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30
Taipei VR Summit vs. Workshop
台北虛擬實境高峰會 精彩內容摘錄
在「經濟部工業局」、「文化部」各方指導單位、協辦單位與贊助單位的整合推動下,9月28日至9月30日一連三天在「設計學院」及億光大樓《點子工場》,舉辦台北虛擬實境工作坊及高峰論壇活動。
30日高峰論壇會當日,立委吳思瑤、「空總文化實驗室」賴香伶執行長、AIT 史大慶博士蒞臨開幕。吳思瑤致詞時表示,VR以及數位發展是政府著重的項目,台灣的硬體實力傲視全球,在新媒體應用方面也人才輩出,我們都應該親近、學習這塊領域,並期許有一天能在立法院無論問政或是政策呈現都能應用相關技術。
去年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大獎的台灣虛實展演發展協會黃心健理事長則針對VR及國際連結進行主題演講。他從作品《沙中的房間》在美國麻州MASS MoCA當代藝術博物館的首演談起,憶及與藝術家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的合作經驗,並指出「虛」作為一種存在方式的思考深植在東方人的思考中,這是我們的優勢;而面對現代資訊的「液態內容」,作為嶄新容器的VR勢必帶動相關產業重新洗牌。最後黃心健提到:跨國合作、與國際藝術家合作創作、帶領團隊走向國際、與外國內容製作公司合作,以及於海外藝術展演機構與影展展出並推廣MIT內容不但是趨勢,更是值得深入努力的方向。
接續黃心健的觀察,臺北電影節策展人郭敏容從專業選片者角度出發,談到近年來各大影展對於VR興起的反應與趨勢。她提到,影展不只有面對觀眾的映演,對從業人員而言,市場展、創投、工作坊等等,才是催生產業進步的動力。作為「新視力」的VR創作者可以藉由影展展演原型(prototype),媒合投資者以及和發行方接觸等等。四大影展中,威尼斯影展首先開闢新場地展演VR作品,以及頒發獎項,希望帶起群眾效應;但郭敏容認為,由於競賽性質使然,威尼斯影展水準整齊、完整度高;但在實驗性與挑戰觀眾感官方面,日舞影展的VR作品呈現出作品或許不夠成熟,但生猛的活力,這兩個方向都值得發展。她並期待有天VR能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非線性)敘事方式,這也有賴各領域跨界人才加入。
StarVR行銷總監Jane Hsu從硬體切入,談到StarVR在裝置面取得的進展。以往的VR顯示器只能呈現眼前大約110度的視野,但一般人的視野,加上眼角餘光,約要有220度的範圍才能滿足「沉浸式」的視覺體驗,否則很可能「騙不過大腦」。Jane Hsu並談到了幾項運用,例如日本有家重機具公司以StarVR顯示器作為安全訓練,因為「只要『親身』體驗看看違反安全規定會發生什麼事,人人都會注意安全。」逼真的沈浸體驗使得百分之八十的受訓員工跌坐在地。此外,也有賽車廠商引進StarVR顯示器作為駕駛訓練之用,全視野、高解析的視像使車手更能模擬真實駕駛狀況,以預作練習。
台藝大薛文珍副校長以及舞蹈系主任曾照薰則以在WCIT世界資訊科技大會開幕式上與黃心健合作的即時互動舞作為例,說明體感科技與表演藝術之間的聯繫。舞者穿上內植動作捕捉器的IOT穿戴式裝置舞踴,接著大螢幕上便會同步顯示出舞者的「化身」(avatar),原先的獨舞此刻幻化成了雙人舞,一前一後、一大一小、一實一虛的舞姿改變了傳統的舞台常規與畫面安排,當互動成為可能後,從編舞思維、動作、順序等都得打破原先的思考。曾照薰舉例說明,例如原先一個從腹部慢慢揚起,舉至肩上,最後完全延展的舉手動作原本應當由慢到快,如此製造出的張力可以吸引觀眾注意。但在實際編舞時卻發現引入互動科技後,動作的效果和想像中大不相同,失去了張力。於是她們絞盡腦汁,在臨場的大螢幕和自我的身體之間,即興找出最佳的可能性。這也是當未來科技進入了展演場域後,大家必當面對的狀況,如何能夠有彈性地因時、因地制宜,發展出全新的可能性,甚或反饋給科技從業人員,開發出藝術家心目中的器材,是留待未來的美好藍圖。
論壇最後,在臺北電影節沈尚可總監主持的綜合座談下,與會講者皆對VR科技在影展、體感科技、人才培育等不同層面發表看法。黃心健特別提到了能夠整合諸領域,與各專門人士溝通的「黏合劑」人才。AIT經濟組資深研究員史大慶也表示,川普總統發表的未來三大重點項目中,數位科技位列其中。無論就產業規模或其未來性而言,我們都應加入學習,深刻理解這項科技。現在AIT辦公室也有VR顯示器供民眾使用體驗,而若有需要交流支援之處,AIT也會竭力幫忙。
在座與會來賓及觀眾多達百位,並且進行現場直播及錄影,會後並進行頒獎及餐敘活動,場面盛況熱烈,黃心健理事長並且會後對在場使用臉部3D掃描設備, 進行掃描創作的講解示範。會議至此圓滿落幕。
領團 人員 受訓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丙級,課程設計,教練俱樂部,到底有什麼不同?我該如何選擇呢?】
願意閱讀這則訊息,表示您至少對怪獸訓練的課程有興趣,在此先感謝您。
這大概是我們最常被詢問的題目,偏偏怪獸訓練又不依賴媒體廣告,絕大多數靠的是過來人的經驗傳遞,因此我想有必要寫一篇專文來討論一下。
丙級是一個證照課程,為期總共六天,包括五天的訓練和一天的考試,每天七小時。丙級教練是在幾年前與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合作時,由我設計的一個肌力及體能教練基礎課程,設計這個課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要讓基層運動團體(例如各級學校的校隊、縣市代表隊以及各種運動社團等)可以開始採用科學化的肌力及體能訓練去輔助運動員的運動表現,這樣的想法在當年是一種創舉,因為台灣絕大多數的競技運動都把技術訓練本身當作體能訓練,認為耐疲勞的過程就是一個體能訓練的過程,而很酸痛的訓練就是肌力訓練,雖然這樣的觀念至今仍然流行於一些訓練團體,但是至少大眾已經越來越知道,要提升運動表現並預防運動傷害,一個獨立的肌力及體能訓練課程是所有競技運動員(不管職業或業餘)都需要的。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丙級的課程包括了所有最基礎的肌力訓練技術和理論,包括槓鈴基本動作(臥推、深蹲、硬舉、肩推、划船等)、爆發式動作(簡化的奧林匹克式舉重動作如窄抓舉、單手抓舉、懸垂上膊,以及負重蹲跳、爆發前推及爆發轉體等動作),以及不對稱或單邊訓練動作(單腳RDL、單手臥推、後腳抬高蹲等等),學科部分則包含肌力訓練原理、能量系統訓練原理、週期訓練的基本觀念以及課表設計,除此之外,還有營養學以及心理學等相關的小專題。
丙級的發展歷程十分艱辛,除了術科訓練本身很艱辛,而學科的難度也不容輕忽之外,研習的最後一日還有一場非常嚴格的術科及學科考試,歷來考試內容雖有變動,但大致包括二十種動作的術科測驗,以及二十題申論題的學科測驗,為了確保學員已經具備足夠的技術去教運動員,考試的評分十分嚴格,從過去到現在,第一次考試就通過的比例大約是50~70%左右,僅有部分梯次有達80%以上。又辛苦又不是皆大歡喜的特性,讓丙級在市場上很不討喜,但經過幾年的堅持,從丙級走出越來越多業界高手,讓這課程終於受到重視,從去年開始變成一個開放招生後幾分鐘就會額滿的課程。
不過,我們並不以丙級的成功為足,課程雖然搶手,但是距離我們的理想仍然有一段距離,要成為一位體能界的職業高手,不是一個六天的課程可以完全涵蓋,事實上,六天的課程對於學習較慢的同學來說,可能會變成一個篩檢淘汰的過程。長期從事肌力訓練的人都知道,真正理想的做法是開啟一段長期而又紮實的訓練,讓人真正進入「十年磨一劍」的磨練階段,因為肌力訓練是一個水磨功夫,必須要一點一滴的累積功力,因此我們有了教練俱樂部的想法。
教練俱樂部是一個長期的訓練課程,每一期三個月,每週上課兩次,每次兩小時,上課內容包括實際的肌力訓練和背後的學理背景,在這個課程裡我們終於有餘裕可以跟學員細細的解說每一個動作的細節和學理,這樣的學習與短期研習比起來,步調雖然緩慢,但是效果卻非常真實,原因很簡單,肌力訓練需要時間的累積,六天的課程僅能夠證明一個人有自學和教學的能力,但是只有長期的課程可以真正帶學員走上進步的歷程,各種肌力訓練可以達到的效果不再只是教科書上的敘述文字,或是申論題裡的參考答案,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學員身上的事實,學員們不只學習強壯的方法,還會在這堂課程裡直接變強壯。
而且因為時間充裕,訓練期長,教練俱樂部可以大量使用變化度較高的訓練,包括各種特殊槓的使用技巧,特殊的訓練姿勢,以及變動強度和非線性課表等,都是教練俱樂部實作的內容。教練俱樂部開設一年多,目前已經是許多業界教練的私人練功房,學員來自北台灣、中台灣以及南台灣,更有香港學員遠道而來,長住在台灣接受訓練。如今,長期參與教練俱樂部的一批學員,已經升級為教練研究班,是怪獸訓練截至目前為止難度最高,內容最多的課程,暫時不對外招生。
另外一個經常被一起詢問的課程是「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一個純學科的課程,有兩天共14小時的課程,是一個很燒腦的巨量知識課程,內容的範圍大概是一個研究所專題討論的資訊量,討論的主題涵蓋了動作選擇(各種訓練動作的利弊得失)、能量系統理論與實務、週期訓練理論、各種課表設計的技巧與原則,以及近年來新增的訓練心理學專題,簡單來講,在丙級無法深入解說的某些議題,或是俱樂部裡無法再濃縮的一些知識,在這裡紛紛被設計為專題課程。
之所以會有這麼一門課程,是因為肌力及體能訓練領域近年來已經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點,任何過度簡化的論述其實都可能造成武斷且主觀的訓練偏誤,加上健身市場的蓬勃發展,市面上充斥著沒有科學根據甚至沒有實務先例的偽科學或偽訓練,許多議題只是想在健身市場大瘋狂的時代藉機製造話題而已,但是一些健身的參與者、初入行的教練,甚至是依循某種系統已經行之有年的資深從業人員,都可能不小心陷入健身話題的誤區,信守著沒有效果的訓練方式,或是傳遞了扭曲而偏頗的價值觀。為了讓想要吸收知識的人有國外研究所等級的深度課程,因此有了課程設計這一門課。
如何選擇,當然是由各位學員自行評斷,三種課程的導向與重點不同,就看您為自己設下怎樣的目標,再來選擇能夠幫助您達成目標的課程。
丙級,在今天凌晨於3分15秒內報名完畢,但教練俱樂部和課程設計仍然有名額,持續招生中。
*課程設計- 技術、課表、週期及身心準備
日期:5/12,13(共2天) 9:00-12:00,13:00-17:00
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底 洛德城堡B1)
簡章及報名:https://ppt.cc/fY8tpx
*怪獸訓練體能教練俱樂部第六期(週三、五早班)
時間:6-8月每週三、五早上10:00-12:00(7/4,6,,8/1,3,29,31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底 洛德城堡B1)
簡章及報名:https://ppt.cc/fNOd6x
*怪獸訓練體能教練俱樂部第六期(週二、四晚班)
時間:6-8月每週二、四晚上7:00-9:00(7/3,5,31,8/2,28,30由
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底 洛德城堡B1)
簡章及報名:https://ppt.cc/frOjix
領團 人員 受訓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思一位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貢獻卓著的恩人
「你們此行,為了國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是1976年孫運璿院長對即將赴美 RCA 公司技轉半導體技術的年輕團隊的訓勉辭。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這批不到三十歲的小夥子們,擔任起台灣電子產業轉型的大任,他們成功的將技術移轉回來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所(ERSO), 1980年ERSO將技術移轉創立聯華電子並建立起新竹科學園區的第一座廠房,1987年 ERSO再將技術移轉創立台積電,並連鎖鼓舞出華邦電子、旺宏電子等,開啟台灣有史以來,最蓬勃的創業潮,以新竹科學園區為基地,打造出台灣世界半導體強國之姿,至今歷四十年而不衰! 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孫運璿的鼎力支持,李國鼎、潘文淵的運籌帷幄固然都是重要的決策關鍵,但沒有真正上戰場的人,一切都是空談,早期在 ERSO創始的一群人,他們更是真正為台灣在高科技奠基的英雄!
這張斑駁的照片中,就是當年負笈美國,為台灣創造奇蹟的部分年輕工程師,他們也常被業界稱為電子界的黃埔一軍,不少人士現都已是企業大老。ERSO 之名也因此一豐功偉業,在世界電子產業歷史中廣為人知。當時 ERSO 的掌舵人是胡定華所長,領導曾繁城、史欽泰、楊丁元、章青駒、蔡明介等完成歷史性的技術奠基。
一周前,突然接到久未連絡的前秘書玉敏來電;CC (章青駒)今天下午1:30-2:00 病逝, 預計今晚會移靈回新竹,先跟您說一聲。看到訊息,心裡萬分不捨,也把我拉回在工研院 ERSO服務的那幾年時光。
人稱CC的章青駒是工研院電子所的第三任所長(我是第七任所長),他是1948年生,台大電機系畢業後,1976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當時,聽到台灣正要進入半導體產業,即與學長一起束裝返國到ERSO報到,稱得上是熱血報效國家的典範。他一輩子貢獻給台灣電子業,在工研院 ERSO 將近二十年,完成四吋、六吋晶圓技術開發,打造台灣自我技術之先河。在華邦電子任職副總、總經理十六年,建立起台灣設計、製造整合技術,並成功帶領華邦電完成多次轉型。最後在曾繁城力邀下,出掌世界先進擔任董事長六年,將世界先進之產值提升三倍之多,可說是一輩子默默的為台灣半導體紮根而奮鬥。
我雖在1980年左右就因隨導師張俊彥教授餐與半導體規劃會議,而知道CC之名,但真正認識他,則是在我接任電子工業研究所(ERSO)所長之時。我有翻閱歷年決策資料的習慣,因此,一上任即利用所有空檔,努力研讀ERSO 從RCA技轉開始之相關會議資料。終於了解當年若非胡定華所長的督軍嚴謹,RCA的計畫未必會成功,胡所長甚至要求當年所有在美受訓的工程師必須撰寫完整的學習筆記,並在國內成立一鏡像小組,重複所有流程步驟。而CC幾乎盡得胡所長之真傳,他將所有資料、文件一一整理列冊,並不厭其煩的親自寫下指南。我就看到他當年準備交接給第四任所長時的寶典,他特別訂下 “ Jobs from the TOP”,一一交代重要事項,連我這隔了好幾代的傳人,都覺得受用不盡。
還記得我接任所長不久,就立刻去華邦跟他請教(那時他已是華邦電子總經理),一方面徵詢產業未來趨勢,一方面請教如何帶領團隊。他居然跟我說當時他有留下一些教戰守則,我回來果然找到他當年的手稿,他一五一十地將如何當主管、如何當工程師、工程人員如何開創自己未來,都親筆寫下精闢的引導。這些道理至今依然實用。很多人說 CC 過目不忘,待人極為客氣。我覺得他其實是真心用心為人設想,又有工程師追根究柢的性格,讓他清楚掌握技術,也清楚掌握人性。難怪,在他掌舵下,半導體產業技術不斷深耕推進,領導ERSO 成為業界源源不斷的技術來源。後來,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的許多新公司的 CEO、總經理,有相當多是由工研院電子所(ERSO)出來,我深信跟他的指導,有很深的關聯。還記得那時我主持 ERSO 成立三十年慶,特別邀集所有歷屆所長回來參加"過去的我、未來的你"座談會的盛況,CC的神采和機智談話,照片中的 CC 頂著滿頭白髮卻風靡全場!
這十幾年來,我也常常在各方面請教他的意見,每次他都會從各個奇特角度給我相當不同的啟發,是半導體界中,我非常敬佩的前輩。很遺憾,一向喜愛紅酒、歌劇,生活簡單的CC,卻成了黃埔一軍最早離世的一員,令人不勝唏噓。值此台灣高科技產業又將是一段轉型之際,緬懷前人之努力,更有感於將執行重任交給年輕人之重要性,感懷當年 CC 勇敢放棄國外優渥機會,幫助台灣打出電子王國的地位,希望今日之年輕朋友,也能不畏艱難,以所學之新科技,幫台灣再創經濟奇蹟!正如同我們那場座談會的主題,過去的英雄們,幫我們敲開科技之門,未來的年輕朋友們,可要好好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