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很擔心前豪門兒媳這種稱號,會讓我無法重新回到演藝圈」
看更多流行文章:https://bit.ly/3eSCe3r
#高賢廷 #趙寅成 #德善女王 #春日 #河正宇
韓國 不 出 的 兒媳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媽媽是妻子、女兒、媳婦......同時也是自己】
「我明明也是我爸媽的寶貝女兒,
怎麼會變成一個不想被婆家討厭,想被稱讚,
最後連想說的話都說不出口的人呢?」
媳婦的英文是daughter in law,以法律為基礎的家庭關係,不像用感情建立的那樣單純。而為了成家,很多女生要先面對離家,用自己覺得合適的方式打造新家,面對新的關係與生活,那份巨變讓人小心翼翼又要裝作內心平靜。
比如其實你很累了,想休息,卻還是硬撐著疲憊做了晚飯與家務;以前明明也將「一起分擔」奉為家庭關係的圭臬,可是真的遇上時,才發覺要打破隱形的約束,與內心的矛盾有多困難。
而這時手機裡傳來母親的問候:「昨天在婆家沒睡好吧?不知道你有沒有睡過頭,我說要叫你起床,結果也忘了。」
身為媳婦也身為女兒,更身為自己,我想說______👇👇👇
▍身為媳婦, 我想說>> https://bit.ly/2SoR2Bn
▍致媽咪,繪本專區>> https://bit.ly/3b0QYOu
/// 誠品線上,中文館慶///
📌 全面讀力 66 折起
https://bit.ly/2QD4GjC
📌 母親節送禮指南 38 折起
https://bit.ly/3vwWkJp
#中文書 #圖文漫畫 #圖文插畫
韓國 不 出 的 兒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福原愛和江宏傑婚變鬧得沸沸揚揚,
婆媳問題、文化差異、經濟能力懸殊到外遇…等都被放大討論,
其實,這都突顯出一個重點:「結婚並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儘管我們都懂這個道理,
決定結婚時,還是忽略了它影響的力道。
結婚後首當其衝的往往是「婆媳問題」。
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觀念以及不對等的心態所產生的代溝,
是很難在短期間被填補到一個平衡的位置的,
來來回回的矛盾和摩擦,往往會消耗掉根基不夠的感情。
前陣子看了一部韓劇<<兒媳期 며느라기>>
主要就是<<82年生的金智英>>light寫實生活版,
講述韓國女人踏入家庭後的現實和自我調適。
什麼叫「兒媳期」?
就像初入職場的新鮮人為了得到認同而努入融入新環境的適應期,
看臉色,手腳勤快,點頭比搖頭的次數還多,
獲得稱讚時,好像獲得勳章一步登天,
看到長輩失望的表情時,好像被打入冷宮般般沮喪。
女主角思琳是一個乖巧脾氣好的上班族,
父親很早就過世,所以嫁給大學同窗東九後,
很渴望有一個完整美滿的家庭,
為了扮演好太太和好媳婦的角色,
努力討好公婆,
小姑一通電話:「媽媽明天生日,她喜歡喝用明太魚燉的海帶湯!」
思琳清晨就在婆婆家準備一桌的生日壽宴再趕去上班。
每次到婆家都在廚房忙進忙出,坐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婆家的男人們則是在客廳喝酒聊天,
只會嘴裡囔囔著:「我們媳婦辛苦啦!休息一下啊!」
下一秒又再使喚:「下酒菜沒有了。」
婆婆三番兩頭打電話要你參與她的日常,但是思琳要的只想休息和自己的時間,但婆婆的一聲長嘆,又會無可奈何地配合。
思琳當然疲憊,
但是婆婆一句:「我命真好,老天又給我個這麼貼心的女兒。」
老公一句:「老婆,謝謝你這麼照顧我爸媽,讓他們開心。」
還是咬緊牙根,繼續當起模範生。
不過人都是互相的,
當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又一直被對方情緒勒索後,
心中的不平衡就會愈來愈劇烈,
不斷消磨自己的耐性,
變成一顆大地雷,輕輕踩就會爆炸。
當思琳向老公抱怨:「你為什麼不幫我擋一下,拒絕他們呢?」
東九不耐煩地回:「那你為什麼不自己講?」
很傷人對吧?
但更讓人氣急敗壞的話是:「又沒有人要你這麼做?你不想做就不要做啊!」
啊!暴怒了吧?
這些話,我也一字不漏地被回過,
既委屈又憤怒,
但是反駁起來的確很無力,
只能用:「要不是嫁給你,我幹嘛這麼無聊去討好你家人?」
一頂大帽子扣到老公頭上,
大吵後念在舊情和好,
說雙方會改進,可是問題一直存在,
而且這下來除了公婆,連老公也變成觸發點。
開始…公婆也被妖魔化了,
一句關心變成撈叨,
一個意見變成反對,
一個提議變成強迫,
雖然知道有時候他們不是惡意,是自己反應過大,
煩躁和不滿就是無法被控制,
過去累積的情緒已經像顆發病的毒瘤,不斷蔓延。
這些我都經歷過,
看<<兒媳期>>時,真的像在看10年間的自己。
那麼後來我怎麼稍微解套了呢?
經歷好女孩和大女人的精神矛盾後,
我選擇擺脫套在我身上的緊箍咒:
「NO!我不想當個人家眼中的好媳婦。」
我決定在公婆面前親自表達自己感受,
不喜歡的就說NO,
能做的就說Yes,他們的喜怒哀樂不再是唯一評斷我在婆家價值的標準。
什麼是好太太?什麼是好媽媽?
公婆不是唯一能幫我打分數的人。
一場戰爭開始了。
我要懂得把他們的失望和抱怨消化掉,
甚至幾次摩擦還很大,
我也只知道自己個性太直,不小心就擦槍走火,
然而這幾年相處以來,我們對彼此也有些了解:
我們都愛這個家族只是不習慣對方的方式,
很多出發點雖然自私但是並非惡意,
他們強勢卻善良,
所以我們爭的不是絕對的對錯,
只是一個能夠喘息的空間。
幸運的,我遇到了願意體諒我感受的公婆。
我曾親口告訴婆婆:
「我接受的教育和成長背景是真的做不到你所要求的媳婦。」
「婆婆對我失望的同時,我也有一樣的情緒。」
婆婆也告訴我:「我25歲後的人生就是從聽婆婆的話開始…對我來說很自然,所以我也覺得媳婦就該這樣。」
就在這樣一進一退當中,
漸漸摸清對方的底線是什麼?
什麼是他們的立場?什麼是我的堅持?
會發現觀念雖然不易改變,
但是態度和感覺是可以調整的。
以前到婆婆家,早起的公婆凌晨就會把我們挖起來一起準備早餐一起吃,
(還曾經因為等到餓肚子生氣T_T)
現在會自己準備然後對孫子說:「爸爸媽媽平時都很累讓他們多休息一會兒。」
但是中秋過年的早上祭祀我一定是聽到婆婆起來我就跟著起來一起張羅。
我不想陪他去汗蒸幕但是會買優惠卷給她讓他帶朋友去,給她面子。
雖然,我和公婆還是有意見不合或是需要忍耐的時候,但起碼我的內心已經不會有太多的負面情緒,大家相處起來也不會只剩下壓力,有時候還換我去美化我們家朴孽子的形象~哈!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我也不是專家,
只是想分享自己的心歷路程,
大家也知道剛開始婆媳之路真的有點辛苦啊!
其實,我只是想希望在水深火熱的媳婦們,
能像<<兒媳記>>裡的思琳,選擇向公婆表達並堅持自己的想法,
她也發現一昧地全盤接受會折磨掉自己對婚姻的好感而全盤皆輸。
美好的距離會比壓抑的和平走得更雋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