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貼 Super 8、16mm 膠捲、HD 數位影像,吳梓安的家族移動敘事
⠀
⠀
草木稀疏、白煙自地裂間隙竄起,在宛如地獄場景之處,「飛行的荷蘭人」身著西式復古服飾,面部塗得死白,以幽魂般的形象現身,將手提箱置於地上,打開看了看。良久,望向鏡頭,表情木然,緩慢說出:
⠀
⠀
「只有被歷史遺棄的人,才會選擇地理。」
⠀
⠀
根據吳梓安的解釋,這句話出自寺山修司之口,雖然查證時並未找到紀錄,但他表示寺山確實說過許多相似概念。對寺山而言,歷史趨向於正統、官方的書寫,而地理則是個體的流動經驗。吳梓安感興趣的是其中的對應關係,「你選擇一個完整連貫的歷史敘事,跟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跳來跳去的精神狀態,其實是不一樣的。」
⠀
⠀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nwVmKk
⠀
⠀
《此岸》中的「飛行的荷蘭人症候群」取自西方的幽靈船傳說,是吳梓安大學修習精神分析課程時聽到的概念,當時老師提及「突然消失,跑到另一個地方開啟一段新生活」的想法,深深吸引著他。於是,片中不同面貌、族裔、性別、語言的人,甚至是吳梓安自己,皆以飛行荷蘭人的形象遊蕩、嬉戲與思考,看似與其家族脈絡無關的角色,卻佔據了重要地位。他解釋道,大航海時代至今,個人的移動和背後的世界佈局,兩者之間存在奇妙關聯,而飛行荷蘭人的形象,即在於回應歷史與地理的關係命題。
⠀
⠀
「我在片中一直提問,到現在還是沒有答案。因為,你隨時可能可以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然後你不知道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事。」
⠀
⠀
鬼魂的元素以虛無縹緲的夢顯現、以具體的扮演現身,亦或隱匿於聽覺暗處,其本質的不定與流動,反映出吳梓安個人的史觀與視角。他注重個人經驗的陳列與拼湊,而飛行荷蘭人以鬼魂的姿態附身於個體,似乎得以使個體從被動轉化為主動逃離,瓦解大歷史敘事中宿命性的詮釋方式。
⠀
⠀
相較由不同人扮演的飛行荷蘭人,吳梓安妹妹扮演的中國女鬼,身份在影像中直接被揭穿。最初,他設計中國女鬼與另一位男鬼的組合,是對他祖父母形象的投射,然而揭示妹妹的身份,使得此形象同時承載兩種意義指涉:身處於家人們的回憶和過去歷史之間,飄忽虛幻的奶奶,同時也是現在身穿奶奶的舊旗袍、具體存在的妹妹。透過身份和意義的變化,暗示今日的台灣在歷史、意識型態、地緣政治的種種因素互動之下,宛如一個「鬼屋」、一個巨大的 Chinatown,而這些中國的鬼同時也是具有記憶的血親。
⠀
⠀
⠀
▍掀開鬼的面具,裡頭是我的血親——吳梓安談《此岸:一個家族故事》 ▹▹ https://bit.ly/3nwVmKk
飛行荷蘭人症候群 在 每日一冷- #微冷#冷回顧從昨天9 月1...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海綿寶寶中,其實蘊含了許多海洋知識。 飛行荷蘭人(De Vliegende Hollander/The Flying Dutchman),其實是流傳在歐洲一個非常知名的傳說,各國有各自的版本不盡相同, ... ... <看更多>
飛行荷蘭人症候群 在 荷蘭最有名的傳說與真相| 飛行荷蘭人幽靈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新的企劃,準備來講一些 荷蘭 的奇聞故事我好喜歡這種怪談喔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jen_liu/這是一個關於歐洲旅遊、生活以及娛樂的 ... ... <看更多>