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國際,走進鄉里】
讓世界知道台北,但是先多走一下台北,才能更好的介紹首都給世界。
1 青山里因為貴陽街與西園路口的青山宮而得名。青山宮創建於1854年,前一年艋舺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械鬥雙方傷亡慘重,就連保持中立的艋舺清水巖(新起里)也遭到波及損毀。第二年艋舺發生瘟疫,來自泉州惠安縣的移民從故鄉請來"靈安尊王"奉祀在今日青山宮所在,靈安尊王又稱"青山王",所以這座廟就命名為青山宮。
靈安尊王依福建地方誌記載,推測原名張捆,為一位將軍,所處時代可能為三國或五代,他奉派到福建惠安縣當縣令,因為行善政得到當地人感念成為地方神祇。
2 道光咸豐年間艋舺商業快速成長,番藷仔街(貴陽街二段)成為艋舺地區最出名的風化區,日本治台時,亦將這地區規劃為風化區"萬華遊廓",並在1914年拆除番藷仔街南側眾多狹小街道,拓寬為今日的華西街,之後萬華遊廓範圍大致為今日的貴陽街二段、西園路、桂林路、環河南路二段所圍成的區塊,極盛時期據說有150名藝妓,500名娼妓在此營生。
國府治台後,將原本的遊廓範圍縮小為過去的寶斗里,大致範圍是貴陽街二段、華西街、桂林路、環河南路二段、寶斗里因此成為南台北風化區的代名詞,後來1991年行政區重新畫分,寶斗里併入青山里,華西街取代寶斗里,1997年台北市長陳水扁廢除公娼,1999年馬英九市長給予待廢公娼兩年緩衝期,直到2001年公娼才正式走入歷史。
寶斗里,乃至於後來的青山里,其實很多在地居民並不歡迎性工作者,寶斗里連任三十年里長的黃春生先生(1909~2013)就曾公開挺市府廢公娼,1980年代也曾與社工、警察一起營救里內的雛妓與揭發人口販賣。出身華西街的文史工作者柯得隆先生就曾撰文指出,合法的性交易區和公共住宅、流民收容所、垃圾焚化爐等都算是嫌惡設施,不被在地居民歡迎,青山里居民大都希望華西街能擺脫過去的刻板印象。
華西街因萬華市街老化,曾經沉寂一段時間,因2010年的電影"艋舺"而重新帶來人潮,目前與青山里的廣州街、梧州街同為夜市所在地,入夜後非常熱鬧。
3 青山里的龍山國小後門在廣州街夜市附近,龍山國小創立於1919年,原名艋舺第二公學校。
4 啟天宮舊名"料館媽祖廟",艋舺商人黃祿在道光年間將一尊媽祖神像供俸在自家木材行(料館),結果黃祿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成為艋舺第二富有的商人,料館媽祖廟因此成名,1916年艋舺仕紳捐錢改建為正式的大廟,命名為啟天宮,台北府大天后宮遭拆除後,廟中的軟身媽祖像移來啟天宮保存。
5 西園路是艋舺地區古老的道路,自建街以來也是有名的商店街,直到今日西園路在龍山寺西側路段依然是著名的商店街,現在是以販賣佛像與佛具而出名。
拜拜的動作。
圖片2:緊鄰華西街的青山公園,這裡30年前屬於萬華區寶斗里,公園內有公廁,可供華西街夜市的遊客使用。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