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資本市場有一件盛事,就是巴菲特的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2021年股東大會。以往每年的股東會,都是在巴菲特定居的美國小鎮奧馬哈舉辦,但今年巴菲特為了遷就摯友芒格,把會議地點定在了洛杉磯。但這對他的大多數中國信徒們來說區別不大,都是在凌晨守著電腦屏幕看直播。
《商業參考》特意等了幾天來跟你聊這一場股東大會,因為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以前關注的是能夠穿越週期,具有長期穩定價值的投資資產。比如永遠會被消費的可口可樂,永遠會被需要的能源,永遠會運行的鐵路等等。在評估這些資產的時候,去看它們的內生價值和價格匹不匹配就行了。但今年的巴菲特和芒格在聊各種資產的基本面的同時,也越來越關心稅收政策、利率環境這些中短期的變量,對資產價格的影響。也就是說,伯克希爾似乎正在從一家穿越週期的公司,變成一家也得活在週期里的公司。
所以看完股東會,我也想看一看後幾天的大市場和政策,結果還真的讓我看到了美國政府層面關於加息言論的一次緊急救場。
我們先說回正題。從1965年起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均復合投資收益率有20%,是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的2倍。但過去兩年,伯克希爾都跑輸了標普。
再疊加上2020年以來的疫情和國際形勢巨變,大家就更想聽一聽投資家裡年資最深的這兩位活化石怎麼看,怎麼說。所以現場提給巴菲特團隊的大量問題其實不僅僅是關乎伯克希爾的投資行動的,更多的是在問:「這個時代的價值投資頂級公司,怎麼理解過去一年的世界,你們還駕馭得住變化嗎?」
《商業參考》的這一講,我們也來做做筆記。
先划划重點。這場股東會,是從全世界發來的幾千個問題里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來向巴菲特和芒格發問的。也就是說,被提出來的問題本身就已經被市場和伯克希爾篩過一遍了。
現場回答問題的除了巴菲特和芒格,還有兩位選出來的繼任者,他們也是伯克希爾的現任副董事長。但我們暫時還是側重關注巴菲特和芒格。他們倆在長達4個小時的股東會上,有這麼7個觀點,值得在《商業參考》里存一份:
第一是關於航空股。巴菲特說,他短期內不想買航空股了,儘管經濟復蘇得比想象的快,但航空業尤其是國際旅行不會很快回來。
第二是關於世界頭部商業公司的變遷。巴菲特說,30年後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名單可能會面目全非,如果你喜歡挑選個股來投資,很難確保能夠挑到多年後還活著的公司,所以不如買指數基金。
第三是關於蘋果公司。巴菲特說,去年他減持蘋果可能做錯了。而且他認為現在市場給到蘋果的估值不算瘋狂。
第四是關於一種名叫「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公司實體,縮寫是SPAC。SPAC有投機屬性,是用別人的錢來賭博。芒格更直接,他說他不喜歡這種用來騙人投資割韭菜的東西。
第五是關於比特幣。芒格說,他憎恨比特幣,討厭比特幣的成功,而且還說比特幣「與我們的文明背道而馳」。
第六是關於通脹的可能性。巴菲特說,通脹已經在顯著發生了,現在的通脹比人們預期的要高得多,未來還會走高。以美國在全球金融領域的地位,美國的通脹可以約等於全世界大多數市場的通脹,所以巴菲特的這個觀點我們也收進來。
第七,芒格說,低利率環境導致股票估值大幅飆升,年輕一代會有大把的賺錢機會,來縮小貧富差距。但他在回答另外一個問題的時候又說,伯克希爾沒法在當下這個瘋狂的環境下做任何太大的投資。高估值下收購不划算。
接下來,我來給你講一講為什麼4個小時下來,這幾條我認為尤其有意思。前面我們梳理的時候是按照發言的時間順序摘出來的,但我們往下講的時候就不按它們的時間順序了,我們按照關聯性串一串。
先從伯克希爾持有的蘋果股票說起吧。
蘋果是現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第一大重倉股,它去年底在伯克希爾的投資資產里佔比達到44%,非常高。而去年一年蘋果也不負眾望,股價漲了81%。
但這個過程當中,伯克希爾流露過對蘋果投資的疑慮,它在去年四季度的時候減持了一小部分,大概5700多萬股。不過,減持完之後,巴菲特還是在今年股東信當中,把蘋果列為公司的第三大最有價值的資產。第一大是保險業務,第二大鐵路業務,都是他的舊愛。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伯克希爾的前四大持倉股票是:蘋果第一,持倉市值1109億美元;第二是美國銀行,400億美元;第三個美國運通,214億美元;第四個可口可樂,211億美元。這四家就已經佔到了伯克希爾整體持倉的69%,將近七成。
所以股東會現場就有人問了:為什麼去年伯克希爾要賣出蘋果股票?
巴菲特沒有上來就直接回應。他先是狠狠地誇了蘋果,他說,蘋果是一家非凡的公司,現任CEO庫克可能在創意上比不過喬布斯,但是是「他們見過的最棒的公司管理者」。蘋果的產品也廣受全世界的歡迎,利潤率也非常高。而且手機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需品。
緊接著,講台上就出現了很具有表演性的一幕。巴菲特扭頭問旁邊的芒格:「查理,你覺得我們去年賣出部分蘋果股票做錯了嗎?」
芒格回答說:「確實錯了。」
你看,兩位老頭關於蘋果投資的交流有必要專門留到講台上進行嗎?沒有。之所以要特意演這麼一出,其實是在表態說,我們減倉減錯了,未來我們會繼續重倉蘋果。
問完了芒格,巴菲特又扭頭對大眾說:「你看,有些時候我會在查理的眼皮底下偷偷做一些操作,但這些操作在他看來都是錯的。」我看到這裡有點唏噓,因為巴菲特是多年來不斷在公開言論里維護芒格的正確性,強調芒格對他個人的指點的。這次這個動作也同樣是這個含義:我們減倉蘋果很不明智,但那不關芒格的事,是我背著他做的決策。簡直感人。
接下來提問者追問說:蘋果股票是你們2016年買入的,你們當然可以說當時是看中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但這兩年,高科技企業的估值都是按50%、100%甚至200%來上漲的,這麼高的估值,你們現在怎麼看呢?
這個問題里隱藏了一個我很喜歡的詞——「但是」。
你知道,巴菲特所秉持的價值投資,簡單來說是師承兩派。一派是「深度價值」,就是投資大師格雷厄姆主張的,買當下價值被低估的品種,比如說銀行股和能源股。另一派是「成長價值」,這個思路是來自芒格,指的是那些未來確定會高成長的行業龍頭公司。
所以提問者其實是在問:蘋果再有成長價值,它未來的成長性也已經反應在現在的股價里了,為什麼你們還看好?而且減了點倉還會後悔?
巴菲特再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不從蘋果自身出發來討論了。他的回答有兩句重點:第一句是,我們並不覺得估值高,以蘋果為例,蘋果跟消費者的關係太密切了,這一點全世界的消費者比我們理解得還要透徹。這句話我們先不解釋,我們留到後面講比特幣的時候用。
再看第二句。巴菲特說,我不覺得蘋果的估值瘋狂,估值需要和利率做比較。
說完這個,他還提到了股東會前兩天,美國財政部拍賣430億美元的四周短期美債的時候,得標利率為0的事兒。巴菲特說,現在美國債券沒有什麼收益了,我們在接近零的利率環境里,如果長期來看利率都是這樣的話,那麼股票價格就顯得便宜。因為找不到什麼債券能夠有蘋果和谷歌這種公司的盈利水平。
我要敲一下黑板了,請你回頭復習一下第130講。當時在那一講裡面我們聊過,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在2021年的態度是,比起擔心通脹,更擔心市場陷入衰退,所以他們會寧可保持低利率甚至零利率來換取經濟的復蘇,哪怕代價是要忍受通脹。
所以剛才巴菲特是在說什麼?他也是在說,伯克希爾也傾向於認為,美國大概率會長期處於接近零的低利率環境。低利率對應的就是流動性的持續寬松,市場上錢又多,債券又不值得買,那蘋果和谷歌的股票自然就是更好的選擇。
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拎出的第六和第七個觀點了:巴菲特認為通脹已經在顯著發生了,未來還會繼續走高。芒格說,低利率會導致整個股票市場的估值飆升。這就導致,年輕一代人會有大把的賺錢機會,所以這一代人的貧富差距會比上一代人小得多。
聽起來很振奮是不是。
這一講時間不夠了,總結一下:蘋果是伯克希爾的第一大重倉股,巴菲特和芒格非常看好它,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蘋果贏得消費者的能力是超出他們預期的;第二個,只要市場處在低利率大放水的金融環境下,錢就還會往蘋果這樣的股票里流動。
但是關於低利率這件事,五一期間,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奶奶也爭取到了兩個熱搜。這也是我要提醒你注意的。
耶倫在巴菲特股東會之後沒兩天,公開表過一次態,她說,如果拜登政府的4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真能實施,那麼美聯儲可能會加息來防止經濟過熱。這話一出,當天美股就暴跌,納斯達克跌幅一度接近3%。耶倫只好又趕緊出來澄清說,她這不是在建議或者預測美聯儲加息。
你看,現在的美股市場真的很病嬌。我們再敲一次黑板,請你復習一下第130講,再去理解一遍2021年美國貨幣政策的方向和邏輯,我越來越感覺到那一講是咱們今年的神作,它是今年好多關鍵變化的出發點。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20的網紅Mark Sir 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武漢肺炎 SIR 模型 (易感—感染—恢復模型) 是最簡單的流行病數學模型,許多進階的模型都是派生自此基本形式。 該模型由三個部分組成 - S 表示易感 susceptible,I 表示傳染 infected,R 表示恢復(或免疫)recovered 的人數 此模型可以合理地預測人與人之間傳播...
預測 變量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數位轉型X全方位TPS國際論壇🌏
📣中衛發展中心長期關心產企業發展需求、深耕技術發展、戮力協助國內產企業成長逾30年!面對國際經貿情勢瞬息萬變,中衛殷切感受產企業轉型成長需求,積極整合國內具實戰經驗的SI輔導夥伴,組建「數位轉型暨全方位TPS服務團」,冀加速協助國內產企業打造數位韌性供應鏈,提升快速反應、智慧製造的經營實力。
⭐數位轉型-創造產業高速成長新藍海 葉神丑總監、日本 NEC代表相馬知也顧問、橫山賢太郎總監
在日本輔導企業推動工業數位轉型,具有多年經驗與成效之實踐者-NEC 相馬知也顧問、橫山賢太郎總監,來說明傳統企業在現今瞬息萬變之產業動態下如何透過數位轉型,收集生產線的數據,並應用最新的不變量分析AI技術,即時反應生產狀況,掌握問題,即早應變,提升生產效能。
⭐全方位TPS 擘劃企業精實發展新格局
TPS的活動開始於1950年代。隨後在1980年代左右,逐漸浮現TPS的基礎與輪廓。是及時化及自働化兩個主要的概念組成。TOYOTA以此為出發點再更加進化,30年間進行各式各樣的改良,發展出最適時適宜體質經營方式:全方位TPS。
與自古以來的TPS相比有諸多改善。全方位TPS轉型成為全體參與的型態,注重人性,活化整個職場。要能實行全體參與,可視化管理成為必然的趨勢,可視化管理則是以大部屋方式掌握全體人員的改善情形。
⭐智慧供應鏈暨數位轉型輔導生態系工作坊,邀請攝陽企業、精誠資訊、美商Synergies及遠景貿易分享實用工具及應用案例。
中衛發展中心為協助國內企業因應此國際產業變動,近兩年整合國內外堅強的SI輔導夥伴,組成數位轉型服務團隊,提升Digital Twin的能力,智慧供應鏈落地應用,強化數據力及創新力
⭐數位轉型X AI輔導生態系 葉神丑總監、洪啟倉技術經理
中衛中心多年的體系輔導經驗,加上數位化新技術整合,協助整體企業、供應鏈數位發展戰略擬定,數位轉型務實解決方案提供,數據應用BI/AI,數位轉型人才培育與媒合。
⭐藉由e-F@ctory,挑戰製造現場資料的可視化、分析 攝陽企業王健發課長
透過提高「生產性」、「品質」、「環境」、「生產安全」、「信息安全」幫助企業降低TCO成本、提高企業價值。在工廠自動化生產最前線,不僅要求單一設備的性能提升,從數據情報系統的提案到感測器階層的設備供應,希望可以滿足一站式架構整體生產現場的解決方案。因應市場需求,e-F@ctory聯盟(e-F@ctoryAlliance)建立穩固的夥伴關係,以向顧客提供最完美的整合方案。機等實例,而台灣至今則有超過133家企業加入。
⭐5G x AR:全方位智慧營運戰情室賦能產業新未來 精誠資訊粘世明顧問
邁向工業4.0或AI智能化應用,企業總部打造「XD智慧營運戰情室」,將訂單所對應之跨國或多點營運狀況,以多維度可視化方式呈現給管理層級,讓管理者在關鍵管理指標發生異常或落後時,透過AI/BI決策支援輔助,即時做出精準決策。利用AR進行遠程協作,可維修、維護及學習,有效解決傳承、人才培訓的問題。
⭐智慧供應鏈導入關鍵/林湘芸技術經理
中衛中心輔導體系多年,供應鏈管理輔導協助,包含企業整理規劃,協助釐清供應鏈需求,並分享近年訪視輔導廠商,於供應鏈提升數位化、智慧化、AI化共同缺少的部分,包含供應商平台、生產履歷管理系統、倉儲管理、企業經營可視化決策、產品研發可視化決策、銷售預測等,從原料、生產、客戶一系列的需求分析,分享導入關鍵,提升整體管理效能。
⭐製造業數據分析全流程–數位轉型關鍵策略/Synergies 張宗堯總經理
製造業數據收集後,如何快速應用海量的數據,Synergies 創造JarviX 是為了啟動AI 智慧和人類大腦的協作而誕生。JarviX 是一款搭載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大資料分析與深度學習等世界領先技術的分析決策平臺。打幾個字或用說的,就能智能運算分析數據,產出報表,全面啟動數據力,得到比以往更快速,更全面的決策依據。
⭐大數據研發決策應用案例/遠景貿易陳彥安總經理
遠景貿易透過食品產業的經驗,透過數據驅動創造力,持續分享來自世界的全新觀點與思維,讓更多台灣企業能一同成長、實現、突破、創新、躍進,共創未來盛景,並應用數據成為市場與趨勢的橋樑領導者,以創新原料平台商的身分,協助觀察市場、善用資料數據、研究趨勢,成功融入世界流行脈動,立足台灣、展望全球。
⭐全方位TPS工作坊,邀請昆富工業、全興工業、台積電等企業分享公司推行持續改善經驗分享,從客戶需求出發,連結企業內部的活化職場改善活動,提升企業韌性能力,更符合客戶所期待的產品。各個與會講者更是以精彩的論述,來為「全方位TPS」推行模式,樹立起標竿案例。
⭐昆富工業/沈士傑總經理
運用先行改善,建立研發節奏。從新產品準備到製造產品現場順暢流動,排除流程中浪費,準時交貨客戶所需要的產品種類、數量。
⭐全興工業/沈佳怡工程師、賴靖詠工程師
全興工業參與台灣持續改善競賽已有30餘年的歷史,2019年的「同心小組」以「內裝部品整流化改善」為主題代表公司參與競賽,最終通過評審委員一致好評,再次獲得至善組-自主改善類「金塔獎」之最高榮譽,也為台灣汽車產業奠定良好基礎。此次由沈佳怡與賴靖詠2位工程師再次還原當年發表的精彩內容。
⭐台積電/劉俊秀部經理
台積電自20多年前即開始參加台灣持續改善競賽至今未曾中斷,2020年共有6個團隊代表公司參與競賽,其中「F15B威熊圈」以「建立智慧型線上檢測系統,增進工作效率」為主題,最終奪得特別組-智能應用類「金塔獎」之殊榮,劉俊秀部經理也分享了該案例之重要性。
#中衛中心 #中衛30 #數位轉型 #智慧製造 #日本NEC #昆富工業 #全興工業 #台積電 #攝陽企業 #精誠資訊 #美商Synergies #遠景貿易 #全方位TPS
預測 變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可能只是試著彈奏一架無法彈奏的鋼琴
這故事發生於一九七五年一月底
一位名叫薇拉·布蘭德斯的17歲德國女孩
走上了科隆歌劇院的舞台。
觀眾席空無一人。
黑暗的空間裡,
只有緊急出口的綠色標誌亮著。
這是薇拉生命中最激動的時刻。
她是德國最年輕的演奏會經紀人,
她說服了科隆歌劇院
舉辦美國音樂家凱斯·傑瑞特的
晚間爵士樂演奏會。
1400位聽眾即將到場。
幾個小時後,
傑瑞特就會走向這個舞台,
他坐在鋼琴邊
無需綵排或是散頁樂譜,
他會開始即興演奏。
但現在,
薇拉向凱斯展示的鋼琴出了些問題,
事情進展不順利。
傑瑞特謹慎地看著樂器,
彈奏了幾個小片段,
繞著它轉了轉,
又彈奏了幾個小片段,
跟他的製作人嘟囔了些什麼。
製作人走到薇拉跟前說
如果沒有辦法送來一台新鋼琴,
凱斯會取消演奏。
一定發生了錯誤。
歌劇院提供了錯誤的樂器。
這台鋼琴的高音部
劣質而且刺耳,
因為鋼琴內部的毛氈磨損嚴重。
黑鍵粘粘的,白鍵走調了。
踏板無法使用
鋼琴的尺寸也太小了。
它無法發出
能夠填滿科隆歌劇院這樣
寬敞空間的聲音。
於是凱斯·傑瑞特離開了。
他站在他的車邊,
留下薇拉·布蘭德斯
撥打電話試圖尋找 一台能夠替代的鋼琴。
她找到了一個鋼琴調音師,
但她無法拿到新的鋼琴。
她走到外面站在雨中,
和凱斯·傑瑞特說話,
拜託他不要取消演奏會。
他看著車外
這個被雨淋著渾身濕透的
德國年輕人,
內心有些同情,
隨後說道,
永遠別忘了
沒有取消演奏
一切只是為了你
幾小時後,
傑瑞特走上歌劇院的舞台,
他坐在這台
無法達到演奏標準的鋼琴面前
開始了他今晚的演出
很快就發現奇蹟正在發生。
傑瑞特避免了高音區,
他專注在鍵盤的中間區域,
這給了曲子一個舒緩,
音效環繞的品質。
但同時,因為鋼琴如此平靜,
他必須在低音區製造
重複出現的隆隆聲。
他站起身旋轉,重擊琴鍵,
拼命地想製造足夠的音量
讓後排的觀眾也能聽到。
這是個令人興奮地演出
卻有著這樣平靜的質感,
同時又飽含能量,富有活力,
聽眾太愛這場演出了。
聽眾持續保有熱情
因為科隆演奏會的錄音
是歷史上最暢銷的鋼琴專輯
也是歷史上最暢銷的個人爵士專輯。
凱斯·傑瑞特遇到了一個麻煩。
他包容了這個麻煩,
讓麻煩變成了崛起的創意。
但是,讓我們想一想
傑瑞特最初的反應。
他不想演出了。
當然,他有足夠理由取消表演,
我想我們中的每個人,
在任何相似的情況下,
會有同樣的感受,
我們會有同樣的反應。
我們不想被要求
用糟糕的工具做好工作。
我們不想克服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傑瑞特的直覺錯了,
感謝上帝他改變了主意。
我想我們的直覺也是錯的。
我想我們需要更多的感激
那些需要面對小麻煩的
出人意料的優勢。
讓我給你們提供一些例子
來自認知心理學
來自複雜性科學
來自社會心理學
以及當然,搖滾樂。
首先,認知心理學。
長久以來我們知道
某些困難, 某些障礙,
能夠促使我們提高表現力。
比如,心理學家丹尼爾·奧本海默,
數年前, 與高中老師合作。
他請他們革新正在上課的一些講義。
普通的教案以一種很直接的方式,
像是赫維提卡字體或是新羅馬體。
但是超半數的學生會拿到
標準的講義
用一種加深顏色的嚴肅字體,
像是Haettenschweiler,
或者是增添興趣的字體,
像是斜體的Comic Sans。
現在,這些事很醜的字體,
也很難閱讀。
但在學期末,學生們進行了測試,
那些被要求閱讀
更加難懂的字體的學生,
事實上在考試中表現更好,
很多學科都是這樣。
原因是,難懂的字體拖慢了他們的速度,
逼迫他們更加努力學習,
更審慎思考他們所讀的內容,
來解讀它,因此他們學到了更多。
另一個例子。
心理學家謝麗·卡森
給哈佛大學的大學生做測試
來研究他們的專注力的過濾能力。
那是什麼意思呢?
我是說,想像你在一間餐廳裡,
你正在進行一場對話。
餐廳裡還有很多別的
正在進行中的對話,
你會過濾它們,
你想要專注於對你來說重要的對話。
你能做到嗎?
如果你能,那說明你有
很好地很強的注意力過濾能力。
但是很多人真的在
為這樣的能力奮鬥著。
卡森測試的一部分大學生
就為這樣的能力掙扎。
他們有較弱的過濾能力,
他們的過濾機制有漏洞,
讓很多外部的資訊進入。
那就意味著,他們時常被干擾
被周圍的畫面和聲音干擾。
如果他們在寫作的時候
旁邊有一台正在播放的電視機,
他們無法把電視機的干擾過濾出去。
現在,你會想這是不利的狀態
但不是這樣的。
當卡森查看這些學生的表現時,
那些過濾能力弱的
極大程度上更可能
在他們的人生中
創作出真正的里程碑,
出版他們的第一本小說,
發第一張唱片,
這些外部的干擾真正
引發了他們的創意工廠。
他們因此能夠跳出盒子思考問題
因為他們的盒子上全是小洞。
讓我們來說說複雜性科學。
你是如何解決一個真正複雜問題的
這個世界充滿了複雜的問題
你要如何解決一個真正複雜的問題?
比如,你要試圖製造飛機引擎,
面對很多很多不同的變量、
運作溫度、材料、 所有不同的維度、形狀。
你無法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
這太艱難了。
你要怎麼做呢?
你所能做的
就是試圖一步步解決它。
你有了最初的樣本
然後你改進它,實驗,
然後提高它的質量。
再改進,實驗,提高質量。
這樣的邊際增益的概念
最終能讓你完成一個性能優良的飛機引擎,
這樣的做事方式在世界上很常見。
你會在比如說,
高強度自行車運動練習中
見到這樣的過程
網頁設計師會討論
試圖優化他們的網站,
他們都在尋找著
這樣一步步的收穫。
這是解決複雜問題的好方法。
但你知道有什麼能夠讓它更好嗎?
一些混亂和不確定的因素。
你在過程開始的時候,
加入不確定性
你做出瘋狂的舉動,
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蠢事,
這都會使問題解決方法效果更好。
原因在於一步一步的過程
問題在於「邊際增益」
是它們引導你走到死胡同。
如果你開始就很隨意,
結果就會變得不同,
你的問題解決過程會更加高效。
讓我們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
心理學家凱瑟琳.飛利浦
和她的同事們,
近期向學生們提出了怪誕的的謀殺問題,
這些學生編成四人一組
學生們拿到關於謀殺的檔案
不在場證明和證據、
證人的證詞和三個嫌疑犯。
他們需要找出真兇是誰,
誰為這場謀殺案負責。
這項實驗有兩個項目。
在一些案例中,有四個友人,
他們都非常了解對方。
在另一些案例中,
是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
一會兒你就會了解到
我這麼做的意義。
很明顯,我要說的是
那些由三個友人一個陌生人組成的小組
更高效地解決了問題,
這是真的,他們確實做到了。
事實上,他們解決問題的效率非常高。
那些由四個友人組成的小組,
他們只有50﹣50的幾率
來得出正確答案。
這聽起來確實不那麼好
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
即使陌生人沒有獲得額外的資訊,
即使是在如何對話以防止尷尬,
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的組合,
有 75% 的機會能夠找到正確的答案。
那是一個很大的超越。
但我覺得真正有趣的
不是三個友人和一個陌生人的組合
可以完成得更好,
而是他們對這次活動的感受。
當凱瑟琳.飛利浦詢問
四個友人組合的感受時,
他們相處很愉悅,
他們也認為自己做得很好。
他們很滿足。
當她詢問
三個友人一個陌生人組合時
他們並沒有很愉快
有點兒困難,有些尷尬
他們充滿了疑慮。
他們不認為自己完成得很好
即使他們確實完成得很好。
我想這個例子很適合
拿來討論今天我們面對的難題。
因為確實是如此,
難看的字體,尷尬的陌生人,
那些不確定性
這些打擾我們的事情
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它們讓我們更加有創意。
但我們感受不到它們的幫助。
我們認為它們是路上的障礙
所以我們反抗。
這就是為什麼
我接下來的最後一個例子
如此重要。
我想要談到某個人
他的背景是搖滾樂。
你也許知道他是誰,
他是一個 TED 迷。
他的名字是布萊恩.伊諾。
他是一個著名音樂製作人
非常傑出有才華的一個人。
他同時也是一種催化劑
催化了過去 40 年裡
很多搖滾巨作的產生。
他和大衛.鮑伊合作歌曲《Heroes》,
他和 U2 合作歌曲《Achtung Baby》
他和 DEVO 合作,
和酷玩樂團 Coldplay 合作,
他跟很多人合作。
他做了什麼讓這些搖滾樂團更加好呢?
嗯,他刻意製造麻煩。
他干擾他們的創意過程。
他的角色就是一個尷尬的陌生人。
他存在就是為了告訴他們
他們必須要彈奏無法演奏的鋼琴。
他製造這些干擾的一個方式就是
通過這一疊紙牌
我手中的這疊是簽名版
謝謝你,布萊恩。
這是迂迴戰術,
他和一個朋友一起發明了這個。
當他們在工作室文思枯竭的時候,
布萊恩.伊諾拿出牌中的一張。
他會任意選一張,
然後讓樂隊根據卡片上的引導。
這一個 「改變彈奏的樂器。」
是的,每個人都交換樂器
鼓手來彈鋼琴
太棒了,太棒的主意了。
「仔細研究最尷尬的細節。 然後放大它們。」
「做出突然地,具有毀滅性的,
無法預測的反應。合併它們。」
這些卡片負責製造各種混亂。
現在,它們通過一張張唱片
證實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音樂家非常厭惡它們,恨之入骨。
在布萊恩.伊諾早期的一張唱片裡
菲爾.柯林斯是鼓手。
他有強烈的挫敗感
於是開始在工作室裡扔啤酒罐。
卡洛斯.阿洛馬,
偉大的搖滾吉他手,
和伊諾一起工作
製作大衛.鮑伊的唱片《Lodger》
在某個時刻,
他轉向布萊恩說到,
「布萊恩,這個實驗很愚蠢。」
但是,這是一張很好的唱片,
不過,卡洛斯.阿洛馬,
35 年後,依然使用迂迴戰術。
他告訴他的學生們
來使用迂迴戰術,
因為他意識到了一些事。
你不喜歡它並不代表
它不能幫助你。
這個戰術實際上
原本並不是一疊紙牌,
它們是一個列表
貼在工作室墻上。
一張清單寫著,
當你思路停滯的時候
你能嘗試的事。
這張清單一點作用也沒有。
知道是為什麼嗎?
它不夠混亂。
你會由上而下看這張清單
然後選擇最不混亂的,
最少麻煩的的那條,
這當然完全沒有抓住要點。
布萊恩.伊諾意識到,
是的,我們需要進行愚蠢的實驗,
我們需要和尷尬的陌生人相處,
我們要試著閱讀難看的字體。
這些事幫助了我們。
它們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它們幫助我們更加具有創造力。
但同時,如果我們通過一些勸說
來接受這樣的事情。
無論我們如何做
無論它是純粹的意志力,
無論是輕彈一張卡片,
或者是一場德國年輕人內疚的旅程,
我們所有人,總有這樣的時刻,
需要坐下來,試著彈奏無法彈奏的鋼琴。
謝謝大家。
煩亂如何激發創意 / Tim Haford 的 TED 演說
我是銀色快手,很高興認識你。
願宇宙先生的能量與我們同在。
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並邀請三位好友加入
「設計你的每一天」豐盛生活共學社團
預測 變量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武漢肺炎
SIR 模型 (易感—感染—恢復模型) 是最簡單的流行病數學模型,許多進階的模型都是派生自此基本形式。 該模型由三個部分組成 - S 表示易感 susceptible,I 表示傳染 infected,R 表示恢復(或免疫)recovered 的人數
此模型可以合理地預測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傳染性疾病發展,包括麻疹,腮腺炎和風疹。S(t)、I(t)、R(t)表示了第 t 個周期 易感、感染、康復個體的數量。 透過理解這些變量,我們可以對特定疾病,預測其爆發的可能性,並使其得到控制
延伸資料:
即使採用最新方法 Rapid Response Platforms,疫苗開發仍然需要四個月時間:
https://youtu.be/7SuKywEZ5AM
預測 變量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僅剩五位名額)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關於「快樂」這個主題。
加州大學的河濱分校,心理學教授索妮亞.柳波莫斯基。她是一位我非常喜歡的心理學者,在我們的有聲書評,也曾經推薦過她的書哦!
她針對「快樂」這件事情,她除了寫了幾本暢銷書之外,她也有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當她歸結了一些,關於人通常會怎麼考慮「快樂的要素」的文獻的時候,她做了一些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收入良好、身體強健、婚姻美滿,以即沒有經歷悲傷或創傷。這些結論,似乎很符合我們一般人的直覺認知。
然而柳波莫斯基,在她進一步的研究之後,她卻發現喔,在最近的一個世紀以來,針對「幸福決定因素」的研究,得到一個普遍性的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客觀的情況、人口統計的變相、和生活事件,跟快樂有關聯的。只是我回到一般人的直覺經驗、直覺認知裡,會覺得這些關聯跟快樂,應該要更緊密才對。
但是啊,經過更精細的研究,跟估算之後發現,把這些變量加起來,最多只佔「幸福變量」的8%到15%。
也就是說這些直覺上,會影響我們快樂與否的變項,在實際上,真正對我們的影響,其實是比我們想像小非常、非常的多。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關鍵因素,會決定我們的快樂呢?其實喔,多數會有幸福感的變量,它是來自於我們「相對比較」下的一個結果。
這個「相對比較」的結果,有一個很經典的問題,就是你想要在1900年代裡,每年賺7萬美金,也就是台幣大概200萬;還是你想要同樣的7萬美金,同樣的200萬台幣,是在現在賺到的?
可能多數人會選擇,我當然要在1900年,就賺到一年有7萬美金啊!
沒有錯,如果回到1900年代,那個時候的美國,每個人的平均年收入,大概是450塊美金而已。所以相對於7萬美金,的確會在1900年裡,讓你過上一個超乎想像的美好生活。
可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我邀請你再細細的深思一下;就算你活在1900年代,每年有7萬美元的一個收入。
但是請你千萬別忘了,在那個年代裡,如果你不小心生病了、不小心要做外科手術;不管你花多少錢,也買不到今天被廣泛使用的局部麻醉劑。
你可能要忍受難以想像的疼痛,去承受這個外科手術。那更不要說1900年代的外科手術水準是如何?再來當你不小心發炎、感冒、生病了,那個年代可是沒有抗生素的。
那如果你想要享受一杯冰涼的飲料,不好意思!那個年代沒有冰箱。你如果覺得天氣很熱,那個年代也不會有冷氣機。
如果你想要快速方便的,聯繫上遠方的朋友;那個年代裡,更不會有現在的電話,更不要說智慧型手機。
所以你仔細想想,當你活在1900年代,就算你有7萬美元的年收入,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就如同你自己想像當中的,可以過上一個爽爽的日子、可以為所欲為嗎?並不是這樣子吧!
而且在進一步來看哦,在1900年代的時候,人的平均壽命只有47歲。而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可以活到將近80歲。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裡,不妨認真的體會一下;所謂的年收入7萬美元,它是不是得放在今天的「此時此刻」,才會有意義呢?
沒有錯!當我們看待人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活在一種「時光錯置」的一個想法裡。你會很嚮往過去,你會覺得如果我在那個年代裡,就有這麼多錢,那該多好!然而事實上,通常都不是如此。
就像有很多人,他可能很不習慣現代的生活、現代的壓力、現代的一切的一切,他很想活回50年前的那個時候。
但是這裡在思維上,就有一個很嚴重的盲點了。就是啊,他想像當中的50年前,他都只挑選他「想要的」、他「期待的」。
或者在他想像當中,50年前的那個單純、那個相對沒有競爭壓力。可是呢,他卻沒有去想,甚至於他忽略了50年前的落後、50年前相對也沒有機會。
就像是我遇到有些人,總是幻想著哪一天找一塊地,然後來退休,享受好山好水。但是呢,當他真的去享受這個好山、好水的時候,他會很快的發現,真的是好山、好水,而且好無聊啊!
他一整個無聊到不行,而且這份無聊,還引發了他非常嚴重的焦慮。所以你說當你總是在想像「它時它地」,而不是專注在「此時此地」的時候,你覺得這一切的快樂,它是真實的嗎?
可是正因為這樣子的一個「比較心態」,不管是跟過去比,還是跟其他的地方比;如果你沒有覺察這個想法的話,你很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過的就是到哪裡都不快樂、得到什麼也都不滿意,俗稱的「越努力、越挫折」。
所以回到根本,人生「快樂」的關鍵到底在哪裡?
或許要過上一個好的人生,我們要有意識的,暫時把「比較」的心情放下來,回到自己的身上。並且要很留意,因為「比較心態」會引發出來的一種直覺性的思維;就是我們很喜歡拿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情,而要去預測未來。
其實「比較」如果換一個向度來想的話,你有沒有發現,如果我們拿「今天」的收入水準,放到「過去」,得到的是一個荒謬,而且我們不想要的結果的話。
那麼反過來,我們拿「過去」的那些工作觀點,放到「現在」,是不是也一樣,會得到非常荒謬的結果呢?
講一個你一定聽得懂的,我們是不是常常想像,找到一份好工作、做它一輩子,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樣的想法它是「工業時代」的想法,那今天的我們早就不在工業時代了;現在這個時代,你還能夠幻想找到一份所謂的「穩定的工作」嗎?
你要知道以現在的產業週期,任何一家公司,他能夠存留在市場上的時間,會比你這一輩子,總體的工作時間來的短,而且短很多啊!
所以當你因為「比較」,而活在一種時空錯置的時候,經常你可能就會活在,所謂的「終極選項」跟「路徑依賴」的迷思裡。
「終極選項」就是喔,你總是幻想著在你的生涯裡,有一個最好的工作,你必須要找到它;而不是培養自己一些關鍵的素質跟能力,去面對這不確定的未來。
而所謂的「路徑依賴」的迷思,就是有太多人,你可能因為過去學生時代,學的是某一個科系,你就覺得未來就只能做那件事。
又或者是,你覺得過去自己對某個領域、某個產業、自己的先前的工作經驗,是在某一個特定的範疇,你就覺得自己只能繼續的往下走。
「路徑依賴」的想法,很容易讓你坐在金山銀山上很窮,因為你局限了自己的選擇。就像是傳統的電視或電影工作者,當工作機會不斷的消失之後,他就會覺得他要找到另外一家電視台,或者是另外一家電影公司。
可是,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呢?有沒有可能把你的影像專業、用影像說話的這個能力提煉出來,你也可以當Youtuber不是嗎?
所以呢,談到這裡,面對人生跟人生的快樂的時候,究竟是我們此時此刻的環境太險惡,讓你沒有辦法快樂、讓你沒有辦法在「相對比較」底下,得到更多的滿足;還是我們的想法,限制了我們自己?
「終極選項」跟「路徑依賴」,是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的時候,永遠要提醒自己的兩個陷阱、兩個迷思啊!
那麼在具體上,當我們面對人生的時候,要怎麼樣避免這兩個迷思給我們的影響,並且進一步的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讓你不用再依循任何人的遊戲規則,讓你建立起自己的生態圈,你的快樂由你自己來決定。
關於這個部分的前進,可以好好期待我在7月22號,即將上線的【過好人生學】。
我即將帶給你的學習,並不是空泛的口號,或者是一昧的,只是要你去追求熱情;而是透過很實際的思維引導跟作法前進,讓你一步一步的,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讓你的成就、讓你的快樂,由你自己來定義,而不是透過任何「比較」的結果。因為我們知道,只要你的心裡一開始跟任何事物任、何時空比較,你就已經脫離了「此時此刻」。
我想每個人都會渴望過一個更好的人生,尤其是會關注像我們這樣子學習頻道的你。
也正因為如此,我把多年來面對個案,所談的無數次的「生涯議題」,整理成線上課程;加上我自己生命的實踐跟前進,我相信這是一門為你準備,讓你過一個更好人生的學習機會。
好好期待我們在7月22號正式上線,期盼你的加入;也更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實質的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做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無論是線上課、還是實體課,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預測 變量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王丹)
即日起,我將在這裡開設專欄,按照編輯邀稿時的期待,將主要圍繞中國問題和兩岸關係,分享我的一些心得與看法。場面話不多說,首先,我想就認識中國的一些原則問題,提出我的主張。這是因為我認為,中國問題千頭萬緒,角度繁雜,要想有所把握,方法論是最主要的基本功。心中有清晰的原則在,就能夠冷靜分析層出不窮的中國問題。
而這些原則問題的第一個,就是中國的不確定性。我的觀點是:有關中國問題,最能確定的一個判斷,就是它的的不確定性。
我經常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你認為中國還有多少年會變?坦率說,我的答案就是簡單的"不知道"三個字。換句話說,如果有人能用具體數字來回答這個問題,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吧。
中國問題的不可測,首先在於規模龐大,層次複雜,外界很難把所有問題統一在一個判斷內;同時,規模過於龐大的政治體,發生各種不可測因素的可能性就會更多,突發事件隨時可能出現,導致發展路徑很難確認。另一方面,也在於至今很多資訊和數據,仍然處於中共當局嚴格的信息封鎖之下,尤其是中共內部的運作,我們更是了解甚少,黑箱運作的結果就是外界的霧裡看花。這樣的政權形態就導致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我們往往無法準確預測它會發生的變化。
以中共為例,1976年江青等高層領導被集體清肅,在行動之前的一天,黨內省部級以上幹部知道要發生什麼事的都屈指可數,遑論民間和國外。中國可以說是一夕變天,沒有任何人能預測到這個事件的時間點。薄熙來被拘押審查之前一周,還在"兩會"上面對中外記者侃侃而談,意氣風發,請問那個時候,又有誰確定知道他即將鋃鐺入獄呢?
這些不確定性的存在,其實有其邏輯可尋,那就是我剛才講過的兩條:中國政治的規模,以及中共的黑箱作業的體制特性。這兩條是可以預測和分析的,是確定的。因此我才說,中國最確定的一件事,就是不確定性。
認識到中國政治和發展的不確定性,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那就是有助於我們客觀認識中國發展的可能性。不確定性的存在,也就意味著可能性的存在。如果我們同意這樣的原則,那麼就可以做出以下兩個判斷:
第一就是我們沒有理由認為,短期內,中國政治發展是線性的,隨著經濟發展,必然走向民主。從人類歷史的長遠發展來看,我當然堅信中國的未來一定會走向憲政民主的政治安排,但是在短時段來看,我認為這是不確定的,我們不能排除中國繼續維持現狀,甚至在政治上有所倒退的可能。
第二,但是同時,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中國短期內發生傾向於民主化的變化的可能性不存在。也許我們沒有具體而可信度很高的證據來證明民主化變型可能在短期內發生,但是在面對一個表面現象與事實狀況往往有巨大落差的現實,我們顯然不能僅僅因為現在看上去沒有證據就做出否定的結論。
這兩個結論看上去自相矛盾,但是反映的是中國的現實:中國,處在各種可能性的十字路口上。中國的命運,將取決於在這個關鍵的轉型期,不同的政治和社會變量的相互作用。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