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能夠為不同文化與語言帶來溝通與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全球化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加快,有許多本來比較不容易在其他文化中看到的異文化飲食也逐漸變得常見。因此,有些菜餚的命名是帶有原生文化以及語言脈絡的邏輯,就會對翻譯成其他語言形成挑戰。一般來說,翻譯可以用白話的方式去描述這道菜餚的內容來協助消費者理解,不過,單獨描述食材或大概的處理方式,有時候沒有辦法表達出這道菜餚的精神或特殊脈絡。若是直接以這道菜餚的特色來進行翻譯,也有可能反而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除此之外,對於自己文化中菜餚在其他文化的翻譯名稱,除了能夠標準化自身文化透過飲食的文化交流之外,或許也會涉及文化背後的國際政治角力?
——————————————
今年7月底,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Kimchi(舊譯韓國泡菜)的正式華文譯名訂為「辛奇」,雖然表面看來是終結了從去年11月起,因中國四川泡菜獲得國際標準化組職(ISO)認證,並聲稱韓國「泡菜宗主國」地位名存實亡而開始的「泡菜宗主國」之爭,但新聞一出,卻引發了另一波議論。
不只中國網友批評「管太多」,同樣使用華文的台灣,也出現不少表示不以為然的評論,就連韓國本土都出現反對聲浪,甚至在青瓦台公佈欄上發起請願,要求撤回這項措施。然而,隨著韓劇、防彈少年團(BTS)等韓流持續席捲全球,「Made in Korea」也逐漸成為一個品牌,比起單純的民族主義,這次的「辛奇」正名除了維護文化自主性,或許也將再次為全球化下的文化推廣,提供新的參考案例。
愚蠢的亡國政策」?韓食正名早有先例
「『김치』(Kimchi)是使用了上百年,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固有名詞」、「中國人要怎麼翻譯我們的固有語是他們的問題!」
包含擔心Kimchi的韓文字「김치」就此消失、批評政府不應干涉他國翻譯、擔憂宣傳效果下降,以及造成其他外國人混亂等,請願文中洋洋灑灑列出六大項反對「辛奇」的理由,不只稱政府這樣的做法,是拋棄韓國人的自尊心,甚至還痛批這是「愚蠢的亡國政策」。直到9月1日請願結束,也累積獲得1萬2千多人響應。
追溯Kimchi被稱為「韓國泡菜」的起源,是因為華文中並沒有相應的名詞,因此借用概念類似的泡菜代稱,並加上「韓國/韓式」加以區別。
但姑且先不論「辛奇」的出現是否會反而導致「김치」的韓文用法消失,雖然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習慣上確實會先以當地有的名詞稱呼,不過事實上早在2014年,韓國就已經有為食物「正名」的先例。
「想要提升『韓式料理』的品牌價值?就必須統一名稱標示方法!」2011年正當韓流開始席捲東南亞,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就曾遠赴泰國曼谷採訪,點出當地韓式料理店翻譯不一的問題。以最基本的飯(밥)為例,有的店家是直接使用韓文發音寫成「Bab」,有的則會取意思寫成「Rice」。同時報導中也以當地日本餐廳作為對比,明明數量就是韓式餐廳的好幾倍,料理的翻譯名稱卻能夠完美地一致。兩年後,就在首爾外國觀光客人數超越巴黎,即將突破每年千萬人次之際,同樣的問題也再度被提出,只是主角換成了韓國國內的韓式料理店。
石鍋定食(돌솥 정식)被翻譯成「hot stone pot full」(很熱的石頭裝滿鍋子)、牛頭骨湯(곰탕)則變成「bear thong」(熊湯),看似在開玩笑的字詞,卻是當時外國觀光客在餐桌上最大的噩夢。
不只英文翻譯出包,日文翻譯也好不到哪去,除了醬油蟹變成「蟹の醤油ピックル」(螃蟹的醬油酸黃瓜),各種翻譯錯置的情況也屢屢出現,讓點餐彷彿成為一場「大冒險」。當記者詢問店家,卻發現對方只是直接委託招牌業者製作,10多年來都不知道上面的翻譯是錯的,而進一步追問招牌業者使用的翻譯方式,竟然是依賴最陽春的網路翻譯。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促成韓國國語院與文化體育觀光部,及農林畜產食品部(簡稱農食品部)合作,並在2014年發布了《主要韓食名稱羅馬字標記與翻譯標準事案》,針對200種著名的韓式料理,規定了標準的日文、華文與英文名稱。在這波名單中,被「正名」的不只有如今台灣人常見的拌飯(英文翻譯由Bibimbab、mixrice等統一為 Bibimbab)、冷麵、烤五花肉(過去也有人稱三枚肉)等,「紫菜飯卷」更是在此時與日本的「壽司」分道揚鑣。
有趣的是,這次引發議論的「辛奇」,因為製作過程與原本的翻譯「泡菜」不同,也曾經出現在2014年的正名名單中,但農食品部最後還是因為「無法在中國內產生影響力」而作罷。連帶的,像是「김치 볶음밥」、「김치전」等料理的華文翻譯,也定調為泡菜炒飯與泡菜煎餅。
然而,比起維護文化自主性,這次的「正名」實際上更接近於促進資訊流通的「書同文」政策,不只牽涉的語言較廣,對象也主要是韓國自家人。相較之下,2005年韓國首都由「漢城」正名為「首爾」,不論在對象或意義上都更接近這次的辛奇正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14937
韓國首都 英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由城市主導發起的能源改革─ 南韓首都首爾市「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 Initiative) 經驗分享座談會 ] (12/29/2014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
來吧朋友們!就讓韓國人來當面告訴我們為什麼人家韓國首都首爾市可以做到在18個月之內就節省下一座核電廠發電量的能源使用量!看看人家是怎樣做到的,回頭想想我們自己可以如何改進!
演講人:尹順真教授 / 首爾市能源改革方案「減少一座核電廠」執行委員會委員 / 韓國首爾大學環境研究學院教授
能源使用量佔全韓國7.5%的首爾市, 2012年首爾市長朴元淳提出與擁核的中央政府背道而馳的「減少一座核電廠行動計畫」(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 Initiative)。預計在2020年將首爾市電力自給率提升至20%,2014年減少200萬噸油當量(TOE)的能源使用。
首爾透過「改變市民生活方式」、「制訂節能建築標準」、「廣設太陽能發電板」、「改善建築能源使用效率」、「全面更換LED燈具」等10個行動方案,配合全面發起「能源自給村運動」等極具朴元淳特色的各項公眾參與行動,首爾市在2014上半年,即提前半年達成減少200萬噸油當量(TOE)能源使用的目標。
究竟首爾市如何在一年半內就減少一座核電廠的能源使用量?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與地球公民基金會特別邀請首爾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同時也是「減少一座核電廠行動計畫」執行委員會成員的尹順真老師來台分享首爾經驗。請大家一同來瞭解首爾如何減少一座核電廠!
★ 台北場:
1/12(一) 1900 台大社科院102教室 (辛亥路復興南路口)
★ 高雄場:
1/15(四) 1900 高雄醫學大學 (詳細教室報名後再另行通知)
場地座位有限,敬請事先報名!
★★ 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1v4vG2HWeKMbolr_l2Gypur…/viewform…
★ 講者介紹:
尹順真
首爾市能源改革方案「減少一座核電廠」執行委員會委員
韓國首爾大學環境研究學院教授
美國University of Delaware環境及能源政策博士
尹順真教授的研究聚焦於氣候變遷的政治經濟學、氣候與能源政策、環境與能源正義、能源轉型運動等範疇。她同時是韓國環境運動團體「替代能源中心」(Center for Energy Alternatives)的前主席,該組織致力推動能源轉型,將「市民電廠」(citizens’ power plants)的社區能源概念引介至韓國。
★★ 韓國首都首爾市推動 「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 (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 Initiative) 」市政府官方簡報說明資料英文版: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posts/539828869486038
本活動是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共同主辦。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
韓國首都 英文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少一座核電廠】
提到首爾,你會想到什麼呢?流行服飾、俊男美女、電子產品,還是玻璃帷幕的高樓大廈?
其實韓國首都,還有鮮為人知的一項政策,從2011年開始推動。
這項計畫,叫做「少一座核電廠」(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
在看到福島核災的嚴重摧殘後,首爾市政府決心透過節能與發展再生能源的方式,省下足夠取代一座核電廠的電。身為首都的首爾附近雖然沒有核電廠,卻用掉了全國約10%的電。如果首爾市能夠省下一座核電廠的電,韓國就離廢核更進一步。首爾的能源自給率在2011年僅3%,計畫進行至今,透過節能與發展再生能源,自給率已提升到6.4%,距離年底8%的目標已經不遠。首爾的2020年目標是20%,目前正穩健地邁進。
綠色和平將在本周為臺灣的朋友介紹首爾的「少一座核電廠」計畫,請持續關心。
更多資訊可至首爾市政府英文網頁 http://goo.gl/ixqF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