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書的心得只有兩個字
#好險
好險現在就開始學習正向教養
好險現在就開始練習正念育兒
好險現在就開始面對心理課題
好險阿好險,好險現在就開始
才不會等到孩子青春期時
親子關係變得好危險
Q:已經好危險的該怎麼辦?
A:那就買書回家去看吧!
看完除了好險的心得之外
也能明白為什麼身旁許多家有青少年的父母
常常會轉頭跟我們這些家有幼兒的父母說:
好好珍惜現在啊!
#現在你還是孩子的全世界
#青春期換你進不去他的世界
總而言之,看完書的這幾天
我對孩子的耐心又再次提升了幾個層次 (嗯?副作用?)
雖然青春期的孩子難懂又難搞
但那些在大人眼中的叛逆、無力或是逃避
其實都是孩子所發出的求救訊號
作者李林淑擁有二十年的兒少諮商經驗
隨著書中的文字,彷彿與他一同進入診療室
與他一同聽著青少年的煩惱、擔憂以及沮喪
書中沒有艱深的嚼字咬文
有的是好讀的故事,以及真實的對話
以深入淺出的寫作手法
帶著讀者一步一步搞懂青少年的心理特徵
同時也破除偏見和誤解,搭起親子之間的橋樑
💡也分享書中作者提出的「五階段溝通法」
第一階段:停止
第二階段:一起笑
第三階段:相信、認同、感謝
第四階段:了解孩子的積極意識
第五階段:培養認知樂趣
而我發現這五個方法不只適用青少年
也很適用於小小孩耶! 或者換個說法
如果我們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
等到孩子準備進入青春期的階段時
我們不就已經是預備好的父母了嗎?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我們能否貼近他們的心?
還是將他們推離自己越來越遠?」
#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706?sloc=main
讓我們成為這樣的大人
陪伴孩子度過閃亮的青春年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
青春期心理特徵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毒的父母
對自尊而言,父母的作用確實非常大。導致孩子出現自尊問題的最主要原因,的確是父母教育無方。然而在一般情況下,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對孩子自尊的損害其實是有限的,它們可能帶來痛苦和磨難,但並不一定會對成年之後的心理平衡產生嚴重後果。
不幸的是,確實存在一些真正「有毒」的父母,如數年前的一本美國暢銷書《父母會傷人》(Toxic Parents)便為我們揭露了一系列可怕的父母形象。這些「偷走童年的人」的共同點,就是嚴重地損害了受害者的自尊。以下列出幾類「有毒父母」的典型。
■ 事事控制型父母
這種濫用家長權威的父母,認定只有他們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是好的,不給孩子任何自主權利。如果孩子試圖反抗,他們會令他產生罪惡感,或用情感來要脅:「我是為了你好。」即使長大成人以後,孩子仍舊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對他的日常行為和人生選擇處處橫加干涉。
這種父母對孩子自尊的影響很明顯,孩子直到成年之後,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父母就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很可能從「依賴父母」變成「依賴配偶」。聽聽四十二歲的繪畫老師弗朗索瓦的講述:
「我花了十八年長大成人,花了四十年才擺脫我母親的影響!還是吃了好幾年的抗憂鬱藥物、進行心理治療才成功的。我心想,我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許是身為獨子,母親全部身心始終都是為了我,這是一種考驗。」
「比如,她幫我買衣服,每天早上,按照天氣預報幫我選好該穿什麼。我想反抗時(我很少這麼做,但到了青春期,我開始對外表打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總是跟我說我完全沒有品味,太容易被人影響。後來,她還限制我出門和朋友往來。不管白天、晚上,隨意進出我的房間,查看我的信件。」
「在感情方面,我一直沒有跟人交往過,一想到要面對母親理所當然的拷問,我便失去了勇氣。我找到工作之後,儘管已經有了工資收入,她仍執意要求我還是住在家裡,我也照她說的做了。這麼多年一直被她灌輸我沒有獨立的能力,我信了。最要命的是,她一面處處鉗制我,一面批評我不夠成熟、猶豫不決、脆弱……當我決定離開家獨立生活,她又用盡一切手段阻止:威嚇、要脅、自殺、住進精神病院、打電話或在街上找我大吵大鬧,但是我不為所動,我一點都不後悔。」
■ 酗酒茫醉的父母
這種父母讓孩子承受他們起伏的情緒,從消沉到充滿敵意的大起大落。因為他們自己患病,沒有能力顧及孩子的需求和心態。他們那種極度脆弱的形象,乃至身體和精神上的衰敗,都使孩子自尊變得很不穩定。
正如一位女病人所說:「看到我母親那個樣子,我怎麼可能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一分鐘也不信。」
父母如果酗酒,孩子有時候會為父母的病態而感到自責:「他發脾氣,也許是因為我的錯。」「他喝酒,可能是因為我讓他不高興。」
如果父母有一方酗酒,家庭情感及教育環境,在孩子眼裡看來往往混亂無序—他們無法預知酗酒的那一方,對於他們的行為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有時做錯一件事可以被容忍,甚至博得父母憐愛;但有的時候,即使默不作聲,仍會惹得酗酒生病的父親或母親大發雷霆。
孩子無奈的心聲是:「我們心裡清楚,有些晚上,不管做什麼,只是露個面也會引發一場爭執。」
父母酗酒的家醜不可外揚,更加增強了他們的羞恥感和對成人世界的不信任感。儘管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仍能夠在這種毀滅性環境中倖存。研究表示:有大約二十%的孩子,能夠建設自己的心理,保護好自尊,透過對環境的超強控制策略,成為早熟而獨立的小大人,不僅學業成績好,還能獨立自主。
但是,這種「超強的自我拯救辦法」引發的問題,可能在他們成年以後才會體現出來,比如這位年輕女人就告訴我們:
「我的公公酗酒。我覺得我丈夫之所以能挺過來,是因為他小時候把自己變成了『小大人』。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照顧父母,因為他母親患有憂鬱症,他經常在放學回家時,看到母親躺在黑暗中,家裡亂得嚇人,父親則在酒館裡喝酒。他一個人照顧妹妹、打掃房間、做作業。等父親一回來,他就得想辦法保護大家,因為會大吵大鬧,有時父親的拳頭會像暴雨一般砸下來。」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跟我談過一次這些事情,然後再也不提起了。但我看得出來小時候的這段經歷,給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現在他仍然著了魔似的要讓一切東西井井有條,像是透過『控制一切』來安撫童年留下的焦慮情緒:帳單都付清了嗎?孩子們的作業都做了嗎?家裡有什麼要修的東西?等等。」
「他是個好爸爸、好丈夫,但他缺少幻想,他跟我和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放鬆。我批評他這點的時候,我覺得他完全不理解我的意思。後來,慢慢地,我試著教會他『自然而然、無憂無慮』的感覺。很不容易!」
■ 言語虐待的父母
這類父母擅長貶低孩子,用殘酷的言語批評他們的錯誤、弱點甚至他們的體貌特徵。更具傷害滲透力的是用冷嘲熱諷的方式,評論孩子的各種表現。這些言語上的虐待常針對以下幾種情況:
一、孩子偏離期待時
孩子表現出任何偏離父母期待的態度或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砲轟。
對孩子自尊的影響是:孩子將記住最好遵從別人的期望,他心裡的新想法和個人願望都應該忘掉。
二、威脅到父母的權威
當孩子的態度威脅到父母的權威時,受到的辱罵將升級,變得更惡毒。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時,這種母親會看不得女兒變得嫵媚、漂亮、吸引人;這種父親會覺得兒子高大的身材和體育方面的成績對他是一種威脅,或者嫉妒兒子對女性的吸引力。
三、看不順眼的任何事
這種父母隨時可能對孩子言語虐待,也許直接貶低孩子,或以間接諷刺的方式表現,對孩子提出完美主義的苛求,而且永遠不滿意。這使他們的孩子成年之後自尊極其脆弱,對別人的評語極度敏感。
■ 體罰孩子的父母
這類父母,出於各種原因,一般是因為他們自己缺乏愛,無法控制暴力虐待孩子的衝動。與酗酒者的孩子結果類似,家庭成了一個危險而且難以預測的環境。孩子記住的是:不論他在哪裡,無論他做什麼,永遠都不安全。更嚴重的是,他覺得自己對這種狀況負有部分責任。
一位病人童年時曾經受到暴力虐待,他說:「我那時候覺得我父親打我,是因為我表現得不好;因為他不打我姐姐,所以我覺得是我的錯。我是個沒用的孩子,挨打是活該。」
父母中的另一方不干涉,往往是被動同謀,徹底使孩子認為他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甚至認定自己的存在,引起了別人的攻擊性。我們把這稱為「家庭內部的祭品」。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深深懷疑自己個人價值並自我貶低:「父母沒有保護我在身體上不受虐待,是因為我不值得被保護。」
■ 性虐待的父母
家庭暴力中罪大惡極的就是父母中的一方有亂倫行為,一般是父親侵害女兒或繼女。孩子在最親密的關係中受到了侵害,無處可逃。隱形暴力的氛圍通常很明顯,少女會收到各種令其產生罪惡感的資訊:「如果妳不做,再也沒有人愛妳了!」「如果妳不接受,我會傷心難過。」「我會狠狠揍妳、揍媽媽還有妳弟弟!」「妳要是告訴別人,我會坐牢,那就是妳的錯。」
不舉發也不保護女兒的這種母親,往往是被動或主動的同謀,她會帶給孩子這樣的壓力:「妳要是不肯,我們都會受折磨。」
一位十六歲的病人被繼父性侵,她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我同意,我覺得自己是壞女孩、不正常。如果我拒絕,他說我對他態度差,我拘謹不開放。如果我繼續抵抗,他會對我媽媽和我弟弟很兇作為報復。所以我覺得我媽媽寧願我屈從於他。」
被性侵的孩子的自尊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傷害,往往會罹患各種精神疾病,比如「邊緣型人格」。
.
issue
很遺憾,許多父母並不稱職,但更遺憾的是許多孩子的自尊因此犧牲。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3)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之前有朋友希望我討論父母的不成熟行為,我透過這本書的內容,補充在這篇。父母對孩子的自尊影響很大,這我們都知道了。但傳統父母視而不見,這種狀況到現在還會出現。
還好現在社會夠進步了,有自覺的父母越來越多。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其實跟兒童青少年保護相關專業的社工多聊聊,會聽到更多辛酸的故事。
祝願您,能認清我們已經長大了,有了足以脫離有毒父母而獨立的力量了!
青春期心理特徵 在 莫莫的美好日常。育兒/手作/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童生長發育科檢查日記
霏霏4y11M左右,掉了人生第一顆牙齒;滿6y之前,總共掉了八顆牙齒;剛滿6y的最近,似乎第九顆也在蠢蠢欲動了。這個掉牙速度以身邊同儕來說,算是非常快的。
而我們平常看診的牙醫師說,每個人掉牙時間都不一定,換牙速度也會因飲食習慣或一些個人因素而有所不同。所以那時候我沒有對掉牙那麼快這件事,有太多的想法。
直到朋友跟我提到,她朋友的朋友帶孩子去看牙醫,牙醫師有特別針對掉牙速度太快這件事情提出討論。醫生說,有些人掉牙速度跟發育有點關係,建議可以帶孩子去看一下兒童內分泌科。結果朋友朋友的孩子檢查後,真的被診斷有性早熟現象。
老實說,這個資訊真的讓我震驚又擔心,再加上霏霏長得有點高,所以也讓我更關注這個議題。後來先去大概爬了一下文,發現掉牙和性早熟「 #沒有絕對正相關」,但似乎多少可能有機會有關聯。於是趁最近疫情比較趨緩,今天便幫霏霏掛了兒童內分泌科(生長發育科),決定還讓醫生檢查看看。
掛號後,護理師先幫霏霏量了身高體重,並詢問我和優格(霏爸)的身高、霏霏的出生週數、出生身高、體重、自然產或剖腹、媽媽初經時間。然後就吩咐我們直接去照手部X光片,也就是俗稱的照骨齡。
進診間醫生問我為什麼會想帶孩子做這個檢查,我跟醫生解釋是因為牙齒的關係,所以想檢查看看是否有性早熟現象。檢查時,醫生先觸診了霏霏的胸部(看是否有硬塊),再檢查私密部位(看是否有毛髮生長),確認有無發育跡象,幸好這兩個特徵霏霏都還沒有。
後來醫生看了X光片表示,霏霏目前骨齡大約七歲(後來又說6.5-7歲之間),是有比較早,但算還好不需要擔心,只要半年到一年定期追蹤檢查就好。除非這段期間發現有上訴兩種特徵出現(胸部發育與私密毛髮),就必須直接再去檢查一下。
醫生也跟我說,性早熟不能用牙齒直接判斷,還是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不過總而言之,檢查結果有讓媽媽鬆了一大口氣~~~~
果然,生孩子不是重點,生出來才是考驗的開始,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我們總是步步為營的小心照看著,很擔心因為自己的不懂或疏忽,而錯過一些有時間性、不可逆的身體狀況。
BTW
因為這塊可能很多人沒聽過或接觸過(關於性早熟),所以覺得一定要跟大家分享才行~ 而且真心建議,與其自己擔心、拼命爬文,不如找專業醫師診斷比較實在,很多事情還是讓專業的來吧!千萬不要自己當醫生開診斷書而延誤治療時間。
又,我有加入一個性早熟社團,裡面很多人分享經驗,大家可以參考看看,社團名字 #妹仔性早熟治療手記
#6y2M7D
#124公分 #22公斤
(後來又量一次變124😆)
- -
⭕️ 何為兒童性早熟:
● 女孩8歲前出現胸部發育、陰毛、腋毛或初經來潮。
● 男孩9歲前出現睪丸增大、陰毛、腋毛或變聲。
● 女孩10歲前初經來潮。
● 男孩女孩的身高突然大幅增加。
● 家長對孩子第2性徵的出現有疑慮,不確定孩子是否已進入青春期。
性早熟不僅容易對孩子身心有影響,性早熟也可能是因為疾病所引起。而且很多研究已顯示,性早熟不僅對兒童的心理與身高有負面影響,也會增加日後發生代謝性疾病或肥胖的機率。
✔️ 資料來源:
http://www.cmuc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206
⭕️ 性早熟的治療:
骨齡太快要打針嗎?性早熟-治療-懶人包
https://reurl.cc/YOyeoD
青春期心理特徵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資料,今天跟你做分享。它來自於這本一書,叫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
它提到一個名詞,叫「時型」。時間的「時」,型態的「型」。簡單來說呢,就是你會發現有一些人喔,是越夜越美麗,「暗公鳥」啦,越晚他越有精神、越有活力、越有創造力。
而有些人呢,就是「晨型人」,早上起床一點問題都沒有,然後整個白天精力旺盛,但是隨著時間到越晚,他就整個是完全沒電的狀態。
所以在這本書裡面,提到的「時型」,它是用動物、鳥類作為比方;有些人是「貓頭鷹」、有些人是「雲雀」。就是有些人是「夜貓子」,有些人是「晨型人」。
然而關於這方面呢,他有引用了一些研究。其中呢,在上個世紀1976年,就開始有很多研究。但是最有名的是一位「時間生物學家」,他叫做羅內伯格。
他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讓我們自我檢測一下自己的「時型」。現在你也可以試著回答羅內伯格,他所設計的這三個問題,來幫助自己定位一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時型」。
這三個問題就是哦,一般而言,你通常在幾點上床睡覺?
第二個問題,你通常在幾點起床?
而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兩個時間點的中間,是什麼時候?
比如說,如果你在晚上11點半左右睡覺,早上7點半起床,這時候你的中間點,就是3點半。如果你也按照順序,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最後得出你的中間點。
假設你的時間點,是座落在凌晨12點到早上3點,那你就是屬於「雲雀」,屬於「晨型」這樣類型的人。
如果你的中間點,是落在早上6點到中午12點,那你就是屬於「貓頭鷹」這個類型的人。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睡眠的中間點,是在早上的3點到6點這中間,稱為「第三種鳥」。
如果以一般人口統計來說,極端的「貓頭鷹」會多於極端的「雲雀」。然而「貓頭鷹」跟「雲雀」其實都是佔少數,大多數的人都是這「第三種鳥」。
後續的研究也發現,跟很多生理特徵是一樣的,每個人「時型」的呈現方式,其實是跟基因,也就是跟先天的因素,佔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研究都告訴我們,不管你是「雲雀」還是「貓頭鷹」,大概都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的。而且更令人意外的是,我們出生的「時間」有很大的影響力。
通常在秋天跟冬天出生的人,比較有可能成為「雲雀」;然而在春天或夏天出生的人,比較有可能變成「貓頭鷹」。
除了「基因」的先天影響之外,影響每個人「時型」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有一個叫做「年齡」。當過爸媽的人都知道,小孩子一般來說都會是「雲雀」,他們很早就起床,一整天跑來跑去;但是這個狀態,通常過了傍晚之後,就會沒電了。
然而到了青春期左右,那些「雲雀」開始會變成「貓頭鷹」。他們會比較晚起床,然後在下午跟晚上,開始變得越來越有活力。有人就估算了喔,在青少年當中,他們的睡眠中間點,他們會落在上午的6點,甚至於是上午的7點。
然而,在我們20歲左右的時候,我們會達到「貓頭鷹」狀態的巔峰期;然後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慢慢的又變回「雲雀」。
除此之外,不同的「性別」時型的呈現也會有不同。男生在統計比例上來說,會偏向於夜晚型,也就是「貓頭鷹」。而女生會偏向於早晨,也就是「雲雀」。這樣的性別差異,會在50歲左右開始消失。
羅內伯格就指出,平均而言,當我們超過60歲,會變得比我們小時候的「時型」還要來得早。這其實也符合我們的生活經驗,隨著年紀越大,起床時間會越早。
另外,在人格特質裡面, 「貓頭鷹」跟「雲雀」也有一些差別。「貓頭鷹」會呈現出比較黑暗的特質,怎麼說「黑暗」呢?
「貓頭鷹」通常會比「雲雀」更開放跟外向,但是也比較神經質。通常會比較衝動,追求感官的刺激,活在當下的快樂主義者。
跟「雲雀」比較起來哦,「貓頭鷹」比較會抽煙、喝酒、喝咖啡,那更不要說去碰毒品的機率,貓頭鷹也會比較高。
所以喔,他們比較容易發生「上癮」的現象,出現飲食失調、得糖尿病、憂鬱症,或出軌。
這好像呼應了一些智慧的格言,比如說富蘭克林,他就說過:「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跟聰明。」
但是這本書裡面,也有針對這件事情吐槽哦。書裡面提到這些早起的人,產生優越品格的這件事情,是沒有合理的解釋。
因為這些被說的不太好聽的「貓頭鷹」,他們其實在創造力方面,是有比較高的展現,他們也表現出比較優越的工作技藝。
而且呢,在美國的一些研究所、管理類的入學測驗,和智力測驗裡面,他們的得分也比較高;他們甚至於整個人比較好玩、比較幽默。只是一般來說,為什麼我們會對於「貓頭鷹」有這樣的一個偏見?
是因為啊,整個社會結構,不管是企業、政府,或者是學校,在整個設計上面其實是針對75%或80%這種比較是「晨型人」,也就是「雲雀」型的,或者是「第三種鳥」類。
在時間的安排跟設定上,對於這些「貓頭鷹」的人,其實是比較辛苦的。所以有時候喔,「貓頭鷹」其實就像左撇子,他們是活在習慣用右手的世界裡。然而,當你聽到這裡,你是「貓頭鷹」還是「雲雀」,還是多數人的「第三種鳥」?
我想不管你是哪一種人哦,我們現在的社會,帶給我們最大的自由,就是來自於它的彈性是大的。只要我們願意,其實都可以找到在工作或生活裡,最適當的調整。
然而,在你做任何調整之前,其實你要先知道自己的狀態,你到底是屬於哪一種人?今天是用「時型」這樣的概念,來作為起始點。
然而我們生命當中的任何狀況、任何層面、任何特質,你是否有好好的去看待、去認識他們;並且幫助自己,找到最佳化的模式呢?
或許今天的分享,提供給你一個觀念,提供給你一個知識,但是我更期盼,你透過「時型」的理解,來開始把關注點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到底是哪一種人?而你可以怎麼樣幫助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讓自己活得更好、更圓滿。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呢,會幫助你有效的看懂、聽懂,別人真正的狀態。哪怕是一些言外之意或言下之意,當你能夠正確的理解別人之後;下一步透過有效的提問,創造出必要的共識。
這就是『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能夠帶給你的幫助。我相信對於你來說,達成共識永遠是一個必要的能力,期盼在3月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青春期心理特徵 在 陳儀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第二屆【參與式預算.新店500萬】
(16案) 「青春健康愛」親子關係增能.大新店巡迴系列講座
提案內容:
由多數是通過國家高考的專業心理師所組成的臺灣性諮商學會,在親職教育、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經營等領域之心理輔導,已有豐富實務經驗。為促進社會全面的心理健康,本計畫擬以兒童、青少年發展階段的心理特徵課題為出發點,藉巡迴講座向家長們傳遞教養知識,以逐步建立與推展「社區在地促進心理健康服務網絡」。預計於新店之親子館、各圖書館、各社區會所、幼兒園等,進行深耕式主題系列講座及答客問,計畫安排30場次,每場次約120分鐘。
預期效益:
★協助聽講民眾覺察、辨識與尊重自己及子女在教養關係、情緒、青春期、愛情與性等主題的感受與想法,提升心理健康相關知能,妥善因應各種課題。
★提供促進心理健康可求助的專業管道,在發生偏差行為之前,能有效預防。
預算金額:
★心理師鐘點費:1,600元 x 2小時x 1位x 30場= 96,000元
★場地費預估20,000元;印刷費預估25,000元;郵電費預估10,000元
★雜支10,000元
總計約:16.1萬元,申請參與式預算補助:12萬元,其餘自籌。
提案人:
台灣性諮商學會心理師王嘉琪秘書長
青春期心理特徵 在 青春期孩子性情大變,背後的身心因素需家長多加理解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這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也突顯出了青春期這個年齡段的一些特殊心理狀態。 ... 而青春期孩子的另一特徵,則是一旦陷入一種情緒狀態,就久久無法擺脫。 ... <看更多>
青春期心理特徵 在 8 1 《自卑与超越》青春期心理及生理特徵青春期的孩子最首要 ... 的推薦與評價
小陳的所有專輯: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_YAbLR2JYrdvBdvfxjfHw/playlists歡迎喜歡聽恐怖/懸疑/愛情/爆笑小說的朋友到小陳的另一個頻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