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ure silk qipao's pattern is designed by an architect (who said qipao must be in flower patterns), handmade by Hong Kong Intangible Cultural Inheritor of Cheongsam Master Fung Yau-choi (wow), even the traditional flower buttons are made by another Intangible Cultural Inheritor Master Po Ming Hua (wow wow). Amazing piece of art by designer Karen Chan👏. So much story in this modern qipao!
@the_sparkle_collection #TheSparkleCollection #SparkleByKarenChan
#moderncheongsam #qipao #modernqipao #madeinhk #ootd #nicolacheung #nicolalifestyle #hkig #nicolaootd #摩登長衫 #長衫 #旗袍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 #非遺大師
https://thesparklecollection.co/collections/modern-cheongsam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Pin Cheng J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关注品城记FB账号→https://pcjfb.page.link/bjYi 廣式宮燈 :他們家族做了100年的宮燈,現在是全中國唯一的宮燈傳承人【品城記】 今天我們《老廣人物》的版塊, 要為大家介紹一位大牛人。 他們家族是做傳統廣式宮燈的, 從父親那一輩算起,已經傳承了100多年了。 現在,這位羅...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 在 紫龍(尹子龍) Wan Tsz Lung Willi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充滿感恩的一天!
今早大坑主持 #德成巷仔 開幕典禮
感謝 Sarina Yiu團隊事前超充分的準備及天公造美~一齊非常順利!
感恩有幸見證一個香港勵志小故事
年輕一輩傳承香港傳統茶檔風味
更一天巧遇兩位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師
一位 #舞火龍傳承人 陳德輝師傅及
一位係 #金茶王大使 葉達生師傅!
Today is very "Hong Kong" For me!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 在 演員陳幼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哇!好美喔!
各位觀眾,「北京文化廟會,臺北之旅」,即將登場!2/27(五)至3/8(日),在花博公園舞蝶館(近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
2/27(五)下午5點,在舞蝶館有精彩開幕式,歡迎民眾攜家帶眷來參與!
北京地壇文化廟會,有「現代清明上河圖」美譽,去年首度移師臺北花博公園爭艷館,十天創下近十萬的參觀人次,大獲好評。
今年「北京文化廟會,臺北之旅」,除了延續邀請北京歷史悠久的「地壇廟會」之外,再加上當地規模最盛大的「廠甸廟會」。
現場齊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重現精采絕倫的百戲名曲,以及超過70攤道地的京城小吃、精工百藝等。
高達6米高北京天壇主燈,今年也將坐鎮花博公園美術園區,與相隔一條中山北路、將在圓山園區佈展的「2015臺北燈節」相互輝映。
相信花博園區今年將會帶給臺北市民、臺灣民眾,一個好吃又好逛,深具臺灣傳統與北京文化藝術特色的難忘燈節。
***相關訊息
http://www.expopark.taipei/hinformation.aspx?uid=93&pid=7330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 在 Pin Cheng J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关注品城记FB账号→https://pcjfb.page.link/bjYi
廣式宮燈 :他們家族做了100年的宮燈,現在是全中國唯一的宮燈傳承人【品城記】
今天我們《老廣人物》的版塊,
要為大家介紹一位大牛人。
他們家族是做傳統廣式宮燈的,
從父親那一輩算起,已經傳承了100多年了。
現在,這位羅師傅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中國手工藝一級大師,
也是傳統中國燈的唯一傳承人。
對於宮燈,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比較陌生,
甚至覺得,它是一件跟不上時代的東西。
但是請相信我,
看完視頻,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吃遍广东
https://pcjgd.page.link/u9DC
跟着嘉升吃美食
https://pcjjs.page.link/rniX
跟着大秋吃美食
https://pcjdq.page.link/V9Hh
吃遍佛山
https://pcjfs.page.link/RtQw
粥粉面饭来一波
https://pcjzfmf.page.link/qL6j
吃遍珠海
https://pcjzh.page.link/29hQ
品一座城
https://pcjzg.page.link/V9Hh
吃鸡!
https://pcjcj.page.link/Tbeh
跟着品城记玩啊
https://pcjw.page.link/V9Hh
品一座城,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人文!
走,帶你去找好吃的!
我們的夢想,是吃遍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美食!
吃遍給廣州,再吃遍全世界!
傳統中華美食,西餐,網紅美食,平民小吃!
只要是好吃的,我們絕不放過!
想要GET更多好吃的食物,跟著我們就對了!歡迎訂閱【https://pcj.page.link/Tbeh】
你的城市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全在我們的原創視頻裡!
#品城記 #探店 #宮燈#廣府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先娛鬼神後娛人,中國古代傳統的木偶戲,始於喪葬俑人,以奠亡人。《通典》有云:「以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家之樂也。」而偶戲於漢朝以後,才開始普及成為民間娛樂之一。時至今日,木偶戲歷年發展,經歷過高峰時期,也迎來當下的低谷。
黃暉師傅,入行操演偶戲四十多年,與一般人印象中「師傅」的形象不同,沒有凌厲的眼神或磅礴壓人的氣勢,一見黃暉師傅,基本上是想不出「慈祥」二字以外的形容詞。黃師傅指,當初因興趣入行,一做便是四十年,時至今日已成為香港偶戲界的代表人物,門生亦廣,卻沒有把自己以宗師自居,反而,他更像一位希望把畢生所學傳承給學生的老師。
黃師傅指:「碰到這些木偶就有如碰了白粉,明知它們不能賺大錢,自己卻喜歡着,沒有辦法」。追夢或許是年輕人的專利,但黃暉師傅告訴我們:堅持夢想才能修成正果。
主流的木偶戲包括有提線木偶(即「扯線公仔),掌中木偶及皮影戲。所謂提線木偶,即指一隻木偶以線操作,提線者不直接觸碰木偶,只以十六條基本線操作木偶的喜怒哀樂,抑揚頓挫。十六條基本線中,亦有四條「死線」,「死線」乃掌控木偶之基本平衡,分為「頭釘線」兩條,「胸前線」一條及「後背線」一條。眼見黃暉師傅於千絲萬縷之間操作木偶高跳低爬,拳頭手指每個動作無一不栩栩如生,不得不嘆服其心思之細密以及與傀儡之間的「默契」。
黃師傅亦向我們演示了掌中木偶及皮影戲的運作,以此展現出掌中木偶靈活生動的動作及以燈光糅合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美的皮影木偶戲。黃師傅指出,他希望將來亦有人可繼承他的木偶工藝,不欲令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淪為舊頁,但慨嘆時至今日要讓年輕一輩付出半生去鑽研一種技藝基本上是天方夜譚。當提及何不把技藝傳授給女兒,黃暉師傅神情中亦流露出半分難過與歉意。原來師傅在女兒少時已把她送回湖南藝校學習偶戲,雖然女兒學成有功,但無奈回到香港難以銜接本地專上學校,師傅亦坦言自覺誤了女兒一生。
堅持傳統,從來不易。在香港,更似是痴人說夢。黃暉師傅年幼時追隨夢想,戮力習藝,最終得成一代師匠,本應為不少年輕晚輩學習之對象,但亦正如其本人所言,時移世易,也許是時代拒絕了他,是時代拒絕了偶戲。但黃暉師傅亦無因此輕言放棄,若時代不與我同行,便由我等追隨時代。黃暉師傅的徒弟們,積極嘗試以新科技融合傳統偶戲,正如他們2017年應邀與演藝學院共同研發以現代投影結合木偶皮影等,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就,常於各地學校及不同機構演出並吸引了年輕一輩的興趣,黃師傅亦坦言:「唔變都唔得」。
傳統技藝能得以傳承,亦有賴新血入行學習,黃暉師傅認為做師傅,就不應「留一手」。黃師傅指,只要有人肯學,他便願意免費教,亦期望將來能把木偶傳承給弟子。克己所能,供子之學,為人老師、前輩、父親,也許黃師傅所甘願做的,就是背後默默扶持的,四十年前的追夢者。唐明皇《詠吟傀儡》中:「 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彷彿亦與之相應。
黃暉木偶皮影有限公司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2
6333 6213(黃小姐 Janet) / 9217 1635(黃暉 先生)
採訪:麥文軒
攝影:梁詠俊
剪接:李文俊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舊=廢,是很多思歪官員的想法。香港除了經濟發展,還是經濟發展,很多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寶藏,例如文物、古蹟都要讓路。大大座有歷史的建築話拆就拆,沒實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表演藝術、風俗、節慶、手工藝,更容易式微,甚至無聲無色地消失。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多達480項,很多都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例如鹹魚製作、蛋撻製作等、粵語、跌打、貼揮春、盆菜等等。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