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推薦花蓮的朋友去參加這個活動
重要的主題,專業的講師...(我本來是想寫可愛的講師啦,覺得不敬遂作罷XD)
------------------
(引)
《露露與我 The LuLu Sessions》
黃日敏S. Casper Wong | 2011 | 紀錄片|86min
露露是導演黃日敏最好的朋友,亦是昔日戀人。諷刺的是,露露自己是研究癌症治療的世界權威,卻無法拯救自己。
死亡在美國文化中代表著失敗,而死亡的過程是屬於私密的、不情願的,且孤獨和令人害怕的。本片透過兩人的愛情、友情,以及露露從罹病、治療到死亡的過程,深入呈現癌症 #病人與照顧病患者的內心思維與掙扎,以及如何 #面對死亡這個重要課題;其中許多感情、情緒的糾葛,感人至深,也引人省思。
👤映後講師:潘琴葳 (伴侶盟理事/諮商心理師)
擅長同志諮商與性暴力創傷工作的心理師
希望每個受傷的人都能被聽見並且被接住
因為對平權的關注及追求加入伴侶盟多元成家運動
希望每個LGBTQ+孩子都能快樂做自己
📌日期:10月20日(日)
📌時間:15:30~17:30(15:00 開放入場)
📌地點:璞石咖啡館2F #免費入場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異色檔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發布日期:2020年7月11日 影片大綱🎥 虎皮的離開, 讓我們知道人生無常, 生死、離別就是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只是這時間太短, 我們以為可以跟我們一起變老, 阿肥從六歲認識她現在也快十歲了, 卻不知道上天這麼快就要讓她離開, 到另一個世界, 我想這就是人生一個很重要又必須面對的課題。 ...
面對死亡這個重要課題 在 異色檔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片發布日期:2020年7月11日
影片大綱🎥
虎皮的離開,
讓我們知道人生無常,
生死、離別就是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只是這時間太短,
我們以為可以跟我們一起變老,
阿肥從六歲認識她現在也快十歲了,
卻不知道上天這麼快就要讓她離開,
到另一個世界,
我想這就是人生一個很重要又必須面對的課題。
這部影片是紀念虎皮的,
如果有關注我們影片的觀眾,
應該都知道虎皮是一個很調皮的小女生,
前陣子才幫她拍了一部夢想影片....
現在她不在了,
但永遠都在我們的心中!!!
🧢成為異色檔案會員,幫助我們成長→https://reurl.cc/vDQ1Do
🍴生活頻道-粗眉毛DK→ https://reurl.cc/O1535g
👨💻IG—夫妻日常生活、兩隻貓→https://reurl.cc/K6jOaR
✉聯絡異色檔案→[email protected]
面對死亡這個重要課題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念之轉】工作坊
上課日期:5月18日, 6月1, 15日(三個星期一)
時間:7:30-10:30pm
地點:Zoom網上視訊課
http://www.hypnohealinghk.com/
【療癒過去,圓滿重生】第四天(413):完整圓滿重生,活出今生天命
我辦這免費課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看到整個世界正在面對嚴峻的挑戰,人類的覺醒絕對刻不容緩。在世間,我們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例如氣候暖化、社會運動、疫症蔓延、感情風暴、金錢恐懼、至親過世、等等,如果我們不斷處理這些問題而不了解我們為甚麼會遇到這些問題,我們一生只會不斷兜兜轉轉,課題會不斷重覆直至我們學懂為止,不論是個人、社會、國家或全球層次。
很多人想「解決」問題,但都問錯了問題,讓我們獲得真正領悟的,其實不是答案,而是懂得問對的問題,答案就在這個對的問題內。
因此,現在不是要問:「如何解決暖化問題?如何面對疫情?如何面對經濟問題」,而是要問:「這些事情要我們學懂甚麼?」,進而是問:「整個生命其實是為了甚麼?」
一生營營役役,大家有靜下來思考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嗎?生命的意義是甚麼?
如果我們無法了解生命的意義,我們無論能否達成任何外在成就,都會迷失在這個世界裡,美國諧星占基利(Jim Carrey)就說過:「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你想要的所有東西,因為當你擁有後,你會發現你還是不快樂」。如果我們未擁有(不論是友情、伴侶、錢,還是健康),我們會以為當我們擁有以後就會獲得快樂,但當擁有一切後,還是不快樂的話,我們才了解原來世間沒有真正的快樂,得到一切卻不快樂的人才最絕望而變得抑鬱,所以我們要學會超越世間(不是死亡),只是你知自己只是在演一齣戲或玩一個遊戲,一切只是一個故事,就不會再捲進世間的問題、或被世間形相黏著,如耶穌所說in the world but not of the worl人事物帶給我們的滿足感都是短暫的,唯有了解生命的底蘊,才可能超越世間的一切故事,找到真正持久的快樂與平安。
生命具有內在目的和外在目的,外在目的是我們一般人想要達成的目標,可以是成為歌星、律師、開餐廳、旅遊家,等等,一般達成這些外在目標就象徵著成功。
內在目的和我們所做的事無關,卻與你的本質及意識狀態有關。外在目的與你所做的事有關,而比起內在目的,卻是次要的。我們的內在目的對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來說都一樣,就是覺醒--獲得持久的自由與喜悅。我們的外在目的會隨時間環境而改變,若把內在目的與外在目的協調一致,就是成就外在目的成功的關鍵,讓我們的焦點由doing(作為)轉向Being(本體/存在),活在世界卻不屬於世界。
怎樣活出這個最重要的內在目的呢?
臣服/接納/寬恕
每個當下,我們只有兩個選擇:
1. 接納
2. 改變
若不接納也不改變,第三種可能性就是:痛苦。而大部分人都處於這種狀況,覺得自己無力改變,卻又無法接受,所以只會抱怨外境,其他人或上天,失去自己的力量,所以痛苦萬分。唯一的方法就會學習臣服,如實接納生命的實相,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知道自己每一刻都在選擇,這樣就能把力量收回,創造新的可能性!
我們內在有個導航系統(GPS),它會以感受的形式告訴我們方向,感到不平安就是走錯的方向,不過導航系統會自動修正,重新選一條最短的路給我們,我們每一刻都可重新選擇讓自己平安的行動。
我們要找到自己熱情所在,再結合自己長處,去打造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做利益眾生之事,宇宙必然會給我們一切所需資源讓我們豐盛。
最重要還活出內在目的,亦即活在當下,放下對過去的怨恨與對將來的擔憂。
#生命的意義 #活出天命
面對死亡這個重要課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發現、探索、分析現象、並利用科學精神與技術來解釋驗證考古發現的器物與現象。在這個展覽中,並非僅止於呈現特定的文化或遺址的文化史,而是考古學家如何發現、分析與還原事實的過程,以及在解釋或詮釋現象時的依據。
本展示廳利用不同的遺址造景,具體呈現考古現場的氣氛,使觀眾瞭解考古學家如何解讀考古遺址的各種現象。藉著不同的考古學案例與問題思考,逐步引導觀眾探索考古學家復原古代人類歷史的過程。透過現場情境的營造,藉著空間中視覺美感、觸覺、聽覺的運用,觸動觀眾的感覺神經,使之彷彿走入考古第一現場。藉著運用不同形式的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媒材,讓觀眾親手操作、觀察、親身體驗與參與考古工作的流程。
一、探索古代:什麼是考古學
考古學是一藉由對物質遺留研究建立過去人類行為活動的系統性知識學科,以建立史前的文化史、瞭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文化發展與變遷,與進一步對文化意義的解釋等。本單元以文化層的概念,提供訪客初步了解考古學是必須藉由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及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來搜集、記錄與分析考古材料,從地表的探測到實驗室的分析,來解釋與重建過去的歷史。在這單元我們利用了測地雷達與土芯鑽探的互動展示,開啟了考古中科學知識的應用。
二、神機妙算:如何測定年代
考古學家確定年代的方法,可以分為相對年代及絕對年代。「相對年代」是指運用層位學及類型學比較物質遺留的年代早晚。而「絕對年代」則是運用各種物理學、化學及植物學等方法,計算出遺物可能的時間範圍,或是運用歷史文獻與曆法定年。
三、天工開物:如何復原工藝技術
人類與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工具的制作,以克服、改造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在考古遺留中,所發現各式的工具如石斧、石錛或是陶製的容器,這些工具的材質、器型風格、使用痕跡,都與製作者所處的環境與文化息息相關。考古任務便是從這些器物尋找蛛絲馬姬,重建古代人類的生活。
四、朽骨玄機:如何瞭解古代的人類
人骨在考古遺留中是我們研究古代人類大量訊息的直接證據。考古學家透過對人骨的形態測量與化學分析,以了解人類的死亡年齡、性別、飲時與建康狀況,重建過去人類的容貌與體質,以進一步瞭解古代人類的社會結構、性別分工、飲食習慣及遷移過程等議題。
五、以食為天:如何瞭解史前人類的食物
人類的飲食可以透露出人如何去適應他所處的環境,因此考古學家不但想知道古代人類吃了什麼,更進一步想探究古代人類如何獲得與處理食物,以及因文化而形成的特殊飲食偏好。
六、山川水土:如何重建生態環境
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當程度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因此,環境考古學家對史前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進行對古代環境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經常藉由生態學的角度,透過生物物理的環境來觀察古代社群的文化,因此強調社群與其環境間的關係。
七、棲身之所:如何重建和認識聚落型態
考古學中所謂的聚落形態指的是人類存在的物質跡象在地面上的分布,包括房屋、各種設施和村落,以及這些遺留的空間關系。研究聚落形態時可分為多種不同的層次,小自單一房屋結構,大至區域中各聚落及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是考古學家想要探索的問題。
八、尊天敬地:如何瞭解古代人類的心靈
從遺址現象推論古人的心靈及思想,是考古學家最感興趣,卻也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在無文字的社會裡,只能透過遺物、墓葬形式及壁畫作為輔助研究。有文字的社會,考古學家可透過文字推測其宗教信仰。因此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雕象、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都是探討古人心靈的重要橋樑。
九、日久天長:文化的變遷過程
由於物質遺留可承載人類長期活動的過程與變化,因此,考古學可探究長期的文化現象或人類行為,而針對如早期國家的形成或古文明的衰弱。這類文化變遷的研究,考古學家要設想出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及環境等各種變數,並運用各種科技方法來評估這些變數對於文化的影響。
十、鑑往知來:為什麼要保存文化資產
考古遺址保存有許多珍貴的資訊,是破解過去的重要關鍵,使人們得以瞭解過去的歷史。由於遺址一但遭受破壞就不能復原,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保護文化資產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土地的人應該要關心的課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