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祭姪文稿》背後的故事 | 長知史
不少人都知道顏真卿(709-785年)是唐代有名的書法家,他的《祭姪文稿》更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但是大家知不知道,這篇《祭姪文稿》背後,是顏氏一族對抗安祿山的悲壯故事。
顏真卿為琅琊顏氏後裔,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進入官場後,先後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不過因為得罪權臣楊國忠,在45歲時,被排擠出京,遠赴平原出任太守。當時平原郡正是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所管轄,亦正因如此,顏真卿也是首先看出安祿山意圖的人。於是很早開始,他就為可能到來的戰爭做好準備。他先是以平原郡一帶經常下雨為由,加高加固城牆,挖深護城河。為了防止安祿山對他起疑心,就經常與賓客宴遊,讓安祿山忽視自己。同時為了確保平原郡內的安穩,他大力剷除壓榨百姓的土豪,穩定農業生產。
天寶14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以清君側為由起兵,擁眾十五萬。消息傳到首都長安,玄宗急問對策,然而楊國忠竟說:「今反者獨祿山耳,將士皆不欲也。不過旬日,必傳首詣行在。」玄宗竟然信認為真,沒有採取什麼行動。但是當時唐朝的兵員已經沒有足夠戰鬥力對抗安祿山,僅僅一個月,東都洛陽淪陷,唐玄宗忽然感概:「河北二十四郡,竟無一忠臣焉?」
但其實在安祿山起兵時,顏真卿已經準備了七千兵員駐守,同時派出密使前往朝廷通訊,又派出門客呼籲臨近諸郡一起對抗安祿山。未幾就有十七郡響應,集合兵力三十萬,並推舉顏真卿作為盟主。當唐玄宗聽到這個消息時,高興地說道:「朕不識真卿何如人,所為乃若此」。正因為顏真卿率兵力抗,令唐室有反擊的時間。
但是為了對抗安祿山,顏真卿失去了不少家人。當時顏真卿堂兄顏杲卿及其子顏季明守常山郡,顏真卿守平原郡。顏杲卿計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但是也引來安祿山圍攻常山。安祿山先是抓了顏季明想迫使顏杲卿投降,見其不從就殺了顏季明,攻破常山郡後又將顏杲卿凌遲處死。顏氏一門三十多人被殺,直到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命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頭顱,揮淚寫下《祭姪文稿》一文。草稿中有多處修改的地方,時有塗抹,可以想象得到,當時顏真卿寫下此文時,心情極度悲憤,思潮起伏。但亦正因如此,這篇書法字字透露出一名儒家忠義之臣、愛家愛國文人的真感情,令觀者深深被其感動,因此成為千年流傳的書法名作。
#知史 #長知史 #顏真卿 #中國書法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文化
顏 杲 卿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只因小小的一夢,就天真地以為有了你我的繁華⋯⋯
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二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中)
不知道今天拿毛筆寫書法的基礎教育是否還存在?
我的童年,學童啟蒙幾乎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毛筆書法訓練。基礎書法訓練又都奠基在結構規矩的唐代楷書上,大概離不開歐陽詢「九成宮」,柳公權「玄秘塔」,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等名帖。
四五歲兒童,拿著柔軟的毛筆,在描紅紙上習字,規矩緊嚴,一筆一劃,橫平豎直,不能有一點隨便。我真實的回憶裡,當時父親嚴格的唐楷書法訓練,孩子大都不瞭解意義何在。
寫書法變成非做不可的功課,常常知道父親要檢查了,才匆匆忙忙,抓起筆來亂寫一通,專挑「人」「一」「上」「大」這些筆劃簡單的字寫,只為了交卷敷衍。
父親當然看得出我們在應付,因此常常坐在身後,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筆,在描紅紙上填寫,那也是記憶裡跟父親很親近的時刻,感覺到腦後父親的呼吸,手掌溫暖有力。
中學以後,國文課也還是有書法,連作文也要用毛筆寫。那時愛上文學,對寫作有興趣,但是毛筆書寫,總覺得手的障礙重重,阻擋著文思的流動,也還是不能瞭解為什麼「作文」一定要用毛筆。「作文」到底是訓練文學,還是訓練寫字?
我對拿毛筆寫自己的字的疑惑存在很久。一直到讀研究所,在故宮上課,有機會看到歷代的名帖,看到王羲之,看到顏真卿,看到蘇軾,忽然懂了,他們正是手中拿著毛筆書寫自己的句子啊⋯⋯
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各種版本,但都是唐以後的摹本,都不是真-⋯⋯跡,無論如何被乾隆吹噓,很難找回原作者在當時即興書寫的狀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看「神龍本」看「定武蘭亭拓本」,都還必須想像作者的心境如何轉化成文字,轉化成線條點捺頓挫。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但不是真跡,當然失「真」。但是看到排第二名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立刻就懂了。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戰場找到侄子顏季明頭顱書寫的悼文。顏氏家族在安史之亂中一次被殺了三十幾人,顏季明是家族中傑出的青年,被敵人拿來要脅顏杲卿投降,杲卿拒絕,顏季明被斬首。戰爭的慘烈,子侄的死亡,血淚斑斑,「祭侄文」是拿著毛筆書寫自己心如刀割的痛,筆觸頓挫,一次一次塗改,這樣的「天下行書第二」是驚人的歷史檔,如果「大唐中興頌」是官版正經八百的紀念碑,「祭侄文」才是顏字私密的痛貫心肝的即時心事吧!
我想拿起父親希望我握著的毛筆,寫自己的心事,寫自己時代的句子,寫生活裡的「天朗氣清」,或有一天如果真的來臨我要如何書寫我看到的「孤城圍逼,父陷子死」?
「可以記憶的
和可以遺忘的
都不只這些
除了真誠的愛
可以寫成詩句
其他,也不想再說」
雖然是毛筆,我只想寫自己時代的句子。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LGY8
顏 杲 卿 在 蔣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二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中)
不知道今天拿毛筆寫書法的基礎教育是否還存在?
我的童年,學童啟蒙幾乎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毛筆書法訓練。基礎書法訓練又都奠基在結構規矩的唐代楷書上,大概離不開歐陽詢「九成宮」,柳公權「玄秘塔」,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等名帖。
四五歲兒童,拿著柔軟的毛筆,在描紅紙上習字,規矩緊嚴,一筆一劃,橫平豎直,不能有一點隨便。我真實的回憶裡,當時父親嚴格的唐楷書法訓練,孩子大都不瞭解意義何在。
寫書法變成非做不可的功課,常常知道父親要檢查了,才匆匆忙忙,抓起筆來亂寫一通,專挑「人」「一」「上」「大」這些筆劃簡單的字寫,只為了交卷敷衍。
父親當然看得出我們在應付,因此常常坐在身後,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筆,在描紅紙上填寫,那也是記憶裡跟父親很親近的時刻,感覺到腦後父親的呼吸,手掌溫暖有力。
中學以後,國文課也還是有書法,連作文也要用毛筆寫。那時愛上文學,對寫作有興趣,但是毛筆書寫,總覺得手的障礙重重,阻擋著文思的流動,也還是不能瞭解為什麼「作文」一定要用毛筆。「作文」到底是訓練文學,還是訓練寫字?
我對拿毛筆寫自己的字的疑惑存在很久。一直到讀研究所,在故宮上課,有機會看到歷代的名帖,看到王羲之,看到顏真卿,看到蘇軾,忽然懂了,他們正是手中拿著毛筆書寫自己的句子啊⋯⋯
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各種版本,但都是唐以後的摹本,都不是真-⋯⋯跡,無論如何被乾隆吹噓,很難找回原作者在當時即興書寫的狀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看「神龍本」看「定武蘭亭拓本」,都還必須想像作者的心境如何轉化成文字,轉化成線條點捺頓挫。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但不是真跡,當然失「真」。但是看到排第二名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立刻就懂了。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戰場找到侄子顏季明頭顱書寫的悼文。顏氏家族在安史之亂中一次被殺了三十幾人,顏季明是家族中傑出的青年,被敵人拿來要脅顏杲卿投降,杲卿拒絕,顏季明被斬首。戰爭的慘烈,子侄的死亡,血淚斑斑,「祭侄文」是拿著毛筆書寫自己心如刀割的痛,筆觸頓挫,一次一次塗改,這樣的「天下行書第二」是驚人的歷史檔,如果「大唐中興頌」是官版正經八百的紀念碑,「祭侄文」才是顏字私密的痛貫心肝的即時心事吧!
我想拿起父親希望我握著的毛筆,寫自己的心事,寫自己時代的句子,寫生活裡的「天朗氣清」,或有一天如果真的來臨我要如何書寫我看到的「孤城圍逼,父陷子死」?
「可以記憶的
和可以遺忘的
都不只這些
除了真誠的愛
可以寫成詩句
其他,也不想再說」
雖然是毛筆,我只想寫自己時代的句子。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LG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