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時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臥室裡🛌渡過,因為使用率高,表示造成髒亂的可能性就提高,所以保持臥室清潔是非常重要的!
房間大或小,都會有容易忽略的角落,而積累藏污納垢。不僅是影響整潔與衛生,更可能因此造成身體不適及不良影響
以下羅列「5個需定期清潔的臥室用品」!要是真的還沒清理,記得找時間好好整理房間啊(嘮叨ing)
❶冷氣
88%的空調散熱片細菌總數超標,84%的空調散熱片黴菌總數超標,空調散熱片中檢出細菌超標最高可達1000倍以上。當空調吹出的風攜帶病菌進入人體呼吸道,會引發鼻塞、打噴嚏、咽喉疼痛,甚至會有哮喘、肺炎、支氣管炎等一系列呼吸道疾病,建議使用冷氣前,可請專業人員到府做冷氣清潔,室內機室外機都清洗,平均可1年進行1次大清潔,清潔後的空氣不但乾淨,對風速冷度皆有明顯改善,霉味.PM2.5一併清除,不僅用電量會降低,冷氣、壓縮機的壽命也相對可獲提昇
❷地毯
每當經過時,沉積在地毯纖維上的細菌和灰塵會揚起,加上細菌、塵蟎也隨著灰塵、食品碎屑等物質,堆積在地毯上,若被吸入體內,便會影響健康,也會因空氣潮濕,油脂、汗水等交雜產生異味,平時經常清掃可使灰塵減少,但細菌則較難被除掉。因長期清潔不彰,恐引發支氣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等
建議清洗方式先參考洗標指示,有的可以水洗或是需乾洗,若平時自行處理,建議每週至少吸塵一次,若局部髒污,可噴肥皂水揉搓,再用濕紙巾擦拭,或選用市售地毯清潔劑,除蟎機更是能當前受歡迎的清潔家電之選,可增加清除效率。若是面積較大的地毯,可參考專業地毯清潔公司到府服務,平均每半年一次即可
❸床墊
許多人床墊使用數年,卻從來沒洗過,因床墊清潔較為麻煩,所以常被忽略。英國研究發現,一張3年左右沒清潔過的雙人床墊,上面的細菌數量超過10億,主要以真菌和蟎蟲為主,全身會開始起疹紅腫發癢,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更容易有反應,呼吸道支氣管也會不好,此外,床墊平均壽命建議8-10年即應更換
基礎清潔方式
📍乾洗
如果只是因為長期使用所導致的髒污,可以準備食用級的小蘇打粉,將小蘇打粉均勻灑在床墊表面靜置兩個小時,再用吸塵器把小蘇打粉清潔乾淨就可以達到簡易的清潔效果了
📍濕洗
如果是遇到沾染髒污、打翻飲料或尿床的情況,先用乾布吸乾液體後,接著再灑上小蘇打粉和鹽巴在髒污處,靜置30分鐘後用牙刷輕輕刷掉,之後再用濕毛巾,按壓方式清潔床墊,再用乾布把多餘的水分擦乾,或是吹風機吹乾
若是非蛋白質污漬,像是食物的油漬、髮油的話,可以用雙氧水和清潔劑,以 2:1 的比例調配成混合液,滴上一滴,輕輕用牙刷刷洗後靜置5分鐘,再用濕毛巾擦拭就可以了
平時建議使用防水保潔墊來保護床墊!這樣只要清洗保潔墊就好囉!可挑選防水、防蟎且透氣性好的保潔墊,或是請專業除蟎專家清潔,平均定期一年一次
❹枕芯
根據美國調查顯示,在一個幾十年沒洗過的枕芯裡,發現大量塵蟎糞便和屍體。當貼著枕頭睡覺呼吸時,枕芯裡塵蟎的肢體碎屑和糞便就會進入呼吸道,而引發過敏症狀,皮膚紅腫發癢,有的人臉部頭皮會一直長痘痘等等,所以定期清洗和曬太陽是很有必要的!
枕套約1~2週就應清洗,並建議每日鋪上枕巾,每1-2天替換一回,枕頭則最長每3個月就要清潔一次。常見種類有記憶枕、乳膠枕、羽絨枕、棉花枕、化纖枕,針對不同材質會有不同的保養方法
➡️羽絨枕/棉花枕:可曬太陽,透過陽光殺菌,配合輕拍讓枕頭裡的灰塵掉落。羽絨枕遇水會產生結塊,因此不可水洗;棉花枕則建議依洗滌標籤做清洗
➡️乳膠枕:容易產生異味,因此買回來時需要放置在陰涼處通風,去除異味,使用後也要定期通風,不可水洗或曬太陽,避免乳膠遇高溫氧化,建議使用布套包覆
➡️化纖枕:較平價的化纖枕是由人造纖維填充而成,使用一段時間後容易結塊、變硬變扁,建議使用中性的洗滌劑,可機洗或手洗,洗完一定要曬乾,也可以用烘衣機烘乾
➡️記憶枕:材質特殊,不適合曬太陽或水洗,清洗可能破壞記憶枕本身的結構。使用記憶枕應該加上枕頭套,定時擦拭清潔,枕心建議放置陰涼通風處去除異味,避免太陽直射
❺窗簾
因面積大,不好卸下,怕麻煩怕用壞,或是不知道怎麼清潔,因此許多人終年都不曾清潔窗簾,但是除了灰塵沾染,也容易影響呼吸道問題,打噴嚏過敏,氣喘等等,建議一年可進行一次大清潔
➡️捲簾/班馬簾:
多使用聚酯纖維,具防水、遮光性佳,且不易沾塵、少有塵蟎,特別適合過敏體質的人使用。可直接使用靜電除塵撢,以「之」字型、由上往下將捲簾或斑馬簾的表面灰塵去除即可,在特別髒污處,使用肥皂水,將布沾微濕後擦拭乾淨,再風乾即可
➡️百葉窗:
不管是木質百葉窗,或是鋁片百葉窗,雖然百葉窗看似清潔很麻煩,因為每個葉片都要擦拭到,但實際上清潔卻超簡單,就是清洗前先把百葉的葉片闔上,然後在上面噴灑適量清水或清潔劑,用抹布擦拭即可。至於窗簾的拉繩處,可用鬃毛刷輕輕擦拭即可
➡️風琴簾:
又稱為「蜂巢簾」,屬於布料窗簾,表面皆用抗靜電質材,擁有不易沾塵好清潔的特性,先使用安裝毛刷配件的吸塵器,以最小吸力將蜂巢簾上的灰塵與塵土盡可能地吸除,然後用海綿沾上稀釋過的中性清潔劑開始清潔蜂巢簾上的污漬,去除後再以毛巾擦乾
➡️羅馬簾:
多半使用較硬挺的布料,清理較費力。平時可用吸塵器清灰塵,一年拆卸下來清洗一次。拆卸是先把最上方固定在窗簾軌道上的魔鬼氈撕下,把繫在塑膠環的細繩解開,這時候建議在打結處做記號,等洗好後要綁回去時比較方便,需把最下方的鋼條跟細鐵條拿掉後,才能拿下來送乾洗,之後再照拆卸步驟倒回去安裝即可
➡️蛇行簾:
號稱面積最大的蛇行簾,材質多半是布料為主,常使用在有落地窗的客廳或主臥室。分為「窗簾環式」或「傳統鋁軌式」二種,其鐵鉤可拔下來清洗,在冬天清洗,要乾不容易。拆下前,建議先以吸塵器由上往下將表面灰塵吸除,以免拆卸時灰塵滿天飛。若怕傷害布料材質,可以購買中性洗潔劑以溫水稀釋後將窗簾泡約15~20分鐘,再用手搓洗約3~4次後曬乾即可。若要效率解決,建議直接送乾洗較省時省力
👨🏻🏫【塵蟎是哪位?】
塵蹣(Dust mite)是常在家中發現的一種微小生物,蜘蛛綱節枝的八足動物,具有鉗子狀的腳,容易附著於粗糙表面,如容易吸附在棉和毛質衣服、棉被和地毯上,一般肉眼無法看見,須由顯微鏡才觀察的到,目前發現的家塵蟎就有十三種類型,為重要的過敏原之一
➡️塵蟎體積
約在100微米~400微米之間(一公厘=1000微米),成蟲大小約300微米(0.3公釐),也有可能發展為更小,一般肉眼難以辨識出來
➡️塵蟎生長環境
喜好在潮濕 (溼度約為60~80%RH)、溫暖(溫度約20℃~30℃)環境繁衍,只要在適度的環境、溼度、與溫度營養下,均可讓它繁殖力強
➡️塵蟎生長週期
為從卵→幼蟲→初蛹→螈蛹再到成蟲,這樣的階段只需三週的時間就能繁衍一隻已具有生殖力的塵蟎,它的平均的壽命大約為三個月,所以在這之中塵蟎會不斷的繁衍後代
➡️塵蟎的食物
為霉菌、食物碎屑、花粉、或人體、貓狗的皮屑的養分為食,每天人身體上掉落的皮屑,足以供養三千隻塵蹣三個月時間;缺少食物時,塵蟎則會食用自己的排泄物作為再循環食物。再循環的食物是由來自排泄物裡的一種有力酵素所運轉而成,此類酵素可將剩餘物轉換為塵蟎的新"食物"。這種生存系統,讓塵蟎可以輕易地侵襲任何喜愛的地點並生存下來
⚠️貼心提醒
⏩枕頭套、床單、床罩、被子、保潔墊,這些寢具建議應1-2週可更換一次,減少細菌塵蟎殘留
⏩平時除了所有寢具基礎清潔,建議每次都以家用除蟎機做加強,全面清除髒污,以打造乾淨舒適的居家環境
⏩若需要找專人清潔,可上網搜尋專業公司,幾乎皆有到府服務,送洗部分,可依照自己方便的區域尋找合適的乾洗店
#凱鈞話趨勢
#5個需定期清潔的臥室用品
「顯微鏡倍率細菌」的推薦目錄:
- 關於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潘小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光學問題,微距、顯微鏡!(9/29更新)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細菌顯微鏡細菌顯微鏡-團購與PTT推薦-2020年10月|飛比價格 的評價
- 關於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必修生物_顯微測量【莫斯利高中自然科教學網】 - YouTube 的評價
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潘小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湯博士的解釋很詳細,不戴為妙
【銅芯口罩疑雲】
前幾天傳媒找我做訪問,想我解釋一下政府推出的可重用「銅芯口罩」,我就順便請大學同事幫忙用電子顯微鏡看看它的結構。本文旨在與大家分享我所看見的情況及相關資料,簡單解釋一下我個人對此重用口罩的意見,並非研究報告。
銅芯口罩共有六層(圖1-2),外層看來與一般布口罩差不多,內層只為舒適貼面。口罩主要的功能在於中間可換的濾芯(圖3),濾芯有四層,只有中間兩層有實際的效能,過濾層主要負責過濾微小粒子,而抗菌層帶有銅,能抑制細菌和病毒。
利用電子顯微鏡放大800倍,可見銅芯口罩過濾層的纖維結構和密度(圖4)與普通一次性口罩(圖5)沒有很大的分別,但如果與某醫療級數口罩相比(圖6),纖維密度就明顯較疏了。濾網纖維的密度夠高,再加上纖維上的靜電,都能使過濾層能有效捕捉大小在微米尺度 [1] 或更小的粒子 [2]。
銅芯口罩抗菌層是淡啡黃色的,非常薄而且纖維很稀疏,纖維間孔洞的在1/10 毫米的尺度(圖7),因此過濾功能很小,主要是靠銅抗菌。放大至二千倍,開始清楚看見纖維上的微粒(圖8),在過萬倍放大下可以清楚看見尺度在0.1-1微米的粒子(圖9),用光學顯微鏡可以看見粒子是啡紅色的(圖10),可能是銅的顏色,X射線光譜顯示粒子有銅和氧的成份(圖11),幾乎可以確定是銅或氧化銅的微粒。
以下是大圖下載連結:
http://www.phy.cuhk.edu.hk/~ssto…/drtongsharing/cumask/1.png
http://www.phy.cuhk.edu.hk/~ssto…/drtongsharing/cumask/2.png
http://www.phy.cuhk.edu.hk/~ssto…/drtongsharing/cumask/3.png
銅芯口罩的官方網站列出幾個測試報告 [3],說明口罩已通過ASTM F2100-19 Level 1 標準的測試,測試是台灣一間紡織研究所做的,當中包括顆粒過濾率 (PFE)、細菌過濾率 (BFE) [4]、壓力差 [5]、合成血液穿透阻力及阻燃率。這些測試報告共有三份,分別是口罩沒有洗過,洗過40次程和洗過60次後的情況。官方公佈此口罩可重用及洗滌60次,相信是根據以下測試結果:報告顯示洗滌前和洗過40次後口罩的 PFE都在 95% 以上,而壓力差都少於 5,但洗過60次後 PFE已略低於95%,而壓力差亦見略高於 5,雖然其他指數未見不合格,但因為這兩個指數超標,再也不能符合 Level 1 的標準,所以需要更換。另外網站有列出兩個報告,證明某種布料有抗菌和抗病毒的功能,並在網頁上註明測試所用的布料帶有氧化銅,與銅芯口罩所用的一樣,但有關氧化銅的資料就未見於報告內,而測試所用的布料也似乎與銅芯口罩所用的不同 [3]。
以下是我個人對銅芯口罩的意見,雖然只是個人觀點,十分粗疏,但仍盡可能基於客觀科學知識和現有資料而提出,沒有其他考慮。
1. 抗菌層的銅粒子未必能有效消毒過濾層:銅或氧化銅粒子有抗菌或抗病毒功能,在不少文獻已論述過 [6],在此不詳述。但要有效,前提是要與銅有接觸,以及有水份讓銅能釋放離子。飛沫帶有水份,要有水不難,但問題是接觸。抗菌層只可消毒落在它表上面較大的飛沫,而不能消毒與之相鄰的過濾層。從上面的觀察得知,抗菌層的纖維非常稀疏,幾乎沒有過濾功能,微小的粒子很易穿過外層的布和抗菌層的洞孔,一直走到過濾層的纖維內才沉積下來。因為在微觀尺度下,所有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即使是兩個互相緊貼的平面,物質實際上接觸的面積一般只是平面面積的千分之一左右,對於兩塊充滿凹凸纖維的表面(其中一塊的纖維更是非常稀疏)就更小,至於過濾層纖維內的微細空隙就更不用說。所以抗菌層和過濾層雖然相鄰,但物理上並沒有充份的接觸,是無法對過濾層發揮抗菌能力的。換言之,過濾層纖維中的累積的污積就只能透過洗滌除去。
2. 洗滌不能有效清潔過濾層:官方的指引說重用口罩在洗滌過程中不可以「擰」或「扭」,以免破壞纖維結構。如此說,所謂洗滌就只能是放在肥皂水中浸泡或輕揚。官方網站的測試報告亦也未有清楚說明測試時洗滌是如何進行的 [3]。因為過濾層纖維中的空隙很小,在 1-10 微米的尺度,而口罩纖維材料一般不會是親水的,如果空隙困住空氣,在沒有外來壓力下,水流未必能順利流過空隙,即使水進了去,在迂迴細小的空隙中也很難把污積沖走。如果是幾天問題可能不大,但如果是數十天,纖維內的污積就不可忽視了。
3. 報告的測試結果未必能反映實際使用時的功能下降:報告的測試只說口罩洗了40次、60次,但就未說明在每次洗滌之間口罩有沒有經歷正常使用帶來的損耗 [3]。口罩在實際使用時,令它的功能隨時間下降的,很可能是空氣污染物累積在過濾層,與洗滌未必有關。污染物有機會渚塞部分纖維間的空隙,令壓力差上升(即口罩不透氣),使口罩「愈戴愈局」,如果阻塞嚴重,又無法清潔乾淨,可能使更多空氣由口罩側邊的嚹隙進入,而不經過濾層。研究這個影響的正確方法,是在每次洗滌之間把口罩戴上模擬呼吸機上(當然真人測試最好!),在不同環境,例如是街道、辦公室或公共交通工具內,模擬人體呼吸,使空氣經過口罩 6-8 小時,讓污染物有機會累積,如此經歷多日後再作測試。如果欠缺了這一步,得出口罩可重用多少次的結論意義不大。
4. 教育大眾保養口罩的難度:雖說洗滌方式有明確指引,但不要忘記,你要面對的是普羅大眾,不單是知識分子,對於阿公阿婆,你告訴他們濾芯可以洗,他們怕不乾淨,很自然就會又扭又擰,不會跟你客氣。香港天氣潮濕,濾芯四層包裹,已經不易乾透,如果阿公阿婆不懂把濾芯拆出來洗,涼一晚能否乾透也未知。我經常勸人小心口罩的狀況(雖然很少人理我),不要戴濕的口罩,擔心病毒有機隨水膜擴散至裡面,增加染病的風險。
5. 銅粒子的毒性問題:從上述的觀察得知,抗菌層粒子的大小在 0.1-1 微米的尺度。從口罩的結構看,抗菌層放在過濾層外面,即使有少量粒子在長期使用中掉了出來,以這個大小的粒子,又隨空氣流動的速度也很低,不容易穿透過濾層而被吸入。但這只是顯微鏡所能看見的情況而已,纖維上有沒有更小的粒子、或是否會釋放游離的銅離子,有多少機會被吸入,就不得而知了。雖知很多納米粒子的毒性在科學上還未完全清楚,把這些東西放在鼻子上長遠是否有風險,還需要深入研究。
註解 / 參考資料:
[1] 一微米 (μm) 即百萬分之一米,也相當於千分之一毫米。微米大約相當於細菌和細胞的大小尺度,但病毒還要比這尺度小數十倍。
[2] 小於一微米的粒子稱為亞微米粒子 (submicron particles),它們受氣流和隨機的布朗運動 (Brownian motion) 的影響很大。N95級數的口罩利用靜電濾網 (electret filter),能有效吸引及捕捉這些微粒,效果比普通外科口罩纖維上的靜電好。
[3] https://www.qmask.gov.hk/report (由於該網站不斷更新,本文所述的內容只能以今天,即 10/5/2020 所見的為準)。
[4] ASTM F2100-19 Level 1 的標準是兩個過濾率PFE 和 BFE 都應該在 95% 或以上。
[5] 壓力差空氣透過口罩後的氣壓下降多少,如果氣壓下降越大,代表口罩越不透氣,所以這個數字是細比較好。壓力差以 mm H₂O / cm² 量度,ASTM F2100-19 Level 1 的標準是壓力差須要在 5 或以下。
[6] 例如 Metallic Copper as an Antimicrobial Surface, Gregor Grass etal., Appl. Environ. Microbiol. Vol. 77, No. 5, p. 1541–1547 (2011)
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 世紀初,由於顯微鏡技術還未成熟,只能觀察到細菌,所以比細菌要細的病毒就逃過人們的法眼。在 1930 年代電子顯微鏡生產之前,病毒仍是「神秘存在」,人們只可推論它存在,而無法證實。
這也是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如此聞風喪膽的原因:其感染者死亡率比平時季節性流感要高 25 倍,然而,沒有人知道為何它會如此利害,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詳細全文:
https://goo.gl/UMSAFn
延伸專題:
【重溫伊波拉危機:世衛的災難級應對】
http://bit.ly/39jisM7
【無視疫情乃獨裁者本質?】
http://bit.ly/2woDyKM
【維他命 D 預防百病?】
https://goo.gl/Fcm9Dv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光學問題,微距、顯微鏡!(9/29更新)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以前在實驗室拍細菌,就是利用顯微鏡,然後接上一台nikon coolpix 950來拍 ... 設計過的轉接環,轉接環前面再根據你想要的倍率直接裝上顯微鏡的物鏡。 ... <看更多>
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細菌顯微鏡細菌顯微鏡-團購與PTT推薦-2020年10月|飛比價格 的推薦與評價
4 顯微鏡之構造,真菌形態, 細菌– 免版稅下載這個照片只需幾秒鐘。 ... 第三節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可由一片或多片凸透鏡,只要一般顯微鏡的放大倍率就可以看到了, ... ... <看更多>
顯微鏡倍率細菌 在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對顯微鏡十分著迷,一生製造許多不同種類的顯微鏡,當時的顯微鏡僅能10倍的放大倍率,而他的發明將倍數提升至200倍。單細胞生物、細菌、微血管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