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終於開學了,但是爸媽們的夏天還沒結束!
接下來的中秋連假、國慶連假,一路玩到聖誕節就來墾丁。
最強海景房,每個房間都有大片落地窗和獨立陽台,讓你躺著、坐著就能欣賞浪漫夕陽。
或是泡在按摩浴缸裡,看著無死角的海景超爽D。
晚上,抬起頭,觀星頂窗讓小星星陪你睡,我想這就是希臘聖托里尼的感覺吧。
海境渡假民宿 Ocean Paradise Resor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文物探知館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座展覽館,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公園園內。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香港的文物建築專題及最新的考古發現等;該館亦經常有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導賞活動等,以促進大眾,尤其是學生對香港文...
頂窗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彈丸之地如香港,搭一程車,坐一程船,便能穿梭迷你國度-小英國、小印度、小上海、小京都......一程車時間可往返異鄉景色-從柴灣歌連臣角清真寺出發,走到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那兒有伊甸園守護者,從170年前佇立至今;落山流連毓秀道,會發現舊式洋樓群,想當年伴隨主人落戶異鄉;一路上山,逛逛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紅磚牆與小白屋訴說它的年歲;離開港島,乘著海風來到佐敦,路過麻石三葉飾頂窗花,是九龍佑寧堂的熟悉身影;往群山方向再走遠點,到山腳下的黃大仙,穿過南蓮園池的層層園景,思緒遠漂唐代日式園林。
也許是歷史因緣際會,也許是個人意志的抉擇,打從十九世紀開埠至今,異鄉者從五湖四海遠漂香港落地生根,把各種宗教、文化和社會習俗帶進本地,開拓出一個個富特色的國度。因為多元民族的共存,才建構出香港獨特且多樣的城市面貌。
疫情之下,即使正值八月暑假也無法外遊,但也可以趁此刻重新感受香港的多元異國色彩。
#柴灣清真寺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毓秀道洋樓群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佐敦九龍佑寧堂 #黃大仙南蓮園池 #DiscoverHongKong #Holidayathome
頂窗 在 Andy老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aguar Land Rover Taiwan
今天發表Defnder 90 D250 S
短軸三門版本,建議售價239萬元起。
保有經典車頂 Alpine 側頂窗設計元素。
具有90車型可選配的折疊式帆布車頂。
標配ClearSight電子車內後視鏡、
360° 3D環景影像輔助⋯
動力部份Defender 90
搭載3.0升直6柴油渦輪引擎、
首度搭載48V MHEV輕油電複合系統,讓駕駛感受更加平順。
如果你/妳想找台
都會用車、越野探索都適用的豪華座駕,
絕對值得撥空去展間賞車唷~
By R編
頂窗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文物探知館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座展覽館,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公園園內。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香港的文物建築專題及最新的考古發現等;該館亦經常有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導賞活動等,以促進大眾,尤其是學生對香港文物的認識。館內有專題展覽廳、演講廳、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設施。其中專題展覽廳入口的銅門,是第三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1983年拆卸重建)的大門。該建築前身是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於1910年落成。1970年軍營改建為九龍公園,這兩幢建築於1983年成為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至1998年香港歷史博物館遷出。其後這兩幢建築物一直空置,後經文物復修工程,成為今日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文物探知館,於2005年10月正式開放。
香港五間清真寺中以尖沙咀的九龍清真寺最大,樓高三層,一九八四年落成,可容納三千五百人禮拜,遇上特別節日,天臺也擠滿教徒。該寺按伊斯蘭傳統設計,平面呈四方形,中央有巨大的桃形穹窿(dome),四角分別豎立一支呼拜塔(minaret)。圍牆頂可見一列穹頂形狀裝飾,富有濃厚的阿拉伯風情。伊斯蘭教的教義認為,清真寺(mosque或masjid)並非奉祀神的殿宇,其字源解作「拜倒」,是穆斯林向真主叩拜的地方。寺中的禮拜殿寬敞開揚,教徒入內可在任何角落面向聖地麥加(壁龕位置)膜拜、默禱或沉思。星期五的聚禮和重要節日,到來的教徒特別多,他們在殿內排成長列坐下,按阿訇指示一起俯伏跪拜。伊斯蘭教是一神論(tawhid),清真寺不擺設雕像、畫像或供品,僅見的「裝飾」是阿拉伯文書寫的《古蘭經》經文。壁龕(mihrab)上方的阿拉伯文是:「除阿拉外,再無神靈;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註),旁邊有梯級狀的講道台(minbar),供阿訇站立誦讀《古蘭經》。九龍清真寺建於上一代清真寺(1896年)的舊址上,由印度孟買的建築師卡迪(I. M. Kadri)設計,香港的印度裔建築師林嘉廉(I. A. Curreem)義務負責重建項目。歷時三年多,耗資近三千萬元,部分捐款來自海外。牆壁鋪上大理石,開了一排落地尖頂窗,有剔透的花格圖案,陽光滲入殿內,幻化成美麗光影,裏面的人亦隱約可見外面的景物。清真寺的狀觀形貌、雪白外牆和罕見設計,在繁華的彌敦道鬧市顯得份外突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xYTSIIcC1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PA1PAzhlO7krSGYOfVRu43Mhk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