否正確合宜)
第三題:
今天老師要求的行為,明顯違法以外同時老師用話術反覆包裝「這是正常的、上課就是要這樣摔人…」,你要怎麼做?
a:因為害怕而服從老師的要求(請教育孩子:沒有人可以逼迫你違法,要勇敢且委婉拒絕,以免自己成為另一個受害者,不要因為擔心自己和別人不同而從眾)
b:不敢拒絕老師但又不想做(請教育孩子:可以假裝去廁所,再想辦法到旁邊跟其他大人求救。或者找其他的理由讓自己抽身)
延申討論心理學名詞:如何打破“旁觀者效應”
1、身為旁觀者:覺察事情發生、理解該事件為緊急事件、自覺有義務幫忙、判斷如何助人、行動
2、身為受害者:指定某人做某事(責任分散效應),例如:那位穿紅色衣服的小姐,請幫我撥119求救
以下觀點請家長深思:
第一點:
霸凌團體的結構,是由「加害者」、「受害者」、「觀眾」與「旁觀者」四層組成的。【霸凌不只是加害者的責任,旁觀者的冷漠也是造成霸凌的可能主因!】那些「觀眾」與「旁觀者」,在司法體制下受到的制裁也許不是太多,但是從這一刻起那些孩子與家庭已經在心理上戴上了一輩子的桎梏與枷鎖。
第二點:
請教育孩子:不做反應的冷眼旁觀,形同加害者。如果旁觀者適當的發聲阻止,顯示出批判的態度,就會成為遏止霸凌的存在。但是,在視而不見的背後,蘊藏了對人問題的冷漠、擔心自己變成受害者的恐懼、對強勢力量的順從、對團體的從眾(conformity)心態等,這一層的人大部分實際上無法成為制止霸凌的力量。袖手旁觀的態度,反而會成為支持霸凌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