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台港人慶祝雙十國慶由來已久,回顧過去,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寬鬆期,二是緊縮期。
在港英政府年代,僑團慶祝「雙十」國慶享有寬鬆的環境,香港大街小巷都懸掛了大量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中華民國國旗隨風飛揚。
青天白日滿地紅由來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寫給看不懂在演什麼的人】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候選人之一近來動作頻頻發一堆爭議言論。
很多人應該看不懂這在演哪齣,其實從這類爭議言論,到平時許多議題的攻防,表面上都有一堆包裝或光冕堂皇的理由,實際到底是在做什麼卻不是人人看得懂。
千萬不要像個蠢蛋只看表面就跟著起舞,只有了解歷史,你才會了解背後真正的脈絡,以及這些人為什麼要這樣做、目的又是什麼。
截的四張圖是中國國民黨某候選人最近的幾則貼文。
小編把下的標用翻譯蒟篛處理一下給大家參考:
【沒有1949的國民黨 沒有今日的臺灣】
👉 我們如果沒來,你們哪有今天啊?(合理化逃亡來臺極權統治)
【文化臺獨吞噬國史 追索真相捍衛臺灣】
👉 臺灣人別想用自己的立場詮釋歷史!(好不容易洗腦幾十年把大半人口洗成中國人了,被你們醒來還得了)
【捍衛中華民國 捍衛國家歷史】
👉 不想被臺巴子統治的快點站出來挺我! 史觀千萬要以我們為主,不然臺灣人都醒來我們就真正變少數了。
【抗戰勝利七十六週年、民主合作追求和平】
👉 中共和我們都曾是勝利的一方,以後要多合作延續在臺利益
你以為這些是隨意亂寫的?了解歷史脈絡,你就會知道這是如何的真實貼切。
二戰後蔣介石勢力在中國內戰中潰敗後選擇逃亡臺灣,因為一連串國際局勢變化美國決定支持國民黨政權在臺灣的少數外來極權統治,也讓其得以在臺灣長期立足。但隨著臺灣犧牲無數人的爭取下走向民主化,在一人一票的遊戲規則下掌控臺灣的政權長期終究會反應真實的人口結構而回到本土勢力身上。
簡單來說過去幾十年國民黨在威權統治時期能夠徹底控制臺灣,透過黨國教育改造人民思想,影響好幾個世代的人,在民主選舉中的人口結構劣勢不會立即顯現出來。不過隨著民主化、政黨輪替、資訊普及、世代交替,這種黨國統治思想改造的效應隨著時間不斷遞減,雖然很緩慢,但一次又一次的選舉就是不斷回歸校正回人口結構真實樣貌的過程。(他們還以為都是1450害的咧)
面對民主制度遊戲規則下的對國民黨來說當然就會面臨策略抉擇,願不願意放棄自己堅持幾十年的中國價值轉型為在地臺灣政黨,這當然是痛苦的抉擇,放棄中國價值等於眼睜睜看著自己被臺灣同化,某種程度就是自己的靈魂消失,但不臺灣化,一個本質外來的政黨被淘汰恐怕只是時間問題。(有哪個腦袋正常的人會把票投給外來政黨?)
由各種現象很容易觀察到,國民黨並沒有選擇「臺灣化」這個路線,頂多迫於選票壓力做一些表面形式的表演,但一講到是不是該把黨名的中國拿掉馬上就翻臉了。而臺灣長期遭受中共威脅,無所不用其極要顛覆在臺政權,從國民黨統治時代就是如此,中國經濟崛起後更形變本加厲,民進黨全面執政後面臨的威脅更加嚴峻。國民黨在這種局勢裡選擇站到中共那邊協力打擊臺灣在地政權來挽回自己的頹勢,逐步由反共親美轉變為親共反美,而在國民黨這種選擇之下,除了讓臺灣面臨被中共侵略的高度風險,也讓臺灣在美中角力局勢中從內部直接撕裂。(美國賣軍火說臺灣是凱子、捐疫苗說臺灣像乞丐,說美國眼中只有利益、不要當人家的棋子,這些話術熟悉嗎?)
國民黨支持者也有其痛苦與矛盾,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種選擇,反共幾十年忽然要親共也有人無法接受,為了自己所認同的價值逐漸被同化變質消失無比焦慮,這種焦慮也反應在每次選舉場子滿滿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誓死捍衛中華民國、願意粉身碎骨」之類的口號上。(看看這幾張圖,是不是幾乎都有ROC旗?)
而這些反共親共矛盾無奈焦慮,卻很容易有個共同的出口,那就是仇恨民進黨(成為沙包的脈絡之一)。而不同意國民黨親共選擇的支持者,則被另一種以「藍綠一樣爛」為訴求的投機政客鎖定為目標對象趁勢崛起。
看到這裡相信應該不難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由來、以及他們(決定國民黨方向的人)作了什麼選擇。歷史不是不能過去、傷痛也不是不能撫平,但是令人遺憾的,我們可以輕易的發現,這些人對於過去對臺灣人造成難以計算的龐大權益損失根本毫無悔意。
他們繼續堅持
「要不是我們來,你們早就被中共統治了」
(簡單到不行的邏輯問題,一路被打趴逃竄追殺到無路可逃的殘兵,為什麼逃來臺灣忽然就能抵抗中共了?)
「要不是我們,你們哪有今天?」
「你們不能用臺灣的立場看歷史,不然就是文化臺獨!!」
「所有的立場、價值、觀點,都要以我們為主!這就叫捍衛中華民國」
他們寧可尋求昔日仇家合作置臺灣於風險之中,也不願意拿出合理負責的態度面對臺灣人。
表面上跟你演民主機制,實際上並不是為了讓臺灣更好,而是無所不用其極要弄死你。任何議題不是先看對社會有什麼幫助,而是看要如何才能發揮最大殺傷力,即使用各種荒謬造謠鬼扯,泯滅人性的手段用盡也在所不惜。
還把這種政黨當成是一個正常民主選擇的人,真的就不要怪別人笑你蠢。
青天白日滿地紅由來 在 黃暐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台灣隊」,加油!
2004年,雅典。那個陳詩欣與朱木炎為台灣拿下第一面,以及第二面奧運金牌的夏天。因為採訪的關係,我也在雅典。
雖然看到的不是「國旗」,儘管聽到的不是「國歌」,當「中華奧會會旗」緩緩升起,聽到「國旗歌」響徹全場的時候,眼淚還是立刻不自主地掉下來。
那是中華民國參加奧運會以來,第一面的金牌。
場上頭戴桂冠的陳詩欣,一聽到國旗歌(其實是改過歌詞的奧運會歌)開始演奏,立刻舉起右手敬禮,看著他熱淚盈眶,所有到場加油的台灣觀眾,通通站了起來,用近乎發抖的聲音,張口哼唱。
台灣辦到了,中華民國辦到了,那一刻,那畫面,讓我對陳詩欣和朱木炎,永遠「心懷感謝」。
那一幕,不只我哭了,現場的台灣人哭了,我想,遠在台灣的2300萬人,應該也都感動哭了。
事隔12年,終於,許淑淨再度為台灣拿下了金牌,一樣的會旗,一樣的國旗歌,一樣的令人激動、令人感動。不過這一次,卻有更多人覺得,「旗不對」,「歌不對」,「中華台北」更不對。
國名叫「中華民國」,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為什麼?台灣非得用「中華台北」的名稱,舉著「中華奧會」的會旗,去參加各項國際的比賽?
講白了,政治與體育,永遠離不開關係。
「中華民國」參加奧運的時間,要回推到1922年。那時參賽的名稱,就是「中國」。然而,1949年兩岸分治,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都想參加奧運會,開始了政治的角力。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國際奧會決議兩岸都可以派代表參賽,「中華民國」對此無法接受,抗議退賽。
隨後1954年,國際奧會舉辦雅典年會,決定同時承認兩個「中國奧會」,令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首次出現「兩個中國」。但這狀況只維持了短短四年,墨爾本奧運後,北京宣布退出國際奧會,開始一連串的「消滅中華民國」行動。
中共聯合蘇聯與東歐籍會員,在1959年5月的慕尼黑年會上,強勢提案,將中華奧會除名。被除名之後,我國立刻改以「中華民國奧會」為名,重新申請加入。那時國際奧會雖然同意我們加入,卻要求出賽時必須使用「Formosa」這個名稱,於是1960年羅馬,1964年東京,以及1968年墨西哥奧運,我們被迫,叫做「福爾摩沙」。
接著,關鍵的1971年到來。
那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鍵性的「2758號決議」,大會以76:35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位。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成為最後一次出現「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奧運會。
在那個漢賊不兩立的年代,我們只能選擇接受,或是全盤放棄。為了能讓台灣的運動員,繼續參與奧運會,1981年簽下了著名的「洛桑協議」,確認從此以後,中華民國要以「中華台北」的名稱參與國際比賽,中華奧會的「名稱、會旗和會徽」,也在這次的協議中,予以確定。
花了這麼大篇幅,來解釋「中華台北」的由來,就是希望大家多想想,為什麼台灣會叫「中華台北」?當年政府為什麼要堅持名稱中得有「中華」?是為了「配合中國」?還是因為「不想配合中國」?用今天的想法去解釋當年不該拒絕「福爾摩沙」,其實並不公平。
我在台灣出生,我在台灣長大。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看到自己國家的選手,用「台灣隊」的名稱,前往世界各國比賽,我完全沒有「違和感」,我很樂意。
然而,我樂意,未必人人都會樂意。台灣有2300萬人,願意接受用「台灣隊」取代「中華隊」的國民,是不是每一個?會不會也同時存在著,堅持該用「中華台北」出賽?不願看到我們變成「台灣隊」的國民?如果有,對於這些人「不接受」,等未來正式改名後,面對「不滿」,又該如何看待?
尤其,更重要的關鍵,還不在台灣內部意見的「凝聚」。
就算台灣過半數,甚至過九成的民眾都支持改名「台灣隊」,國際奧會接不接受?中國勢力會怎麼打壓?有沒有可能反而影響台灣選手出賽?都是充滿變數的未來。
「台灣就是台灣,別再說什麼中華台北」!
這個口號,有力又簡單,任誰看了,都能明白。不過台灣的意願是一回事,國際的政治現實,又是另一回事,真的執行「改台灣、進奧運」的動作之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敢保證。
當然,在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情況下,民氣可用,眼下蔡政府的確是最有本錢「Try看看」的時候。如果真的擔心後果難測,其實也不用等到2020,明年夏天台北市就有一個次於奧運的「世大運」。明年就先全面改名「台灣」看看,改了究竟會怎樣?一試便知。
暐瀚 2016-8-27 de 淡水
#中華台北 #台灣 #洛桑協議 #奧運模式 #福爾摩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