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運動歷經九年的努力,從生產、環境、人文、生態、體驗、休閒到青年參與,都展現出豐沛的能量。為了讓更多人看見農村再生的亮眼成果,農委會水保局於11月5日至7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第五倉庫舉辦了「發現農村新五力聯合發表會」,整合了環境永續、大專院校共創實踐、優質農村體驗、青年參與及跨域合作等五大農村再生相關計畫,把發生在農村的「環境生命力」、「翻轉設計力」、「感動服務力」、「青年創新力」及「農村跨域力」等農村未來新五力充分展現在大家眼前。
▐ 看更多農快訊👉https://lihi1.cc/EBi7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讓世界旅人看見台灣:地方創生╳觀光創新的12堂課」介紹 訪問作者:吳建誼 內容簡介: 為了地方創生! 為了讓世界看見台灣! 台灣第一個致力於觀光旅遊產業的民間智庫, 集結12位第一線產學界領袖的實戰經驗與思考, 從台北到屏東,從日本到夏威夷, ...
青年創新力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村未來式】發現農村新五力聯合發表會
11/5(二)~11/7(四)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
滿滿的3天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農村新面貌
現場更有農村再生推動成果靜態展示區
搭配一系列演講座談及觸覺實作
一起來發現農村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秘密
活動詳情及手刀報名資訊👉https://rural.swcb.gov.tw/Curator/Future/Home/Detail/47
#環境生命力
#翻轉設計力
#感動服務力
#青年創新力
#農村跨域力
【農村未來式】發現農村新五力聯合發表會
繼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成果發表會後,
水保局又一激勵人心年度經典大展,
11/5(二)~11/7(四)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
【農村未來式】發現農村新五力聯合發表會
讓你親眼看見農村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秘密🖖
活動及報名資訊:https://rural.swcb.gov.tw/Curator/Future/Home/Detail/47
#1105發現原力
青年創新力 在 蔡培慧 慧做事真實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落實大糧倉,推動農業創新整合中心
林院長執政強調「解決問題」,因此本會期院會經濟組總質詢,我提出與農業、民生相關的「農業復耕落實大糧倉」、「科技與農業連結」及「國有林地回收與補償」三個具體問題,與院長商討解決之道。
🖥 來看質詢影片 https://goo.gl/UkQQYQ
【農業復耕落實大糧倉計劃】
最近的一場演講活動,我談到 #糧食自給率 的議題,有個高中生提到他注意到台灣市面黃豆製品充斥著基因改造,並告知他的媽媽,此後他媽媽特別選用本土黃豆來自製豆漿,這個孩子很開心的說:「煮出來的風味真的不一樣!」
看似個人經驗,其實這個事情正呼應著以農業復耕來啟動大糧倉的政策。台灣的飲食習慣與西方國家不同,台灣外食族多,且餐桌上總不乏以黃豆製成的加工品,加上樂齡的長輩多食用素食,更需要健康、安全的食物來源。大糧倉政策的復耕以黃豆、小麥及玉米……等雜糧作物為主,雜糧的增產有助節水,更牽涉到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率與食安議題。
大糧倉是好的政策,但做得太慢!過去休耕一年,現在調整為一期,所以休耕地只有十幾萬公頃,但是休耕統計的基期年是89至92年,農委會忽略了調查在此之前休耕的土地,加上去年因為颱風太多,不管種毛豆或黃豆的農民,幾次播種後將儲存的種源用掉了,但黃豆還是沒有長出來。未來,在極端氣候之下,除改良黃豆品種外,更要同步研發抗逆(包含抗寒、抗水及抗旱)的本土種黑豆,我希望大糧倉計畫確實啟動與執行。
林聰賢主委回應,新農業架構,#大糧倉計畫 著重在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的生產,根據農糧署的數據,去年復耕5,000多公頃,而目標是3年達到10萬公頃。現在農糧署與農委會的作法不只是鼓勵生產,同時加入對地補貼的鼓勵措施,也把產銷平台兜起來,與食品加工業者媒合,未來將擴大契作農戶及面積來擴大效率。
若根據林主委的資料數據換算,現在大糧倉的進度僅有5%,連一成都不到。我認為復耕的速度應要加快,要求今年農委會在大糧倉計畫能達到至少5萬公頃。雜糧的農耕收入比種水稻高,種黃豆或黑豆的農民非常積極,為了將完整的產業鏈串連起來,除了鼓勵耕種雜糧外,農委會也要積極投入機械的研發,因為事實上黃豆、紅豆、綠豆、芝麻,甚至藜麥……等作物都有代耕機械或機械採收的需求,要落實雜糧復耕,就要正視農民需要的微型智慧機械的重要性。
【科技與農業的連結】
提到農業微型智慧機械重要性,更是重點。近年來大家忽略科技與農業的結合,其實科技與農業並不遙遠。這陣子我多次走訪中興新村,那裡有經濟部中創的研發資源、有科技部的高等園區,我認為研發資源要橫向連結,譬如農糧署應該把這個基地做為農民與消費者連結的窗口,更甚者是為了照顧老人的智慧住宅以及研發微型智慧機械,進一步結合在地產業。
以南投茶業產業為例,高級茶葉強調一定要是手採的一心二葉,但因為現在的機採是平採、橫掃式,會造成葉片的不完整,因此無法製成高級茶。以台灣的技術,可進行環控與微調,換言之,不管是一心二葉或二心五葉都有辦法運用機械採收,過去只是缺少研發的資源,以及面對地方問題的視野!
另外,現在作物生產光靠產地認證或是終端農藥檢測是不夠的,應該針對每一個作物的產期、產區、產量及氣候查估這塊地到底種了什麼、用了多少農藥,應該要建立起完整的農業生產的區塊鏈數據。正因以上種種訴求,我覺得應該把農科院、經濟部、科技部與青年創新力量結合,在中興新村創立農業創新整合中心。
例如,農業除了飲食與農耕,更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經濟部中部創新園區將金花石蒜萃取出抵抗阿茲海默症的天然成分,而非靠化學合成藥劑,但要在什麼時間採收與粹取才能獲取最多的成份,這些都需要技術。
我認為中興新村作為基地來進行這些事情並不難,因為目前已經有中創園區的投入,還有資策會、科技部,農委會都應加把勁,農科院也應投入高等科技園區,不能只顧及工業、科技等。而青創基地絕對不僅是一般所想像的創業投資,更應為農業做出努力的隊伍串聯起來,進行研發、創新、品牌行銷及資源整合。
【國有林地回收與補償】
林務局與農委會於92年提出回收位於土石流潛勢區、水庫集水區、河川區兩側及生態保護區等林地的辦法,同意若林地上有耕作、或是符合法律規範,即可在回收時予以一公頃30~40萬元的補助,直到105年皆可申請。
目前共有8,886公頃的林地農民已申請預計返還國家,概估所需經費約30億。但針對這個回收作業,林務局每年僅編列1.2億預算,按照這個進度,要把這8,886公頃全面回收需耗時25年,以辦法實施的92年開始計算,加上25年的回收期,總共要38年才能完成,但是我在地方也看見了,七、八十歲的老人家早已無法耕作林地,想要還地給國家卻苦無門路、一等再等,已拖延了13年,未來還要再等25年嗎?
況且這些林地都在「土石流潛勢區、水庫集水區、河川區的兩側、生態保護區」,回收之後,有助資源永續,我認為林務局應該要確實回收、增加預算編列,也要求行政院要予以協助,至少年編5到10億元的預算,讓這個問題從38年縮短成3年就可以解決,甚至進一步妥善利用回收的林地發展林下經濟,做適度的農業開發。針對我的建議,林全院長表示會盡量寬列預算,從農委會的總預算額度去做斟酌。
農業創新整合、落實大糧倉、積極回收國有林地,面對農業需求,共同研發創新、資源整合,建立友好的城鄉連結。
青年創新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讓世界旅人看見台灣:地方創生╳觀光創新的12堂課」介紹
訪問作者:吳建誼
內容簡介:
為了地方創生!
為了讓世界看見台灣!
台灣第一個致力於觀光旅遊產業的民間智庫,
集結12位第一線產學界領袖的實戰經驗與思考,
從台北到屏東,從日本到夏威夷,
分享台灣地方創生經驗,考察海外觀光發展策略,
立足國內外產業最前線,最有說服力、最具參考價值,
活化寶島的12堂課,再造地方創生力&觀光創新力!
本書作者群分別來自老爺酒店集團、薰衣草森林、勤美學、高雄餐旅大學、風尚旅行、旅飯暨米飯旅行社、Airbnb、MyTaiwanTour、島內散步、RTM泛旅遊、佳佳旅住文創暨地家有限公司、貝殼放大群眾集資顧問公司等,由這些長期深耕觀光市場的意見領袖現身說法,內容囊括創業與經營的法門、創生與創新的哲學,為台灣的觀光產業提供具體扎實的參考經驗。
從社區營造、地方產業開發到青年創業,相關議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也引發越來越多討論,這些行動除了活化當地之外,更重要的是系統性地銜接,吸引更多國內外觀光客,創造更高的產值,進而回饋地方,形成觀光的永續循環。其中,地方創生與觀光創新更是台灣發展旅遊產業不可或缺的兩大主軸,不管是島內的深耕與培植,抑或島外的考察與推廣,從政府到民間,身為島上的一分子,人人責無旁貸。然而,地方該如何創生才能確實打造出在地品牌?觀光又該如何創新才能真正吸引到世界旅人?
台灣是創意的沃土、人才的寶庫,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DTTA)與12位意見領袖持續用在地的文化施肥,以嶄新的發想澆灌,期待培育一片宜居的森林,吸引全世界美麗的蝴蝶翩翩到來。
作者簡介: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DTTA)
在台灣旅行產業遇見挑戰挫折卻又充滿未來希望之際,我們有群產業界的朋友,一起成立了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 Dream Travel Taiwan Association(DTTA),是台灣第一個致力於觀光旅遊產業的民間智庫,成員來自老爺酒店集團、薰衣草森林、勤美學、高雄餐旅大學、風尚旅行、旅飯暨米飯旅行社、Airbnb、MyTaiwanTour、島內散步、RTM泛旅遊、佳佳旅住文創暨地家有限公司、貝殼放大等產業學界意見領袖。
DTTA長期關注台灣觀光產業分析、各國行銷策略觀察、旅創法規政策研究等各層面議題,並推動地方創生、永續觀光的發展,亦持續針對旅遊產業現況激盪出新的觀光思維、策略與建言,期許「讓世界旅人看見台灣,進而走入愛上台灣」。
作者粉絲頁: 工頭堅。旅行長、 DTTA 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vXBeoYQBfo/hqdefault.jpg)
青年創新力 在 市政3分鐘-台南青年話未來傾聽青年創新力 ... | By 臺南TODAY 的推薦與評價
市政3分鐘-台南青年話未來傾聽 青年創新力 台南市政府與青年委員會攜手透過40場次共識會、工作小組會議及交流等提出32案建議案,青年意見成為政策過程中的重要觸媒。 ... <看更多>
青年創新力 在 台南青年話未來傾聽青年創新力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南市政府與 青年 委員會攜手透過40場次共識會、工作小組會議及交流等提出32案建議案, 青年 意見成為政策過程中的重要觸媒。城市發展需要與 青年 協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