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品牌拚經濟 #百種幸福在嘉義
星期一勇媽造訪了 好寶寶點心藥膳坊,博東路上一間精緻無比的小店面。中國醫藥學院中藥研究所出身的姐姐與嘉大食品科學系出身的弟弟,一起做藥膳料理。不滿三十歲的兩個年輕人,創業至今僅一年半,卻能讓食尚玩家等電視節目爭相報導,讓勇媽好奇的想一探究竟。
主打的商品是入口甘甜順喉的藥膳補湯,和各種以中草藥做出來的飲品。每一樣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療效。或者養肝消疲勞、明目顧眼睛、強健肌肉筋骨或是女性調理氣血、消除水腫。最特別的是即便是中藥,也沒有惱人的藥味。飲品更是不加糖,以各種藥草熬出對身體無負擔的甘甜滋味。價格相當的平民,以藥入膳、價格卻和拉麵店、手搖飲料店差不多。
會讓好寶寶藥膳點心坊成為網路寵兒,除了店主姊弟的用心研發改良藥膳,可口又美味的食物,最重要的還是網路行銷。和它們的麵體供應商民族路的Mai Mian 麥麵一樣,透過創意、創新和網路銷售。好寶寶開發出湯包、茶包等真空包裝食品,使它們的發展不在侷限於店面,挑戰無限無遠弗界的網路空間。
品質、品質、品質,良好的品質才能構築品牌口碑。很高興看到嘉義在地品牌『麥麵』與『好寶寶點心坊』透過合作建立口碑。江家姊弟加油,這麼好吃的食物、這麼舒適的店面,勇媽一定會推薦給家人、朋友,帶他們一起來吃食補,一起品嘗你們的用心。
未來勇媽還會推薦更多有創意嘉義年青人創造的【在地品牌】,如果嘉義的青年創業需要行銷、企劃上的協助, 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可以提供幫助你。甚至你的品牌還有機會跟 蕊杜巧克力工坊、麥麵、好寶寶點心藥膳坊一樣,獲得勇媽免費的推廣唷!
#勇媽小叮嚀 好寶寶點心坊是網路熱門店家,可先訂位以免久等。
#嘉義在地品牌
【麥麵】嘉義市西區民族路593號 222-5523
【好寶寶點心藥膳坊】嘉義市東區博東路173號 271- 0173
顧筋骨藥草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百大品牌拚經濟 #百種幸福在嘉義
星期一勇媽造訪了 好寶寶點心藥膳坊,博東路上一間精緻無比的小店面。中國醫藥學院中藥研究所出身的姐姐與嘉大食品科學系出身的弟弟,一起做藥膳料理。不滿三十歲的兩個年輕人,創業至今僅一年半,卻能讓食尚玩家等電視節目爭相報導,讓勇媽好奇的想一探究竟。
主打的商品是入口甘甜順喉的藥膳補湯,和各種以中草藥做出來的飲品。每一樣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療效。或者養肝消疲勞、明目顧眼睛、強健肌肉筋骨或是女性調理氣血、消除水腫。最特別的是即便是中藥,也沒有惱人的藥味。飲品更是不加糖,以各種藥草熬出對身體無負擔的甘甜滋味。價格相當的平民,以藥入膳、價格卻和拉麵店、手搖飲料店差不多。
會讓好寶寶藥膳點心坊成為網路寵兒,除了店主姊弟的用心研發改良藥膳,可口又美味的食物,最重要的還是網路行銷。和它們的麵體供應商民族路的Mai Mian 麥麵一樣,透過創意、創新和網路銷售。好寶寶開發出湯包、茶包等真空包裝食品,使它們的發展不在侷限於店面,挑戰無限無遠弗界的網路空間。
品質、品質、品質,良好的品質才能構築品牌口碑。很高興看到嘉義在地品牌『麥麵』與『好寶寶點心坊』透過合作建立口碑。江家姊弟加油,這麼好吃的食物、這麼舒適的店面,勇媽一定會推薦給家人、朋友,帶他們一起來吃食補,一起品嘗你們的用心。
未來勇媽還會推薦更多有創意嘉義年青人創造的【在地品牌】,如果嘉義的青年創業需要行銷、企劃上的協助, 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可以提供幫助你。甚至你的品牌還有機會跟 蕊杜巧克力工坊、麥麵、好寶寶點心藥膳坊一樣,獲得勇媽免費的推廣唷!
#勇媽小叮嚀 好寶寶點心坊是網路熱門店家,可先訂位以免久等。
#嘉義在地品牌
【麥麵】嘉義市西區民族路593號 222-5523
【好寶寶點心藥膳坊】嘉義市東區博東路173號 271- 0173
顧筋骨藥草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擒獸餐桌—殺豬分切02》
要談「文明」或是「與時俱進」前,我先聲明自己並非頑固的傳統飲食派,畢竟食物本就會隨著時間或地域而不斷變化,然而在讀過鄭漢文先生寫的《從食育出發的環境教育》後,總覺得有許多值得被記錄的飲食文化,正因為「文明」的觀點而消逝。譬如在文章中,老師請孩子們帶著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到學校,布農族的阿公為了孫子準備他最愛的肉,那是一份燒烤過的老鼠肉,結果全班同學驚嚇尖叫。一開始讀到這段,我也覺得驚嚇純屬正常,然而在仔細讀下去,卻發現我太理所當然爾了,這是「文明」的傲慢嗎?
因為阿公為孫子準備的老鼠名為刺鼠(Niviventer coxingi),布農語稱之為aluaztuza,是「真正的老鼠」之意,也是布農族的阿公認為最美味的食物。在布農族的眼中,並非每種老鼠都可吃,分類可多了,譬如刺鼠、鬼鼠、月鼠、巢鼠、高山白腹鼠等,在學習打獵時,小孩子多半是從設陷阱抓老鼠開始,得到的獵物通常是孝敬長輩或者和同伴分享。因此可以猜想,阿公認為以刺鼠和同學們分享是最恰當的選擇。
理由充分,只是有點不「現實」,套句現代語句,阿公稍微「宅」了一點,宅在部落中的生活方式。換個方式看待,食物和環境的關係正在變化,以往部落需要上山「認識」環境才能得到食物,不論是各種蔬菜水果肉類藥草等,都是由自然環境中摘取,現代攸關食物的環境是市場、超商、餐館或網購,環境變了,面對食物的心態也變了,但有些生活習慣變得慢一些,也就慢這麼一些,讓我看到不同族群的差異處。
譬如要談老鼠肉,我常聽到的愛好者不是文章中的布農族,而是卑南族,台東的朋友常開玩笑,那邊有鼠患就找卑南族,他們經過的地方老鼠都會逃竄。若是Google查詢,甚至可以找到卑南族到蘭嶼去幫忙除鼠患的新聞。另一個常聽見的玩笑是阿美族嗜吃青蛙的習慣,某次我有位住在陽明山的朋友,身受居家附近蛙鳴不已的困擾,他狠狠說要找一群阿美族的朋友來作客,看看青蛙還敢不敢囂張?我當時笑著提醒,阿美族嗜吃的蛙類是樹蛙,個頭很小只有五十元硬幣大,可能是褐樹蛙或斯文豪氏赤蛙,串成一串水煮或燒烤都行,阿美族朋友表示吃青蛙顧筋骨,這非正餐只算零嘴。
諸如這些,我們要以世俗的文明眼光看待加以改變?但鼠肉不僅好吃且是對方的文化,你為何要干預呢?又或者以環保的觀點要求別吃樹蛙,然而現在依舊保存這類傳統的阿美族人,其實獵取或採集時即有分寸,他們自有一套和自然相處的哲學,這也是他們的傳統之一,要談教科書中廣義的環保,不如聽聽他們怎樣思考生態!當然了,我不否認會有人為了獲利去販賣,但我想表達的是觀點問題,一種對於飲食文化和習慣的包容理解。
於是乎,我聽過布農族女孩甜蜜回憶某次耆老們帶她上山,恰好打到一頭山羌,耆老當場請她吃山羌生肝的經歷,我聽過魯凱族的男生談起獵捕飛鼠時,如何將飛鼠腸醃漬後享用,我聽過許多和食品安全衛生宣傳背道而馳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和現代提倡的觀念有衝突,我需要批評或給予意見嗎?
我想應該沒人這麼白目,既然如此,那現場殺豬的文化呢?需要被改變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