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在最紅的、戲劇、電影、綜藝,
有哪些是台灣本土製作的?
亞洲現在最當紅的明星歌手,
有哪些是台灣公司培養出道的?
時間回推10-20年,
或許我們可以很自信的回答,
不管是電影、戲劇、音樂、
明星等流行文化,MIT出品,
就是品質保證,肯定叫好又叫座,
音樂好聽、戲劇電影好看、綜藝精彩又好笑👍🏻
⏳憶當年:
七八零年代,
中港澳所有想要發展的演員、歌手,
一定要來到台灣宣傳,因為 #台北正是當時 #華語流行文化的工業中心。
➤【1990年以前】
🎬電影
✨代表人物—林青霞
1973年以林青霞以瓊瑤的電影《窗外》正式出道,隨後紅遍中港澳及東南亞,
是瓊瑤式愛情電影巨星之一。
林青霞縱橫亞洲影劇圈近20年,
是走紅時間最長、從未被時代潮流吞沒的傳奇。
📝台灣言情小說家: 瓊瑤
瓊瑤寫了 65 本書,出產了 51 部電影,
1986 年後跨足電視,拍攝了 26 部電視劇,瓊瑤的名字可說是代表了一個時代。
小說改編的電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別獲得第9屆、第12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
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還珠格格》
在東亞地區享譽盛名,
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韓和東南亞等地也深受歡迎。
🎤流行音樂
✨「永遠的軍中情人」--鄧麗君,
70至80年代為其事業高峰
知名度遍及中港澳、日韓甚至東南亞,
雖未曾踏上過中國演唱,
卻有著「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等盛譽,更被中國票選為「新中國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足見其廣大影響力。
➤【1990年代】
🎬電影
此時台灣經濟蓬勃發展,
有大量資金投入拍電影💰
1993年的經典之作,主要資金與製片方皆來自台灣的《霸王別姬》,
囊括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此片代表了當時台灣在亞洲電影圈舉足輕重的地位,
#成為曠世巨作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亞洲娛樂圈有極大的影響力‼
👉為何《霸王別姬》缺席華語電影界最重要的金馬獎?
【因90年代初期,台灣電影審查仍有「電影主創團隊中的中國人不可超過二分之一」的規定,即便《霸王別姬》的主要資金與製片方皆來自台灣,仍為此受限】
📺電視劇
#90年代為台灣電視的三國時代
1993年公布的「有線電視法」
使第四台合法化,
各種頻道開始大量增加,
陸劇、日劇、韓劇等陸續被引進,
各類電視劇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
🎤流行音樂
#金曲獎成立,各家唱片公司推出當家最紅歌星力拼各大獎項,
此時銷量百萬的唱片成為「產值高昂的唱片工業」,以張雨生,李宗盛,陳昇,伍佰等為重要音樂代表人物,
其後有周華健,趙傳,張信哲,辛曉琪,莫文蔚等創作大量經典歌曲。
90年代中後期,以張惠妹、范曉萱,李玟,許茹芸為代表人物,
其中張惠妹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入圍及獲獎紀錄保持人(共計14次入圍,得獎3次)
➤【2000-2010年】
🎬電影
2008年魏德聖導演所拍攝的《海角七號》帶起國片風潮,#此時的台灣電影市場正處長期低迷、#缺乏資金,
以致於電影在宣傳上並沒有大量花費,
而是靠著BBS、部落格,以口碑累積出高人氣,票房突破新台幣5000萬後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
📺綜藝
於2004年開播的節目《康熙來了》,
在兩岸三地的演藝圈一直保持著高話題性和影響力,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長壽談話性節目,而該節目已於2016年停播。
📺電視劇
2000年代韓劇尚未盛行,
台灣有「華劇夢工廠」的美名,
期間代表作品為2000年《麻辣鮮師》、2004年《鬥魚》、2005年《終極一班》、2008年《命中註定我愛你》、
2010年《犀利人妻》…等。
🎤流行音樂
#台灣華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十年
代表人物: 周杰倫、王力宏、蔡依林及後來的五月天、S.H.E…,也有許多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歌手來台灣出道發展,
如: 林俊傑、孫燕姿、梁靜茹…
此時台灣音樂影響力遍及大中華地區🌟
近幾年國內雖持續有優秀的電影、音樂、戲劇輸出,卻已不能與台灣昔日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同日而語😰以往穩居C位的榮景不在,#如今已由南韓獨占鰲頭,
強勢韓流不僅在亞洲颳起旋風,更席捲全球‼ 無論是KPOP、韓劇、彩妝用品、流行時尚、汽車、電子產品、韓食等等,
在世界各地都足見其廣大影響力。
為什麼近二十年南韓強的如此有感?
對於197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
怎麼可能會把南韓放在眼裡?
遑論買韓製的東西、甚至接受韓國文化?
他們是如何在短短一、二十年間成功的將韓流輸出全球?
答案揭曉,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
南韓總統-金大中 提出「文化救國」方針,
#將文化產業列為21世紀國家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積極的推展文創業,#傾盡全國之力打造韓流,同時引導三星等大型財團組建文化產業基金提供支持。
1999年制定「文化產業振興五年計畫」基本法,規定政府每年總預算不得低於1%用於扶植南韓文化產業發展;
2009年成立「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振興院」,成為文創業最高推手。
金大中之後的每一任總統,也都將「韓流文化產業」當作國家的重要產業之一,🔺可以說是一場計畫性的 #文化攻堅戰!
👉南韓的「偶像文化」
偶像文化是 #最受親睞並 #具高黏著性的商品 (也可以說是另類的「造神運動」),
在成為偶像前,經紀公司軍事化的「練習生制度」,對於練習生進行嚴苛的訓練 (少則幾個月,多則能達到7、8年),
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練習生將獲得經紀公司全力支持,
投入資源大力宣傳,因此這些年輕、有潛力的演員歌手紛紛擠破頭都想要往南韓發展,連台灣女孩周子瑜也是在南韓培訓出道而獲得極高知名度。
👉YouTube 的普及讓K-POP能在全球快速傳播
K-POP 的 YouTube 點閱次數從 2004 年到 2011 年暴增了十倍 (達 23 億次),點閱數暴風式的成長也直接反映在政府發給的 #文化發展預算金額上。Youtube點閱數越高,政府補助越多,K-POP發展更有力!
👉「置入性行銷」(簡稱 PPL ),
在台劇中幾乎不可能看到的置入性行銷,在韓劇中可說是鋪天蓋地的使用,
在政府法規的支持下,
無論是主角使用的商品、
穿戴的服飾、去過的地方、吃的食物,通通為產業帶來無限商機。(韓國電影、戲劇中,主角使用的手機通常為三星或LG)
👉善用「國際社群影響力」
美國流行音樂指標Billboard的「最佳社群媒體藝人」獎項,自2017年以來,已由南韓團體BTS防彈少年團連霸五年至今,
終結小賈斯汀 (Justin Bieber) 連霸五年的紀錄,此獎項顯示 #韓團在社群上的影響力已具備超越美國歌手的潛力,
也是南韓文化推廣成功的最佳證明!
(BTS防彈少年團自2017年也開始擔任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
為杜絕兒童暴力計畫募得大量資金,
將韓流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南韓電影產業模式
南韓政府成立非官方性質的「電影振興產業委員會」,積極推動電影製作產業永續發展的政策,使影視工業獲得龐大的資金挹注,#增強製作實力與產品輸出能力。
2000年,南韓政府更將外國片佔有率由八成降至六成,使南韓國片佔有率大大提升!
2020年,南韓電影《寄生上流》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等四大獎項🏆
事實上,南韓在剛開始開放歐美電影時,
國片票房同樣是跌入谷底📉
#但南韓政府以法令給予相關保護措施,
#使電影產業能夠良性發展。
電影就像是個商品,不僅要開發、設計、
製作、同時也要有行銷,
在台灣國片賺不了錢的殘酷情形底下,
即便台灣知名導演如李安、侯孝賢、蔡明亮,屢屢在國際影展上取得佳績🌟
卻難以翻轉產業嚴峻的困境。
台灣欠缺的不是獲獎能力,而是對於「電影」商品面的長期思考與規劃!
在政府的全力支持、偶像文化的蓬勃發展下,南韓文化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只有五千多萬人口的韓國,
正透過文化輸出「侵略」全球,
台灣應該趁勝追擊,學習韓國模式,
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國家發展及核心政策,
並鼓勵、補助資訊產業共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異業合作,相輔相成;
同時以電影、戲劇帶動觀光,連動帶動國內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找回台灣以往在流行文化產業中心的位置!!
韓國電影 循環 在 貝爾達日韓范特西 - BearDa fantas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秘密森林台詞
#有國片無聲劇情
🌲
저 사람들이 죄다 처음부터 잔인하고 악마여서 저러겠어요?
하다 보니까
되니까 그러는 거에요
눈 감아주고 침묵하니까.
누구 하나만 제대로 부릅뜨고 짖어주면 바꿀 수 있어요
難道那些人全部都是一開始就這麼殘忍、就想要當的惡魔嗎?
是久而久之隨波逐流變成這樣的
是因為知道人們會閉上眼睛、會沉默才會變成這樣的
只要有一個人
只要有一個人會睜大眼睛說出真相
他們也會改變的
🌲這是秘密森林裡面韓汝珍的一段台詞
但其實我是想寫 #無聲 這部國片的心得
但在觀看的當下,內心卻冒出了另外一部戲的字句
好的作品都是會共通的
也許世界上有惡魔的DNA存在
但世界上也有很多善良的DNA是在不情願的意志之下
被轉化成惡魔
#無聲 講述的是啟聰學校的性侵事件
看完當然心裡不會舒服
但那份無奈卻跟韓國電影 #熔爐 不同
#熔爐 看完之後是痛哭一大場想把那些壞人全部抓起來殺掉
#無聲 看完是有一種「我們大人到底能做些什麼」的無奈感襲擊心頭,久久散之不去
😞
很感謝韓國童星出身的 #金玄彬 接受台灣邀請展現了強大演技
希望她在金馬獎能夠受到肯定
也希望他的出演能將一點好的台灣作品傳遞到韓國
以後雙方可以有更多合作機會
不熟悉金玄彬名字的
只要說是 #信號 裡面出演李帝勳兒時角色的那位小男孩
大家應該馬上能聯想到他的臉孔
😞
無聲最特別之處不是要告訴我們去告發犯罪
也不像熔爐一樣看到最後生氣的是這些人都沒有受罰
而是會去思考受罰了如何呢?劇中校長說了
都調走都處分了,可是然後呢。
傷害已經造成而且暗示我們會不斷輪迴循環
在哪一個時刻
善良的DNA可以不要遇到轉化他的那份邪惡呢
在哪一個時刻?
無聲 The Silent Forest
#비밀의숲 #韓劇經典台詞 #김현빈 #kimhyunbin
韓國電影 循環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聲 (2020)
電影前後我看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台北電影節首映,第二次聽聞北影版與院線板有所差異,所以上映後又去看了一次。兩次都很不喜歡,原先也想長篇大論一下,但想想還是算了,畢竟意義不大,也沒在意。所以以下僅分享簡短想法。
在此,我無意去談關於片子之前所經歷的版權風波,其一是因為一個是調查報導、一個是劇情長片根本無從比較。其二是我們都不是當事人,都不清楚事情的全貌,基本上評論的意義不大。因此我還是希望討論回歸電影本身,讓作品說話,批評也僅止於作品呈現本身。
電影《無聲》發想源自真實事件,聚焦在偏遠鄉間的聾啞寄宿學校中的性侵吃案問題。作品走懸疑路線,又因題材關係讓人不免聯想到韓國電影《熔爐》。然而,《無聲》不是另一部《熔爐》,它所亟欲探究的亦不是一個公平正義的伸張過程,而是將議題向下挖,試圖道出一個權力結構中,面對悲劇人人的身不由己以及難以言說。
單看故事,電影以一個轉學生進入聾啞寄宿學校為出發,透過張誠的視角,揭開學校中行之有年的霸凌性侵的醜陋真相。電影首先製造第一個受害貝貝,藉由張誠與貝貝的相處與價值觀的拉扯,試圖衝破根深蒂固的權力結構關係。同時亦經營聾人與聽人世界的分野,裡外營造這裡(學校)是他們的避風港,然後再接著建立「他們只是在玩」的論述,將為數眾多的性侵騷擾案例,概括為一群在避風港內互相扶持的朋友的玩樂舉動,進而反著說體制的不為所動及冷血。
然而這當中有問題的地方在於,隨著電影的推進,我們開始發現一開始被受害者貝貝建立為反派的大魔王小光,其實也有其苦衷,原來這是一個惡的循環,小光今天會犯下這樣的罪,是因為長期受到老師的性侵害的結果。在這樣的過程中,他的愛恨逐漸被混淆,從而想要轉嫁這樣的痛苦,來讓自己心裡好過一些。
面對這樣的劇情走向,我們不禁要問,電影最終想要說的究竟是什麼?是一個位處與體制邊緣身分弱勢的難以言說,還是一個人身在體制不知不覺被同化為惡的一部分。若是前者,整個故事將會以一個要說出來為出口,如同《熔爐》一般,從頭到尾就是一個抵抗權威最終發聲扭轉情勢的過程。而若是後者,我們或許應該更去關注這些體制的加害者身為受害者的身分,試圖去找出這個體制內真正的「反派」,讓整個故事有個對抗的標的與衝破的可能。如此一來類型電影的懸疑感才有機會被建立,而身為一個關注弱勢的故事,其主張才能更有力量的被說出來。
因此《無聲》的問題在於,它誤把關注當成觀點,雖然以類型化的方式建立起一個於法治體系之外善惡標準被混淆的世界,並透過學校社會、聾人聽人、老師學生、家長父母間等諸多的界線,意圖模糊善惡的標準。然而過度模糊的結果,似乎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辯證關係,甚至明確的指出事件可能的出口,反倒是一種議題代換的方式,從一開始貝貝的包容、張誠的憤怒、老師的無力到最後小光的可憐與懊悔。我們或許可以說,這是一個大的悲劇結構,而也因為這個結構,裡面的人十分痛苦。但若抽開來看,這裡頭的觀點及主張卻是模糊的。
端看《熔爐》結果,在類型化的結構底下,它透過一個發聲的過程,告訴我們發聲的必要性,然後得出「我們這麼努力不是要改變世界,而是要讓世界不要改變我們」的結論。反觀《無聲》,若說小光的遭遇是個悲劇,那我們又應該如何主張呢?是像《凱文怎麼了》一般好好去觀眾它成魔的過程?還是如同《沉默的島嶼》一書中所提到的歐美案例,把那些施暴者當成受害者好好的教育與保護。
因此,說到底類型懸疑的操作方式終究只是外核,而真正能夠影響觀眾情感的是故事裡頭核心的主張。韓國類型電影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他們在影像呈現的追求之外,也議題透過這些故事,來講一個相對私人、簡單的情感狀態。所以若說,《無聲》要講一個體制下的難以言說,那為何難以言說,而面對難以言說,我們應當如何是好?這或許便是電影中最後所缺少的解答。
然後最後還是想問,這樣的結果之下,雖然解釋了小光的處境。但有人真的在乎貝貝,又或者那個最後繼承惡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