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座!直擊西門子歌美颯機艙組裝廠,重達400噸的「風機心臟」怎麼組裝?(09/14/2021 BusinessNext數位時代)
全球最大離岸風機系統商西門子哥美颯於歐洲以外第一個機艙組裝廠建置完工,座落在台中港,目標是協助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產業重要樞紐,以及培育離岸風電人才。
文:陳映璇 攝影:蔡仁譯
巨大的離岸風機機艙,排排站在廠房外,這是全球最大離岸風機系統商西門子歌美颯位於歐洲丹麥以外,首座離岸風機機艙組裝廠,就座落在台中港工業專業區。同時,也培育了80位在地離岸風電相關人才。
西門子歌美颯於2019年9月宣布在台投資建廠、2020年4月啟動建廠,攜手下游包商、經歷392天工程完成建廠,並在今年8月正式投產,今(14)日首度對外揭開機艙組裝廠的神秘面紗。
重達400噸機艙零組件組裝,首波供應沃旭能源
機艙裡頭包含上千個零件,當葉片受到風力吹動旋轉,帶動旋轉軸和齒輪箱轉動產生機械能發電,機艙被稱作是「風機的心臟」,重要性不可言喻。
採訪這天,機艙組裝廠因安全考量進入停工狀況。廠房內可容納兩條生產線,將從歐洲丹麥工廠運來台灣的三大機艙零組件:Hub(輪轂)、generator(發電機)、back-end(後段)進行組裝。完成一個機艙約需十天的工作天。
「首波將供應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所需要的900MW機艙共111個,預計明年如期如質完成交貨」,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說。
沃旭能源是西門子歌美颯在台灣的重量級客戶,也是全球離岸風電開發商龍頭,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表示,沃旭自2018年確立了大彰化風場的風機系統商後,經歷近三年的時間,並在疫情下如期如質完成機艙組裝廠,「機艙組裝廠的落成,是完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重要里程碑。」
而機艙組裝廠在地化的過程,對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2026~2035年)會是很重要的學習,汪欣潔不諱言,「未來(離岸風電供應鏈)在地化挑戰還很多」,必須政府攜手開發商、在地供應鏈共同努力。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張峯源表示,台中港鄰近風場、水深夠深,因此不只西門子歌美颯,包含鑄件廠永冠、葉片廠天力以及世紀鋼都來此投資,台中港工業專業區至今累積投資達165.9億元,創造1425人就業機會。隨著西門子歌美颯積極搶進亞太離岸風機市場,他預估,「未來亞太地區每2座風機,就有一座來自台中生產。」
「只要有疑慮就暫停」,安全是企業文化核心
除了建造機艙組裝廠,西門子歌美颯也委託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訓練在地人才,從今年5月以來,共培育80位機艙組裝人員接受西門子歌美颯基礎機艙訓練,包含手工具訓練、電纜訓練、螺帽旋緊訓練、防護警告訓練、墜落防護等。
特別的是,廠內採取「師徒制」進行技術與經驗傳承,共有7~10位丹麥籍技師「手把手」教導80名在地員工,進行環安衛課程、廢棄物處理、液壓(高壓)設備操作、天車操作訓練。
「安全」是西門子歌美颯非常重視的核心,西門子歌美颯全球離岸風電執行長Marc Becker強調,「在廠內你只要感到不安全的話,我們都鼓勵員工提出來。」
台中機艙組裝廠採取兩班制,工作不會超過24點,一班約20~30人,機艙三大機艙零組件Hub(輪轂)、generator(發電機)、back-end(後段)加總重達400噸,都是龐然大物,工序為透過機械組裝、電器組裝、塗裝,再測試完成後交給客戶。
連擁有20年再生能源產業經驗的西門子歌美颯機艙組裝廠的產線主管陳泓政都坦言,「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零件!雖然跟組裝飛機類似,但飛機用的材料很輕,(機艙)材料很重、很扎實,危險性也高,」因此廠內員工都遵照一個指標:「 只要你覺得有疑慮就暫停, 」他們鼓勵同事共同找出解決方案,再繼續上工,以安全為優先。
台灣預計在2025年發展5.7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前西門子歌美颯在台握有2GW裝置容量訂單、1GW風機優先承攬合約,占台灣整體總裝置容量的70%,對於產業來說,機艙組裝廠的落成,能否促成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機艙出口中心,將是未來關注的焦點。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5047/siemens-gamesa-renewable-energy-
♡
預 鑄 基礎 座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數碼人民幣跟實體人民幣之別 - Hugo Sze
去年 10 月,深圳 5 萬居民加入中國數碼人民幣首次公眾測試。截至現時,中國六大國有銀行,加上民營的網商銀行,都已加入相關測試。「經濟學人」報道指,數碼人民幣發展至今,有人提出其三大作用:加強政府監控、加強控制貨幣政策,以及挑戰美元地位。不過,嶄新的數碼版人民幣,事實上跟傳統人民幣分別可能不大。
今天的中國,是全球最龐大的流動支付市場;而去年至今,已有超過 50 萬人曾測試使用數碼人民幣。報道指,中國央行正在研究如何將數碼人民幣拓展至海外。今年 4 月,哈佛大學歷史系提胥講座教授 Niall Ferguson 就撰文呼籲美國,「不要讓中國鑄造未來貨幣」,惟「經濟學人」指,許多中國國內的經濟專家,反而沒有如此「樂觀」。
人民幣,早超越大眾所想
貨幣數碼化確實能提供極有效的監控渠道,讓官方追蹤人們所有支出,但與中國現有的支付方式相比,其加強監控的成效其實有限。因為現時中國的主流流動支付平台,均要求用家帳戶綁定一張銀行卡,並通過中央網絡支付清算平台「網聯」作清算,而外匯交易也須在中國外匯交易系統內操作。報道更引述中國業內人士透露,官方稍後可能會要求機構即時上報不涉及銀行的流動支付。故除非堅持使用實體現鈔,哪怕沒有數碼人民幣,中國監管機構的監控亦已滴水不漏。
控制貨幣政策方面,支持觀點認為中央銀行能通過電子渠道,令貨幣須在特定目的及預計時間下使用。報道認為,這種想像同樣低估了央行現時控制貨幣的能力,而高估了數碼人民幣的作用。中國早已能在不同領域調整貨幣供應及利率,例如,2015 年全國建造經濟房屋,便提供數以千億計人民幣資金;最近大型銀行亦在政府指示下,增加中小企業的貸款至少 3 成,並降低利率。
數碼人民幣目前僅佔中國央行基礎貨幣的一小部分,即使中央銀行往後有可能增加數碼人民幣的用途,但「經濟學人」認為做法有其局限。因為政府可能憂慮,發行更多數碼人民幣,會導致銀行存戶紛紛提取存款轉換成數碼人民幣,令銀行更難自行籌措資金,變相打擊金融體系。文章又指,沒有多少認真觀察的中國經濟學家,會同意人民幣供應可完全數碼化,讓政府直接控制銀行的貸款方式。曾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的余永定便稱:「我們不希望回到計劃經濟,這將是個錯誤。」
數碼化也要面對國際現實
人民幣目前未能在國際貨幣市場自由兌換,而只佔國際支付比例約 2%。對於人民幣一旦換成數碼形式,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國際貨幣的想法,報道不表認同。文章提醒,企業與投資者選擇何種貨幣交易時,均會考慮其是否容易轉換成其他貨幣、該貨幣的自由投資程度,以及能否信任發行國的法律制度。中國比任何主要經濟體更嚴格的資本管制,加上投資者對其政治體制的質疑,皆削弱人民幣吸引力。由此可見,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的並非技術,而是政策及政治因素。
此外,中國央行今年與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合作,建立合資企業。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成員宋泓指,該合資企業,是中國為跨境交易建立專屬支付系統計劃的一部分,減低美國日後通過 SWIFT 平台向中國實施制裁的風險。但「經濟學人」報道引述另一位中國社科院人士劉東民的意見,認為長遠而言,SWIFT 仍主導跨境支付系统。似乎中國經濟學者之間,對中國能否「繞過 SWIFT 平台,訴諸其他渠道或貨幣完成國際貿易」,也有分歧。
原文:CUP
#金融 #社會 #經濟
預 鑄 基礎 座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中港築起「綠能長城」 離岸風電迎接黃金10年(04/28/2021 鉅亨網)
(鉅亨網新聞中心)台中港方圓 3 公里為離岸風電專區,廠商投入上百億經費建廠,將生產數百支的離岸風電大型風機的關鍵零件,在台灣海峽岸邊打造海上風力發電的綠能長城,包括永冠 - KY (1589-TW)、天力 (6793-TE)、世紀樺欣等,新廠都將陸續完工;國際大廠西門子歌美颯、Vestas 也將設立先進大型風機組裝廠,建立一條龍的供應鏈專區,正式開啟離岸風電的黃金十年。
《財訊》團隊走訪台中港區,站在緊鄰台中港的三井 outlet,朝海邊望去,高達 50 公尺的離岸風電基礎鋼座,正一支支地被超過百公尺高的吊車吊起,準備在岸邊試組裝;台中港的另一頭,剛從歐洲載來的西門子歌美颯風力發電的葉片,約有 60 支靜置在港區;不到兩公里遠的金豐機械廠區,也有 50 支塔架的鋼柱庫存在旁。
到今年底前,這些龐大的巨型零組件,都會運往台灣海峽,將有 60 支嶄新的離岸風電機組,矗立在海上。施工人員正在一片黃沙漫漫中加緊趕工中,很難想像,在這個一開口就會吃到沙的地方,未來將成為台灣離岸風電上中下游零組件的製造重鎮。
位於台中港的南碼頭廠區,有一塊比中正紀念堂大十倍的土地上,地形地貌已經出現重大的改變。重達 50 噸的大型工程車正在廠區忙碌地整地載沙,堆起一座小山丘;走入工地,彷彿到了澳洲挖金礦的礦場。這是台灣永冠總投資 70 億元的鑄造廠,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 6 月,台灣第一套大型離岸風電機組輪鼓,就會在此製造。
距離永冠廠區不到 50 公尺,就是離岸風機龍頭西門子—歌美颯在台投資的大型機艙組裝廠;再相隔一公里,世紀鋼投資 38 億元的世紀樺欣工廠,工廠 H 型鋼外表已經完成,未來台灣製造的風機塔柱會在此製造。緊鄰隔壁的廠區,就是天力離岸風電投資 20 億元的葉片廠,今年 6 月有機會打造出台灣第一套國產的大型離岸風電葉片。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蓬勃發展的願景,逐步轉變為落入大家眼中的真實風景,外界看起來很平順,但其實得來不易。去年 10 月時,總統蔡英文接見各國離岸風電產業負責人與駐台代表時表示,期盼國際資金、有經驗的開發商、系統商與台灣廠商合作,共同打進國際離岸風電綠能供應鏈,台灣可以成為亞太離岸風電零組件的製造大國。
離岸風電政策是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2025 年離岸風電要達到 5.7GW 目標。經濟部預估台灣離岸風電整體產值逾 1.5 兆元,未來包含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海事工程,風機零組件等,超過 20 多家本土供應商可受惠。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34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