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0的網紅王慕天 WMSK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垂手可得 和 唾手可得 用法都有,但我以後會講「唾手可得」。拍片的當下覺得哪裡怪怪的,還是唾ㄊㄨㄛˋ手比較沒疑問。 以下轉自網路: “唾手可得” 與“垂手可得”的異同 “唾手可得”是壹個成語,壹般成語詞典中都收有這個詞條。唾手,意為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就是動手就可取得的意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響語詞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喜歡《諧星乘車買咖啡》,我寫過無數次了,你應該看看。每一集,喜劇天王傑瑞都會為來賓挑一台車、一台最適合這些各界喜劇天王天后的名車,然後開這車、載著來賓去喝一杯普通咖啡——所以重點當然在車與來賓,喝咖啡就是找張桌子坐下來聊聊而已。
傑瑞賽菲德有錢到可以買下任何他喜愛的車,而他也懂車,所以看他挑車就很享受。
有次他挑了保時捷——穩了,誰不愛保時捷呢?每個男人畢生都想擁有保時捷,不管他會不會開車或需不需要。而傑瑞他挑了一台 1958 年的保時捷(有點太久了)、軟棚塌得嚴重(都快60年了)、外觀看起來像一個車子形狀的鋼碗、車內空空蕩蕩的、筒狀座椅看起來像醫院的塑膠座椅,你知道坐上去不是貼身,是感覺被牠俘虜了。
它還有 60 匹馬力!唷呼!超快的!連現在Altis的一半都不到!50 年代的《玩命關頭》!
我再說一次:《諧星乘車買咖啡》會由傑瑞為來賓挑一台最適合他們的車、最能代表他們個性、彰顯他們在喜劇界功績、代表傑瑞與他們交情的車。
那麼問題來了,在傑瑞挑了這台只有名字好聽的 58 年式老摳摳保時捷的《諧星乘車買咖啡》裡,來賓是誰?
傑瑞說,
「整整跑了68 年,現在還在服役,我喜歡這種東西。我喜歡這種沒有被好好保養、卻還能堅持到底、奮戰不懈的東西……讓我想到今天的特別來賓,諾姆麥克唐納。」
諾姆看起來就不太需要保養,他很粗魯,是形而上的粗魯,年輕時他也是一表人才,英挺文雅。但是講話很直接,是那種一聲不響拿水泥磚丟到觀眾席裡的直接。這種大老粗態度從一個精英上班族模樣的傢伙口中噴出,更加令人感到粗魯。
粗人扮粗人更像,他是史上最完美的畢雷諾斯,比雷諾斯自己都像,諾姆的絕招不是讓自己的外貌更像雷諾斯(比如貼個性感小鬍子之類),他的絕招是學雷諾斯嚼口香糖、嚼得滋滋作響、嚼得臉頰肌好像在磨碎水泥。那實在太像了,因為驕傲的畢雷諾斯,就是會把口香糖嚼成那樣旁若無人的樣子——即便你未必親眼見過他吃口香糖的樣子。
他是《週末夜現場》 90 年代中期那一班的,跟克里斯法利、亞當山德勒、大衛史派德、提姆密朵是同學。說真的,這些同學一個比一個瘋,所以粗魯的諾姆看起來反而精英一點,他負責的「週末更新」單元,又是時事新聞類型的單元,諾姆都得穿著西裝表演,他當然很好笑,但就是沒有那些笑到破音的同學們顯眼。
但是如果你喜歡「週末更新」,喜歡後來賽斯梅爾那種長得帥、超精英、口條流利的優等生風範,那諾姆是截然不同的風景:他臉部永遠會保持某種程度的笑容,然後講出那種你會大喊「燒但幾勒」的笑話。來一個:
「OJ辛普森本週又要站上法庭,為了搶回他的兩個小孩監護權,為了證明他愛小孩,OJ強調:『嘿!法官大人!至少他們還沒死耶!對吧?』」
如果妳看不懂的話:辛普森當年殺妻,但是沒殺小孩,這證明他多有父愛(不是這樣的
粗人難免要講粗話,但是諾姆意外地是不說粗話的,連 fuck、shit 這些發語詞都少講,這不是某種刻意制約,是諾姆清楚知道,講髒話笑話,會侷限你自己,而真正要在意識形態上自由自在地粗魯,你便不能在觀眾心中定型,不能讓觀眾猜到每次你笑話講到底時,必會掏出懶叫機掰之流的為自己解圍。諾姆要驚嚇觀眾,單純用平凡簡單的語言驚嚇他們,而不是激發他們對於髒話會自然發笑的生理反應。
這種律己甚嚴的苛刻,加上做了 4 年的新聞搞笑單元,諾姆訓練出了精準的觀察力,而喜劇力量就從這種敏銳觀察裡自然而生,觀眾會因此發笑——笑那些他們日常裡自身的愚蠢、歧見與自以為是。
聊《天才老爹》喜劇傳奇比爾寇斯比傳出性侵醜聞:
「你覺得比爾寇斯比的歷史地位會受創嗎?有個諧星說,『比爾最惡劣的地方在於偽善』。我不同意,他最糟的是性侵。我覺得大部分性侵犯都是偽君子,很少人會說,『我愛強暴,我知道這樣講會被譴責,但我是說真的。』有人會說,『至少他是真小人,偽君子才最可惡』。」
我們都聽過「真小人比偽君子可愛」,但這句話其實才偽善,因為真小人與偽君子一樣可惡,你不可能因為小人坦承「我愛強暴」就原諒他強暴,還說「至少他老實!」
「我愛強暴」這句是有點粗,但這就是諾姆——他愛做個誠懇的真小人,喜歡提醒妳跟他一樣。
傑瑞開著爛車,在大雨之中去接諾姆做節目,兩位出身自《週末夜現場》的老朋友,在車上說說笑笑。沒人知道,那時諾姆已經罹癌——就跟那台 58 式保時捷一樣,「沒有被好好保養」。諾姆保守這個祕密,還在 N 家做了兩檔喜劇秀。
諾姆是我最喜愛的政治搞笑專家(他幾乎是希特勒研究的專家),是少數不講髒話卻又粗魯的諧星,他在幾個小時前因癌症去世,才61歲,傑瑞還大他 6 歲,諾姆走得太早了。
「喜劇的要點就在於出其不意,所以如果你想方設法想逗觀眾笑,但他們卻不笑,這件事本身就很好笑。」
「我不喜歡作愛,我發現作愛就是一件尷尬又笨拙的運動。反過來我比較喜歡運動,至少在運動時你還會贏。」
「我的人生就是在逗人們發笑,同時他們也會惹我發笑,這樣我們都會暫時忘記死亡有多恐怖,多好,這甚至一點都不花錢。」
死亡一點都不恐怖,死亡最討厭的是,讓人偶而想起那台破破爛爛的藍色保時捷。
響語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 (08-29)
.
經過昨天的馬拉松編曲,今天醒來後還是覺得詞曲的東西很多東西想修,就又耗了一個下午,然後把東西交出去請朋友做確認,希望一切順利。
.
傍晚出門買了一瓶新的油,晚上炒菜果然味道就對了,之前那瓶明明就沒過期,我實在是有夠無奈;今晚的晚餐一樣是清冰箱料理,把豬絞肉跟剁碎的香菇攪拌均勻,然後用上次朋友來烤肉帶的韓式烤肉醬和芝麻油當醃料,放在電烤盤上烤肉丸,真是有點好吃!
.
今天依然是工作一整天,底下繼續貼 EP 小故事,明天最後一天,然後八月的最後一天來做點什麼吧。
.
———
.
EP歌曲故事(二)
〈遠近〉
.
這首是EP中最早開始錄製的歌,在三級警戒前錄完,也其實早在兩年多前就開始寫,只是幾經修改調整,才以這個面貌亮相。
.
本來在 2019 年的專輯《活著是對命運最好的反抗》當中,收歌會議時就有討論要不要收,但當時大家覺得還有很多要修改的地方,我也覺得還不夠好,加上也不知道怎麼跟專輯的調性融合,所以就一直擺著。
.
這一兩年來,只要有空就會拿出來看看有沒有靈感完成這首歌。最一開始的問題是:我太在意那個遠近跟眼鏡的諧音了,所以一直想要在副歌的地方把他寫得明顯,但有點太用力、刻意,也影響到旋律的流暢;而且我其實最初是想要在副歌唱華語詞的,只是怎麼聽都覺得味道不對,在最後決定整個換掉副歌的方向,才有了現在的版本。
.
這幾年來,我覺得自己開始往一個更成熟跟內斂的方向成長了;以前的自己喜歡把話講死、講白,但現在能接受更多的留白,看起來壓抑但其實更自在。整首歌的最後一句歌詞「請閣加陪我行一站」,最初其實是寫「是不是可以永遠不變老」(怕有些朋友不熟悉台語,提醒一下,這裡的一站是一陣子的意思),就顯得有點太狗血跟直接,我自己感受到的心靈成長,大概可以從這句歌詞的修改看出端倪。
.
錄製的時候,我這次不想自己錄木吉他,所以找神手 Eric 來編跟彈,然後訂了我最喜歡(因為有可樂喝到飽的)Lights Up來錄音。自己當初 DEMO 留下來的一些彈奏主題被採納跟稱讚,至今還是讓我感動不已;也希望編曲能夠簡單而且溫暖,決定找鬼后劉涵拉大提琴,也終於見識到所謂的錄兩條就準備下班是什麼神技。
.
主旋律的錄唱,那時候感謝林正跟任任拔刀相助,當天現場三個都是基隆人,非常難得,然後在曾經跟林正一起工作過的地方把這首歌錄起來;原本我其實想要回工作室自己慢慢磨、慢慢錄,因為我其實還沒有想清楚應該要怎麼詮釋這首歌,他可以很苦情,也可以輕描淡寫,難的是字句之間極微小的情緒轉換要怎麼拿捏,才能聽起來自然又誠懇。感謝林正跟任任的協助,最後把這首歌錄成了一個很耐聽很真誠的樣子。
.
混音找了高中學弟逸夫操刀,跟逸夫認識很多年了,但之前都是給他控演出的內場比較多,我知道他也有想要累積自己的混音作品,想說就交給他,以他的細心跟好品味,一定可以把東西做好,果然他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做一些很細緻的調整,也不厭其煩地配合我修改很多刁鑽的小東西,這首歌的聲音才能夠如此圓潤飽滿。
.
而這張照片是我請公司宣傳同事拍的,因為知道他家有很好的採光,又會有一些很好看的傢俱跟配件,就請他幫忙,最後我再自己壓字排版,我很喜歡這張照片。
.
母親節出去家庭聚餐的時候,媽媽在餐桌上跟我說他聽到我這首歌,因為原本沒有想要讓他知道我一直在問他台語是在問幹嘛的,突然聽到他說他有聽過,我一下子有點食不下嚥,還好他也只是說「嗯…有幾個用詞我平常台語不會那樣講」,家人的互動真是含蓄委婉到不行,非常好~後來我爸也有聽到了,還開玩笑地說「啊你都把我們的事情寫在歌裡面給大家聽」,讓我也是有點不好意思。
.
然後必須感謝乃嘉跟青虫樂團主唱吉尼,他們幫助我校正跟修改台語用詞和發音上的失準與錯誤,必須謝。
.
明天還有最後一則小故事,後天還有兩件事情要做,請大家跟緊喔!
.
#遠近
響語詞 在 王慕天 WMSK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垂手可得 和 唾手可得 用法都有,但我以後會講「唾手可得」。拍片的當下覺得哪裡怪怪的,還是唾ㄊㄨㄛˋ手比較沒疑問。
以下轉自網路:
“唾手可得” 與“垂手可得”的異同
“唾手可得”是壹個成語,壹般成語詞典中都收有這個詞條。唾手,意為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就是動手就可取得的意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取”。語本《後漢書·公孫瓚傳》李賢注引《九州春秋》:“瓚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新唐書·禇遂良傳》:“但遣壹二慎將,付銳兵十萬,翔旝雲輣,唾手可取。”明馮夢龍《東週列國誌》第七十回:“靈王自謂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於章華之臺,欲譴使至週,求其九鼎,以為楚國之鎮。”
“垂手而得”也是成語,意思是垂著雙手就可以得到,形容得來容易,不費壹點力氣,”。《水滸全傳》第五十八回:“眾人再商議救孔明之計,吳用道:‘隻除教呼延灼將軍賺開城門,垂手可得!更兼絕了呼延灼將軍唸頭。’”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如果說過去日寇差不多不費壹點氣力垂手而得東四省,現在就非經過血戰不能佔領中國的土地了。”
“垂手可得”或“唾手可得”都是形容很易得到的意思,兩字都不影響“可得”的基本語義。如果用“垂手”,當然是說雙手垂下,指明不用動皒,毫不費力就可以得到了;如果用“唾手”,則不是強調不必動手了,而是說往手上吐口唾沫,意指馬上去幹的話,便可即刻得到.意義上沒有太大區別。
----
影片說明居然寫了一堆跟雪糕無關的事。
訂閱WMSKY頻道:
http://youtube.com/c/wmsky
WMSKY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WMSKYsLifeStyle/
WMSKY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wmsky/
響語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當中,你可能聽過一個說法,叫做我們「怎麼說話」,會比我們「說什麼話」來得更為重要。
然而我們玩味一下哦,所謂的「怎麼說話」,這意味著什麼?
難道是要用很厲害的詞彙嗎?還是我們讓自己使用的詞彙的背後,能夠讓人有更能接受,或者是更有感的聯想呢?
關於這個部分,其實我在自己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當中,有一個單元叫做「重塑」有類似的觀念。
然而當我們從單向的表達,放到雙向的人與人之間的具體相處的時候,我想這個所謂的重塑,或者是善用語詞當中的「隱喻」意涵,它又會是更凸顯、更重要的。
打個比方吧,如果有一個關懷動物的機構,它要做一個募款,它的方式第一個方式是「為無家可歸的寵物捐款」,感受一下這個標語。
而第二個叫做「為動物收容所捐款」,你可以動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一下,哪一個標語,會讓你比較願意慷慨解囊呢?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為無家可歸的寵物」捐款吧,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來看一下這句話,「家」跟「寵物」這樣的字眼,讓你連接到什麼?
可能連接到溫暖,可能連接到牠是你家庭成員的一份子、牠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針對這樣子你是不是更願意捐錢呢?
可是下一個訴求,叫做「為動物收容所」捐款,你感受一下「收容所」跟「動物」是不是就少了很多情感的投射?
他不會調動你心中的那份溫暖、那份溫柔,那份想要貢獻、付出,跟好好照顧的情緒。
所以你看哦~無家可歸的寵物,它讓我們心中感受到這些動物,不是什麼流浪動物,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不是野貓、野狗,牠們是你家裡的一份子,是寵物啊!
所以你自然就會聯想到,在牠們身上一定是發生了一些很嚴重的事情,不可抗力的因素,像是主人去世了,或者是跟主人走失,也可能是被棄養了!
無論具體的原因是什麼,每一個無家可歸的寵物,牠們背後一定有一個淒慘的故事;雖然你不知道那個故事是什麼,你已經先覺得他們淒慘了嘛!
所以因為這樣子,你會覺得如果沒有人為牠們做點事,這個世界對牠們來說就會是很殘酷的,牠們是會活不下去的。
所以你體會一下,我們平常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如果你遇到一個人難搞,你要用「難搞」這個字嗎?
還是你可以說他「有所堅持」,當你選擇的詞彙不一樣的時候,不管是從對方,還是自己所投射出來的情緒,一樣會有很大的差別。
當你說一個人「難搞」,聽到「難搞」這兩個字的人覺得被攻擊,而當你說難搞這兩個字的時候,是不是也透著攻擊的意味呢?
可是當你說一個人「有所堅持」,聽到這句話的人,他可能會意識到他是一個謹守原則的人;而對你來說,你也只是描述他對某些事情,有他的原則這個現象而已。
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沒有辦法連結,就是因為我們把那些自己不喜歡,或不習慣的東西,把它無限延伸放大。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一定會有那些因為彼此的差異,造成想法跟做法不同的情況,但是它不意味著你沒有辦法跟人相處。
可是當你把它蔓延到一個全面的狀態,你使用的詞彙,就像剛剛說的「難搞」,你會發現幾乎你是無法跟他相處的。
可是當你說他是有自己的堅持,或者是有原則的時候,感受一下,是不是你只會聚焦在他那些可能無法動搖的事,而其他部分好說嘛!
所以談到這裡,如果你感覺到真的「話要怎麼說?」真的很重要,給你出一個考題,你來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一個餐廳的服務人員,當客人點完菜之後,等了很久都還沒有上菜;當客人在催促你的時候,你要選擇講一句話,那你會選擇講哪一句話呢?
第一個選項:「好的,很快就上菜,請稍等」,還是「好的,很快的為你上菜,我們馬上來」?
想一下哦,這兩句話的關鍵差別在於「請稍等」、「馬上來」,你覺得哪一句話,會讓你的客人感覺比較好?減少更多的客訴呢?邀請你想一想!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可以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而且在這邊要特別跟你預告一下,呼應今天分享的主題,我們在7月6號,會有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與人連接的三個秘密】。
這一門課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主講。
在這一門課裡,你除了會學會,怎麼樣跟別人創造出更好的連結之外,它可以運用潛意識工作的途徑,來幫助你的內在做更好的整合,讓你自然而然的能夠靠近別人。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即將在7月6號推出,期待你的加入,那今天就跟你聊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響語詞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光臨臺灣吧 #動畫世界史 #中國 #歷史
#甲午戰爭 讓中國陷入深深的挫敗感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原本應是血海深仇的日本,
竟然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學習對象,而且還掀起一波哈日旋風!
蔣介石也曾到日本學堂上過學😲
#為什麼跟酒保以前學的歷史都不一樣
還有我們每天使用的漢語
竟然有一大部分都是跟日本人學的?
_
隨著到日本留學的人越來越多
中國與日本的交流越來越頻繁
對於後來的中國又有什麼影響呢?
反觀當時的臺灣又是如何咧
跟著酒保一起收看最新一集的 #動畫世界史中國篇 吧!
_
#拓都與么匿真的好神奇
#龍龍請正名翠茶
#影片請看到最後不要錯過結尾小彩蛋
#有任何想說的話歡迎跟酒保分享
#還有訂閱分享給身邊的捧油
_
🎈小黑啤玩臺灣
用動畫、繪本和桌遊,打造一個讓孩子認識臺灣的學習樂園
這是一個專為小捧油設計的「小小臺灣吧」計畫
如果你也關心兒童教育和文化傳承,
請填這份問卷讓我們了解你的期待👉https://lihi1.cc/WuXR1
_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核心文獻:
馮天瑜,《新語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動與近代漢字術語形成》,北京:中華書局,2004。
任達(Douglas R. Reynolds)著,李仲賢譯,《新政革命與日本︰中國,1898-1912》,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書籍:
陳力衛,《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尚小明,《留日學生與清末新政》。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論文:
王柯,〈並非只是為了革命-清末東瀛「遊學」與近代國家之夢〉,收錄於氏著《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係:「民族國家」、「邊疆」與歷史認識》(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頁3-44。
陳建華著,張暉譯,〈世界革命語境中的中國「革命」〉,《東亞觀念史集刊》,1(臺北,2011),頁231-260。
周棉、王榮國,〈清末留學歐美運動析論〉,《歷史檔案》,2016年第1期(北京,2016),頁105-113
黃克武,〈新名詞之戰:清末嚴復譯語與和製漢語的競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2(臺北,2008),頁1-42。
▎其他
沈國威,〈清末民初《申報》載「新名詞」史料(1)〉,《或問》,24(吹田市,2013),頁169-180。
🎼 主題曲:
DJ Hauer-Big Fat Guitar
版權音樂:
Hidden Agenda
Flighty Theme
Sneaky Snitch
Super Circus
Comic Hero
_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頻道,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