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審判你的孩子🙊
只有無條件的愛能讓他對你敞開心胸
我們當然愛小孩,但小孩會想這愛是負擔還是幫助,爸媽很容易給有壓力的愛,像是他知道爸媽很關心,那麼希望爸媽不要失望的心情就會成為他們的負擔。
(上)被學生封為「梗王」的建中前校長陳偉泓
作者:王蘭芬
最近忙著跟曾任英特爾總經理的公信電子總經理吳惠瑜一起寫書(故事真的超級精彩,光是跟她講講話就能點亮我的每一天,敬請大家期待呀),那天她與老友前任建中校長、現在在越南胡志明市丁善理紀念中學當總校長的陳偉泓約喝咖啡,問我要不要一起,我當然說要啊。
陳校長平常都在越南,這次因為疫情所以回來後待得久一點,我也才有機會親眼見到「建中梗王」本人。(這典故等一下講)
除了建中,還待過陽明高中、北一女中、中正高中、中山女中、麗山高中的陳校長,聽說具有能夠讀懂高中生之心的超能力,知道我們家正好有兩個,他笑起來:
「我會跟高一家長講一句話,高中以前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上高中以後他們就不再是你的孩子,不再跟你分享心事,不希望你管交友跟功課。」
這段話像愛神的箭(誤),威廉泰爾射中他兒子頭上蘋果的箭(才對)那樣嗖地準確擊中我的心,一整個點頭如搗蒜啊。
校長人真的很好,完全沒廢話,立刻說今日你我有緣,免費教妳四招。(有緣是我編的,四招卻是真的)(毆)
第一招,多聽少說。
可以跟小孩聊天,但不要追問,他自己想要講他會跟你講,
千萬不要問:今天上課怎麼樣(蛤我問了),
考試考幾分(哭我也問了),
千萬不要問(面壁),如果問了,
就算今天有什麼特別的事,他也會回你沒什麼特別的,直接被句點。
可以從生活時事當中聽到某些事情跟學校有關的去開場,聽說什麼什麼你知不知道,從這邊切進去,不要問你們班上今天有沒有什麼事,他就會警覺你要打聽什麼,記得要旁敲側擊。
如果他回答了,家長也不要急著接話,最棒的方式是重覆一次他講的話,然後問「你是這個意思嗎?」他會說是或不是,對話就能因此延續因此變長。(吳惠瑜立刻拿手機出來記,說兒子已經在攻讀博士了還是很受用)。
第二招,慢一點做結論。
如果他今天跟你說數學考很差,你馬上說當然啊!你一直看電視當然考很差(摀嘴),你這就是在給他下判斷,千萬不要做,話到嘴邊要收回來,不要審判他,我們要變成引導的角色,他自己做決定。可以做的是分享我們的人生經驗,他們不需要走一樣的路,但可以從我們的人生經驗中判斷他可以怎麼做。
我們可以問他,你想怎麼做,覺得怎麼做比較好,聽到他的決定後也不用說很好,不見得說很好就好,好跟不好都不要說,只就事實跟邏輯來講,例如「你這分析很清楚」等等,孩子就會知道你正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關心他,以後有事他就會想要跟你討論一下。
意見不合時更要慢一點做結論,譬如說他想念第一類組,要尊重,就讓他念,我們有學生念完電機又回去念第一類組,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就是念完台大電機系畢業又重考念台大哲學系。很多在美國念了電機、工程、土木,後來回來現在在做音樂或創作,不要很快說你才十幾歲,懂什麼。
志願的決定要分兩種來看,有的是確實找不到方向的,這種你可以給他多一些引導,走向你希望他走的方向,這是可以的,但有些已經非常明顯的,自己知道要做什麼的就不要管他,讓天賦自由,他有這天賦,最後一定會回到這一塊來。
天賦很清楚的孩子,千萬不要試圖去改變他,你去強迫只能一時,他最後還是會繞回來,何必讓他多走冤枉路。但如果孩子搞不太清楚的,你幫他一下,這是可以的,因人而異,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第三招,是有能力的愛。
我們當然愛小孩,但小孩會想這愛是負擔還是幫助,爸媽很容易給有壓力的愛,像是他知道爸媽很關心,那麼希望爸媽不要失望的心情就會成為他們的負擔。
真的遇到困難時爸媽可以協助解決,那就是有能力的愛,這種愛是有幫助的,而不是干擾他干涉他,家長要做功課,今天孩子在哪裡遇到問題,你才有辦法幫忙解決。關鍵點給力量,不用處理每個細節:「你越關心小地方,越看不到大局。」
第四招,每天要有15分鐘「高品質對話」。
所謂高品質,就是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其他人干擾,只有親子二人的互動和談心。前面講到的聆聽、緩判跟有能力的愛就是要用在這時。
這四項不管做得到或做不到,陳校長最後教我第4+1招,就是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很愛他,只有沒有條件的愛能讓他們對父母敞開心胸。
陳偉泓雖然在建中只當了短短四年校長,但學生都非常喜歡他,甚至為他開設粉絲專頁。
當年為了讓同學們願意來開朝會,決定每次都要講一個小故事,他徹底執行的毅力和獨樹一幟的幽默感非常合這些高中生的胃口。
其中最有名的一則是:在一個傍晚,夕陽餘暉照進小屋的餐桌,上面放著一瓶牛奶和一個杯子,爸爸坐在這邊,兒子坐在那邊,爸爸拿起那瓶牛奶緩緩地倒在桌面上,兒子大驚阻止。爸爸問為什麼不可以倒在桌上。因為這樣就喝不到了啊兒子答。不然要倒在哪裡呢。當然是杯子裡啊。所以孩子啊,爸爸說,牛奶就是自由,杯子就是紀律,牛奶要倒在杯子裡。
這個小故事是如此深植建中學生的心,於是2015年陳校長決定不再連任的那屆畢業典禮上,畢籌會做了一個比選舉看板還要大的巨型海報放在校門處,上面寫著「自由是牛奶,紀律是杯子,牛奶要裝在杯子。」
他很喜歡講的習慣用語「我再舉一個例子」,則在當天化為一顆巨型栗子看板,底下有一隻手舉著。
某天校長在朝會上提醒大家:「莊敬樓在施工,辛苦老師同學們了,我感到很不安。」最後一句讓全場建中生狂笑大喊,是在不安什麼啦,後來「我感到很不安」甚至印在建中發行的紀念品上。
他最記得有一年暑假,樂旗隊和高一資優班分別到日本比賽和交流,他特地安排時間前往,先去東京看資優班,再轉去千葉探班樂旗隊:「當我下車準備去車站時,發現全部資優班的學生也都下車,他們一個一個過來跟我擁抱道別,那一刻,永生難忘。」校長講到這裡,哽咽了。
那年畢業典禮最末,播放兩分多鐘校長的影片後,陳偉泓現身穿上特別訂做、繡有他名字的建中制服,台下近千位同學同聲歡呼並舉起手機拍下他們最喜歡的校長在建中的最後紀念。
我完完全全,完完全全,接收到他們的心意。陳校長說。
或許這就是校長教我的開外掛道理,只要孩子們感受到那無條件的愛,即使在他口中「不管問什麼問題,都不會得到你想要的答案」的無厘頭高中生,也會坦率到令人流淚地交出他們的真心啊。
音樂 系 類組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最近籌辦泰雅音樂節,非常開心榮幸的認識了許多優秀的泰雅音樂人創作人、其中有一個團隊真的讓我非常的敬佩,就迫不急待的想要邀請來節目中來介紹🌹❤️🌹❤️
今天來到我們「哈娜麥莎微醺時刻」的來賓,就是「傳源文化藝術團」的創辦人郭志祥 Bawhin Suyan,來自苗栗泰安鄉的他,在10年前創辦了以泰雅文化為基底,傳承與創新的「傳源文化藝術團」,在台灣,劇團生存已經不容易,何況是以泰雅族為主的劇團!而且10年來創作劇碼,一部比一部創新!一部比一部大型!我真的深深的感佩!也真心希望更多的人來支持!
「傳源文化藝術團」於2010年09月09日共同成立傳源文化藝術團,象徵傳承文化源源不絕。 以部落為創團的出發地,奠定賦予傳源文化藝術堅守傳統文化的使命。團名在泰雅族語原意為Amubwiy puing(意傳承根源):「傳」承新知、探索現代原民美麗的創作與文化;「源」之呼喚、尋找部落原民根源的力量與榮耀。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永續存活的命脈。現今社會,外來文化衝擊及多元環境的影響,文化更需要部落青年能夠認同並傳承延續母體文化,透過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交融,創作出美麗及優美的原住民族文化藝術之美,期能保存傳統文化藉以維繫與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傳源文化藝術團團長兼負責人,來自苗栗泰安鄉Maybagah司馬限部落的泰雅族青年,目前進修於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從家族、部落、廣場轉換到劇場舞台的表演形式,站在原住民族主體性思考原住民族生活樂舞與祭儀樂舞的脈絡發展,作為創作核心的精神,將文化本質嘗試引用當代肢體語彙方式來詮釋,保存著文化身體質地最純粹最原本的樣態。
傳源迄今的代表作品計有《2011尋找彩虹印記》、《2012源舞系列》、《2013山林的呼喚》、《2014彩虹下的約定》、《2015原音重現 泰美麗》、《2016根源Pu'ing》、《2017源流Qinplan》、《2017足跡Kakay》、《2017彩虹下的足跡》、《2018 Cinnunan Utux神靈的編織》、《2018溯Lyus》、《2018【從線 重現】洄》、《2018願景的力量》、《2018織.泰雅族樂舞》等作品。
今天在節目中將會播放他們劇團現場演唱許多泰雅傳統歌曲,也會在節目中訴說他們整個創團的故事,今天明天晚上八點,也請大家一定要準時收聽「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第73集
傳源文化藝術團上集 播出曲目
1、Mlahuy豐收歌 /溫嵐
2 T’hobing
3、大家要快樂
4、泰雅古訓
5、織布歌
第74集 下集
1 、少女的歌
2、年輕人的快樂歌
3、歡樂歌
4、泰雅竹北市群傳統應答式舞曲
5、莎韻DOZO 大合唱
🌹❤️🌹❤️
傳源文化2020年度大劇
「12個今天」
2020貓貍表演藝術節
傳源文化藝術團年度鉅獻 泰雅族文學舞作
「日出至日落是沒有重量的,房子們倚壁而伸,在交換族語後開始衰老。」----黃璽。
從過去主觀的歷史對原住民族的記憶,快速變遷的時代下原民議題,以自省、反觀、暗喻、反諷等各種編創手法,回溯過去數百年的歷史軌跡的傷痕。本團今年以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原住民漢語新詩創作獎得主-黃璽之作品《十二個今天》為劇本題材。回到熟悉的環境、踏出熟悉的土地,突破傳統肢體語彙結合當代科技模式,創作出更豐富的文化價值意涵,視覺與聽覺的傳遞不只是享受,更是傳統與當今社會上,炙手可熱的探討議題。
《十二個今天》原著—Temu Suyan黃璽
來自新佳陽部落擁有泰雅族與布農族血統的青年,就讀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曾於台灣文學獎 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原住民文學獎獲獎小說、新詩組首獎。「十二個今天」讓衰頹風景與危險近逼的事實以文學包裝後呈現地更鮮明一些。因為在每一個日子裡,我的部落以及部落裡的親族們都正在與這些危機共存,共榮,共舞。有意無意地,好像本來就應當活得如此危危欲墜一樣。我盡我所能地描寫了當下,也在感慨過去且擔心未來,那是我對鮮少回去的部落、對鮮少溝通的父親的一種矛盾卻真誠的情感流露。
《十二個今天》藝術總監/編舞—郭志翔
《十二個今天》製作人—陳光明
《十二個今天》音樂總監—
Labaga Taru謝皓成
花蓮萬榮鄉太魯閣族。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演奏組。作品《泰雅族織布曲管弦樂》曾獲文化部文創之星藝術與文化應用類組第二名,《太魯閣傳奇數 位音樂》為最佳人氣獎。榮獲 2016Pulima 藝術新秀。多次受邀於國家音樂廳演 出。2017 年曾至紐西蘭毛利部落交流、表演、主持原民台外景節目《跟著 dapin 去旅行》。2018曲被用於世界花博主題曲。2018發行個人專輯─「獵首笛」。
文化部曾評論:謝皓成以管弦從傳統音樂創作出發,音樂性高表演創新,結合原住民傳統樂器和西洋樂器,創作出不同的音樂表演,展現出臺灣新世代的爆 發性創作能量。
🌹❤️🌹🥰❤️🥰
「12的今天」兩廳院購票連結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RXZszkW8Vf3w
20:00-21:00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每週六日晚八點
歡迎跟我蘇婭一起聽聽音樂
談談心 小小微醺一下 🥂🍷🥃🌹
App下載「Hinet Hichannel」
~「Alian FM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
(手機電腦都可以聽)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隨選節目網址~可以點選你喜歡的節目收聽)
🌹❤️🌹❤️🕊🕊🕊
#泰雅音樂節#
音樂 系 類組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國教育 vs 台灣教育
來英國以後我發現,身邊的很多英國人朋友小時候都不是想當醫生,大家會想當工程師、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建築師、音樂家、藝術家。我問他們說,為什麼你想念這個系?通常不管哪個系都有不一樣的理由,像是小時候看了什麼電影,想成為太空人,小時候喜歡玩樂高,想當建築師,或小時候就喜歡數學,覺得數字很有趣。唯一跟在台灣比較符合的是,小時候喜歡玩電動,所以想當軟體工程師XDDD
但以前高中的時候,身邊所有人,數學好或者普遍成績比較好的都想念三類組,想考醫學院,尤其是念了建中、北一女的(包含我堂妹),家裡都期望可以念醫療生技相關的。以前我也一直在想,是因為台灣在日治時代下被灌輸的觀念嗎?當時大家都只能念醫學院或者農業相關,可是現代大家也不想念農業相關啊?
另外在更小的時候,小學的時候填寫長大後要做什麼,大家都說要當老師,是因為我們受到士農工商的觀念,覺得當老師是很偉大的職業嗎?還是也是受到日治時代影響?但是現今很多大學教授都感嘆在台灣教書會餓死!甚至很多教育專業的同學們,畢業以後失業。在學校除了要念教程還要考教甄,還要去一大堆學校試教面試,想要當老師比一開始就打算當一個工程師還要辛苦~~可是為什麼大家還是很想當老師?還是念了教育學院?是因為家裡的期望嗎?
前幾天跟某人討論了英國教育跟台灣教育的差別,他說他們從小,如果你是很沒主見的人,都會一直被老師釘,因為他們一直叫強調個體獨特性,大家都拼命要想自己到底哪裡跟別人不同,想意見也不能說一樣的,要一直表現自己不同的一面。我說,以前在學校,老師都希望我們跟大家一樣,穿制服、演講、朗讀、甚至連合唱團,都是統一的模式,大家不喜歡表現的特別亮眼,那樣好像在做秀,大家會覺得你是想鶴立雞群是不是?大家都喜歡默默的,喜歡跟大家一樣。
去韓國交換學生的時候我也發現,大家穿衣服的style都類似,喜歡的東西style都類似,然後出去一定要至少兩個人一起行動,自己一個人走在校園裡面,大家會以為你被排擠,說話的模式也都類似,聊天的內容模式也都類似。就像小學的時候,老師問大家問題,大家回答都一致一樣,老師就會說很好很好,然後大家念課文念的很一致,大家也說很好很好。
但到底哪樣才是好?並不是說英國強調個體特色的教育比較好,也不是說東方強調一致性的教育比較好,我想這可能跟我們當初建國的時候,是在革命下發生的,所以學校一開始都是軍校體制,而日本當初也是因為黑船事件開始改革,在那樣的年代下,愛國心很重要、團結一致很重要,所以才會一直強調一致性吧?! 就像最近討論高中生要廢除朝會升旗,我也是最近才意識到,對啊!為什麼我們要升旗?
不過,反觀歐洲學校,宗教影響非常嚴重,他們雖然不需要升旗但是像是學校會做很多有的沒有的跟宗教有關的,有的甚至要住校,要做一些禱告那些的。也要穿制服、守規局,訓練禮儀。當然現代越來越多人反對這些事情,覺得那些事情很愚蠢,但是英國的法律還是規定星期天是休息日,店面營業不能超過五點,除非你比較晚開店......
總之,我們就是在這樣迷惘的時代下成長的,很多事情可能不能歸咎一人或者一群人,很多都是歷史因素,若是我們成長在2000年前可能也不會有這些問題XD 也不用去上學、大家只要學會耕田就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