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學術新聞很多,除了中研院找到超級單株抗體m31A7
這裡來分享八月底發表,會 #導致重症 可能原因之一的 "#流氓抗體" (Rogue antibodies)😵
在抗感染中起關鍵作用的 1 型干擾素 (IFN-1),卻在一些新冠肺炎重症的患者中發現,有反過來攻擊他們的 #自體免疫抗體
📌而且研究顯示可能與約 #五分之一 的 #死亡人口 有關,臨床意義是我們可以針對有這些潛在因素的人做相對應的預防動作,包含 #高年齡 感染者。
這是8月底發表在《Science Immunology》大規模蒐集血液樣本🩸的試驗,由Nature報導出來
招募了來自各大洲 38 個國家、將近共4,000名的重症患者、近1,600 名無症狀感染者,以及近35,000 名健康對照者。
🧪血清中抗-IFN-α2 和抗-IFN-ω等等的自體免疫抗體的阻斷活性,用螢光素酶活性來確定。
這些干擾素其實都會在我們的血液,還有在呼吸道以更低的濃度存在,具有一定保護作用。
📌*附註:在這實驗之前,原團隊就有在去年10月報告過
在至少 10% 的危及生命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中發現了 10 ng/mL 攻擊IFN-α2 或 -ω 的IgG 自體免疫抗體
這些發現後來在來自阿姆斯特丹、里昂、馬德里、紐黑文和舊金山的獨立團隊也得到印證
原作者,紐約市洛克菲勒大學免疫學家Jean-Laurent Casanova和他的同事懷疑,這些狡猾的抗體是重症的原因,而不是重症的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
1️⃣.約 20% 的 COVID-19 危重患者中針對 IFN-α2 和/或 IFN-ω 的高水平 的自體免疫抗體
IFN-α2 和/或 IFN-ω 濃度有10 ng/mL以上就有強烈意義
2️⃣.超過 13.6% 的病危的重症患者濃度為多數100 ng/mL
比先前研究中報導的 10% 具有中和 100 ng/mL 的自身抗體的患者比例更大
3️⃣.有些少數案例甚至會獨立中和和IFN-β
4️⃣.在病危老年患者中,攻擊 I 型干擾素的自體抗體的流行率較高,
80歲以上至少占20-23%,IFN-α2 和/或 IFN-ω 濃度就會有10 ng/mL以上
5️⃣.重症死者攻擊 I 型干擾素的自體抗體的流行率較高。
至少 18% 死者俱有100 pg/mL攻擊 I 型干擾素的自體免疫抗體。
--
攻擊Ⅰ型干擾素的自體免疫抗體,含抗IFN-α2 、IFN-ω、IFN-β
除了可能是未來另一種單株抗體的發展方向
📌它還有下列有直接的臨床應用。
1. 我們可以對新冠收住院患者測試針對 I 型乾擾素的自身抗體,這檢驗成本是快速而簡單的。
甚至可以在普通人群中篩檢這些抗體存在與否,偽陰性更低。
應針對至少三種單獨的 IFN 進行自動抗體測試:IFN-α2、IFN-ω 和 IFN-β。
2. 應特別注意老年人,以及已知自身免疫或遺傳疾病與針對 I 型干擾素的自身抗體相關的患者
其次,具有針對 I 型 IFN 的自體免疫抗體的患者應優先接種 COVID-19 疫苗。
3. 對於具有針對 I 型干擾素的自體免疫抗體的 #未接種疫苗者
如果感染了新冠,患者應住院進行及時治療。
並建議還沒發展成重症時使用單株抗體進行早期治療
通過血漿置換進行搶救治療是已經患有肺炎的患者的另一種治療選擇。
4. 在嚴重疫區如果要企圖 #已痊癒者血清 輸注感染者治療
#應對血漿進行此類自動抗體檢測
血液製品,尤其是血漿,應篩檢抗干擾素自身抗體
任何含有此類抗體的製品都應排除在捐贈之外。
Nature報導標題
Rogue antibodies involved in almost one-fifth of COVID deaths
--
🤓 另外補充一下全球現在疫苗施打現況
📌 經濟學人智庫報告顯示,針對 COVID-19 的群體免疫之路可能仍然很長。
報告顯示,在許多地方,要大多數人口接種完疫苗,需要數年時間。
雖然拉丁美洲的主要經濟體預計將在 2022 年中期實現廣泛覆蓋,但亞洲的情況看起來更糟。大多數新興經濟體預計要到明年年底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實現這一壯舉。中國、蒙古、韓國、柬埔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除外。損失的最大份額將來自亞洲國家的 GDP,預計它們將承擔總損失的近四分之三。
日本在該地區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疫苗接種的速度也比其他地方慢。預計到明年年底,將在其人口中達到 60% 的疫苗覆蓋率。預計疫苗接種進展最慢的大陸是非洲。
據經濟學人智庫報告,大多數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以色列和一些海灣國家也在快速接種疫苗。分析師預計,到 2022 年年中,如果沒有達到人口中 60% 的疫苗接種率,2022 年至2025 年之間的全球成本將高達 2.3 萬億美元。
疫苗時間表延遲的原因是原材料和生產能力短缺、醫療基礎設施不發達、疫苗猶豫不決,當然還有財務限制。因此,在 2022 年至 2025 年期間,三分之二的 GDP 損失將由發展中國家承擔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越南走私肉品流竄國內,今天新增四件非洲豬瘟陽性案件,其中一件是香腸,很可能有活病毒。為了守住最後一道防線,農委會宣布,30日開始停止廚餘進入養豬場,九月開始正式暫停用廚餘餵豬一個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沒有馬上實施的原因是,要先消化既有廚餘,怕貿然宣布,反而造成廚餘亂丟,帶來更大災難。 詳細新聞...
非洲獨立原因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久沒吃澎湖海產。在高雄市,海產除了跑旗津或是永安,在市區裡比較常看見的就是澎湖海產。
為何高雄多澎湖海產?其實澎湖人很多來高雄工作,高雄的知名廟宇文武聖殿就是來自澎湖。澎湖海產有個滿有名的,就是河豚皮。這個河豚皮據說是來自沒有毒的六斑刺河豚。一般來說,河豚不能亂吃,不然會中毒。
導致吃河豚中毒的河豚毒素,也跟我們前陣子常上新聞的邦交國海地有關。因為海地當地宗教巫毒教會用河豚毒素使人瀕死又復活的現象,而海地巫毒又是黑人性運動的重要元素之一。
黑人性運動(法語:négritude),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塞內加爾的桑戈爾和其在法國巴黎的年輕黑人知識份子構想出來的概念。
一種黑人意識,主張黑人與黑人文明的獨特貢獻、價值觀和特性。其概念充當民族主義的知性先驅。這促使黑人團結在黑人身分下,拒絕法國的殖民主義與種族主義。他們認為黑人的非洲遺產是對抗法國政治和智力霸權和統治是最好的工具。
這運動也是後來海地總統杜瓦里埃執政的原因。
然而,這又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
據統計,從海地獨立到1915年一百年間,共有近90位統治者相繼上台。1957年,依託軍隊,杜瓦利埃贏得1957年海地大選,作為民間運動領袖,當選為海地總統,建立起家族統治,直到1986年被推翻。杜瓦利埃上台後,建立特務機構,逮捕和迫害學生領袖和工會領袖,在政界、軍界、商業界、教育界和宗教界打擊反對派,由杜瓦利埃家族成員取而代之,以鞏固其獨裁統治。1964年修改憲法,取得終身總統頭銜,宣布禁止反對派活動。杜瓦利埃對外執行親美政策。1958年與美國簽訂軍事協定,聘請美國軍事使團改組和訓練海地軍隊,並向美國提供導彈基地。他除了普遍控制海地生活, 杜瓦利埃還在各地廣泛建立自己的個人崇拜,自稱這個島嶼國家和歷代海地領袖在他身體裡。
杜瓦利埃政權的腐敗和高壓政策引起美國甘迺迪政府的牴觸,美國試圖尋找一個替代者,並希望阻止海地發生古巴一樣的革命。然而1962年,杜瓦利埃政府勉強接受了美國將其作為反共堡壘的條件,美國遂緩解了對海地的制裁壓力。甘迺迪遇刺之後,杜瓦利埃聲稱甘迺迪之死是因為他已經對甘迺迪施加了詛咒。
1986年,杜瓦利埃政權倒台後,海地民眾自發在太子港的國家公墓(Grand Cemetery)弗朗索瓦·杜瓦利埃的墓地聚集起來,試圖挖掘並鞭打他的屍體,以使其在末日審判時無法復活。但是他們發現杜瓦利埃的屍體早已經被轉移走,於是轉而挖掘了弗朗索瓦·杜瓦利埃政權一位支持者的墳墓,並對屍體進行了象徵性處決。
所以,當你吃著來自澎湖的河豚皮沾芥末醬時,只能很慶幸自己不是海地人,也沒有中河豚毒。
----
四張公投同意票,一起救台灣
🍀小額贊助核四公投宣傳經費
https://p.ecpay.com.tw/35C87D9
非洲獨立原因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未來10年百萬顆退役 電動車電池循環再生三面向( 08/25/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隨著車廠和政府承諾增加電動車數量,預計到2030年將有1.45億輛電動汽車上路。雖然電動汽車可以在減少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它們也帶來潛在的環境定時炸彈——電池。
根據估計,從現在到2030年之間,將有超過1200萬噸的鋰電池退役。這些電池不僅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包括鋰、鎳和鈷,而且採礦可能影響氣候、環境和人權。電池的壽命結束時也會成為堆積如山的電子垃圾。
專家表示,隨著汽車業開始轉型,現在該規劃電池如何壽終正寢,減少對採礦的依賴並保持材料的循環流通。
電動車電池第二春
數億美元的資金正挹注回收相關的新創公司和研究中心,以找出如何拆卸廢電池和大規模提取有價值金屬的方法。
世界經濟論壇循環經濟專案負責人彭寧頓(James Pennington)說,如果我們想用有限的材料做更多事情,回收不應該是第一個解決方案,「首要最佳辦法是延長使用時間。」
隆德大學環境政策學者里希特(Jessika Richter)表示:「電動汽車電池首次退役時,其實還有很多電池容量。這些電池可能不再能夠推動車輛,但還可以儲存太陽能或風電場產生的電力。」
幾家公司正在進行試驗。能源公司Enel Group正在西班牙梅利利亞的一個獨立於國家電網的儲能設施中,使用從日產Leaf汽車退役的90顆電池。在英國,能源公司Powervault與法國車輛製造商雷諾合作,將退役電池用於家庭儲能系統。
建立鋰離子電池的第二春還有另一個好處:取代有毒的鉛酸電池。非營利組織Pure Earth的負責人富勒(Richard Fuller)說,只有大約60%的鉛酸電池用於汽車,另外有20%用於儲存太陽能,主要是在非洲國家。
富勒說,鉛酸電池在溫暖的氣候下通常只能使用兩年左右,因為熱會使它們劣化得更快,因此時常需要回收。然而,在非洲很少有設施可以安全地做好這件事。
相反地,這些電池經常在住宅後院裂開、熔化,使回收者及其周圍環境暴露於鉛,而鉛是一種沒有已知安全水準的強效神經毒素,會損害兒童的大腦發育。富勒表示,鋰離子電池是一種毒性更低、壽命更長的儲能替代品。
鋰離子電池回收競賽
彭寧頓說:「當電池真正用完的那一天,就該回收它了。」
鋰離子電池回收業背後有很大的力量在推動。特斯拉8月發表的衝擊報告中宣布,該公司已開始在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建立回收設施,以處理廢電池。
附近的紅杉材料(Redwood Materials)由特斯拉前技術長史特勞貝爾(JB Straubel)創立。該公司在內華達州卡森市展開業務,7月份籌資超過7億美元,還計畫擴大業務。紅杉材料的工廠接收廢電池,提取銅和鈷等有價值的材料,然後將精煉金屬送回電池供應鏈。
然而,雖然電池回收變得越來越主流,重大的技術挑戰依然存在。
其中之一是回收商必須破解其複雜設計,以獲取有價值的組件。英國電池製造新創Aceleron聯合創辦人康明斯(Carlton Cummins)表示,鋰離子電池的設計很少考慮可回收性,「這就是回收商痛苦之處。他們很想做這樣的工作,但只有在廢電池送到達家門口時他們才能獲得相關資訊。」
康明斯和另一位聯合創辦人強丹(Amrit Chandan)特別指出一個設計缺陷:組件的連接方式。康明斯說,大多數組件都焊接在一起,這有利於電氣連接,但不利於回收利用。
Aceleron的電池用鎖固的方式將組件的金屬端點緊壓在一起,日後可以鬆開完全拆解,或移除和更換單個故障組件。
簡化拆卸也有助於減輕安全隱患。鋰電池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火災和爆炸風險。「如果能把它拆解成小組件,可保證不會傷害任何人,」康明斯說。
待改變的回收系統
即使解決了技術挑戰也無法保證成功。歷史上,建立妥善運作的回收業困難重重。
例如,鉛酸電池的回收率很高,部分原因是法律要求——汽車電池中多達99%的鉛被回收。但是,若最終經手的是不當的回收設施時,就會產生污染的可能。廢電池最後通常會交給個體戶回收商,因為他們支付的金額可能比正規回收商更高,後者必須承擔更高的營運成本。
鋰電池的毒性或許較低,但它們最終仍需要安全的回收處理。 「產品往往會往阻力最小的路線流動,所以必須讓正規處理路線阻力更小,」彭寧頓說。
立法可以提供一些幫助。雖然美國尚未實施強制要求鋰電池回收的聯邦政策,但歐盟和中國已經要求電池製造商支付建立收集和回收系統的費用。彭寧頓說,這些資金可以幫助補貼正規的回收商,使他們更具競爭力。
去年12月,歐盟提議全面修改其電池法規,其中大部分針對鋰電池,包括電池回收率要達70%,鈷、銅、鉛和鎳回收率要達95%,鋰回收率70%,以及2030年新電池中回收含量的強制性最低水準,以確保回收商有市場,並使它們免受商品價格波動或電池化學成分變化的影響。
里希特說:「這些法案還沒完全成型,但已經相當積極。」
資料也是一個辦法。歐盟和公私合作的全球電池聯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 GBA)都在研究電池的「數位護照」,一種包含其整個生命週期資訊的電子紀錄。「我們正在考慮使用QR code或無線識別檢測設備。」GBA電池護照計畫負責人弗倫(Torsten Freund)說,如此可以報告電池的健康狀況和剩餘容量,讓汽車製造商用於再利用或回收設施。有關材料的資料可以幫助回收商了解鋰電池的無數化學成分。一旦回收變得更加普遍,護照還可以顯示新電池中回收成分的含量。
里希特說,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永續交通不僅僅是電動汽車,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應被忽視。「重點是,我們可以在非永續的系統中擁有永續的產品。」
參考資料
衛報(2021年8月20日),Millions of electric car batteries will retire in the next decade. What happens to them?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1/aug/20/electric-car-batteries-what-happens-to-them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2064
♡
非洲獨立原因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越南走私肉品流竄國內,今天新增四件非洲豬瘟陽性案件,其中一件是香腸,很可能有活病毒。為了守住最後一道防線,農委會宣布,30日開始停止廚餘進入養豬場,九月開始正式暫停用廚餘餵豬一個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沒有馬上實施的原因是,要先消化既有廚餘,怕貿然宣布,反而造成廚餘亂丟,帶來更大災難。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10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T5TtP_xNxA/hqdefault.jpg)
非洲獨立原因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全球仍有許多國家疫情嚴峻,如何使各國獲得新冠疫苗成為當務之急。歐盟今天提出一項提升疫苗產量的計畫,並認為比美國的專利豁免更有幫助。不過非洲國家馬拉威則燒毀近2萬劑AZ疫苗,原因是疫苗收到時有效期過短,4月13日就已經過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0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tAGnbLyrk/hqdefault.jpg)
非洲獨立原因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0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IpEgrggnyB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陳同佳涉嫌殺人案」再度引起港台兩地摩擦,台北當局聲稱,兩地早已就此案建立「聯繫窗口」,還看陳同佳及港府是否負責任,港府則反駁,所謂「單一聯繫窗口」之說,乃是台北當局一面之詞。陳同佳殺人案,關鍵證據全在台灣,陳在港刑滿出獄一年,至今仍未能赴台自首,台北當局的政治操作成為最大障礙。蔡英文政府一年前考慮的是選舉連任,現在的政治操作,則是逼港府與台北當局進行「政府對政府」的官方交涉。台方企圖將其要求強加給香港,事件扯上複雜的兩岸角力以至「一個中國」原則,然而回歸基本,既然陳同佳再三重申願意自首,台北當局若想履行法治,便應停止政治操作,積極方便陳同佳投案受審,讓死者安息,讓家屬釋懷。
蘋果頭條
尖沙嘴柯士甸道136號1樓一間酒吧,發生致命打鬥案件。凌晨零時許,酒吧因限聚令夠鐘打烊,職員於是通知顧客離開,惟其中一批約20名顧客不滿,竟遷怒撿起酒樽毆打職員。4名酒吧職員無力反抗被毆同告受傷,兇徒傷人後四散,其中一職員頭部重創昏迷,救護員趕至現場,將傷者送院搶救。惜其中一名36歲職員搶救無效不治,警員封鎖現場調查。案件列作謀殺及傷人,交油尖重案組接手。讀者丘小姐目擊兇案事發經過,她表示當時駕車在紅綠燈前等候,其間聽到左邊傳來打鬥聲,不久,即有10多男女從大廈旁一條通往酒吧的樓梯跑下,多數人身穿黑衣服,部份人無戴口罩,有人更不斷爆粗。
東方正論
特區末世,四面楚歌,內憂外患,不僅是暴疫夾擊,亦要面對日漸惡化的內部治安問題,而其中一個最棘手的罪惡根源便是滯留在港的假難民,作惡多端,無孔不入,政府的處理手法竟然是有病不醫,不割不切,任由這個治安毒瘤愈來愈脹大,像癌細胞吞噬市民的生存空間,正是趁你病攞你命。假難民多數來自南亞地區或非洲國家,本身很多都是亡命之徒,來港是想搵快錢,被黑幫招攬成為新血,黃賭毒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多宗大型珠寶及金行劫案都懷疑涉及南亞幫,亦有攔路截劫市民,持槍打劫便利店,在鬧市進行販毒。
星島社論
反修例爭議至今,首次有教師因課堂散播「港獨」,被教育局處以「極刑」取消教師註冊。據悉該名教師任教九龍塘宣道小學,以課堂活動及工作紙,要求年僅小五的學生回答「香港獨立的原因是甚麼?」,並抄寫「台獨」言論,當局認定校本教案、教學材料和工作紙,有計畫地散播「港獨」訊息,教師嚴重專業失德。事件更牽連甚廣,不僅校長及副校長因監管不力而遭當局譴責,使用同一教材的其他教師,亦遭書面警告。據悉,被當局取消註冊的教師,在九龍塘宣道小學任教校本「生活教育課」,去年三月以「不能逾越的紅線」為題,進行兩節課的課堂活動,要求小五生收看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觸不到的紅線》,片中講述政府考慮引用《社團條例》,禁止主張「港獨」的「香港民族黨」運作
經濟社評
本港連續第6天出現源頭不明個案,疊加市民在長假期間防疫鬆懈,不少專家擔心會引發第四波疫情。本地疫情反彈確實敲響警號,港府須對高風險場所加強巡查執法,票控違規的商戶和顧客,違法必須負上責任,防疫才有望事半功倍。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高本恩憂慮,第四波疫情可能已開始,因第三波疫情從未斷尾,連續數天都錄得源頭不明個案,而根據8個多月來的經驗,當社區出現感染個案,大家又沒做好社交距離措施,確診數字足以在一兩星期內急升。政府顧問專家許樹昌也預警,接連出現源頭不明個案,會演變成第四波疫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pEgrggnyB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